0%
其他作品 《法律的悲劇》

其他作品

《法律的悲劇》

●希雷·赫爾(Cyril Hare)/著
Tragedy at Law
開庭第一天,沒什麼重大案子,一切看似風平浪靜。第二天,巴柏收到一封匿名恐嚇函:公義將降臨,對法官亦無例外。你必將因罪而受罰。這是給你的警告。但他卻不以為意,當晚他違反慣例的在巡迴審判首站便接受律師團的款宴。豈料,這一頓短短數小時的晚宴卻改變了巴柏的命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王座高等法庭法官威廉·希華爾·巴柏勛爵,帶著書記官、書記及家僕等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南下展開一趟巡迴法庭之旅。首站來到了馬克漢普頓郡。

導讀推薦 有法律背景的偵探小說/編輯部撰述

這一連串事件,將牽扯出什麼樣的法律悲劇?象徵公義化身的巴柏法官能否度過重重危機?
以上的角色設定是九九藏書否讓人看了心有戚戚焉?是不是很像職場失意人的心情寫照?抑或是所謂的「中年危機」?《法律的悲劇》之所以能流名青史,正是因為海爾不寫一個趾高氣昂的吸血鬼律師;他塑造的是凡人,一個和你我一樣有血有肉的失意人,對人生有夢想、有正義有質疑,只不過他的職業剛好是律師罷了,因此這樣的角色便輕易贏得讀者的認同。在虛構的小說世界中,原本為法律性刊物撰稿維生的帕第古碰上了命案,結果發覺自己具備了偵探專長,儘管如此,他破了案卻未感到一絲榮耀與喜悅。這樣的心情矛盾,其實和冷硬派私家偵探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集律師、法官、推理小說家身分於一身的海爾,還是個非常知名的演講家,時常受到各界邀約而四處演說,再加上工作忙碌外務多,而且又不會使用打字機,以及「https://read.99csw.com先天個性上無可救藥的懶散」,因此他一生只寫了九部長篇小說和一些短篇小說。嚴格說起來,海爾可以算是少年得志,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於牛津,才二十四歲之齡就成為律師,後來曾加入名律師羅納德·奧立佛(Ronald Oliver)主持的事務所,主要負責倫敦及鄰近地區的民事與刑事案件。不過,曾有謠傳他寫推理小說是因為律師所得入不敷出,當年他棄本名不用便是明證。海爾起初的創作是以短篇小品為主,多半刊登于《潘趣》(Punch)、《法律期刊》(The Law Journal)等雜誌。海爾是怎樣成為出版作家的呢?有個軼聞是如此這般:一九三六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作品《死亡租住》(Tenant for Death),隔年當他在法九-九-藏-書庭上為一位有盜竊之嫌的被告辯護時,卻突然接獲通知有出版商要簽下他這本小說。在那當下他是否驚喜若狂?他的結辯是否在超high的情緒下變得猶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海爾到底贏了那場官司沒有,我們不得而知,然而正式成為一位作家的喜悅,想必可以沖淡所有的不順遂。
海爾和他所創造的帕第古其實都並非享有盛名,尤其在美國大陸更是只有小眾讀者,糟糕的是海爾死後過了十年,他原有的名聲幾近跌落於零。幸好有書評家挺身而出,不但重新評估他的作品——他至少有四部小說被譽為「精采傑作」——而且還再版重印,使得後人有機會認識這位大師。好看的小說就是能「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法律學家亨利·西索(Henry Cecil)曾說過:「很多律師都知道,《法律的悲劇》是一本有九-九-藏-書法律背景的偵探小說。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出於大師手筆,而且布局非常慎密……」當今著名的推理作家暨律師麥可·吉伯特(Michael Gilbert,1912~)在二次世界大戰被德軍俘虜時,就是讀了這部作品才起了創作念頭。對「謀殺專門店」的讀者而言,不用蹲在囚牢里讀這本小說,應該可說是萬幸啊。
海爾非常會就近取材,他的職場經驗一再啟發新的創作靈感。譬如他個人最滿意、而且也是評價最高的《法律的悲劇》(Tragedy at Law,1942),正是以他二次大戰初期擔任巡迴法庭司禮官這段經歷為故事背景。在這本古典名作中,也誕生了一位很不傳統的業餘偵探法蘭西斯·帕第古(Francis Pettigrew)。帕第古一出場已經是個深感挫敗的中年律師,而且在巡迴法庭九_九_藏_書上一再遭受法官的打壓。想當年人家還年少之時,也是個自信聰穎、對於伸張正義有滿腔理想的熱血青年,誰知道一晃眼二十幾年過去了,他不但沒有披上皇家律師袍,也不曾成為律師學會中的大佬;他沒有功成名就賺大錢,也沒有結婚成家抱小孩。如今幻想破滅了,「總有一天」已變成「永遠不會了」。帕第古不禁自問: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他一生的失敗是因為自己缺少了什麼嗎?是性格、才智和運氣之外的某種特質?少了這項特質就讓自己的天份無法發揮而出類拔萃?

內容簡介

●李靜宜/譯
離開馬克漢普頓郡后,巴柏一行人來到了南辛頓,嬌小精悍的巴柏夫人也在此時加入了這趟旅程,替原本枯燥無味的旅程增添了生氣,卻也讓巴柏發現自己可能釀了大禍。同時,匿名信、有毒巧克力陸續出現,顯然有人要危害巴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