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 放出了大招

第六章 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

放出了大招

你可以說張學良無政治上的大智慧,可是他絕不缺乏一個生存有道的諸侯所必須具備的聰明機智。他肯接見覃、陳,又不明確表態,不過是以這種方式來對蔣施壓,以便獲取更多的利益和籌碼而已。早在「馬廷福事件」發生時,他就對於學忠說:「蔣介石這種做法太不應當,但我仍要以國內的大團結為重,不計私怨。」
除去王金鈺,平漢線的主力就只剩下了徐源泉和楊虎城。楊虎城部駐于南陽,在前線打仗的實際只有徐源泉一家。蔣介石於是決定將第三軍團移至平漢線以東地區,另由蔣軍接管正面作戰任務。
津浦線、膠濟線戰事結束時,蔣介石雖將所有山東軍政事務都交由韓復榘全權處理,在政治報告中也稱「韓總指揮復榘深明大義」,但對是否要實現當九_九_藏_書初的諾言,發表韓為山東省主席,仍有些躊躇不決。
在津浦線獲得的成功,讓蔣介石嘗到了甜頭,使他在戰略上決定將大戰之初的「先難后易」改為「先易后難」,即先解決平漢線,再考慮隴海線。
蔣介石很清楚對方的要價,他或親自給張學良發電報,或通過何成浚、方本仁、張群、吳鐵城等人,對「馬廷福事件」再三進行解釋,說明自己雖希望張學良出兵助己之心甚切,但絕不會背著張學良策動其部下,那都是陶敦禮這種「極愚妄者」才會做出來的事。
為此,蔣介石親飛濟南,召集將領們開會,下令各軍不過黃河,以便把北岸軍事留給張學良去處置。
張學良時年剛剛三十歲,在這樣的年紀就躋身中央要津,成為中國九*九*藏*書僅次於蔣介石的軍政第二把手,本來就是件了不得的事。如今又能擴大東北地盤,將勢力擴展至華北,無論是為個人計還是為東北計,都不能不令其怦然心動。
到南北代表齊集北戴河,關外的張作相怕張學良拿不定主意,曾致張學良一電,大意是說應該堅守原來的中立態度,「勿為甘言所動,勿為威武所屈」。其實張學良完全不需要別人這樣叮囑,他心裏自有一桿秤,在給張作相的複電中,他說:「名分服從中央,舉動必以東北四省福利為前提而慎重考慮。」
蔣介石是怕韓復榘仍與馮玉祥、石友三藕斷絲連。最後曹浩森竭力為韓陳情,認為既然有言在先,就不應反悔,韓復榘這才如願以償地得以主魯。
蔣軍奉令不過黃河南岸,北岸的晉軍則九九藏書因為損失慘重,也無力發動反攻,兩軍隔河形成對峙。
中央軍在津浦線的反攻取得勝利,反蔣聯軍在隴海線上的「八月攻勢」卻以失敗告終,二者共同構成了中原大戰的轉折點。從這時候起,蔣介石便將津浦線上的大部分精銳部隊分別調至平漢、隴海兩線作戰。
平漢線原由何成浚第三軍團負責,該軍團有三大主力,分別是王金鈺、徐源泉、楊虎城。王金鈺部包括上官雲相師和郝夢齡師,自第三軍團撤退至漯河后,王金鈺本人就託病請辭,到莫干山休養去了,他的職位由上官雲相升任,所屬的兩個師也都增援了隴海線戰場。
蔣、張盡釋前嫌。不過張學良這個「白相人」的胃口,早已經被關內那三個認真得像頭牛的傢伙給寵壞了。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他還要繼read.99csw.com續觀望,直到瓜熟蒂落,直到蔣、閻、馮被迫向他割出更多的肉來。
夜襲戰殲滅了蔣師一旅主力。張維璽得知后報告馮玉祥,馮玉祥又通報全軍嘉獎,後來天津的《大公報》也刊登了這一消息。
蔣軍的進攻重點隨之被移到了平漢線。這回蔣介石不再用菜刀,他要用斧頭來砍翻平漢線上的南路軍。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對隴海線反蔣聯軍的後方形成威脅,進而截斷西北軍的退路,到時隴海線亦能不攻自破。
兩把「斧頭」,分別是蔣鼎文師和趙觀濤師。蔣軍共分為甲、乙、丙三種師,三個師的兵員依次遞增,其中丙種師兩個團,乙種師四個團,甲種師最多,按一師三旅、一旅三團進行編製,有九個團。蔣、趙部均為甲種師,不僅兵員充足,而且訓練有素,武器裝備也比西九*九*藏*書北軍要好。兩師一到平漢線,即對許昌展開進攻。
張維璽的南路軍在西北軍中雖不是最精銳的部隊,但一樣具備著西北軍能打和敢打硬仗的特點,先前因為礙著一個樊鍾秀,部隊束手束腳,以致進展不大。現在見中央軍威逼過來,身上所潛藏的兇猛之氣得到激發,反而能夠屢挫強敵。
交戰過程中,張維璽打電話給綽號「王虎」的旅長王贊亭,下令他率部偷襲蔣鼎文師駐地。出發前,王旅官兵一律脫下白襯衣,並將之扎在脖子上,以識別敵我。深夜十二點,當他們摸到距蔣師陣地二十多米處時,每人向陣地投出兩枚手榴彈,將對方炸得亂成一團,隨後便趁機用大刀砍殺。
蔣介石還放出了大招:繼委任張學良為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之後,將平津地區以及黃河以北也完全交由張學良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