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理學是非 三、朱熹的意義

第三章 理學是非

三、朱熹的意義

所以,天理或太極,不是空無。
很好!但,既然如此,為什麼出問題了呢?
《朱子家禮》之葬儀

香案圖

靈車圖

功布圖

發柩圖
據蘇振申《中國歷史圖說》。
在儒教精神的指導下,朱熹制定了冠婚葬祭諸禮。上圖為朱熹所制定的部分葬儀行列,分別是擺香爐的香案、奉靈牌的靈車、功布飾旗幟、親族護靈柩前進。這些葬禮模式,民間現今仍舊奉行,沒有多大改變。
的確,朱熹的理很像西方哲學中的絕對理念,雖然比不上黑格爾,卻類似於柏拉圖。在中國思想史上,已經是相當具有哲學意味的概念。這是不可小看的。
振興儒學,勢在必行。
read•99csw.com儒學,成為欽定的國家意識形態。
因為天理之外,還有人慾。
這個公共之理,就叫太極。
不過,魏晉南北朝是亂世,倒也沒人理會。
原來就是三綱五常,這不是董仲舒早就說過的嗎?
朱熹槍法很好,一眼看出佛學的要害是空無。他也十分清楚推出這個結論的邏輯: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於因緣和合而由法產生的。但是萬法皆空,所以是無。
天理太極,簡直就是核武器。
此時此刻,就看朱熹的了。
太極是萬物之理的總和。也就是說,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理,比如磚頭或竹椅之理。這些理都有極至。理的極至就叫作極,極的極至則叫太極。用他的原話說就是:事事物物皆有個極,是道理之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
還有一點也很像黑格爾。黑格爾說過: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朱熹則這樣說:凡天地生出那物,便都是那裡有那理。是不是看起來一樣?
那麼,什麼是理學?
然而獨尊不是獨存,罷黜也不是消滅。漢武帝只是規定如果做官就得讀經,不想做官的仍然可以讀子。經就是儒家經典,子就是諸子百家。經在朝,子在野。所以,儒術雖然獨尊,百花依然齊放,百家依然爭鳴,只不過百花只能作為野花在山林綻開,諸子之說也登不得大雅之堂。
朱熹說:
趙匡胤結束了過去開創了未來。這個依靠政變奪取政權的軍閥為了江山永固,崇尚文治抑制武功,立下祖宗家法九九藏書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沒有政治資本和軍事力量,就只能依靠思想;而能夠賓士天下的,則只有儒學。
朱熹是文化里程碑:前有孔子,後有朱子。沒有孔子就沒有儒學,沒有朱子就沒有理學。儒學讓我們民族有了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直到辛亥革命以後被顛覆;理學則讓價值和觀念落到實處深入人心,變成像宗教教義或先知聖訓那樣具有神聖性和權威性,又規範日常生活的東西。
可惜,根本不同。正如恩格斯所說,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誤讀了黑格爾。黑格爾從來就不認為現存的東西都無條件是現實的。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合理會變成不合理,現實會變成不現實。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
這當然非同小可,卻只能長話短說。
東漢末年,帝國大廈轟然倒塌,兩漢經學也因腐朽僵化而被棄如敝屣,代之而起的是玄學和佛學。佛學是外來異族文化,玄學是體制內異端。內外夾擊,再加五胡入華,南北對峙,半死不活的儒學更是命懸一線,氣若遊絲。
朱熹答:只有天下公共之理。
結論是: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理,沒有理就沒有物。
隋唐重建太平。煬帝打通南北,太宗融合胡漢,統一的帝國需要統一的思想,結果卻居然是統而不一。這固然因為正如《隋唐定局》read.99csw.com所說,大唐是混血王朝和世界帝國,必然秉承開放兼容的理念,同時也與統治者的需要有關。武則天崇佛,唐玄宗修道,韓愈則因反佛被打發到地老天荒。總之他們更傾向於儒釋道三教合一,對儒學並不青睞有加。
精彩嗎?精彩,非常精彩!
如此看來,朱熹的理像極了佛教的法。
天理是什麼呢?
理學又叫道學,理學家又叫道學先生。叫道學是由於要傳承弘揚夏商周三代的先王之道,叫理學則不但因為天道即天理,而且因為更重視義理的研究和闡釋。這兩種稱呼其實並無嚴格區分,大體上北宋叫道學,南宋叫理學。
氣是天理的載體。朱熹說:有此理后,方有此氣。既有此氣,然後此理有安頓處。也就是說,太極並不是無所事事地待在那裡。它還要變成事物,而且是通過氣。
更重要的是,除了理,還有氣。
然而這談何容易。唐高宗以後,禪宗作為中國化的佛教勃然崛起,到兩宋更是風靡天下,就連理學的創始人程顥和程頤兄弟也都體制儼似禪家。宋儒處在這樣的環境,不啻四面楚歌。不向佛教開火,就不可能奪回陣地突出重圍。https://read•99csw•com
確實是老調重彈,但有意義,也有發明。
沒錯,這個男孩就是朱熹。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九月十五日,也就是文天祥英勇就義一個半世紀前,有個男孩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尤溪縣毓秀峰下出生。添了男丁,進士出身的一家之主當然是滿心喜悅。只是他不會知道,此時此刻,秦檜正在從大金逃回大宋的途中;而他這個幾乎與南宋同齡的兒子,則將影響之後的好幾百年,甚至改變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
但是,朱熹又提醒我們:太極可不是說有個物事光輝輝地在那裡,只是說當初皆無一物,只有此理而已。就連太極這兩個字也是沒有的,叫這名字僅僅是為了說明問題。
朱熹卻認為不同,完全不同。他說:太極是五行陰陽之理皆有,不是空的物事。他還說:釋氏只見得個皮殼,裏面許多道理他卻不見。哈哈,這怎麼可能是佛教的法?
接下來,是混亂的五代十國。
理通過氣變成萬事萬物的結果,是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但這絕不意味著太極的分裂,而是萬事萬物對太極的稟受。朱熹說,這就好比月光灑在江湖灑在人間,到處都能看見,月亮卻只有一個,並未分裂。read•99csw.com
於是有人問:什麼東西都沒有的時候呢?
顯然,理學的核心就是兩個字:天理。
這就好對付,武器則是理。朱熹說,世界上其實有兩種存在,有情有狀的叫作器,無形無影的叫作理。所有的器都是由理產生的。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事物的存在發生,都不可能沒有道理。用朱熹的原話說就是:做出那事,便是這裡有那理。台階有磚頭,就有磚頭之理;地上有竹椅,則必有竹椅之理。船只能行於水,車只能行於陸,都是理。
結果,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
朱熹卻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他講天理講太極,不僅是要對抗佛教,更是要維護儒家倫理,宣揚三綱五常。他的邏輯也很簡單:君臣父子之類的道德規範不是早就有了嗎?那就肯定有它的道理。由於一切道理都來自太極,所以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等等就是天理。誰敢違抗,天理不容!
意義在於儒學的振興。我們知道,儒學原本是孔子等人站在官方立場創造的民間思想。由於是民間思想,所以只是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潮之一,也不乏生命活力。但由於無論孔子,還是孟子和荀子,都是為了替統治者尋求治道,因此思想是獨立的,立場是官方的。再加上他們的主張符合宗法社會的中國國情,便使儒學變成官學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