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第十章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郭嘉與太史慈同樣傾心於她,她卻嫁給了孫策,而郭嘉指使刺客刺殺了孫策,太史慈則為了保護江東太平在沙場上與曹軍力戰而死。再聯繫到郭嘉臨終遺言「大喬」二字,他對她,這到底是永系愛心,還是難忘恨意?若有愛心,為何要派刺客殺死她的夫君,讓她成為寡婦?若是恨意,又為何至死不忘她的名字?
剛好這時劉表因背疽發作病死,蔡瑁等荊州將領奉其子劉琮為主,實際事務由蔡瑁主持。蔡瑁跟曹操有舊,又與江東孫氏不和,力主降曹。劉琮性格軟弱,沒有主見,遂決意不戰而降,向曹操大軍投降。
周瑜進來時,剛好聽到這一段,聞言嘆道:「郭嘉還是如此鬼才奇思。」
周瑜聽完許攸講述,這才明白究竟,見孫策氣極,有拔劍之勢,忙將他拉出營帳,告道:「這許攸性行不純,但確實是個智計之士。他說得不錯,一旦華佗死在這裏,曹操勢必遷怒於吳侯。」
到一條小道時,忽然遇到三名攜帶弓箭打獵的男子。孫策見其中居然有喬氏舊仆羅湯,大為驚奇,遂上前詢問究竟。羅湯忽舉箭朝孫策射來,孫策側頭避開,回射一箭,將羅湯射倒。但餘下二人羽箭已呼嘯而至,孫策倉促間只避開一箭,被另一支箭射中面頰。箭頭淬了劇毒,孫策創痛甚劇,當即倒地。
華佗自知不免后,取出一卷醫書交付獄吏,道:「這書可以用來救活許多人。」獄吏害怕觸怒曹操,不敢接受。華佗只好忍痛將醫書燒毀。一代名醫之精妙醫術,亦隨其主消逝於人間。
曹操與故太尉喬玄交好,甚至為其作弔文,自然知道這「大喬」便是喬玄長孫女喬媖,也是前任吳侯孫策夫人,其妹小喬則是江東大將周瑜之妻。郭嘉臨死不提子嗣家眷半句,唯念「大喬」,大喬必在其心目中十分重要。一時間,又憶起當年第一次到洛陽南郊拜訪前太尉喬玄的情形來,那一日,正是大喬誕生之日。
袁紹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紹最愛幼子,有意以袁尚為嗣,因而以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幹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邊。袁紹死後,其部屬奉袁尚為主,袁譚憤憤不平,兄弟二人為爭位而自相殘殺,被曹操乘虛而入,各個擊破,袁氏三兄弟先後被殺。
宋人張耒有詩道:「周郎戰處滄江回,魚龍盪潏山石摧。荊州艨艟莫舉楫,走君不勞一炬灰。當年雄豪誰復在,喬木荒煙忽千載。蘄州截竹作笛材,一寫山川萬古哀。」
孫策本已因袁紹使者當面擄走神醫華佗一事而憤慨,而今又出了工匠陳是失蹤之事,對史春的懷疑始終難以消除,當即應道:「甚好,就如使者君所請。不光是你,馬鈞也得留下來,但種輯和其他侍從可以先行離開。」
過了一個多時辰,總算有衛士回報,稱陳是人在周府。周瑜忙趕回家中,卻見妻子喬婧正與陳是笑語晏晏。
史春道:「我知道我若說跟陳是失蹤一事無干,吳侯不會相信,所以也不想再多費唇舌。我自願留下來做人質,等到吳侯查明陳是下落,再放我走不遲。」
孫策道:「你想要什麼?」張郃道:「我要吳侯答應放走許使者一行,不得派兵追趕。還有,我要帶華佗走,吳侯得派人護送我們安然離開吳地。」
陳是大為詫異,問道:「將軍為何要放我走?不怕吳侯責罰嗎?」
周瑜便親自趕來陳家,陳是人又不在,門前積滿塵土,顯是主人未曾歸來過。周瑜大惑不解,生怕陳是又出了意外,急派人四處找尋。
周瑜見他語氣誠懇,感恩之意發自內心,遂坐下來問道:「曹丞相派了大量人手四下搜尋華神醫,是因為實在難忍頭風之病嗎?」
曲中特地誤,要試周郎顧。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滔滔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那場驚天動地的赤壁之戰——萬騎臨江貔虎躁,千艘列炬魚龍怒。周郎赤壁走曹公,萬里江流斗二雄。
孫權聽了大受感動,到:「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張昭等人顧惜家人|妻小,只為小我考慮,真令人失望。只有公瑾與魯肅的看法跟我一致,這是老天讓你們二人來輔佐我。五萬人一時難以湊全,但我已調好三萬人馬,船隻糧草及戰具器械也已準備妥當,公瑾馬上就可以帶兵出發。我會繼續調發人眾、糧草,做公瑾的後援。公瑾能一戰破曹,當然好,若是遇到挫折,就回來找我,我將親自與曹操決一死戰!」
周瑜道:「以目下情形,只能如此。華佗被張郃帶走,必會成為袁紹的工具,但總算還能勉強活命。張郃和許攸這次大大得罪了吳侯,此仇日後再報不遲。曹操也不會放過袁紹,一定會設法反擊。」
陳是道:「將軍當時說過一句話,臣迄今印象深刻。將軍說:『上策未必是好計,下策則未必就是壞主意。』」
許攸頗嫉妒與曹操行則同車、坐則同席的謀士郭嘉,時常告狀稱其人生活放浪不檢點。曹操再也不能忍受,終於找罪名將許攸殺死。後人有詩云:「堪笑南陽一許攸,欲憑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猶道吾才得冀州。」
袁術送來傳國玉璽后,袁紹自認是天命所歸,雖不敢張揚,卻很是欣喜,也同意接納袁術,讓袁術先投奔長子青州刺史袁譚。但袁術行進途中,被曹操派劉備率軍截住去路,難以通過。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余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當時劉備被曹操追擊,欲率軍渡江,與奉命打探曹軍軍情的魯肅在當陽相遇。雙方既有共同強敵,遂共圖退敵大計。劉備為表誠意,派軍師諸葛亮到京城謁見孫權。孫權遂與劉備結成聯盟,共同抗曹。
宋人范成大有詩挽道:「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吁。」
儘管喬媖一度因為再聽到郭嘉的名字而心潮起伏,但她萬萬想不到的是,她和郭嘉的牽連並沒有就此結束,日後將有一場震動天下的赤壁大戰因之而起。
再說袁術一方,袁蜜帶回傳國玉璽后,袁術如獲至寶,立即迫不及待地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又廣置公卿朝臣,還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
戲劇性的事還在後頭,袁紹使者許攸及張郃意識到八連弩的巨大價值,同意用華佗交換了八連弩圖紙。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劉表使者蔡瑁自從知道是許攸往客館井中投毒起,便緊緊盯上了他。許攸、張郃一行離開吳地后不久,蔡瑁親自帶人攔截,用武力搶走圖紙,帶回荊州。但劉表手下缺乏能工巧匠,始終未能造出八連弩實物。
張郃見陳是意志堅決,又料想他返回京城后亦會被孫策處死,便就此作罷。
史春又道:「與曹丞相見面后,他說他知道我隨意慣了,不會接受朝廷官職,但只要我留在他身邊,助他一臂之力即可。我到許都幾日,親眼看到官員各司其職,百姓安居樂業,料想師父預言不錯,未來能定天下者,非曹操莫屬,便答應了下來。」
許攸笑道:「我又不是傻子,周將軍那套以毒攻毒的說法騙得過姜進,卻騙不過我。不過一開始確實把我唬住了,我變了顏色,被吳侯看到,料想推諉不過,只得將計就計。」
周瑜道:「使者君特意強調另負使命,是在暗示你跟陳是失蹤一事無關嗎?」
孫策聽聞后,便派人叫來二弟孫權及長史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他將印綬親手給孫權佩上,告道:「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又囑咐張昭等人道:「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兵眾,三江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請諸君好好輔佐我弟弟!」
曹操聞言大喜,遂命心腹史春選取精兵假扮成袁軍,帶著柴草向烏巢進發。途中遇到真的袁軍盤問時,史春回答道:「袁公怕曹操奇襲,派我們去烏巢把守。」袁軍不疑有詐,放其通行。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赤壁之戰後,周瑜意識到劉備有梟雄之姿,而關羽、張飛則是熊虎之將,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接管劉備的軍隊,將劉、關、張三人分開。當時劉備軍師諸葛亮尚未顯名,根本未引起周瑜重視。但孫權不同意周瑜的建議,認為北方曹操太過強大,需要廣泛招攬聯絡像劉備這樣的英雄人物,才能與曹氏抗衡。為了籠絡劉備,進一步鞏固聯盟,孫權主動與劉備結親,將妹妹孫仁嫁給劉備做繼室。
原來曹操費盡心力尋找華佗,不獨是為了他自己的頭風病。彼時戰爭頻繁,田園荒蕪,軍民死傷慘重,滿目瘡痍,即所謂「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依附荊州劉表的名士王粲有《七哀詩》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生動地描述了戰亂之後觸目驚心的慘狀。因為許多屍體得不到及時掩埋,導致民間瘟疫疾病頻繁暴發,成千上萬人因無葯醫治而痛苦死去,人口銳減,往往有一縣一郡而為之一空者。曹操敏銳地意識到疫病的巨大危害,認為如果能掌握醫治疫病的良藥,便能贏取人心、控制人口,於是他派人四下尋找神醫華佗和醫聖張機。
華佗搖頭道:「這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以吳侯剛硬霸道的個性,我原以為他寧可我血濺軍帳,也不會讓人從他面前帶走我呢。」
因為劉備亦參与董承之事,曹操怒不可遏,親自率軍東征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受到曹操禮遇。但後來關羽仍盡封曹操賞賜,留書告辭,輾轉千里,終於回到劉備身邊,此即歷史上著名的「千里走單騎」。
后袁紹起兵反董卓、組建關東聯軍時,曾見過史春,對其傾心籠絡。史春當眾指斥一切禍事皆由袁紹而起,是他勸何進引董卓入京威脅太后,又是他捨棄皇帝及朝中文武獨自逃走。袁紹當時已是諸軍盟主,十分難堪,但史春所言儘是事實,亦莫之奈何,只能懷恨在心,伺機報復。等到後來諸侯爭霸,袁紹聽說史春已入朝為曹操效力,再度回憶往事,恨意猶深。
孫策大怒,恨不得要立即將許攸斬于劍下。周瑜忙勸阻道:「此案尚有疑問,等臣問清楚,吳侯再處置許攸不遲。」又問道:「袁紹使者此行,原來是為華神醫而來,許使者在明,張郃在暗,互相配合,此節我已然知曉。那麼許使者為何又要冒險對朝廷使者史春下手行刺,甚至不惜往客館水井中投毒戕害眾人,僅僅是因為要跟曹操作對嗎?」
張郃冷笑道:「周將軍果然是聰明人,一點即透。幾位現下該明白了吧,我不怕死,所以無論怎樣我都處於上風。吳侯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讓我帶華佗和許攸走,二是我與華佗同歸於盡,許攸及侍從隨你們處置。對我而言,任何一個結果,都算是圓滿完成任務。我也等不了三個時辰,我給你們半個時辰考慮。半個時辰后,還得不到吳侯許諾,我便先殺華佗,再刺喉自殺,一拍兩散。至於吳侯如何處置許攸等人,我根本毫不在意。」
彼時劉備中原逐鹿失敗,正寄居在荊州劉表那裡。當年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所論之言發自肺腑,他唯一忌憚憂慮者,便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曹操既擔心劉備坐大,又怕孫權搶了先手,於是親率大軍南下。
早先曹操已將從弟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四弟孫匡,為了進一步籠絡孫策,又讓第三子曹彰娶孫策堂兄孫賁之女為妻,並以朝廷名義徵召孫策二弟孫權到許都為官,實際上是想以孫權做人質,以牽制孫策勢力。但孫策沒有同意,曹操正準備對付袁紹,也未進一步強求。
周瑜便大致提了白日軍營發生之事,又道:「許攸、張郃玩弄心計,硬是當著我和吳侯的面,強行把華佗帶走。我雖然勸吳侯不要生氣,但其實自己心中也是氣憤難平。」
周瑜正色道:「即便使者君是朝廷使者、曹操心腹,也最好不要挑戰吳侯底線,我可不希望看到你身首異處的模樣。」
然一山不能容二虎,漢獻帝再有名無實,也是天下公認的皇帝。袁術稱帝后,立即成為眾矢之的。江東孫策正式宣布脫離袁術,袁術部屬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等均投靠了孫策,孫策由此得到廣陵等大片江東土地。曹操更聲明要替漢獻帝討伐奸賊,親自率軍征討袁術,大敗袁軍。
周瑜見天色不早,忙了一整天,加上心情不好,愈發感到疲累,便徑直往家中趕來。喬媖亦在周府做客,喬婧正向姊姊講述從朝廷副使者種輯處聽來的故事,竟與張衡《二京賦》有關。
周瑜以手撫額,道:「我不想看信。伏壽心計深遠,凡事都有圖謀,她明知我恨她入骨,還要寫信給我,一定是想要從我這裏得到什麼。read•99csw.com」喬婧道:「那好,我先替夫君收去書房。你什麼想看,直接打開便是。」
周瑜遂派出數隊輕騎,自西門而出,往各方追趕。然連日下來,不斷有探馬返城回報,始終沒有發現陳是的蹤影。
周瑜聞言大為驚異,道:「尊師竟如此推許孫將軍嗎?」史春點點頭,道:「當年各地諸侯起兵反董卓,袁紹更是被推為盟主,但真正有所行動、做出實事者,只有孫、曹二人。尤其是孫堅,接連擊敗呂布、董卓,最先進入洛陽,而此時袁紹等人還在為爭權奪利而大起內訌。曹操亦是一力西進,只是不敵董卓,屢戰屢敗,不得不退兵。師傅對二人深為嘉許,命我日後下山輔佐他二人中的一人。」
董承之女為漢獻帝貴人,已懷有身孕,曹操不顧漢獻帝親自求情,決然將其處死。漢獻帝痛不欲生,日夜哭泣。皇后伏壽寫信給父親伏完,言曹操殘逼之狀,令密圖之。伏完只將密信收起,不敢與曹操對抗。
曹軍精騎在當陽長坂追到劉備,劉備軍被擊潰。劉備見情勢危急,便捨棄妻兒,只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慌亂之間,趙雲卻忽然反嚮往北。有人告訴劉備道:「趙雲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當即以手戟擲告狀者,道:「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史春搖了搖頭,道:「我以為我們已經是朋友。」言外之意,無非是暗怨周瑜竟不肯相信他。
史春又道:「周將軍,你我立場不同,但我看得出你也是胸懷大志,你覺得是吳侯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大,還是曹操可能性更大?」
喬婧送姊姊登車離去,這才重新回房,助周瑜脫下外袍,親手打了熱水服侍丈夫洗漱,讓他舒舒服服地躺到榻上。又取過一封書信,道:「這是伏壽寫給夫君的信,我為夫君整理衣衫時發現的。你不拆開嗎?」
呂蒙道:「臣將袁紹使者一行送出吳地,回來的路上,竟遇到了陳是。他說有件禮物要趕去送給華神醫,臣知道華神醫救治過他妻子,所以也沒有阻攔。」
沮授不屑與淳于瓊等人辯解,只苦口婆心地勸袁紹道:「迎接天子不僅符合道義,而且是最佳時機。如果我們不先下手,一定會有人搶在前頭。勝負不由眾寡,成敗在於須臾,希望明公考慮。」
周瑜道:「神醫活人無數,譽滿中原,吳侯無論如何都會出盡全力營救。」
周瑜遂引陳是到書房,問道:「你妻子是被人綁架了嗎?」
史春聞言苦笑道:「吳侯專門派太史慈來作看守,實在太看得起我史春了。」
與此同時,曹操卻及時抓住這個機會,力排眾議,率軍迎接漢獻帝到故都洛陽。又借口洛陽殘破不堪,糧食奇缺,把皇帝及朝廷轉移到許昌,于許昌建立新都,從而將天子控制在自己手中。
孫策便叫過親信衛士凌統,命道:「去召太史慈來,命他率一隊人馬保護史使者。沒我的命令,不准他和馬鈞離開客館半步。」
孫策微一思忖,道:「這樣,我會放許攸一行走,張將軍也盡可以跟著許攸離開吳地,但不能帶走華神醫。」
曹操自吞併荊州后,實力無比強大,眾諸侯莫能與其爭鋒,曹操已著手準備一統天下,然赤壁之戰令其進程嚴重受挫,江東諸葛瑾稱此戰「揚國威德,華夏是震」。孫劉雙方藉此戰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尤其是劉備,向孫權借得荊州后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使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周瑜亦憑藉此戰聲威大震,名揚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將之一
史春搖頭道:「我尚未做出決定時,便傳來孫堅死於劉表之手的消息。師父很是痛惜,不久便鬱郁病逝,之後叔叔也撒手西去。我心灰意冷,不願再入紅塵,只想守在邙山師父墳前。但不久曹操迎到皇帝,又遷都許昌,成了大漢丞相,他派人尋來邙山,要召我赴許都,我推辭不就。曹丞相手下也煞是厲害,竟用藥將我迷倒,強行綁到了許都。」
陳是道:「是,臣愛機巧如命,如何會不知道八連弩圖紙的重大價值?但臣交出的只是殺人利器,換回的卻是能救無數人性命的神醫。臣自知犯了死罪,也不敢逃走,只是不想牽累家人,所以讓妻子先行逃了。我願隨周將軍去面見吳侯,任憑吳侯處置。」
袁紹因昔日漢少帝在位時,伏壽曾設計陷害自己,知其心計深遠,不願理會。其心腹謀士許攸稱伏壽之計是上上之策,力勸袁紹遵照而行。袁紹不能釋懷當日之事,堅持不肯聽從。
劉備亦知孫權年輕可欺,但周瑜卻有雄才大略,且目光如炬,因而一再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想借孫權之手除掉周瑜。
陳是已知吳侯曾打算將華佗送往許都,交予曹操,亦不敢帶華佗回來吳地,只讓其悄悄逃走,遠離袁紹、曹操、孫策三方勢力範圍。
周瑜道:「陳是是我軍軍匠首領人物,若是被許攸等人識破身份,趁機帶走了怎麼辦?」
史春與曹操並無太深交情,當年二人在洛陽合力對付周瑜等人,只不過是受漢少帝劉辯之命,且曹操須得聽命于史春。史侯府之事敗露后,袁紹帶兵趕到,將史春擒住。史春不願意牽扯出漢少帝,遂以目光示意曹操,令其當場殺死自己,如此便可死無對證,由自己扛下一切罪名。曹操倒也會意過來,片刻猶豫后,即拔刀斬向史春,卻意外為袁紹手下所阻,史春只受了重傷,並未喪命。之後史春被大將軍何進帶走,之後又回了邙山,再未與曹操見過面。但那一刀卻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後仍然記憶猶新。他認定史春為護主寧可捨棄自己性命,忠勇可嘉,是值得託付大事的人,等到遷都許都、一切安定下來,便派人尋找史春,要收為己用。
後來曹操聽說孫策殺死擅治疫病的于吉,亦大笑道:「小民從來不可輕,孫策無知小兒,他日必死在庸民之手。」這是后話。
史春見周瑜也欲轉身離去,忙叫道:「周將軍,請你留步,我有幾句話要問你。」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陳是點頭道:「是,臣有心營救華神醫,卻沒有好的法子。後來臣想袁紹派人擄走華神醫不過是想要挾曹操,他既有稱霸天下之心,應該知道神兵利器可大大助他一臂之力,也許我可以用八連弩圖紙換回華神醫。」
當時曹軍正準備渡江,但因水土不服,軍中瘟疫流行,兼之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接戰即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只好先停止渡江,駐軍在江北,等待良機。周瑜則在南岸赤壁一側紮營,與曹軍隔江對峙,劍拔弩張。
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周瑜本欲起身離去,但還是有些好奇,忍不住又問道:「使者君與漢室頗有淵源,而今曹操挾持天子,視皇帝為傀儡,自立之野心昭然若現,使者君與為何還要為他效力?」
一場驚天動地的赤壁之戰,在一些人眼裡,卻只是婉約雋永的曠世愛情。烽火佳人,亦為血雨腥風中平添了一筆浪漫。
唐人胡曾有詩曰:「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尤其是華佗,以用藥精準著稱,已有諸多成功案例。民間黃疸病流傳較廣時,華佗用春三月的茵陳蒿嫩葉施治,救治了許多病人。民間因此而流唱歌謠道:「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華佗又以溫湯熱敷,治療蝎子螫痛;用青苔煉膏,治療馬蜂螫后的腫痛;用蒜苗大酢治蟲病;用紫蘇治食魚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黃精補虛勞,如此等等。藥材均是唾手可得,既簡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如此過了半月有餘,奉命護送袁紹使者許攸一行離境的別部司馬呂蒙返回城中,竟帶回了失蹤多日的陳是。周瑜大為驚奇,忙詢問究竟。
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赤壁懷古》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大氣磅礴,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撼魂盪魄,被譽為「古今絕唱」。
周瑜道:「吳侯已同意護送袁紹使者一行出吳境,出了吳地,就不是吳侯所能掌控的了。」
他知道孫策既好強又好顏面,之前還想將華佗送給曹操以換張郃,現下卻不願意張郃帶走華佗,並不是特別看重華佗的醫術,而是因為丟不起人,遂道:「二喬姊妹出生時,華神醫人都在喬府,更是親手接生了小喬。兼之名揚四海,活人無數,因此才得了神醫的名號。日後天下人知道吳侯為保神醫性命不得不委屈求全,定會欽佩吳侯胸襟廣闊,而鄙夷袁紹之為人。」
在張昭、周瑜等人的輔佐下,孫權地位逐漸穩定。由於其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麾下聚集了大量人才。
華佗被張郃一舉制住,絲毫沒有驚惶害怕之色,忽插口道:「吳侯不必理會這個人。他受傷不輕,堅持不了三個時辰,便會倒地暈厥過去。」
張郃進來軍營時,隨身兵刃已被軍士繳去,但卻未顧及靴子。誰也料不到他傷得如此重,竟在眾目睽睽下驀然暴起,一舉制住了神醫華佗。
袁紹也有稱帝野心,只不過不像袁術那樣毛躁心急。他曾指使主簿耿苞為自己當皇帝尋找根據。耿苞道:「赤德已經衰敗,袁氏是黃帝後裔,應該順天意、從人心。」赤德即火德,代表漢朝。根據「五德相生」理論,火德由土德替代,黃帝是土德,而袁氏是黃帝後人,代漢自立是天意。袁紹聽了很高興,便將耿苞這番話告知幕僚部屬,但僚屬們都認為耿苞妖言惑眾,混淆視聽,應當殺頭。袁紹知道時機還不成熟,生怕露出馬腳,不得已殺了耿苞。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精彩程度遠在當年官渡之戰之上。再巧不過的是,當年曹操以火燒糧草打敗了袁紹,而今亦被一場大火燒掉了統一中國的夢想,慘敗於後生小子周瑜之手。
彼時周瑜正駐守外地,接報后率重兵趕回京口奔喪。孫權年僅十八歲,又無父兄那般顯赫戰功,江東多有對其不服者。周瑜一見到孫權,便行君臣大禮,旁人見周瑜如此,不敢再有異議。孫權得以順利接管江東,成為一方新諸侯。
陳是忙問道:「太史將軍這話怎麼說?」
建安四年(199年),割據河內的眭固欲與袁紹和縱,卻被曹操所滅,袁、曹決戰勢所難免。袁紹決定驅使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南下,進攻許都,一舉殲滅曹操。又令幕僚陳琳撰寫討伐曹操檄文,內中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撓折棟樑,孤弱漢室,除忠害良,專為梟雄」。曹操讀到陳琳檄文後,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頭風病竟由此痊癒。面對強敵,曹操絲毫不敢怠慢,率大軍傾城而出,于官渡據守,準備與袁紹決一死戰。
所謂報殺父之仇,不過是個開端,孫權不僅想奪取江夏,還相中了荊州劉表之地盤。正欲乘勝進擊時,傳來曹操大軍南下的消息。孫權擔心江東根本之地有失,不得不先行退兵。但曹操並沒有朝江東進發,而是直奔荊州而去。原來預備奪取荊州的不獨孫權,還有已露霸主之相的曹操。
馬鈞「啊」了幾聲,始終未能說完上句話,料想他口吃毛病又犯了,只得悻悻出去。
周瑜道:「可史春遇刺后一直在軍營養傷,他如何能隔空指揮?」種輯道:「此行隨從十之八九都是史春的人,只要他事先交代過,擄走陳是,一點也不難辦到。他人在軍營中,反而能成為自證無乾的理由。」
當夜,孫策在愛人喬媖的懷抱中過世,享年二十六歲。張昭扶孫權巡視軍隊,將孫權繼承吳侯之位的消息傳達出去。
史春道:「若是陳是失蹤當真與我有關呢?」
之前車騎將軍董承奉漢獻帝密詔,組織反曹聯盟,拉攏了不少文武大臣。正要準備動手時,袁術稱帝,劉備被曹操派去討伐袁術,事情由此擱置下來。
種輯道:「種輯只是副使,吳侯有奏疏上奏朝廷,或是另有書信給曹丞相,還是請史春史使者代轉為好。」孫策道:「甚是。等我寫好奏疏、書信,會派人送去客館。」
今日亦是吳侯臨視兵艦、檢驗新制九連弩威力的日子。孫策送走種輯,正待出發前往軍營,周瑜快馬趕到,告道:「陳是人不見了。」
曹操消滅袁紹后,志得意滿,又欺負吳侯孫權年輕,新掌江東不久,威逼孫權將兄長孫策唯一愛子孫紹送為人質。孫權昔日曾在袁術處當過人質,深知受制於人的屈辱,但他也擔心曹操會揮軍南下,有些舉棋不定,遂召集群臣商議。張昭、秦松等重臣眾說紛紜、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種輯道:「吳侯懷疑我等也是應該的,史春此行目的絕不簡單。一進吳地,他便撇下大隊人馬,先單騎趕來京口。」
之前是種輯將華佗帶到許都,而種輯又參与了圖謀曹操的計劃,曹操懷疑華佗亦與種輯、董承等人有所勾結,再想到當年在洛陽南郊喬府初遇華佗時的情形,愈發惱恨,不肯饒恕,森然道:「華佗無能鼠輩也。」下令以嚴刑處死華佗。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周瑜死時,小喬並不在他身邊,所以也沒九*九*藏*書有覺得特別悲傷。反而是孫策死的那天晚上,她看到了姊夫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深沉和惋惜,也看到了姊姊悲痛欲絕的神情。從那時候起,她就隱約知道周瑜和自己遲早也會有這樣一天,面臨生離死別的場面,而且他一定會走在她的前頭。多年來,光是閃過這個念頭,便已經耗盡了她心底深處全部的悲哀。
淳于瓊被帶到曹操面前。曹操念及當年曾同為西園校尉,想將其收為己用。許攸卻道:「淳于瓊的鼻子已被割下,日後他照鏡子,決計不會忘記今日之辱。」曹操遂殺淳于瓊。
消息傳到江東后,有心人不免將郭嘉臨死遺言與數年前孫策遇刺一事聯繫起來。雖然刺客被當場殺死,但孫策遇刺一案始終真相不明。周瑜等人熟知曹營情形,認為是曹操聽從了郭嘉建議,派刺客到江東行刺。而今既知郭嘉臨死前仍念念不忘孫策夫人大喬,愈發能肯定其事。或許當年郭嘉建議派刺客刺死孫策,既是從全局考慮,也有嫉恨情敵的心意。
太史慈卻不無憂心地插口道:「但華神醫這一趟可謂兇險之極,未必能活著到達袁紹地盤。」
蔣干無話可說,只好一直乾笑。返回后,蔣干稟報曹操,稱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辭說他不動。曹操聞言,只好作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旁人均以為陳是會投奔北方袁紹,抑或選擇曹操,或是劉表、袁術等諸侯,但他卻沒有倒向任何一方,而是背井離鄉,離開中國,歷盡千辛萬苦,東渡去了日本。到了海外,陳是重拾家族老本行,以制鏡謀生,成為日本一代制鏡大師。至死,也沒有人知道他除了擅長制鏡外,還有能力製造出世上最頂尖的兵器。一代名匠,雖高才過人,卻就此銷聲匿跡。而與陳是惺惺相惜的馬鈞反而因日後在機械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得以留名青史,與前輩偉人張衡並稱「木聖」。此為後話。
而華佗與陳是分手后,愴悢傷懷之下,意欲先返回故鄉探望妻子,途中意外遭逢朝廷使者種輯一行。種輯命人扣下華佗,將其帶往許都,獻給了曹操。
周瑜道:「那麼曹操尋找華神醫還有什麼其他目的?」史春道:「為收服人心。」
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袁紹主力在此戰中盡被殲滅,為曹操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袁紹逃回河北后不久,即鬱郁病死。
周瑜部將黃蓋打探到敵情后,獻計道:「如今敵眾我寡,難與持久。但曹軍將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燒而走也。」
袁紹又派人到荊州劉表處求援,劉表表面答應,實際卻按兵不動,對袁曹之爭只作壁上觀。
周瑜沉默許久,無奈地嘆了口氣,道:「你走吧,趁我改變主意前趕快離開京城,好自為之。」
當年大將軍何進手握重兵,卻礙於妹妹何太后的面子,不敢公然與宦官對抗,袁紹遂出主意讓何進召精兵猛將入京,以兵諫太后。但眾將至時,宦官搶先殺害了何進,袁紹等人遂催兵大殺宦官,皇宮大亂,董卓由此入京。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彼時袁紹手握重兵,但其人畏懼董卓聲勢,不敢與其相抗,只顧自己逃出洛陽,由此導致董卓順利接管洛陽禁軍,全盤控制了東漢朝廷,這才有董卓廢殺漢少帝、改立漢獻帝之事。
交戰之日,東南風正急,黃蓋帶領數十艘戰船,乘風向曹營進發。曹軍以為黃蓋真來投降,毫不防備,爭相趕出來圍觀指點。船隊行到距離曹軍水寨二里有餘,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火借風勢,不僅將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地面曹軍營寨。此即史書中所記「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頃刻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不計其數。
當晚,周瑜又單獨進謁孫權,分析了雙方形勢,認為曹操號稱八十萬兵力,只是虛數,曹軍頂多隻有十五六萬,而收降劉表的人馬最多不過七八萬。且曹軍多是中原士兵,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周瑜稱只要五萬兵馬,便可打敗曹操。
袁熙妻子甄氏姿貌絕倫,美艷動人,為曹丕所納。甄氏還為曹丕生下長子曹叡,後來成為曹魏第二位皇帝。
孫策面色登時凝重起來,道:「公瑾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周瑜點了點頭,道:「應該是有人先行帶走了陳是妻子,再以陳妻要挾陳是就範。」
孫策道:「你支撐不過三個時辰,難道你不相信華神醫的話嗎?」
袁紹聽了很是動心,預備率兵迎接漢獻帝到鄴縣,但其心腹淳于瓊和郭圖卻阻止道:「明公若接來天子安置,動不動就要上書奏聞皇帝,服從則權力太小,不服從則是違抗皇命,此非上上之策。況且漢室衰敗,為時已久,現下想重新振興漢室,不是太難了嗎?再說,各路英雄並起,各占州郡,聯聚徒眾,動輒有上萬人,這正像當初秦失帝位,先得者將成為天子。」暗示袁紹不如將精力用於招兵買馬,如同秦末劉邦一般,逐鹿中原,搶佔天下,及早稱帝。
史春又道:「至於曹丞相是否有篡漢之心,我不能承認,亦不能否認。但天子若落入袁紹、袁術等人手中,情勢還不是一樣?執政者只為追逐權勢名利,黎明百姓受苦如斯,只有早日一統天下,才能有海晏河清、國泰民安之日。」
舒緩悠揚的音符漸漸瀰漫開去,于清淡晚風中飄蕩,在朦朧暮色中迴響。一段美妙恣意的遐想由此展開——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江面。粼粼金光中,有一片白帆隨波逐流,桅頭歇有兩隻雪白的白鷺。當最後一縷霞光戀戀不捨地移開水波時,白鷺驟然騰空而起,比翼雙飛,展翅翱翔,最終消融于寥廓江天中。
當時士眾絕糧,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汁。嘆息良久,乃大曰:「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斗余而死。
工匠陳是驚聞事情經過,奔進來問道:「當真要讓袁紹使者帶走華神醫嗎?」周瑜嘆道:「這是沒法子的事。」
周瑜先是大吃一驚,聰敏如他,居然腦子裡轉了好幾道彎,才回過味來,失聲問道:「你將我軍的八連弩圖紙交給了許攸?」
袁紹敗后,曹操一躍成為中原實力最強的諸侯。許攸自恃功勞最大,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上嘻笑,但心裏頗有芥蒂。
有傳聞稱周瑜是被曹操暗害,曾為曹操心腹的邙山遊俠史春星夜趕至周瑜軍中,試圖提醒其注意,但還是遲了一步。一代風流人傑,終被雨打風吹去。這一年,周瑜的女兒才剛剛出世。
陳是道:「將軍可還記得當年你我在洛陽南市從馬鈞手中劫奪公車一事?」周瑜道:「當然記得。」
曹操不但一口回絕,還以漢獻帝名義下詔書責備袁紹道:「你地廣兵多,而專門樹立私黨,不見你出師勤王,但見你發兵與他人互相攻伐。」
呂蒙本是果敢有膽之人,但亦急躁易怒,就學讀書後,見識日益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大將甘寧性情粗暴,輕於殺戮,時常連孫權的命令也不當回事。孫權很是惱火,幾次想要處置甘寧。當年甘寧以飛天大盜身份大鬧京城時,呂蒙與其有隙,到此時反而為甘寧求情,道:「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孫權這才作罷。
彼時醫聖張機因忠於漢室,不願為曹操效力,已逃往嶺南深山隱居,後來亦死在那裡。華佗由此成為了唯一人選,曹操對其勢在必得。
袁紹最得力的謀士沮授與曹操有舊,亦被曹軍俘虜,但他無論如何都不肯投降,終被殺死。而袁氏另一重要謀士田豐因在戰守用兵上與袁紹意見不和,早被袁紹以「敗壞軍心」的罪名下獄。袁紹回到河北后,後悔不用田豐之言,又覺得沒有面目再相見,竟然先派人將田豐處死。
周瑜早猜出蔣干來歷,出來迎接時,直接笑道:「子翼用心良苦,居然遠涉江湖,來為曹操作說客!」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孫策哼了一聲,道:「使者君放心,在查明陳是下落前,不會有人動你分毫,你安心留在客館養傷便是。」說罷拂袖而出。
孫策道:「種輯適才來過吳侯府,稱要離開京口,會不會是他綁架了陳是,又做賊心虛,想早些離開?」周瑜道:「吳侯既然懷疑種輯,何不當面問他?」遂趕來客館。
曹操認為華佗故弄玄虛,有意推諉,心中不悅,只是未形於色。華佗又稱離家已久,請求回去家鄉探親。曹操因有求于華佗,勉強允准。
與兄長孫策只醉心於武功不同的是,孫權重視讀書教育,並激勵教導武將多讀書多學習。譬如部將呂蒙因不喜歡讀書、不學無術,而被人譏稱為「吳下阿蒙」。孫權遂教導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事了,不可不學!」呂蒙一見書本就頭疼,便借口說軍務繁忙。孫權道:「我又不是讓你去當儒家博士,但當涉獵歷史,見往事耳。你說你軍務多,能比我還忙嗎?我也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呂蒙推辭不過,只得於軍務倥傯之際努力學習讀書。
三天之後,周瑜又將蔣干請入軍營,帶他檢視倉庫和軍資器仗等。又置酒高會,酒酣時,周瑜執住蔣干之手,正色告道:「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義,內結骨肉之親,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即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周郎才高,小喬貌美,自此人間又多了一番風流佳話。
魯肅看出孫權雖然表面不說抗曹,但內心深處實不想投降曹操,只是主張迎曹者佔了多數,孫權年輕,有些壓服不住,於是建議孫權將正在外地駐防的周瑜召回。
周瑜這才知道史春志向高遠,有心助曹操統一天下,卻不是為了雄圖霸業,而是希冀世界早日太平,一時心中感慨激蕩,良久無言。
清人鄭板橋則有《周瑜宅》雲:「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雲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周瑜道:「使者君與曹操有舊,卻與孫堅將軍之子孫策有隙,所以你選擇為曹操效力?」
陳是是吳地軍匠之首,負責軍械設計及製造,價值重大。意圖挾持陳是者,定是垂涎吳軍兵器銳利之輩,有嫌疑者也不多,無非是袁紹、袁術、劉表、曹操各路諸侯而已。袁術使者意在傳國玉璽,袁紹使者意在神醫華佗,劉表使者一心要跟江東修好,黃祖手下則一心要搗亂滋事,這幾方為達到自己目的,各自生出了不少事端,只有以朝廷身份出現的曹操一方甚為平靜。但精通器械的馬鈞曾私訪陳是,又兩次到吳軍江邊大營轉悠,再聯繫今日陳是失蹤一事,不由得人將懷疑的目光投向朝廷使者一方。
一念及此,陳是也毫不猶豫,從軍中取了八連弩圖紙,先趕回家中,讓妻子連夜乘船逃走,他自己則次日一早出城,去追袁紹使者一行。但因為許攸等人有呂蒙率兵監護,陳是擔心為呂蒙所阻,不敢輕易露面,只遠遠跟在後頭。
周瑜道:「袁紹為人比曹操厚道,不會這麼做。他應該只想將華神醫抓在手裡,作為籌碼來要挾曹操答應什麼事情。」
史春無奈地搖了搖頭,道:「看來我也沒得選擇,只能遵吳侯之命了。」
當年漢獻帝僥倖逃出長安后,被董卓殘部李傕等人窮追不捨,危在旦夕。袁紹謀士沮授最先看到了皇帝的困境及價值,忙告訴袁紹道:「明公袁氏累朝擔任朝中宰相,歷代以忠義輔佐國家。而今漢室宗廟破敗,天子四處流離,各州郡雖然表面打著義兵的名義,內心卻只在盤算謀取私利,根本沒有為朝廷為國家為百姓著想過。而冀州城大體平定,軍隊強大,士人歸附,明公如果到西邊迎接皇上,以鄴縣作為皇城,挾制天子而號令諸侯,畜養兵馬,專門討伐不向王庭朝拜者,又有誰能抵禦呢?」
周瑜一回到京城,便堅決反對降曹,擲地有聲地當眾道:「曹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吳侯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九九藏書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且曹操自行送死,怎能迎之耶?」
蔣干字子翼,相貌堂堂,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是當時的名士。受命后,蔣幹頭戴葛巾,身著布衣,裝作閒遊江東,順道拜訪周瑜。
本來兵貴神速,但因張綉、劉表二人的態度,袁紹遲遲沒有行動,以至失去了最佳時機,其臨事無策、優柔寡斷之作風由此可見一斑。
周瑜道:「放你走是下策。還是那句話,下策未必就是壞主意。」又道:「陳匠師過得了我這一關,卻過不了吳侯那一關,這就趕快逃命去吧。」
不久,衣帶詔事發,與事者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人均被曹操殺死,只有劉備因率軍在外而幸免於難。
陳是驚道:「果真這樣的話,周將軍該多派兵馬保護才是。」
周瑜道:「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篡漢謀反之心已露,史君就甘心為叛臣賊子效力嗎?」
另一位唐詩人孫元宴有詩道:「會獵書來舉國驚,只應周魯不教迎。曹公一戰奔波后,赤壁功傳萬古名。」
太史慈跟出來問道:「史春人還在軍營中嗎?」周瑜道「嗯」了一聲。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希。
張郃道:「神醫的話,我不敢不信。但在我倒下之前,我會殺了華佗。」頓了頓,又道:「我不一定要帶華佗走,我可以殺了他。」
周瑜遂趕來軍帳,告知吳侯已應允張郃所提條件。張郃這才放開華佗,頹然倚柱坐下。
扈從衛士趕到,將餘下兩名男子殺死,送孫策回京城醫治。隱士焦光看過後,連連搖頭,稱毒入骨髓,除非神醫華佗在此,不然無葯可醫。
周瑜愈發狐疑,問道:「要出什麼大事?」陳是道:「臣去追許攸一行,並不是要去給華神醫送禮物,而是用八連弩圖紙作為代價,向許攸換回了華神醫。」
袁紹明知是曹操搗鬼,但詔令上蓋有皇帝玉璽,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威,也不得不上書為自己申辯。之後每次接到詔書,總擔心對自己不利,忐忑不安。曹操得意非凡,遂自任為大將軍,任命袁紹為太尉,改封鄴侯。太尉雖貴,但地位在大將軍之下,袁紹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又憤憤地道:「曹操豎子幾次差點死去,都是我出面救他,如今他反以天子的名義對我發號施令!」
此時劉備已請到諸葛亮出山,得其《隆中對》之計,但因勢單力孤,無法與曹操爭衡,遂率眾南逃。這一路,險象環生,亦誕生了許多精彩故事——
孫權得不到群臣支持,很是鬱悶。其母吳夫人道:「你帶著周瑜來見我。」孫權便遵命將周瑜帶到母親面前。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次日上午,朝廷使者種輯來吳侯府辭行,稱欲動身返回許都。孫策道:「煩請種使者再多留兩日,我會修封致謝奏疏,請種使者一併帶回朝中。」
周瑜「啊」了一聲,道:「原來袁紹派你來吳地興風作浪,就是要跟曹操作對。殺了華神醫,天下就再也無人能治曹操的頭風病。」
歷史興廢無常,人生虛幻無定。正所謂天妒英才,建安十五年(210年),一代名將周瑜在籌備孫氏與曹操二分天下的戰略計劃時,病死在出征途中,時年三十六歲。一代名將,未及大展宏圖,便就此逝去
周郎已去,何人顧曲?
周瑜這才明白經過,不由得亦佩服起曹操的遠見卓識來,與當年洛陽相識之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又想到吳侯孫策新殺了醫術高明的道士于吉,見識非但遜了曹操一籌,且已受到軍民非議,一時心中很是感慨。
畫樓影蘸清溪水,歌聲響徹行雲里。
成為寡婦多年的大喬聽到種種議論,已如止水的心再一次被攪動得起了波瀾。她又想到與孫策成婚當日,妹妹小喬問「太史慈比郭嘉如何」的話來,這才明白小喬話外的深意——
種輯大為愕然,問清楚事情經過,不由得很是鬱悶,道:「旁人不知道,吳侯和周將軍該知道我此來江東的真正目的。我擄走陳是做什麼,難道為曹操再奉送一件殺人利器嗎?」
周瑜也無暇顧及其他,先問道:「陳匠師只是離城去追許攸一行,沒有其他嗎?」陳是道:「是,臣是臨時起意,未及稟報周將軍,還望恕罪。」
孫權聽在耳中,只是一笑置之。
曹軍多為北方士卒,不習水戰,兼之許多人染上了疫病,一上船便嘔吐不已。曹操為了練兵方便,下令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于船上如履平地。
天下不寧,群雄紛爭,中原官渡大戰亦如火如荼地進行。袁紹軍兵力佔據優勢,在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一度主動出擊,但交戰不利,便退回營壘堅守。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操手下官吏馬鈞製作出了霹靂車,可以拋射巨石,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
喬婧柔聲勸道:「事已至此,只能隨它去吧。吳侯性子急,怕是心裏更不好受,也不知姊姊能否勸轉撫慰。」一邊說著,一邊走到窗邊案前坐下,舉手撩撥琴弦,道:「我撫琴一曲,助夫君平復心緒。」
沒過多久,郭嘉這番話便神秘應驗。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四日,孫策前往丹徒山中打獵。由於其坐騎是萬中挑一的精駿寶馬,扈從衛士都被遠遠甩在後面。
周瑜沉默許久,才道:「我若與使者君成為朋友,不但小喬不會原諒我,就連我自己也不能原諒自己。」
許攸聽說張郃主動來軍營自首,並趁療傷之機制住了神醫華佗,當即哈哈大笑道:「張郃果然不負我所望。」
周瑜問道:「馬郎中對此事一無所知嗎?」馬鈞道:「當然一無所知。」忽意識到自己是受疑一方,登時著急萬分,道:「難道……道……你……你們……懷……懷疑……」一緊張,便又結巴了起來。
孫權未及反應,吳夫人便讚許道:「公瑾的話極有道理。權兒,公瑾比你大哥只小一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遂聽從了周瑜和母親的建議,拒絕向曹操送質。
曹操頭風病日益沉重,每每發作時,心亂目眩,頭痛難忍。諸醫施治,療效甚微。華佗到后,往曹操胸椎鬲俞穴施針,片刻便腦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很是高興,請華佗做進一步治療。
他的聲音逐漸嘶啞低沉起來,曼聲道:「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攬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諒時運之所為兮,永伊鬱其誰愬?」
張郃挾持華佗退後幾步,背靠柱子,喘了幾口粗氣,才道:「抱歉,張郃辜負了吳侯好意。還是那句話,你我是敵非友,我不得不如此。」
這已是極好的條件,等於完全不追究許攸、張郃在吳地所犯罪行,任其離開,但張郃卻搖了搖頭,道:「不行,我的兩個條件不容商議。」
陳是大急,道:「袁紹使者不安好心,用這種手段強行帶走華神醫。袁紹跟曹操又是死敵,說不定會就此殺死華神醫。」
周瑜問道:「許使者早知道張郃會這樣嗎?」
種輯見吳侯和周瑜同至,還以為是為奏疏一事,又特意屏退從人,試圖再勸孫策加入車騎將軍董承組織的反曹聯盟。
周瑜道:「如果使者君現在交代出陳是下落,我還可以替你向吳侯求情。」
而江東孫策得信后大喜,立即著手準備,欲趁曹、袁二軍對壘于官渡之時,親自率軍襲擊許都。曹操聽說孫策準備渡江北上,很是驚恐,生怕被孫策抄斷後路,起了退兵之意。
呂蒙道:「臣也思及此點,提出要親自護送陳是前去追趕許攸一行,但陳是稱不必多此一舉,他有十足把握。臣因當時人在邊境,便沒有過界,只等在原處。過了兩個多時辰,還不見陳是回來,臣有些擔心起來,正想派人換上便服越境去察看,陳是人又回來了,而且滿面喜色。」
周瑜又說了袁紹使者許攸派人行刺史春的動機。史春嘆道:「原來是因為當年之事,我早已忘記,竟絲毫沒有想到是當年當眾嘲罵袁紹種下了禍根。」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原來昨日傍晚時分,陳是離開了軍營,稱要回家一趟。今早周瑜人到軍營時,陳是仍未出現。因為須得提早準備試射新弩事宜,周瑜立即派了人前往陳家催促。但衛士回稟說,陳家空無一人,非但不見陳是人影,連他妻子也不見了。衛士慌忙向左右鄰居打聽,竟沒有人留意到陳家有異常情況發生。
早年袁紹得寵于大將軍何進,堅決支持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登基實不合他心意。後來起兵反董卓,袁紹不想承認董卓所立的漢獻帝,想另立宗室劉虞為帝,以便於駕馭,但遭劉虞堅決拒絕,才不得已作罷。袁紹憶及往事,擔心漢獻帝懷恨劉虞一事,最終沒有採納沮授建議。
孫策也懷疑起史春來,又與周瑜一道趕來史春房間。史春重傷未愈,正半躺在卧榻上,與馬鈞交談著什麼,忽見孫策、周瑜前後腳進來,倒也不意外,只問道:「可是京城中又發生了什麼大事?」
孫策聞言頓感釋然得多,沉吟了一會兒,苦無良策,遂長嘆一聲,道:「就照公瑾的意思辦吧。」也不願意再見到張郃、許攸等人,從腰間解下吳侯印綬交給周瑜,命他持印綬去向張郃宣示。
黃蓋又使詐降之計,先派人送信給曹操,稱:「我世受孫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為人當識時務。孫氏以江東六郡山越之人與中原百萬之眾對抗,眾寡懸殊,勝負已定。江東士吏,不分賢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魯肅執意拒戰此。」還在信中表示:「交鋒之日,黃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許攸道:「事已至此,我實話告知周將軍亦無妨。我等此行只為華佗而來,行刺朝廷使者原本不在計劃之列。那史春當年曾在關東聯軍面前當眾辱罵袁公,袁公迄今念念不忘,多次提及。我等本不知道朝廷使者是誰,知道是史春后,才臨時決意殺他。投毒一事,則是事先早有準備,只為挑起紛爭,令各方互相猜忌。」
史春嘆道:「不瞞周將軍,我此行江東,受有曹丞相密令,務必要帶華神醫回去,本想借遇刺受傷之機與華神醫多多親近,但不想還是被袁紹使者搶了先手。」
史春道:「馬郎中請先出去,我有話要對吳侯和周將軍說。」
早先曹操從袁氏手中奪取鄴城后,即大興土木,在城中地勢高聳處建銅雀苑,于苑中築銅雀台。台高十六丈,殿宇百余間。又立銅雀于樓巔,舒翼欲飛。台成之日,曹操命諸子登台作賦,曹丕作《登台賦》雲:「飛閣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又于銅雀台上置聲伎鼓樂,大肆蓄養美女歌伎,供其玩樂。
之後,曹操挾皇帝之威名,略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關中割據勢力也紛紛歸附,勢力發展很快。許都竟由此成為了中原政治中心,曹操也成為了皇帝的代言人,隨心所欲,號令四方。漢靈帝、漢少帝在位時,曹操是袁紹部屬,之後關東諸軍起兵反董卓,袁紹也沒有將曹操放在眼裡,仍視其為自己的附庸,以至曹操為報父仇興兵徐州時,袁紹還發兵相助。到此時,曹操借天子以自重,羽翼已成,袁紹這才追悔莫及。但仍自恃地廣兵強、糧食充足,想與曹操一爭高下,上書稱許都低洼潮濕,洛陽又殘缺不堪,要求遷都鄄城,因距離他的勢力範圍較近,便於控制。
周瑜自是知道此去吳侯府,陳是必是人頭落地的下場,一時有所遲疑。又道:「陳匠師是軍匠,在你心目中,華神醫遠比八連弩重要,這實是出乎我意料。你大可以先同我商議,再想別的法子來救華神醫的。」
其謀士郭嘉卻道:「孫策平定江東不久,誅殺了不少知名人物。此人又自恃驍勇,雖擁有百萬之眾,卻時常輕騎簡從外出。如遇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當時曹操正忙著追剿袁氏殘部,意圖先統一北方,奪回傳國玉璽,也顧不上向孫權興師問罪。但曹操得知事情經過後,開始重視起周瑜來,認為其人在江東也算是一號人物,文武兼備,想納為己用,遂派周瑜少時同窗好友蔣干前去勸降。
太史慈道:「目下華神醫行跡已露,又落入了袁紹使者手中,曹操必定全力派人劫奪。而張郃等人無力應付的話,一定會殺死華神九_九_藏_書醫,就是剛才張郃所稱一拍兩散的局面。」
後世有《菩薩蠻》詞描寫周瑜與小喬琴瑟相和、互相扶持的情形:
這一反問極為有力,孫策也立即相信了種輯無辜,向他致歉。
周瑜遺體運回來的時候,大地已經蓋上了一層陰影,但山脈的邊緣依舊有太陽的餘暉。小喬素服舉哀,她沒有看見丈夫的臉,只看到了金棺在夕陽下閃爍,映出晚霞的光芒,卻並不輝煌。
周瑜笑道:「我雖不及夔與師曠,稱不上知音,但聞韶賞樂,足知雅曲。」言下之意,對蔣干用意一清二楚。
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江面。粼粼金光中,有一片白帆隨波逐流,桅頭歇有兩隻雪白的白鷺。當最後一縷霞光戀戀不捨地移開水波時,白鷺驟然騰空而起,比翼雙飛,展翅翱翔,最終消融于寥廓江天中。
袁術稱帝消息傳來的這一天,袁術亦有使者來到京城,除了給吳侯孫策正式書信外,還有一個小箱子另交中護軍周瑜。周瑜打開一看,除了自己的中護軍符令外,還有一塊玉佩,正是袁蜜自小佩戴的護身玉佩。周瑜不明其意,然又不便退還,只將玉佩交給妻子喬婧收藏。
周瑜便停下腳步,問道:「使者君有話請講。」史春道:「聽說袁紹使者強行擄走了神醫華佗,是也不是?」周瑜道:「是。」
烏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袁紹大將張郃、高覽倒戈投降,袁軍全盤崩潰,袁紹僅率八百騎兵逃回河北,曹操大獲全勝。當時許多人不看好曹操,曹營中與袁紹以書信暗通款曲者甚眾。曹操繳獲這些書信后,看也不看,下令全部燒掉,人心由此安定。
何處吹愁角一聲,大江東岸呂蒙營。天隨流水茫茫去,月共長庚耿耿明。
史春搖頭道:「不僅僅如此。不錯,頭風病困擾曹丞相多年,但他也是我所見過的意志最頑強的人,也只有他,才能忍受住那種病痛的折磨。」
不久前,有人在許都當街張貼告示,稱曹操狼子野心,對皇帝漢獻帝不敬,有取代漢室之心。曹操很是氣憤,一定要追查出此人,但告示是匿名書寫,官吏無從查起。郭嘉看過告示后,發現裏面談及曹操是出於私心才由洛陽遷都許都時,引用了許多《二京賦》之句,當即道:「不難查到此人。」於是官府以教習官吏學習為名,四下征尋能讀通《二京賦》之人,再暗中取得其筆跡,與告示比照,順利找出那人。那人被逮捕后,亦供認不諱。
史春嘴唇蠕動了幾下,似乎有話想說,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周瑜認為此計可行,便選艨艟戰船數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澆上油脂,外面用帳幕包裹,上插旌旗,做好火攻準備。再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供黃蓋等人撤退時使用。
袁術眾叛親離,狼狽奔亡,走投無路下,不得不向他所看不起的庶出兄長袁紹求助。派人將帝號及傳國玉璽送給袁紹,又寫通道:「漢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與周之末年七國分勢無異,唯強者兼之耳。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民戶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
周瑜正色道:「那件事,吳侯已明確答覆過種使者,望使者君不要再提。今日吳侯親至客館,是因為有一件大事,想當面問清楚。」
曹操與袁紹對峙于官渡時,留在許都的皇后伏壽為幫助丈夫漢獻帝擺脫傀儡天子的地位,分別派人秘密送信給袁紹及孫策,告知許都空虛,若派一支精騎連夜奔襲,許都唾手可得。一旦佔領許都,便可奉迎天子以討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
追兵仍然窮追不捨,劉備遂留下張飛斷後。張飛召集二十余騎立於當陽橋上。曹操大軍泉涌而至,張飛據水斷橋,高聲道:「我就是張益德,可以來決一死戰!」曹軍為張飛勇猛氣概懾服,雖對方人少,卻也沒有人敢上前挑戰,劉備由此順利逃脫。而後趙雲也在亂兵中救出了劉備妻子甘夫人及兒子劉禪,平安返回到劉備身邊。
陳是道:「何不等他們出了京口,周將軍再派人追趕,將神醫奪回來?」周瑜道:「吳侯已承諾送他們出吳境,絕不會派人攔截。若是不守承諾,如何立於天地?」
劉備逃走後,曹操順利佔領荊州,吞併了劉表的全部地盤和人馬,驕橫益甚,揚言要順流而下,席捲江東。行前,曹操寫信給孫權,信中道:「我奉旨南征,劉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訓練了大軍八十萬,準備與你會獵江東。」
曹操招納周瑜不成,又折損一員心腹愛將。在平定袁尚回師途中,曹操雖如願以償奪到了傳國玉璽,但其最信任、最寵愛的謀士郭嘉卻染上了重病,不治身亡。
明人朱楨有《赤壁石刻》道:「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無窮。峭壁窮峙江流東,當年鏖戰乘天風。百萬北走無曹公,鼎立已成煙焰中。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舊還英雄。」
周瑜聞言,忙問道:「陳是人呢?」呂蒙道:「他說想先回家一趟。」
曹操聽聞孫策雄踞江東,嘆息道:「猘兒難與爭鋒也!」
華佗遇害時,史春受命外出辦事,人不在許都,歸來后得知華佗被殺,默默收其骸骨安葬。曹操知道華佗曾救過史春性命,亦不願意因這點小事處罰史春,任其作為。
離開客館,周瑜便趕來陳是家中,試圖尋找線索。然陳家內外整整齊齊,沒有任何陳妻被強行擄走的跡象。幾番查詢下來,倒是有西城門衛士記得陳是一早出了城,往西去了。既然陳是獨自出城,並未遭人脅持,那麼一定是有人事先擄走了陳妻,以其性命威脅,陳是不得不單身赴會。
到達烏巢后,史春命人四下放火,糧草盡燒,袁軍大亂。曹軍趁機攻打袁營,俘虜兵將無數,甚至包括袁紹愛將淳于瓊。曹軍將所有俘虜的鼻子割下,連同牛、馬舌頭一同送往袁紹大營。袁軍將士聽說糧草被燒,無不大驚失色。
沉思許久許久后,曹操才轉頭去望心腹史春,想從他口中打探更多關於二喬的情形。史春卻默默轉身走了出去,並留下一封書信,稱曹氏已得傳國玉璽,霸業指日可待,已經沒有再用得上他的地方,就此離開了曹操,返回了邙山。
是退隱山中,還是經世致用?是遺世獨立,還是建功立業?是彼時士人普遍面臨及思考的問題。漢末動亂,士人茫然自失,無所適從,追求幻滅,理想沉淪,自身價值無以實現,更何談兼濟天下,留名青史?大漢王朝分崩離析,君國無力,又何以效忠報國?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出生於當地世家豪族。周瑜在江東起兵策應孫策時,聽聞魯肅仗義疏財,向其借糧。當時魯家有兩個糧倉,每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手指其中一倉,將三千斛糧食白送給周瑜。周瑜由此與魯肅結為生死之交,二人後來一道跟隨孫策掃平江東。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許攸道:「不錯,這是我們事先商議好的,實在不行,就走最後這著棋。但周將軍沒讓我見到華佗,我只有指望張郃了。」
謀臣田豐道:「遷都之計既然不能實現,應該及早奪取許都,奉迎天子。那時我們也可以事事以詔書為名,號令四海,這才是上策。否則,最終將受制於他人,那時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袁紹遂預備發兵攻打許都。
孫策瞪視張郃許久,才道:「張將軍,你當真是一號人物。」搖了搖頭,命太史慈留下看守,自己與周瑜趕來找許攸。
太史慈道:「史春是曹操心腹,不宜留在軍中。還有,我適才進來時,看到馬鈞在軍營外徘徊,問他來這裏做什麼,他說是想探訪史春。」
簾幕燕雙雙,綠楊低映窗。
史春未及回答,馬鈞先愕然問道:「陳是失蹤了嗎?」他結巴多年,口吃之病雖然治愈,但舌頭仍然不大利索,語氣聽起來頗為詭異。
喬媖曾心系郭嘉,又憶起諸多往事來,生怕被精明的周瑜瞧出端倪,便辭了出去。
吳夫人當面問起周瑜對送質的態度。周瑜堅決反對送人質,又稱曹操新滅袁紹,驕縱無比,但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直到許攸一行出了吳地,陳是才急追上去,表明身份和意圖,說願意用八連弩圖紙換取華佗。許攸愕然之極,尚未回過神來,那張郃立即滿口應承。許攸與張郃商議一番,便點頭應允,同意以圖易人。
蔣干頗為尷尬。勉強自解道:「我與足下州里鄉親,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你卻說我是說客,豈不過分?」
周瑜道:「但史春自前晚遇刺,人一直滯留在軍營中,昨晚才由太史慈護送離開。他身受重傷,幾近喪命,連床榻都下不了,身邊又沒有其他侍從,不可能暗中策劃挾持陳是一事。」
據說曹操讀完史春留書後,忽暴怒而起,指天發誓道:「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
曹操雖然初戰戰敗,但因為兵多將廣,並不將敵手當回事。尤其聽說周瑜是孫劉聯軍的主帥后,愈發輕視。當年在洛陽時,曹操與周瑜有一番交鋒,亦知對方聰慧機警,然那時的周瑜不過是個十幾歲的風流少年郎,仗著點兒小聰明,膽大妄為,也不算什麼,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儘管曹操亦曾派蔣干遊說周瑜歸降,但那只是為了瓦解江東,從始至終,他都不認為周瑜是個有謀略的男子,更擔負不起一方主帥的責任。
周瑜驀然醒悟,道:「是了,我軍中機密軍械甚多,馬鈞是個行家,他一再到軍營附近轉悠,定有圖謀。太史將軍,你這就帶人將史春送出去,與種輯等人一道,重新安排回客館。客館水井已處理過,不會再有問題了。」太史慈微一遲疑,即應命而去。
醉里客魂消,春風大小喬。
華佗搖了搖頭,重新取過藥箱,要為張郃治傷。張郃卻道:「不必,我不想領華神醫的情。」又見許攸已到帳外,便道:「華神醫,這就請吧。」
史春道:「我自知嫌疑重大,也不敢強辯,所以才心甘情願留下來做人質。適才問及華神醫,只因他老人家救過我性命。我自知傷在要害,若不是華神醫妙手回春,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江南的傳說也多了起來,曹操的輕敵,黃蓋的詐降,天借東風等,但這些都是次要的,重點還在孫劉聯軍的主帥周瑜身上,不光是他有英明果斷、從容不迫的大將風度,還有他是如何為了保住二喬將東吳帶入赤壁戰場,於是二喬美貌借赤壁之戰重新名揚天下。
曹操實力遠遠不如袁紹,且處於四戰之地,四周有袁術、張綉、劉表等諸多對手虎視眈眈,憂懼之下,不得不採取克制忍耐的策略,派孔子後人孔融持天子符節出使鄴城,拜袁紹為大將軍,賜弓箭、符節、斧鐵和一百虎賁,令其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個州。袁紹贏回了面子,便放棄了攻打許都的計劃,專心討伐北方的公孫瓚,曹操的危機這才有所緩解。
關於孫策遇刺一事,除了羅湯之外,其餘兩名刺客的身份始終未曾查明,一時眾說紛紜。有人說是被孫策殺死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也有人說是方士于吉的門徒,甚至有人稱是曹操派來的刺客。彼時正是曹操和袁紹準備決戰的緊急時刻,而孫策又準備率軍北上襲擊許都,迎接漢獻帝,湊巧在此關鍵時刻遇刺身亡,再聯繫到曹操謀士郭嘉之語,似乎是曹操派人行刺的可能性最大。至於喬氏舊仆羅湯為何又夾在刺客之中,實無人猜到情由。
史春道:「周將軍不是說人是可以選擇的嗎?這便是我的選擇。」
當時形勢袁強曹弱。袁紹佔據四州之地,地廣人眾,且無後顧之憂。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袁紹外,南有劉表、張綉不肯降服,東南則有孫策蠢蠢欲動。但一些有識之士如曹操謀士荀彧、郭嘉,張綉謀士賈詡,涼州從事楊阜等,均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眼光、謀略遠遠不及曹操,認為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操的方向變化。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
后甘寧廚下有一小童犯了過失,料想甘寧不能容忍,逃到呂蒙那裡。呂蒙將小童藏匿起來。甘寧隨後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母親,又索要小童,答應不會殺他。但一回到坐船上,甘寧就下令將小童捆縛于柱子上,親手挽弓,將其射死。自己再解衣卧在船中,絲毫不以為意。呂蒙聞后大怒,鳴鼓聚兵,準備上船進擊甘寧,將其擒住處死。甘寧聽到動靜,不敢舉兵與長官對抗,便故意躺著不起來。呂蒙母親聞訊,光著腳趕來勸阻呂蒙。呂蒙為人至孝,只好不再追究,上船招呼甘寧,再一道去拜見呂母,歡宴竟日。
後來劉備因衣帶詔反曹事泄,被曹操瘋狂追殺,輾轉到荊州投靠劉表,八連弩圖紙意外落到劉備手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后,諸葛亮看到八連弩圖紙,大為驚嘆,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不但造出了八連弩九_九_藏_書,並在陳是圖紙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造出了十連弩,成為舉世無雙的利器。后袁紹麾下大將張郃投降曹操,率軍進攻蜀地,便是死在諸葛亮所造十連弩之下。這是后話。
周瑜斥道:「張將軍這是做什麼?你身負重傷,吳侯好心請神醫為你治病,你竟然還脅持了神醫!」
而此時江東孫氏正忙著興兵討伐江夏黃祖。周瑜率軍經過苦戰,終於擊潰黃祖軍。黃祖逃走時,被周瑜手下衛士馮則追及梟首。孫權下令將黃祖首級盛放在容器中,用以獻祭亡父孫堅。
周瑜招手叫進部將呂蒙,命他去做準備,率軍護送袁紹使者一行出境。又向華佗賠禮道歉道:「情勢如此,吳侯不得不同意對方的條件,實在對不起華神醫。」
史春道:「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你們用來攻擊曹丞相的借口。吳侯未必沒有此心,只是未能搶得先機迎得皇帝而已。當年天子逃出長安,惶惶如喪家之犬,最先想到迎接皇帝的其實是袁紹手下謀士沮授,但袁紹眼界狹小,聽從了淳于瓊、郭圖等蠢材的建議,主動放棄了皇帝,這才給了曹丞相機會。」
一時又回憶起無數往事來,頓了頓,才道:「當年周將軍追查史侯府後,何大將軍派人將我帶回大將軍府拘禁。不日我叔叔趕到京師,托何太后出面求情,將我救了出來,送回邙山養傷。那之後,京師相繼發生了一系列大事,甚至連大漢京師也由洛陽遷去了長安。我師父雖久在山中,卻依舊關注天下大勢,稱未來能定天下者,唯孫堅與曹操二人。」
郭嘉死前,曹操緊緊守在病榻前,問他有何未了心愿。郭嘉遲疑了許久,忽淚流滿面,握緊曹操的手,只說出了兩個字:「大喬。」隨即溘然長逝。
因彼時有曹操南下是為奪取二喬置銅雀台淫樂的傳聞,唐代詩人杜牧有詩云:「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統兵三萬。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周瑜。劉備一方出兵兩萬,雙方合兵五萬,會師后,逆水而上,與曹軍在赤壁相遇。
後人有詩道:「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強|暴枉誇傳國璽,驕奢妄說應天祥。渴思蜜水無由得,獨卧空床嘔血亡。」這是后話。袁術雖死,袁耀、袁蜜兄妹另有一番奇遇,後面再表。
劉備來到京口招親,在北固山甘露寺與吳夫人及孫仁會面。孫仁令百余名侍婢執刀佩箭侍立兩旁,房中軍器擺列遍滿,雖男子不及,劉備入見,心中凜凜而驚。但這場政治婚姻仍給劉備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他不僅趁周瑜與曹操后軍激烈交鋒之際奪得了荊州四郡,還招撫收復了大量劉表舊部,並從孫權手中借得了荊州江陵之地,由此完全佔據了荊州五郡。
種輯便問道:「吳侯有事,但問無妨。」孫策問道:「是不是種使者派人綁架了軍匠陳是?」
消息傳回江東后,孫權失聲痛哭,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我何賴哉?」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弔唁,感動左右。周瑜靈柩運回江東時,孫權又趕到蕪湖親迎。
悠悠琴曲中,周瑜逐漸放鬆了下來,任憑音樂沁入腦海,滌盪心靈。他回憶起了許多曼妙美好的往事,亦對未來重新充滿了憧憬與希望。
由於周瑜手下留情,陳是僥倖逃出了江東。孫策得知情由后,雖然拍案震怒,卻也未追究周瑜私縱陳是之責。被拘禁在客館中的史春、馬鈞二人既洗清嫌疑,也得以獲釋,啟程返回許都。
彼時孫仁已長大成人,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聽說兄長要將自己嫁給年紀足以做自己祖父的劉備,很是不滿,大大鬧了一場。孫權不敢惹怒幼妹,便推說這是周瑜的主意。剛好周瑜回到京城稟事,孫仁尋上門去,當面怒斥。周瑜不提自己事先毫不知情,始終只隱忍不言,任憑孫仁責罵。然即使是吳侯之妹,終究還是無法抗拒政治聯姻的巨大壓力。當孫仁看到喬婧聞聲而出、竭力回護周瑜時,忽然死了心,同意嫁給劉備。
曹操一再遭遇背叛,頭風病轉重,遂派人徵召華佗入朝。華佗稱妻子有病,不能離開家鄉。曹操派人調查,查明華妻安然無恙后,遂將華佗逮捕,用傳車遞解到許都監獄。華佗受到嚴刑拷打,承認犯下欺君之罪及不從征罪,被判處死刑。
許攸笑道:「吳侯很快就會知道,張郃不是虛張聲勢。他殺了華佗后,你頂多隻能殺我泄憤,但曹操之病勢必無人可治。以曹操個性,依然會將這件事算在吳侯頭上。」
孫策怒道:「難道就任由張郃帶走華神醫嗎?」
周瑜道:「你原本計劃見到華神醫后,即設法挾持他,然後跟張郃一樣,以華神醫性命要挾吳侯放你走?」
雙方相持三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剛好此時袁紹心腹謀士許攸家人犯法,被地方逮捕,許攸得知后大怒,就此倒戈相向,投奔了曹操,曹操由此盡知袁紹軍中虛實。
——《古詩十九首·凜凜歲雲暮》
華佗卻道:「此病乃腦部痼疾,近期難於根除,須長期攻治,逐步緩解,以求延長壽命。」
敵意有圖秋暫息,客魂無定夜還驚。欲陪釃酒樓船座,借問風潮早晚平。
許攸又獻計道:「今孟德孤軍獨守,既無援軍,亦無糧食,此乃危急存亡。現在袁軍有糧食存於烏巢,雖然有士兵,但無防備,只要派輕兵急襲烏巢,燒其糧草,不過三天,袁軍自己敗亡。」
袁紹還企圖聯合張綉和劉表夾擊曹操。張綉打算應允,未及開口,其謀士賈詡搶先道:「請使者回去轉告袁公,兄弟都不能相容,怎麼容得了天下的國士呢?」暗指袁紹曾與弟弟袁術相鬥激烈之事。使者遂怏怏而回。不久,張綉在賈詡勸說下,率眾投降曹操。
袁術死後,其一雙兒女袁耀、袁蜜無所依靠,不得不投靠了伯父袁紹。袁紹及諸子敗后,袁耀、袁蜜又遭曹操追殺,四處亡命,走投無路時,意外為江東名將太史慈所救。竟是江東新吳侯孫權不忘舊情,派了太史慈專門來接袁氏兄妹。袁蜜于絕境中獲救,對此感激涕零。后袁蜜成為孫權夫人,袁耀則仕吳為郎中,袁耀之女又許配給孫權之子孫奮。
周瑜聽完經過,撫額跌足不已,道:「你可知道,你交出的是八連弩圖紙!」
孫策按劍瞋目,聲如乳虎,怒道:「一切都是袁紹搗鬼,跟我有什麼關係?」許攸笑著反問道:「華佗死在吳地,吳侯能脫得了干係嗎?」
由於此戰是當時分裂和統一的關鍵,且是三國史事的節點,即所謂「赤壁半帆風,四海忽三分」,而決勝的要害全在周瑜一人指揮若定的氣度,後世無數詩人爭相吟誦——
安頓好郭嘉後事后,曹操便點齊精銳主力,揮師南下,欲平江東。有傳聞說,曹氏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只為二喬。也有人說,曹操欲得大喬,是為實現郭嘉遺願。但也有人聲稱這些流言只是好附庸風雅的曹操的權術,有意令用兵江東蒙上了幾分風流旖旎的色彩,但其實他是怕孫權在荊州之地佔了先機。
原來陳是返家途中,正好遇到外出的喬婧。喬婧已知陳是失蹤之事,忙命人停車,與其攀談。又提及陳是所送梳妝匣出了故障,有一個吹簫的木人不動了。陳是便跟隨喬婧回來周府,為其修好了梳妝匣。
華佗嘆道:「天下之大,竟無我華佗容身之地。」又擔心陳是因泄露吳軍機密而遭禍,想隨他返回京城向吳侯謝罪。陳是便又將利器殺人與神醫救人的道理說了一番,告道:「神醫是有用之身,只要能多活人性命,將精妙醫術傳承下去,陳是死而無憾。」華佗遂不再堅持,就此與陳是作別。
周瑜道:「那你妻子如何也不在家中?」陳是立即忸怩了起來,吞吞吐吐地道:「這件事,容臣慢慢稟報將軍。」
周瑜將信隨手拋到一邊,道:「何必管它?」喬婧道:「夫君看起來心情不好。」
周瑜道:「陳匠師覺得你將八連弩交給袁紹使者是下策?」陳是點了點頭,又反問道:「周將軍以為呢?」
陳是焦急萬狀,卻又無法可想,忽然情緒失控,一屁股坐到地上,舉手便抹起眼淚來。周瑜自己心中也是憋屈得很,不好安慰,只嘆了一聲,便走出帳來。
琴聲叮咚,從小喬一雙纖纖玉手中流瀉了出來。舒緩悠揚的音符漸漸瀰漫開去,于清淡晚風中飄蕩,在朦朧暮色中迴響。一段美妙恣意的遐想由此展開——
曹操挾天子之名,其師不可拒,其勢力亦不可輕敵。面對曹軍泰山壓頂之勢,東吳的謀臣將士十分驚恐。孫權也有些惶然無措,召集文官武將商議對策。以張昭為首的大部分官員都主張「迎曹」,即投降曹操,理由是:「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艨艟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只有魯肅等極少數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轉局勢。
周瑜率領輕裝精銳軍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潰不成軍。曹操率親信倉促從華容道撤退,敗退回北方。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尾隨追擊,但未能追及曹操。
某日孫權、張昭等人送劉備回荊州,張昭等人先行離開,劉備趁機有意對孫權嘆息道:「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孫權即位后,求賢若渴,大肆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紛紛投效。曾是江東死敵的劉表部將甘寧聽說后,亦覺得劉表無能,而孫權有人傑之像,轉而投奔江東。周瑜不計前嫌,向孫權隆重引薦了甘寧,孫權由此很器重甘寧。又因甘氏為劉表部將時,曾射殺破賊校尉凌操,與凌統有殺父之仇,孫權親自引甘寧到凌統面前,令二人握手言和。
大名士荀彧出面求情,道:「華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稱華佗是一代神醫,能醫治許多人性命,應該予以保全。
周瑜不願白口誇大孫氏實力,卻也不能當面承認曹操更有謀略,只好道:「使者君累了,還是安心養傷為好。陳是失蹤一案多有蹊蹺,等查明真相,與使者君無乾的話,吳侯自會放你回去。」
陳是怔了一怔,這才會意過來,忙道:「沒有這回事。臣知道將要出大事,就讓妻子先逃了。」
張郃還想順便帶走陳是。陳是昂然道:「我是吳郡人,寧死也不會為袁紹效力。而今我背著吳侯將圖紙交給你們,已算是死人一個,不會再對你們造成任何危害。」
袁紹麾下,文武人才甚多,其中沮授擅於謀略,最得袁紹信任。許攸與沮授有隙,遂想以奇謀壓過沮氏風頭,在袁紹面前爭寵。這次到江東擄取神醫華佗便是許攸出的主意,袁紹也很是贊同,調派淳于瓊和張郃兩員大將聽其號令。等到許攸發現朝廷使者就是袁紹痛恨不已的史春時,立即動了心思,若能一舉殺死史春,必能在袁紹面前蓋過沮授。剛好張郃劫取華佗一事不順,許攸便令張郃先刺殺史春,再以險招謀取華佗。
袁術敗亡后,孫策實力大增,於是親自引軍西征江夏黃祖,欲報殺父之仇。江東精英豪傑人物周瑜、呂范、程普、韓當、黃蓋等傾巢而出,誓取江夏。荊州劉表亦派親侄劉虎及大將韓唏趕來支援黃祖。雙方展開大戰,黃祖一方,韓唏戰死,士卒溺死者甚眾。孫策一方,校尉凌操被劉表部將甘寧射死,亦是死傷慘重。孫策後來在給漢獻帝的奏摺中稱:「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足見戰況之激烈。吳軍擄取了大量物資人口,但由於劉表的傾力支援,仍未能佔領江夏,剿滅黃祖,最終退兵。
孫策道:「史使者,你是個聰明人,我就開門見山了,是不是你派人擄走了我軍營匠師陳是?」
孫策很是不快,道:「你仍然落在我手中,為何還如此得意?」
這是名家班彪的《北征賦》,感時傷世,哀民生多難。此時此刻,從史春口中吟誦出來,竟是有一種深曲的情思及沉至的怨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