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二 風雲際會中越近代史

附錄

二 風雲際會中越近代史

這個「節略」簽訂以後,法國資本急於打開中國西南門戶,以期迅速奪取商品傾銷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法國駐華公使恭思當一再要求清政府簽訂對法國更加開放的商務協定。恭思當還再三說:「商務苟可通融,界務亦可稍讓。」這個暗示對清政府吸引力很大,兩國代表於是就議而未決的界務問題再行談判,於1887年6月26日簽訂了《續議界務專條》和《續議商務專條》兩個文件。
不多久,聯絡官又來,說:「電台和軍艦聯絡不上,無法制止,請王師長原諒。」
胡志明迅速擴大越南解放軍,並改名為衛國團。越南黨的南方局在西貢掌握了共和衛兵第一師,兵員1萬人,此後又編成三個師。
至9月下旬,在越法軍已達6000人,其中包括從日軍集中營獲釋的法國俘虜。法軍計劃在四周內佔領16度線以南地區,再進佔北部,盡復「印支殖民地」舊觀。9月23日,法軍進佔西貢。
8月17日,盟軍司令部發布第一號命令:「台灣及北緯16度線以北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本高級指揮官以及所有陸海空軍和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委員長投降。」
根據「初步協定」,法國承認越南共和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可組成政府、國會、軍隊,是印度支那聯邦和法蘭西聯邦成員;越南則同意1.5萬名法軍進入越北。雙方議定不久再舉行談判,討論越南對外關係問題,其中包括印度支那未來地位和法國在越南的利益等。
1944年夏,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歐洲戰局巨變,戴高樂領導的抵抗力量打回法國本土。1944年7月6日,戴高樂的特派員乘飛機在諒山跳傘,到河內將戴高樂的命令交給法軍司令莫登,命令在越法軍準備向日軍進攻。
1924年底,越南革命的領袖胡志明從蘇聯來到廣州,曾與潘佩珠會面。次年5月,來到上海的潘佩珠準備前往廣東,被法國偵探得知,勾結地方當局將潘逮捕,引渡回越南,並判以死刑。消息傳開,越南各地出現大規模罷市、罷工和抗議活動,迫使法國殖民當局宣布潘佩珠無罪。但是潘佩珠被長期軟禁,失去了自由。
3月6日下午4點30分,「法越初步協定」在河內簽字。
散會時,兩位法國軍官私下悄語:「糟了,來不及了!」中方代表陳修和懂法語,聽后立即警覺到,法國海軍已師行在途,不能停止,可能強行登陸。陳修和回到住處,即告訴第60軍軍長曾澤生:「中法軍事衝突無法避免。」他力主中國軍隊如受攻擊,應反擊強行登陸的法軍,並說:「一切責任司令部和你我大家負擔,不要顧慮。」曾澤生贊同陳修和的意見,立刻啟程前往海防布防。
胡志明、長征都從法軍包圍圈的空隙中沖了出來。越法兩軍在叢林中激戰。法軍坦克時常陷入泥潭,兵力難以在狹窄的林間小道兩側展開,越軍常常突然閃現在他們身邊猛烈開火。這場叢林激戰持續十天以後,法軍攻勢受到抑制。越軍戰士付出了重大犧牲,法軍士兵也在山林中成排地倒下,最後撤圍而去。
越南黨決心在南方開展武裝鬥爭,打擊法軍;在北方則「以和求進」,堅持忍讓,避免與盧漢部隊發生矛盾,力求穩固政權。
1885年8月29日(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奕向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報告,已經接到法國政府照會,法方勘界官員浦理燮等六人已確定,不久抵達河內,因此中國也要派出勘界官員。
這時,中國的改良主義之風吹到了越南。中國的政治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梁啟超的著作很快為越南知識分子所熟悉。和康梁著作一起傳到越南的還有中國學者們翻譯的大批西方著作。康梁之作和那些用半文半白的漢文寫成的譯作,使越南青年知識分子的眼前出現了另一個世界,從而認識到除了孔孟之外,世界上還有如此眾多的西方思想家和科學家。西方列強沒有儒學淵源,卻何以如此先進和強大?這是當時越南知識階層的先進者為之深思的。他們開始意識到,要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必須開通民智,培養新型人才,引進科學,實行社會改革。
潘佩珠於1905年取道中國赴日本,找到了梁啟超,以所著《越南亡國史》一篇請梁閱讀。梁啟超讀後十分嘉許,援筆為之作《前錄》,還出資將該文印行了幾千份。梁啟超在《前錄》結尾處寫道:「世界進化之運日新月異,其或不許此處披毛戴角之偽文明種種橫行噬人于光天化日下。吾觀越南人心而信之,吾觀越南人才而信之。」
此時的光緒皇帝還有一個如意算盤,他希望:
法國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在對華關係上效法美、英兩國,另一方面也出於他們的迫切訴求:法方事先提出,這些協定的簽署必須以中國同意從越南撤軍為前提。2月28日簽訂的雙方軍隊接防換文明確:在越南的中國軍隊於3月1日至15日開始交防,至31日完畢。實際上,法軍急不可耐,恨不得一步跨進河內,以便在法越談判中佔據有利地位,所以一再催促中國撤軍。
越南革命的領導任務從此落在胡志明肩頭。胡志明作為第三國際代表鮑羅廷的翻譯來到廣州,主要任務是推動越南革命,進行建黨準備。
中國的大革命失敗后,胡志明到暹羅(泰國)籌備建黨。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主持會議,實現印度支那共產黨和安南共產黨兩黨合併,定名為越南共產黨。同年10月,該黨更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具有更大的活動範圍。read•99csw•com
在貿易方面,清政府大大讓步,同意在雲南蒙自、蠻耗(后改河口)兩處開放商埠,凡進口稅減免十分之三,出口稅減免十分之四,還准許法國在廣西龍州、雲南蒙自分別設立領事館。同樣,法國則表示願意同中國會商以前沒有解決的滇越邊界「第二段」和「第五段」問題。雙方議定,這次根據談判而定的二、五兩段邊界線,在地圖上用紅線標出來,這就是滇越邊界談判中「紅線」的來歷。法國同意中國收回大賭咒河流域的原有領土。經過一番周折,「第二段」邊界劃定。但在「第五段」,法國迫使中國將猛梭等地划給越南。清政府竟以「荒遠瘴癘,棄之不足惜」為由,原則上同意了法國的要求。只是因為雙方「就圖定界」,在事先沒有作實地踏勘的情況下鬧出了許多村寨、河流名稱上的混亂,「第五段」的界線問題實際上沒有解決。
海防衝突的結果,使法軍在越北登陸、要挾越方的企圖破滅,而中國滇軍部隊則在不久之後全部撤出越南,開赴東北內戰前線。這一來,原先在越南的四大國軍隊中少了日本和中國兩家,形勢十分有利於越方。
結果中法談判先一步達成協議。1946年2月28日,中法兩國代表在重慶簽署《關於法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中法關於中越關係之協定》,以及《關於中國駐越北軍隊由法國軍隊接防之換文》等條約,統稱「中法協定」,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清廷當日決定,任命內閣學士周德潤為欽差勘界全權大臣,趕赴雲南,會同雲桂總督岑毓英等主持滇越勘界;派鴻臚寺卿鄧承修前往廣西,會同兩廣總督張之洞、廣西按察使李秉衡等主持桂越和粵越勘界事宜。
雙方約定,先勘定由保勝到龍膊河一段邊界。1886年8月12日,中法勘界人員分別從保勝出發,向紅河上游航行。8月20日,法國船隊在者蘭受到當地抗法力量襲擊,法國官兵被打死13人,其餘勘界人員逃回保勝。於是他們再也不敢循邊勘界,轉而堅持「就圖定界」。這本來是爭取談判有利地位的一個機會,可是清政府居然同意了。
抗日戰爭後期,蔣介石與美國委派的「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關係出現矛盾。為了向美國施加壓力,1944年10月10日,蔣介石秘密會見戴高樂領導的法國政府代表貝志高,蔣在談到越南問題時說:「如果我們能夠幫助貴國在該殖民地建立法國政權,我們是樂意的。」這使法國代表欣喜若狂。事後看來,蔣介石的用意是為了在與美方矛盾中增加籌碼而落下的一步棋子。
胡志明果斷地於1946年1月6日在全國舉行大選,並且讓步,請反對派——以阮海臣為首的越南革命同盟和以武鴻卿為首的越南國民黨,還有遜皇保大(阮永瑞)——參加聯合政府,擔任重要職務。在此基礎上,法越雙方開始了秘密接觸和會談。
5月13日,胡志明、範文同前往法國會談。會談呈「馬拉松」態延續了幾個月。9月14日,越法兩國簽署「臨時協定」,又稱「白露楓丹協定」。協定帶有很大的「延緩」性質,同意法國在越南享有優先地位,並規定雙方在1947年1月重新談判。
自從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越南人民反抗殖民統治、謀求國家獨立的鬥爭之火,也就光焰奪目地燃燒起來。隨著20世紀初越南民族工商業的萌芽與發展,士大夫階層中一批開明知識分子愈加意識到救國圖存的急迫責任感,他們抬起頭來,向海外尋求救國方略。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大批越南革命者又在潘佩珠等人領導下聚集廣州,以抗法將領劉永福的家為主要活動基地。次年12月,潘佩珠從廣州到南京,受到孫中山熱情接待,受邀旁聽第一次國會參議院會議,並與黃興討論中國援越問題。黃興表示:「我國援越實為我輩不可辭之義務。然此時謀及尚屬太早,今所能為諸君計者,送派留學生入我國學堂,或入我國軍營儲備人才,以俟機會。」
現在中國若毫無釁端牽及於法國,則法國當不日自退而罷其兵。若中國稍有牽及,恐法將舍彼而尋釁于中國。若不牽及之要,則唯在中國守約。而守約之要,則為兩端:一則分界事務須照新約明文辦理;一則邊界通商章程須照新約明文商議。若中國於此少有違易,則法國必執為柄,而尋釁有詞。
五、越南在文化領域內享有完全的自由。
1946年12月19日夜晚,越北法軍發起進攻。越盟頑強抵抗,戰鬥形成拉鋸。直到次年2月15日,得到了增援的法軍才佔領整個河內。持續近兩個月的河內保衛戰遲滯了進入越北的法軍,越共中央機關和一部分武裝從容地向北部山區轉移。
1886年12月3日(光緒十二年十一月丁酉),光緒皇帝又明令軍機大臣:「我兵駐紮,只須認定現在中國界內之地堅守勿移。其餘邊荒瘠苦之區,無論一時無從論及,即使劃歸於我,設官置戍,費餉勞人,水土失宜,瘴癘時作,將來種種窒礙,不可枚舉。總之,自強之道,全不在此,切勿徒鶩虛名,不求實際。」九九藏書
越南抗法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這時,規模宏大的中國解放戰爭如大海怒濤,奔涌于遼闊的國土。1949年8月,渡過長江的解放軍繼續向南進軍。莊田受命擔任中共滇桂邊前敵工委書記,率領在越南整訓的部隊回國參加解放西南的戰鬥。由於莊田回國,中越兩黨高層的直接聯繫中斷了。
戰鬥在太原根據地外圍展開。莊田協助武元甲在中越邊境地區設伏,重創法軍一個營。第1團政委唐才猷、作戰股長林傑亦參与指揮,又殲敵一個連,法軍此次圍攻即告失敗。
二、越南是法蘭西聯邦的一個獨立國家。
與會越軍將領同意莊田的建議,並請莊田參与指揮。
此時,蘇聯軍隊正以數百萬強大兵力合圍柏林。盟軍消滅德國軍隊后,必將掉過頭來一舉打垮日本。日軍發動「三九政變」當天,印支共中央於3月12日發出緊急指示,號召越南人民打倒日本侵略者,並準備發動總起義。越南解放軍於1945年5月15日在太原省成立,編成13個連,約1000多人,開闢了越北根據地。
胡志明對滇軍的態度是堅決忍讓,儘可能地利用中、法軍隊的歷史矛盾和現實衝突。印支共中央於1945年11月11日宣布:「考慮到國際國內特定的歷史情況,對越南來講,現在正是重新奪回統一獨立的絕好時機。」為了形成統一戰線,公告宣布印度支那共產黨自動解散,黨員轉為「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實際上黨依然存在。
一、越南南、中、北三圻是越南的組成部分。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即派盧漢率滇軍入越暗含兩大目的,一是使「雲南王」龍雲留在昆明唱「空城計」。1945年9月30日,滇軍入越已有半個月,蔣介石突令在昆明的杜聿明部隊包圍雲南省政府所在地五華山,龍雲被迫離滇入川,即被軟禁。蔣介石的第二個目的,是讓滇軍入越后控制海防港,使他們可以隨時經海路調運到東北,投入內戰。
稍早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柏林附近波茨坦,美英兩國首腦討論了印度支那問題,對越南局勢達成一項協議,以穿越越南中部的北緯16度線為界,16度線以南,屬英國蒙巴頓將軍指揮的「東南亞戰區」,由英軍消滅日軍並受降;16度線以北,屬於中國戰區,由中國軍隊進駐並接受日軍投降。
南方武裝在黎筍、孫德勝、黃國越率領下與法軍戰鬥了五個月。到1946年2月,法軍兵員已達3.5萬人,大體上佔領整個南方。由於法軍被遲滯,等他們打到北緯16度線上,已經沒有力量迅速地向北邁步了,更何況還有18萬中國軍隊擋在了面前。南方為北方爭得了時間。
1886年10月19日,中法雙方在保勝簽訂《滇越邊界勘界節略》,這是中越邊界雲南段劃界的基本文件。
1947年10月7日,法軍分南北兩路夾擊位於越北太原、宣光省交界處的越方根據地,法軍傘兵實施了突如其來的傘降。傘兵降落在距離胡志明住所僅僅幾里路的地方,包圍了正在主持會議的越共中央書記長征。傘兵手持衝鋒槍衝進胡志明住所,發現胡志明的信件還擺在辦公桌上。
晚清時候,中國和法國勘定中越邊界,從1885年開始,1897年結束,歷時12年。
1945年9月15日,由盧漢為司令的中國陸軍第一方面軍(原由龍雲、盧漢指揮的滇軍)18萬餘人開進越北,迅速在16度線以北的越北各地駐軍。9月初,蒙巴頓指揮的1萬多名英軍進入越南南方。微妙的是,9月12日,一支數千人的法國軍隊也登陸並闖進了西貢。此時,在越南還有完全聽令于盟軍、保留裝備的6萬日軍。胡志明領導的新政權剛剛誕生就突然面臨中、英、法、日四大國軍隊同時存在於越南國土的沉重壓力。
三、越南可以向印度、梵蒂岡和暹羅派出自己的代表團。各國駐越南使節必須同時向越南政府和法蘭西聯邦總統遞交國書。法國支持越南加入聯合國。
美國反對戴高樂的意圖。羅斯福總統表示,憑什麼邏輯、什麼習慣、什麼歷史法則,越南要屬於法國呢?
1943年2月25日,中國外長宋子文曾宣布,中國反對任何國家在戰後奪取朝鮮、越南、緬甸和其他地區。對此,法國的戴高樂提出抗議。
乘著中國軍隊在越北戰場連連獲捷的餘勇,此時光緒的態度還算比較堅決。三個多月後的11月8日(光緒十一年十月初二),光緒再次諭示各勘界大臣:
在梁啟超啟發下,潘佩珠放棄了在越南維持君主制的主張,改九九藏書而主張君主立憲。不久,潘佩珠又在橫濱兩次拜訪孫中山,認真筆談。孫中山主張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潘佩珠受到很大震動。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羅斯福會晤蔣介石時表示,戰後不能把印度支那歸還法國,而應置於國際託管之下。中美雙方就此達成口頭協議。
這就使在此之前竭力爭取談判主動的中國代表陷入了十分困難的境地。
1948年春,法軍再次進攻越北的太原中心根據地。在越共中央和軍委聯席會議上,莊田發言指出,根據兵力密度計算,法軍此次動用1萬多人,不能形成嚴重威脅,越軍能夠以運動戰方式打敗敵人。他建議在諒山到七溪、東溪一線伏擊法軍。
日本的改革成功了,中國也要改革,越南怎麼辦?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在20世紀初燃起星星之火,使越南的民主革命先驅者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潘佩珠(1867~1940)成為越南救國運動的領袖。
由於10世紀以來中越兩國長期存在宗藩關係,在中法戰爭之前,中國和越南之間沒有一條經過正式勘定的邊界線,但是兩國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管轄範圍。中法兩國勘定中越邊界,以辨認中法戰爭之前的中越舊界為基礎,按桂(廣西)越和粵(廣東)越、滇(雲南)越兩個方向進行。
隨著法國政策的變化,美國對印度支那的關注度提高了。1948年9月27日,美國國務院提出一份關於印度支那局勢的政策文件指出:「美國印度支那政策的近期目標是,支持一項使法國和越南人民都感到滿意的解決目前僵局的方案,該方案將消除雙方的敵視態度,並且符合美國的安全利益。」從這時起,美國著手援助駐印度支那法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法國的力量大大削弱。1940年9月22日,日軍從廣西進入越南,同時以6000人的兵力在海防附近登陸,當地法軍僅僅抵抗幾個小時就潰敗了。在越法軍將領與日軍達成妥協,日軍可以在越南駐軍,法國殖民統治繼續維持,但要向日軍提供連年增長的財政供給。由此形成了日、法兩方宰割越南的局面。
3月6日清晨,九艘法艦向海防海關碼頭駛來,中國守軍搖旗呼停無效。法艦突然開炮,中國守軍即以火箭筒向法艦轟擊,六發六中。炮擊中當場擊沉法艦一艘,擊傷兩艘,其餘法艦掛起白旗潰退。當日下午,法方態度軟化,派出代表向中國守軍道歉。
清政府很快採取了妥協政策。從1886年初起,軍機處一再傳達諭令,指示談判大臣:「凡越界中無益於我者,與雖有前代證據而今已久淪越地者,均不必強守。總期速勘速了,免至別生枝節。」
1886年8月1日,中法雙方在保勝(老街)議定《勘界辦法節略》,明確勘界時應當遵守的原則和方法。雙方會商時,中越邊境地區的抗法力量十分活躍,使法國代表對前往邊界線踏勘一事恐懼不安,乃提出「就圖定界」的要求,即雙方不事先踏勘整個邊境線,而是出示各自準備好的地圖,凡雙方圖線一致的,就互相確認;彼此不符的,待該段邊境線「平靜」后「再行補勘」。這種草率不恭的做法被中方拒絕了。
日本的榜樣同樣激發了越南志士的愛國熱情。19世紀中葉之前,日本的情形與中國何其相似,但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日本迅速克服了殖民地危機,走上了現代化發展道路。
對此,戴高樂為首的法國政府作出強烈反應,於3月24日發表特別宣言,宣稱要恢複印度支那聯邦,並把它作為法蘭西聯邦的一部分。
1947年初,越北法軍總兵力達到了10萬人,開始向北進攻,很快攻佔越北絕大多數城市。但是,由於戰線拉長,機動兵力不足,加上雨季到來,進入5月,法軍的攻勢停頓下來了。
就在此時,中法兩國關於中越邊界談判的地圖送進了北京紫禁城。令清政府吃驚的是,邊界談判中又冒出了「滇越邊界第六段」。原來,法國於1893年侵佔了寮國,將寮國併入印度支那聯邦,因此要求一攬子解決中老邊界問題。法國提出,既然該國參与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有功,理當索酬,所以要求清政府把原屬雲南的猛烏、烏得(將近8萬平方公里,均在今寮國豐沙里北部)割讓給法屬寮國。
伊藤博文沒有想到,六天之後的4月23日,俄國、德國和法國的駐日公使聯合照會日本政府,「勸告」日本放棄遼東半島。為了作這番「勸告」,俄國還在遠東迅速集結兵力,命令游弋于遠東海面上的軍艦作好戰鬥準備。此時,打完了甲午戰爭的日軍已精疲力竭,5月5日,日本宣布接受三國「勸告」放棄遼東半島,條件是中國增加戰爭賠款3000萬兩白銀。
3月4日下午8時,中法軍隊代表在河內會商交接事宜。法方要求,read.99csw.com法軍於3月6日在海防登陸。中方駐軍將領說,尚未接到明確命令,法軍不能登陸。雙方爭執到次日凌晨3時,不歡而散。
若於兩界之間,留出隙地若干里作為甌脫,以免爭端,最為相宜。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訂民主革命綱領,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中國出現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高潮。潘佩珠決心按照中國國民黨的樣子,將越南光復會改名為越南國民黨。他對孫中山抱有深厚的情感,及至孫中山逝世時,潘佩珠書寫輓聯哀悼:「志在三民,道在三民,憶橫濱致和堂兩度握談,卓有精神貽后死;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被帝國主義者多年壓迫,痛分余淚泣先生。」
孱弱不堪的清朝政府在外交上無所作為。1895年6月20日,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代表和法國公使在北京簽署《續議界務專條附章》,對「第五段」,除一小段界線未動外,確認了法國標出的藍線。不僅如此,「附章」還一攬子解決「第六段」問題,劃定了中國和寮國的邊界。
此事關係重大,必應慎之於始。各處所繪地圖詳略不一,法使所攜,難保不互有異同;目前分界,自應以(大清)《會典》及《通志》所載圖說為主,仍須履勘地勢,詳加斟酌。
這就是越南「八月革命」。短短十幾天內,胡志明領導的越盟控制了全國大部分國土。
王理寰質問道:「電報不通,你怎麼知道法軍已到近海呢?」他立即傳令部隊警備。
九天後,光緒又諭示:「總之,分界一事,有關大局,周德潤等務當詳度地勢,設法辯難,多爭一分即多一分之利益,切勿輕率從事。」
1945年9月2日。在河內巴亭廣場舉行的50萬人集會上。胡志明宣讀《獨立宣言》:「越南享有自由和獨立的權利,而且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國家。」
1945年底,法方轉而求助於談判桌。法國代表到中國與國民黨政府會談,希望中國軍隊撤出越南,向法軍交防。此事正中蔣介石下懷。種種事實說明,1943年後的兩年中,蔣介石對越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此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熱情支持越南的救國鬥爭。一批批越南青年來到廣州,有的進了黃埔軍校,有的進了農民運動講習所。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的有司尚梅、武伯邊、韋正南和武元博(即洪水)等60餘人。至1927年,胡志明等人以「黃埔軍校學生隊」名義在廣州辦過三期「特別政治訓練班」,培訓來華的越南青年,參加者有阮良朋、範文同、黃文歡等數十人。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彭湃曾為他們講課。
接下來,中法雙方開始在中越、中老邊界上豎立界碑。至1897年6月13日,歷時12年的勘定中越、中老邊界及立碑工作宣告完畢。
越南黨搶到寶貴時機,趕在法軍之前,趕在盟軍大部隊進入越南之前,迅速奪取政權,使越南獨立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
1945年3月9日夜晚,日軍先發制人,向在越法軍發起進攻,法軍不堪一擊。大部分戰敗被俘,一部分退入中國境內。日軍進佔越南,扶持保大皇帝傀儡政府上台。駐守柬埔寨、寮國的法軍也被日軍擊潰,日軍獨佔了印度支那。
「中法協定」規定:中國公民應享有歷來在越南享有之各種權利,對華僑所徵稅不得重於越南人所徵稅。協定還明確,廢除1903年10月29日訂立的中法關於滇越鐵路的協定。滇越鐵路在華部分的所有權及材料、設備,移交給中國政府,以賠償日本南侵期間中國通過越南運送物資,因法國方面扣壓、阻撓所蒙受的重大損失。
戰爭的規模和艱巨性顯然是江河日下的法國遠征軍難以承受的。1947年12月,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博拉爾特和已經遜位的保大皇帝阮永瑞開始商談越南「獨立」。談判延續到1949年3月8日,法國總統樊尚·奧里奧爾和保大換文,雙方明確:
會後,羅斯福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11月28日,羅斯福和斯大林會談,斯大林表示,戰後不能在印度支那恢復法國的殖民統治。對此,美蘇雙方意見一致。
不僅如此,法軍面前還出現了新對手。
四、越南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法蘭西聯邦軍隊可以在越南某些基地駐紮。
六、越南保證留在read.99csw.com法蘭西聯邦內。
這個協定的實質性內容是,保大政府出面組織越南軍隊協助法國佔領軍穩固統治。
在不算短的12年當中,中法兩國簽署了一系列勘界文件。回顧這段歷史,自然可以清楚地看到,19世紀末葉,中國遭受了一連串外交失敗。
越南黨成立后很快受到法國殖民當局鎮壓。因環境困難,一部分領導人進入中國境內積聚力量。除胡志明外,曾進入廣西龍州的就有黃文樹、長征、黃國越、黃文歡、黎廣渡、朱文晉、陳山洪、高洪嶺、黎鐵鴻、阮文明等,中國邊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了他們。
8月19日,越盟的力量進入河內,滿城金星紅旗。萬余名日軍用坦克將自己護衛起來,坐視越盟推翻了保大政權。8月24日夜至25日清晨,越盟領導的100多萬市民走上西貢街頭遊行,高呼口號「全部政權歸越盟」。
8月16日,在越北宣化省新潮召開的越南國民大會,產生了以胡志明、陳輝燎,範文同、阮良朋、楊德賢五人為首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員會。胡志明指示全黨:「現在有利時機已到,不管要作出多大的犧牲,甚至是燒掉長山,也要奪取獨立。」
1947年6月,中共香港分局任命參加過長征的瓊崖縱隊副司令員莊田為「粵桂邊縱隊」司令,以進入越南的第1團為主力發展武裝力量。莊田到越南後會見了胡志明,即受邀擔任越軍高級顧問。他從第1團抽調骨幹整訓越軍部隊。
但是法國談判者的態度十分強硬,與中國代表爭執不休。此時,隨著朝鮮問題日益尖銳,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陰雲正悄悄升騰起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自手軟了,想把中法勘界這樁事當成包袱甩掉。這時,又有一個英國人冒了出來,他就是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的赫德——作為一個外國人,他長期把持了中國海關的最高職務。他於1886年1月13日(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初九)致函中國總理衙門,施加壓力:
潘佩珠接受黃興建議,動員、組織了一批越南青年進入中國各類軍事學校學習,成為越南救國鬥爭的首批軍事幹部。他們畢業后大部分回國參加救國鬥爭,也有的留在中國,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潘佩珠曾就此寫道:「若我黨者,入北京士官學校,入廣西陸軍學堂,入廣東軍官學校,教之,養之,保全之,毫無所吝,華人對我,其感情不已(亦)厚厚乎。」
19世紀的中國,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沉淪的中國,也是任列強宰割的中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慘敗。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中國被迫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島,以及澎湖列島。日本帝國朝著遍體鱗傷的中國狠狠砍了一刀。
《續議界務專條》簽訂后,雙方開始按圖逐段履勘。從1887年一直持續到1895年,雙方勘界官員幾經更迭,但談判焦點主要集中在「第五段」上,雙方爭執激烈。直至1895年,法國代表仍堅持按照法方提出的界線會勘。中國代表無法接受,最後形成變通辦法,在地圖上對中國代表可以接受的界線標以紅線,將法國代表要求的界線志以藍線,將這份紅、藍兩線圖上報雙方政府定奪。
在「臨時協定」談判期間,越法雙方加緊了戰爭準備。10月19日,印支共中央總書記長征主持軍事會議,認為:「或遲或早,法國將要打我們,而我們也一定要打法軍。」至年底,越軍總兵力已達8萬人。胡志明估計,戰爭大規模爆發之際,法軍總兵力不會超過10萬人。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3月5日上午10點30分,法國駐海防聯絡官羅珍來見中國駐軍130師師長王理寰,稱:「法國軍隊6日早8時在海防登陸,中國軍隊應當讓防。」王理寰回答:「本師未奉到此項命令。」法軍聯絡官下午又來,再次聲稱法國艦隊正向海防駛來,已到近海,登陸在即。王師長答:「請你火速制止法艦前進,否則發生誤會,當由法國負全部責任。」法軍聯絡官聽后神色大變,說:「可以通知艦隊停止前進,但恐怕無效。」
在此之前,清政府派出測繪人員前往中越交界地區繪製了地圖。光緒皇帝於1885年8月31日(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明確指示諸位軍機大臣和雲桂總督岑毓英、兩廣總督張之洞:「越南北圻與兩廣、雲南三省毗連,其間山林川澤華離交錯,未易分明。此次既與法國勘定中越邊界,中外之限即自此而分,凡我舊疆固應剖析詳明,即約內所云或現在之邊界稍有改正。亦不得略涉遷就。」
在那裡,有一支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即廣東南路第1團的千余名官兵。他們是按照中越兩黨協議,為免遭國民黨軍圍殲而在1946年3月,由團長黃景文、政委唐才猷帶領進入越南高平整訓的。他們入越后,即應越南黨的要求,並經中共香港工委批准,由黃、唐親率一批軍官出任越軍顧問和教員。至1947年7月,該團共接收了830多名越軍幹部前來培訓、實習。
法國政府放棄1900年作為八國聯軍成員入侵中國,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特權,法國放棄在上海和廈門的公共租界中的權利,並將上海、天津、漢口及廣州的法租界交還中國。
然而,歷史長河奔流到此,又該翻開新的一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