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自由與命運 心的能動性

五、自由與命運

心的能動性

濟:有現在的因緣,有過去的因緣。
周:需求模式和認知模式從哪裡來?
濟:無限誇大人的自由意志肯定是有問題的。雖然人有自由意志,但它受到很多限制,包括閱歷、視野、知識結構、生存環境等,只能是相對的。
濟:還是根據每個人的需求模式和認知模式。
周:機械決定論是一種特別鑽牛角尖、較死理的理論,但要反駁它很困難,它在邏輯上很能自圓其說。我們可以說,有的人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有的人沒有發揮,但為什麼你發揮了而他沒有發揮?每一個個體的覺悟程度、努力程度不同,原因是什麼?他們會一直追問下去,最後告訴你,歸根到底是由環境和遭遇決定的。
周:這樣問題又產生了,為什麼有的人沒有發現生命本來具有的能動性,有的人能夠發現?
周:佛教是兩個方面都強調。今天你是這樣一個人,有這麼多迷惑,這是一個結果,不但是環境、經歷、教育的結果,而且是無限生命積累的結果。另一方面,你可以主動解除這個迷惑,成為一個read.99csw.com因,產生新的果。兩方面都強調,哪方面更重要呢?分量一樣的話,理論上是不是有點圓滑?
周:是很多因素、因緣的綜合。
周:對,人在價值觀上可以自己做主,這是人的最重要的自由,因此而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如果放棄這個自由,就只能被環境和外界的因素支配了。
濟:但人們因為無明,往往自動放棄了選擇權,放棄了心的能動性,而是被各種因緣推動著,不知不覺地進入其中,為其所轉。有智慧的人才會看清:我要不要進去,進去之後怎樣超越它。換言之,有智慧才有主動權。
濟:環境之所以能鎖住你,左右你,主要是因為你內心有一份需求和執著。比如一些體制內的人,他也覺得不自由,被束縛,為什麼不走出來?就是因為放不下體制提供的保障。佛教所說的解脫,是要解除內心對外境的這份需求和執著。如果沒有這些需求和執著,我們就可以在任何一個系統自由出入,不為所縛。
周:也就是說,對於正在發生read.99csw.com的因緣,人可以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它拉開距離,進行選擇,而不是被它拖著走,人有這個自由。
濟:就眾生所具備的覺悟本性而言,是完全一致的。當然,很多人的生命確實在隨波逐流,不由自主。用流行的話說,就是「被某某」,或「某某控」。每個人對環境的粘著和依賴不同,被控的程度也隨之不同。生命,尤其是凡夫的生命,確實有很多不自由的成分。其中有環境因素,還有自身能力、福報、認識等各方面的局限。儘管存在這些限制,但多少會有選擇餘地。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還可以通過修學增強能力,積累福報,糾正認識。隨著各方面的提升,會有更多自由的空間。當然這種自由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基於凡夫的心理特點和生命現狀,機械決定論認為人對命運沒有主動性,也有一定道理。關鍵是他們沒有發現生命本來具有的能動性。
濟:雖然有它的前因,但人有一定的自由意志,你可以選擇。一方面,過去的生命積累決定你現在是https://read.99csw.com什麼狀態,有什麼認識。在此基礎上,你當下又可以對未來生命做進一步的選擇。這個比較合理,不是圓滑。
周:就是說,人面對因緣不是被動的,我可以選擇因緣。
濟: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我們的心。佛法認為,世界由心和物構成。物是被動的,而心具有能動性。當然,每個心的能動性不同,為物所役的程度也不同。有些人對物質的依賴很深,沉迷其中,能動性會隨之減少,甚至完全被動,所謂「危身棄生以殉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了物質的奴隸。反之,有些人對物質的依賴較少,心的能動性會更強,自由度也會更高。
周:所以人的心態非常重要,是心態決定命運,而不是環境。
周:按我的設想,可能有兩個因素決定能動性。一個是它本身能量的大小,不同的人,天賦的能量不一樣,按佛教的說法,可以用前世的積累來解釋。另一個是環境限制和自身努力的情況不同。
濟:從佛法角度來說,心本身具足的能動性是一樣的,但被五欲六塵遮蔽的程read.99csw•com度有深淺,所以會顯現出不同的作用。就像陽光普照大地,平等無別,但每個人得到的光照各有不同。遮蔽越多,得到的光照就越少。如果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就會處於徹底的黑暗中,無法得到一絲光照。
濟:每個因緣都可以視為一個因果系統。有的人創業,企業就形成一個因果系統;有的人成家,家庭會形成一個因果系統。其實人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可以選擇進去還是不進去。如果不進去,這個系統對我就是無效的。或者我雖然進去,但心不會黏上去,也是可以超越的。
周:佛教一方面反對一切皆必然的宿命論,另一方面反對擺脫因果關係的絕對自由意志,只承認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也可以說是一種中道。
濟:你可以去了解每一個現象,每一種因緣因果。一棵樹的成長也有它的因緣因果。我們每個人,不論做學問還是辦企業、走仕途,都可以選擇。什麼因緣因果對我來說更有價值,我就可以選擇什麼,所以價值觀很重要。
濟:是不是發現,取決於你是否具備發現的能力。這個能九*九*藏*書力需要通過修行來開發,就像礦藏,它本來就在那裡,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的。所以,我們需要培養能力。
濟:生命長期積累而成的。從原有的生命素質,到現在的文化教育,形成他的需求模式和認知模式。
濟:環境就像一種程序,如果你不夠獨立,進入程序后就被卡住了,不由自主。反之,如果能保持超然獨立的心態,不論進入哪一個程序,都能隨緣自在。
周:悟性沒有先天的成分嗎?
周:無數的因緣導致現在的結果。這樣又會問,自由在什麼地方?
周:人們最後發現,最能說服人的理論是不走極端。絕對的機械決定論讓人很不舒服,絕對的自由意志論也很不可信。把自由和必然統一起來,許多哲學流派都想這樣做,但我覺得佛教是比較說得通的。
周:這從理論上很難講清楚。比如說同樣的環境,為什麼人們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行為,對於物質的依賴,為什麼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如果仔細分析,也許可以發現原因是對環境的態度不同,但為什麼對環境會有不同的態度呢?又應該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