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也談「名牌」

也談「名牌」

然我卻聽出了一身冷汗。不禁對「名牌」二字產生了一種驚悸心理。並且,不禁尋思——老百姓看了這專題這採訪,究竟會怎麼想?同時,也就疑問多多了。
名牌是由質量決定的,非是由「商標」決定的。創名牌是創質量,非是創商標。名牌除了優質高價這一種存在方式之外,還有另一種存在方式,便是——在同等質量的前提之下,價廉物美。而這后一種「名牌」效應,才是中外商界最為普遍的「名牌」效應,才會最大限度地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名牌也罷,非名牌也罷,一切商品的盈利根據,其實首先取決於消費者的購買熱忱。當這一種購買熱忱被挫傷了,名牌便沒有意義,高價格也就不能帶來高利潤了。
這個九-九-藏-書「最低」標價,主持人告訴我們,已是它在某省某地售價的一倍了。也就是說,它在當地的售價只不過二百元左右。
好比一個皮包,售價二百元,消費者們喜而購之,銷量必大,利在其中。倘售價八百元以上,一天賣不出一個,銷量緩滯,「高處不勝寒」,其經營思路,未見得足以當作什麼經驗來推廣。尤其在中國。
在中國,竊以為,即使創名牌,也還是以物美價廉的那一種名牌,生命會更長久些。儘管目前物不美質不優而價格貴得荒唐、貴得令人咂舌的名牌彷彿已包圍著我們……
答曰——八百元以上。
因為,她緊接著煞有介事地對我們說——瞧,同樣的一件東西,因為商標不夠「read.99csw.com名牌」,竟少賣了一倍至幾倍的錢!僅此一點,計算下來,廠家每年要虧損五六千萬元哪!於是乎,結論分明是——不爭創名牌,怎麼得了?一旦「名牌」了,豈不財源滾滾了?豈不國富民強了?豈不「騰飛」雲霄了?豈不是亞洲的什麼「龍」進而是地球上的什麼「龍」了嗎?……
不久前,從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專題採訪——主持人帶了一件某省某地某廠的商品,到北京某某高檔商品店詢問——如果此商品擺在該店的貨架上,最低可標價多少?
節目主持人的本意,也不在於指出其中的荒唐的。看來,按照她的頭腦,是並不覺得荒唐的。甚至,還認為是商業的某一種規律,是所謂「名牌」效應帶九九藏書給商業的好處吧。
那麼,也就是說,已是它在當地售價的四倍以上了。當然,得換一個「名牌」的商標。
又據我所知,日本目前,有許多的商家和廠家,正聯合開展一種「廉價銷售」的活動,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熱忱。其中不少商品,便是所謂名牌。
正如就汽車而言,「林肯」是名牌,「福特」也是名牌。「福特公司」從來也沒打算將「福特」車的售價,提高到和「林肯」一樣的售價。更不會這樣來算賬——呀!不得了,原來我損失了多少多少億美元哇!
所謂「利」從何來?從消費者來。廠家既沒停止生產,又沒因虧損而倒閉,則證明著這樣一個事實——這一個廠家所面對的消費者群,一直是在「養」著廠家九_九_藏_書的。並且,因為價格還相對合理,一直「養」得起,願意通過消費這一種方式「養」著。
又問——最高可標多少?
這樣的商業現象,人們早已知道得很多很多,肯定是司空見慣,不足為怪了。
東西還是那樣一件東西,一旦進了高檔商品店,便身價倍增。一旦標以「名牌」,便不再是普通消費者敢於問津的了。
首先,如果那主持人是對著我說的,我倒是要當面請教了——那原價二百元的商品,它的原始成本是多少?不管是多少,絕對的,在成本和售價之間,廠家肯定是有利可圖的。否則,廠家早停止生產了,或因虧損而倒閉了。沒人干明明虧本的事,這才是商業的一條規律。
其次,什麼叫「名牌」?
櫃檯經理看了看,答曰最https://read•99csw.com低可標價四百。
于中國而言,所謂「名牌」正在多起來。一旦「名牌」了,便價格飛揚。另一種「名牌」卻越來越少了——在同等質量的前提之下,價廉物美的名牌。
據我所知,世界上有不下百種歷史長久的名牌商品,打從「二戰」以來,歷經風雲變幻,就幾乎沒有漲過價格。西方世界的商人,為了長久的商業利益,在必要的時候,甚至不惜血本,以保持他們名牌的價格穩定,以維護名牌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之中的可親商品形象。
所以,為了暴利,商標大戰的硝煙烽火,遠甚於質量優劣的激烈競爭。所謂「名牌」過剩之日,便是「名牌」束之高閣,成了商店裡的擺設和倉庫里的積貨之時了。待「名牌」不得不亟待處理,「名牌」也就掉價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