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憶顧城與謝燁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憶顧城與謝燁

世界與顧城無關了,但顧城並沒有離開這個世界,他留下的詩作將長久地伴隨我們的寂寞。
將充滿猜疑
我駛進銀河的港灣。
……偉大的詩人都不是現存功利的獲取者,他們在生活中一敗塗地,而他們的聲音,他們展示的生命世界,則與人類共存。
宇宙是這樣的無邊。
這不是孩子的夢囈
1987年聽顧城講座錄音的時候,我不明白他為什麼先談死後談生。現在看來,顧城當時朗誦的《生命幻想曲》中的生命指的應是死後的生命,它離開身體的軀殼在無邊的宇宙尋找新的歸宿:
哭,是一種幸福
我是黃昏的兒子

天意圖
睡吧!合上雙眼,
不要在那裡踱步
我到哪裡去呵?
2013年
顧城1973年寫的《我是黃昏的兒子》,最後一節好像預示了他和謝燁愛情的結局:
……
天微明,
把樂曲扭曲
白晝像峰巔
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顧城和謝燁是1992年12月28日。那年顧城應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的邀請在柏林寫作,歲末年初來巴黎散心,正趕上紅寶石餐館的老闆魯念華大宴賓客。顧城仍然把自己套在中山裝和直筒帽里,一雙大眼睛無精打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陳力川
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
黑夜來了,
告別絕望https://read•99csw.com
……
那天晚上我睡不著覺,翻看手邊的幾本顧城詩集,想知道顧城的死是否在他的詩中埋下了伏筆。我的目光停留在顧城寫於1980年的《遺念》上:
「轟隆隆」——雷鳴電閃!
那天我們玩得高興,誤了吃午飯的時間。下午回到家,吃栗子是來不及了,每人稀里嘩啦地吃了一碗泡飯,就往《歐洲》雜誌社趕。當我們幾個人呼哧氣喘地走進會場,裏面已經坐滿了人。我們方才落座,就聽主持人介紹說:「火是顧城的第一個讀者,因為他最早寫的一些抒情詩都被他自己扔進火里燒掉了。詩人顧城好像是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鳥,今天這隻鳥飛到了巴黎。現在我們就請『鳥』講話。」「鳥」沉默了良久說不出話來。冷場的時候,時間過得非常慢。有幾個聽眾等得不耐煩了,開始交頭接耳。我看到顧城的一隻手不停地摸著上衣兜里的栗子,好像要努力收回那顆在山林里流連忘返的心。不知過了多久,「鳥」終於開口說道:「世界上只有難看的人,沒有難看的樹。」會場立即變得鴉雀無聲,剛才交頭接耳的那幾個人略顯尷尬,好像恨不得一下子變成樹。這時「鳥」接著又說:「樹也會痛苦,但痛苦的樹仍然是美的。」
永遠停息
那天顧城和外界好像沒有什麼界線,我發現他很喜歡樹,總是瞪著眼睛盯著樹看。我對他說樹是有生命的,也會害羞,可能已經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了。他說他不僅要看,而且還要摸要爬。一邊說,一邊跟樹親熱起來。謝燁似乎對顧城的舉止習以為常,還笑話我少見多怪。顧城對樹的感情我是後來才真正了解的。1987年12月,就在我們那次見面后不久,他在香港說:「我摸白色的樹樁,一種清涼的光明在我心中醒來,這真是個不可言傳的事。」在樹上,他似乎看到了藝術自然脫俗的品格。在1991年9月2日寫給《今天》雜誌編輯的信中,他說:「一棵樹或一隻鳥也許毫無價值,但它們至少有一個品性,就是不為功名所動。」那天我給顧城和謝燁拍了幾張照片,其中有一張,謝燁坐在一棵橡樹下看著鏡頭,顧城用胳膊肘倚著樹榦,也許是閉著眼睛,也許是低頭看著謝燁,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當時我覺得他們活得蠻開心,是幸福的一對兒。
海洋擠滿陰雲的冰山,read.99csw.com
謝燁還是那樣白皙,但顯得憔悴,笑容明顯失去了五年前撿栗子時的燦爛。他們說這五年大部分時間住在紐西蘭,還長期隱居在激流島,1992年才重返歐洲遊歷。那時外界紛傳顧城和謝燁要離異,他們都結識了新人。顧城的女友叫英子,謝燁的男友叫大渝。晚餐結束的時候,我婉轉地問顧城和謝燁:「你們還好吧?」沒想到顧城回答說:「我早晚要殺了謝燁。」儘管當時聽起來口氣好像是開玩笑,但我和金絲燕都禁不住一愣。謝燁勉強地笑著說:「跟顧城在一起活得很累。」我們一時都不知再說什麼好,像四根電線杆子,直愣愣地戳在那裡。這時魯老闆拿出紅寶石餐館的留言簿請顧城和謝燁題字。顧城先用鋼筆畫了一幅白描,然後題了「饞宗」二字,這顯然是「禪宗」二字的諧音。謝燁寫了「食木耳亦醉」,顧城和謝燁的兒子名叫「木耳」。那次見面過後,我仍然記不起我們是怎樣分手的。
世界就與我無關。
夢太深了
我拋下了
我第一次見到顧城和謝燁是在1987年的深秋。顧城應法國文學雜誌《歐洲》(Europe)的邀請來巴黎參加一個詩歌討論會。那時我和金絲燕住的是熊秉明先生的房子,位於巴黎南郊一個叫伊尼(IGNY)的地方。《歐洲》雜誌社請我在10月21日舉行的討論會上為顧城做翻譯,我約他來熊先生家談談,想預先了解一下他演講的內容。
幾天前,顧城在巴黎第八大學的中文系做過一個講座。我那天有事沒能參加,過後聽了錄音。顧城談到他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凌晨醒來,看到白色的牆壁上似乎有人眨著眼睛對他說話。這些人好像是從白色的霧中浮現出來的。那時候他已經知道人是要死的,而且死人還要燒成灰,但從來沒想到死亡離他這麼近。他第一次產生了一個可怕的念頭:他馬上就要變成灰燼,不可避免地變成灰燼。隨後顧城從死亡的主題一下子跳到了生命,並朗誦了他1971年寫的一首詩《生命幻想曲》。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顧城先談死後談生。
碰擊著,
「這次講什麼,還不知道。」見了面,顧城直截了當地說。我頓時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感到難為情,因為顧城顯然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學者,而是一個隨興的詩人,但顧城並沒有介意,他比我想象中的更安靜、憨厚。那天天氣異常晴朗,絲燕說聽熊先生說附近的山上有許多栗子樹,提議我們一起去撿栗子。聽了她的話,我們的心已不辭而飛了。秋天的山滿目蕭瑟,讓人想到人生的悲涼。我這才注意到顧城穿的是中山裝,不知為什麼,中式服裝在城裡穿還挺莊重,可一到大自然里就顯得很彆扭,唯一的好處是兜大。不一會兒,顧城上衣的兩個大兜就裝滿了栗子,他開始往胸前的兩個小兜里裝。我說兩個大兜鼓囊囊的,看上去好像是滿載而歸,可這兩個小兜要是鼓囊囊的,會使人產生其他聯想。顧城憨憨地一笑,算是接受了我的提醒,但眼睛仍然盯著地上的栗子,捨不得走。我建議他把帽子摘下來裝栗子,他不肯。他說他個頭矮,全靠這頂帽子顯個呢。中山裝和直筒帽是顧城的裝束最與眾不同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他的身份特徵。他的帽子有用平絨、燈芯絨做的,也有用牛仔褲褲腿做的。其實顧城不肯摘帽子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後來他在德國說:「當我完全不在意這個世界對我的看法時,我就戴著這頂帽子,也就是說,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不過這頂帽子確實是我和外界的一個邊界。戴著它給我一種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著帽子,我就可以在家裡走遍天下。」九九藏書
不是老年的遊戲
1993年2月,擅長用法文翻譯中國當代詩歌的尚德蘭女士(Chantal C hen-Andro)從柏林帶回兩幅顧城送給她的字,第一幅寫著:「魚在盤子里想家」。第二幅寫著:「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人蟻」兩字寫得難看,「美神」兩字寫得漂亮。豎著讀,人蟻與美神相對;橫著看,美人與神蟻相對;斜著看,美蟻與人神相對。這三種不同的讀法和看法或許正可以解釋整句話的矛盾和真實。據尚德蘭回憶,那時顧城的詩歌創作好像觸到一堵牆,書法似乎成為他的新愛。那天下午很長一段時間,她看到顧城在廚房裡磨刀,那專心致志的樣子真讓人發怵。寫這兩幅字的時候,顧城情緒頗激動,寫完了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將變成浮動的謎九*九*藏*書
留下飛旋的指紋
留下錯動的足跡
幾千個星星對我看著,
後記:顧城辭世二十年後,我重讀這篇寫於2003年的舊文,突然意識到,1987年顧城在《歐洲》雜誌社演講時說「世界上只有難看的人,沒有難看的樹」,他想到的可能首先是他自己。作為人,和我們一樣,顧城也有難看之處;作為樹——即使是一棵痛苦的樹——顧城永遠是美的。
黑夜像山谷
顧城講話的時候,眼睛幾乎不看聽眾,而是看著遠處,好像不唯對眼前的聽眾說話。他的聲音輕柔,甚至單調,好像說話的不是他,而是其他什麼人,就像西川描繪詩人海子的語言時說的:「彷彿沉默的大地為了說話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變成了大地的嗓子。」顧城和海子都屬於天才型的詩人,對他們來說,詩和生活是一體的,詩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詩。「詩人的工作就是要把破碎在生活中的生命收集起來,恢復它天然的完整。」顧城講話的另一個特點是不假思索,卻出口成章,一些聽似不著邊際的話會忽然產生緊密的關係,就像你總可以在散亂的雲彩中忽然看出一個熟悉的形狀。後來我曾多次回想那天與顧城和謝燁分手的情景,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1993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熊秉明先生來電話,告知幾天前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重傷謝燁后自縊。熊先生平時說話口氣一向猶疑,這一次卻對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非常篤定。我忽然意識到那天顧城在紅寶石餐館說的話不是戲言,而是真話。就在我們那次見面的幾天前,顧城在德國波恩接受張穗子和顧彬訪談時說:「真的話都是非常簡單的,像用海水做成的籃子。」這話本身就說明簡單的並不一定容易理解,海水怎麼能做成籃子呢?可見當真話真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時候,往往不會被當真。直到有一天,當真話以事實的面目再次出現,你親眼見到「海水做成的籃子」才幡然醒悟。
未來學者的目光
寫於1981年的《不要在那裡踱步》,現在看來好像是一https://read•99csw.com個不幸的預言:
告別風中的山谷
——顧城,1986年10月于灕江詩會
把語言打碎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新月——黃金的錨。
你沒有羽毛
愛上了東方黎明的女兒
但只有凝望,不能傾訴
中間是黑夜巨大的屍床
後來聽北島說,顧城和謝燁的悲劇就發生在大渝從德國來紐西蘭接謝燁的那天。大渝在德國上飛機的時候,謝燁還活著。他抵達紐西蘭的時候,謝燁已經不在了。不知是時間無情地捉弄人,還是人無情地捉弄自己。令人困惑的是,如果顧城不愛謝燁了,為什麼要殺害她呢?如果顧城還愛謝燁,又怎能忍心殺害她呢?是因為不願意看到謝燁離去而不惜自己留下殺妻的惡名而離去嗎?就像他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中說的,「她永遠看著我/永遠,看著/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對我來說,這就是顧城說的那「浮動的謎」。我承認我的平常心無法理解顧城極端的行為,極端的行為只有站在極端的立場上才能被理解,而無論是第一次見到謝燁時她那燦爛的笑容,還是第二次見到她時那略顯憔悴的面容,都拒絕我這樣做。
是為了讓一段歷史
「生命醒來時發現自己是一樹鮮花,在微風中搖著。」
這首當年的「朦朧詩」,現在讀來像遺囑一樣清晰。顧城早年說過,朦朧詩的主要特徵還是真實。「我將死去」說的不是人總是要死的,否則未來學者的目光為什麼要充滿猜疑?「飛旋的指紋」讓人聯想到那把致命的兇器!「錯動的足跡」讓人看到謝燁受傷后艱難的步履!「讓一段歷史永遠停息」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我將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