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新形勢下的族與國

第六章

1889年秋天,撒拉雍珠和本地僧人巴宗喇嘛等領導的反抗藏官的暴動全面爆發。暴動前夕,撒拉雍珠集眾宣誓:「我欲為民除害,勿殺好人,勿擄財物,封其府庫,以待漢官。有違者吃吾刀!」

新形勢下的族與國

藏區的情形也是如此。
丁寶楨到了四川總督任上剛剛兩個月,經川藏大道去西藏「遊歷」的英國人就到了。《煙台條約》規定他們是探求印度到西藏的道路,那麼,四川藏區便只是他們的途經之地,但各地漢、土官員紛紛來報,發現這些人沿途繪製地圖,「遍訪要隘」,不像是一般遊客的簡單路過。
自然,此是后話。
清廷又一位新任的駐藏大臣文碩,人還在川藏大道上的里塘就接到命令,要他趕緊赴藏處理這一事件。上面的意思是要他答應英國人的要求:「英國正議邊界通商,而藏眾反設卡禁絕通商之路,是顯與定約背馳。」所以「飛咨」文碩,要他「傳齊各番官,將此旨嚴切宣示,飭令迅將卡兵撤回read.99csw.com,慎毋再有違延,自貽罪悔」。
文碩卻不是個唯命是從之徒,到拉薩后召集漢藏官員弄清情況後上奏朝廷:「查藏番並無越界戍守,隆吐山卡兵礙難撤回。」
對於此點,英國人也看得明白。後來於1904年率英軍一路攻擊打到拉薩的英國人榮赫鵬所著《印度與西藏》(中文譯本名《英國侵略西藏史》)中就說:「……條約已證明毫無效用,西藏人民從未承認之,而中國當局又完全無力強制藏人也。」
他還把藏南地形繪圖寄往京城,以證明噶廈政府是在自己領土上設置營壘關卡。
自然,這也是后話。
「地為藏地,民為藏民,退無可退。」
這個時期,一向作為西藏https://read•99csw•com屏障的哲孟雄(錫金)和不丹等與英屬印度相鄰的小國,已相繼被英國人控制。英國人又進而試圖越過西藏和哲孟雄的邊界隆吐山修築道路驛站。在此之前,西藏地方與哲孟雄及不丹等鄰國間並不曾設立邊防。西藏噶廈政府面對如此情形,於1886年在隆吐山建立關卡。這樣一件事情,卻引起英國駐北京公使的抗議,說藏軍設卡之地是哲孟雄地界,意在阻止通商,要清廷制止西藏噶廈政府這一捍衛領土的舉措。
當時,不只海疆在洋人的堅船利炮下大門洞開,本不平靜的內陸地區此時就更加動蕩。無論西藏、新疆、蒙古,本來就是「化外之地」,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不時起而反抗朝read.99csw•com廷,當此之時,更有英、俄、法等列強環伺,從南、從西、從北各個方面,要求通商,要求傳教,要求遊歷,進而要求割地,影響甚至煽動邊疆民族與中央王朝間漸生離心,造成亂局后又恃強插手干預清朝中央和少數民族間各種糾紛衝突,使得邊疆地帶的問題日益複雜化。
「中國當局自認為無力控御藏人。藏人既不聽命,彼等亦未敢命令之。中國之統治西藏,僅擁虛名……蓋中國當局盡可同意于任何建議,然不能代藏人負責承諾,如向藏方交涉,則或一切諉之中國當局,或稱未奉拉薩訓令,彼等不敢擅自承諾,只能轉達一切云爾。」
1875年,英國一支小部隊從緬甸侵入雲南,被當地民兵阻擊,打死了軍中一read•99csw.com名英國駐京使館的翻譯馬嘉理。這麼一個小小事件,卻導致中英間簽訂了又一個不平等的《煙台條約》,條約主要內容是開放雲南和一些新的通商口岸。同時,《煙台條約》正文之外,還附有一個專門的涉藏條款。該條款規定,英國人為了探訪印度和西藏間的道路,可以派員自北京出發,遍歷甘肅、青海等地的藏族地方,也可由內地四川等處自由出入西藏。
文碩在奏報中指出,如果朝廷強要藏軍棄卡撤退,會使藏人覺得被清廷出賣,因而對中央政府生出背離之心。應該說,文碩這個分析是有預見性的,此後英國人步步進逼,噶廈政府動兵抵抗。但這時,卻不是雍正乾隆年間,他們抵禦外侮的戰爭再也不能得到清朝中央的支持。九-九-藏-書以至於一致仇外的西藏僧俗內部漸漸生出對英國人強力的傾慕之心,加上中央朝廷一路走弱。到上世紀初,一部分上層人士的親英傾向最終演變為謀求「藏獨」的思想與實踐。
有清一代,川屬土司所轄藏區或安定或動蕩,一直是主政四川的地方大員工作重心所在。乾隆朝前後,大清國力強盛,土司叛服不定,都是內亂,期間清廷出重兵鎮壓瞻對土司班滾,和大小金川土司等戰事,在皇帝看來,主要還是關係「國家體面」,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政治意味。但鴉片戰爭后,情勢巨變之下,少數民族地區的動蕩便漸漸帶上了別樣的色彩。
你有空子,就被人看見。被人看見,而自己看不見,或者看見了卻未能彌補,這空子就要被人大鑽特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