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川邊藏區土司制的前世今生

第六章

川邊藏區土司制的前世今生

有資料說,以當時瞻對地面的人口與生產情形,每年可收的銀子不過萬兩。
當年,駐藏大臣和川藏大道上塘汛糧台等費用,每年六萬兩白銀由四川省撥付。所以朝廷要四川再出藏軍征瞻軍費,自是很不情願。中央不願拿或拿不出這筆銀錢,便將瞻對地面「賞給達賴喇嘛」,噶廈政府在這裏徵收各種捐稅,用以抵還兵費。問題是,瞻對地面到底能有多少捐稅,並無統計。藏軍該佔據瞻對多久,也就難有確切期限。我看到的資料,多說是三十年,也有一說是十年。
藏軍大兵撤退後,還留下小部隊鎮守瞻對,並迅速派出官員管理地方事務。對當地百姓來說,無非是新換一個土司,基層社會結構並未有觸動。藏官到任后,也未謀划生產方式與生產組織方式的改變,原來各村寨有勢力的家族,搖身一變,又成為噶廈政府的基層官員。對百姓來說,變化的只是捐稅一項。過去只要一些實物上納土司,現在則必須真金白銀,自是苦不堪言。加上噶廈政府和所有封建集權的政治一樣腐敗無度,送禮納賄,都是公開行為。
在瞻對,貢布郎加統治期間,百姓負擔主要是兵役與勞役,除了出兵打仗,還要服無償勞役替其耕種土地。此外,有土地的自耕農民每戶每年向貢布郎加家族交納烤酒用青稞四批。批,藏式計量單https://read.99csw•com位,相當於二市斤,由各村寨頭人收齊上繳。牧民每年以所養牛群一天的產奶量,製成酥油、乾酪經頭人上交。如果不是長年對外用兵,瞻對地方這樣的負擔還可以承受。但一旦戰爭發動,每戶都要出人、出馬、出槍,自帶口糧,遠離家鄉四齣征戰,因而負擔沉重,以致破產逃亡。
他們作為至高無上的王被隔絕。
到此,有必要回顧一下四川康區各土司分據的歷史由來。
藏軍佔據瞻對后,由拉薩派來的官員,並不顧瞻對經過十幾年戰爭,當地人口,尤其是丁壯人口銳減,民生凋敝的現實,一面在現新龍縣城所在地新修官衙和寺廟,都由當地百姓支應勞役,一麵攤派各種苛捐雜稅,將所得銀兩,押解西藏。既然「清大人」的皇上不給銀子,拿瞻對地面充抵軍費,那他自然要想盡辦法,把花掉的軍費加倍收回。
土司社會內部,除德格等地面廣大、人口眾多的土司有稍微複雜成熟的管理體制外,大多數土司管理都很簡單。大土司是大豪酋,大豪酋下面還有很多小豪酋。大豪酋當了土司,各村寨小豪酋就是隸屬土司的大小頭人。這些大小頭人,有一部分也受到清廷冊封,是為比土司層級更低的土百戶、土千戶,仍受所在地域的土司管轄。
康熙三十九九*九*藏*書年,公元1700年,清廷派四川提督率兵到打箭爐和周圍地區,鎮撫大小部落,置明正土司,轄地包括今天甘孜州康定、九龍、道孚、雅江、丹巴、瀘定等縣全部或一部,轄民六千余戶。
階級鬥爭觀念盛行的年代,貢布郎加作亂一方,被視為農奴起義的領導者。在我看來,這一回瞻對人起事才稱得上真正的農奴起義。
實物稅,無償差役,對幾千口子人生殺予奪的特權。
同年,今甘孜、爐霍和道孚縣境內的霍爾孔薩、霍爾麻書、霍爾咱、霍爾朱倭、霍爾章谷等幾大部落投順清朝,被授從四品安撫司職銜,並頒布印信號紙。這幾個土司都在瞻對北境,也就是前文中常說的霍爾五土司。甘孜州本地學者洛吾志麥和丹增澤翁所撰《霍爾章谷土司史》說:霍爾五土司為同一個祖先。元初,成吉思汗之孫西涼王闊端,與薩迦法王涼州會盟后,派他的護衛軍進入康區,打敗當地信奉藏族原始宗教本教的白利王,又令人護送薩迦派高僧八思巴入康區傳教。霍爾五土司之祖,就是那時護送八思巴入康后留在當地的蒙古貴族。後來,子孫繁衍,成為各部落首領,並與當地藏文化融為一體,是為霍爾五土司來源。
這時,距西藏邊界終歸失敗的隆吐山之戰硝煙散盡不到兩年。
土司們被隔絕了,在一塊塊不https://read•99csw•com規則的,犬牙交錯的領地上。
他們是貴族?是的——在某種程度上是的。貴族是精英階級,但他們只是權貴階級,而不是精英。不要說精神生活,即便是物質生活也粗糲而貧乏。在精神領域,他們也只是跟屬下的所有百姓一樣,被喇嘛們引導到宗教世界。那個世界,非關現世,遙遠而又晦暗不明。能期望這樣的貴族階層所領導的社會有所進步?沒有絲毫指望。
而這時,哥倫布們開啟的大航海時代以後的世界正在越來越快地前行,越來越多地發生著聯繫。但土司們仍然被拘束在一塊小小的土地上,不知今世何世。每天升起的太陽和五百年的這一天升起的一模一樣。每天,土司腦子裡冒出的念頭和幾輩之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那位土司的念頭一模一樣。無論是憂慮還是歡樂,都一模一樣。
里塘土司轄地廣闊,戶口眾多,雍正年間勘定其轄有百姓6500餘戶,納賦折銀「3362兩4錢7厘9毫8絲」。還不用全上,因為地處川藏大道之上,官差甚多,朝廷還要頒給土司養廉銀、口糧銀443兩,「准由在賦糧折銀中自行扣除」。
土司轄下百姓,主要的負擔是各種無償的兵役與勞役。因為生產還停留在粗放的自給自足階段,即便有商業貿易,也為寺院或土司頭人壟斷,農牧民除了農牧生產的原https://read•99csw•com始產品,並無其他收入。所以,對土司頭人的貢賦,也是呈繳糧食或畜產品等實物。
受封的土司,要編造戶口清冊,以此為基礎,確定向清廷繳納貢賦的數目。土司給朝廷的貢賦一般都是地方特產。這地方出名馬,則貢馬;出珍貴藥材,則貢賦藥材。數量不大,象徵性的。也就是說,送點東西,多少不論,朝廷要的,就是個俯首稱臣的意思。後來,因收受實物貢賦麻煩,就折成銀兩。以本書的主角瞻對為例。雍正六年,上瞻對土司所轄戶數428,納賦額折銀16兩。乾隆年間,中瞻對土司因戶數稀少,不納貢賦,也頒給印信號紙。
這個腐敗政府委派的官員,在瞻對這個深入川屬土司,遠離西藏的飛地上,天高皇帝遠,手握對百姓生殺予奪的重權,便是得了一塊寶地。除了完成應上繳拉薩的指標外,自己為官一方宦囊也得裝得滿滿當當,自然更加需索無度。當地百姓一旦不能滿足其貪慾,或者表露不滿,駐瞻對藏官便濫用刑罰。瞻對地面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這樣的情形一下子就持續了二十多年。只要地方豪強不犯上作亂,百姓生活如何,無論清廷中央還是噶廈政府都無人關心。於是,當地百姓忍無可忍,最後只得起而反抗了。
所有受封土司,都頒給印信號紙。印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號紙,其實就是由清朝中央https://read.99csw.com下達給某某新任土司的一紙批文。
明代已經在藏區初步實行土司制度,清人入關后,便沿襲了這種羈縻重於治理的制度。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就做出決定:「各處土司,原應世守地方,不得輕聽叛逆招誘,自外王化。凡未經歸順,今來投誠者,開具原管地方部落,准與照舊襲封;有擒執叛逆來獻者,仍厚加升賞;已歸順土司官,曾立功績及未經授職者……論功升授。」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德格歸附,置從四品銜的德格宣撫司。1773年,因德格土兵從征有功,升德格為從三品宣慰司。轄有今甘孜州德格、白玉、石渠、甘孜等縣及今西藏境內江達等縣全境或一部,和今青海境內玉樹地區一部。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準噶爾蒙古入侵西藏,清廷派軍入藏平亂,名將岳鍾琪進藏途中,到達里塘、巴塘。藏方派駐里塘營官與里塘長青春科爾寺堪布,阻止清軍進藏。岳鍾琪將營官革職,堪布就地處決。並在里塘、巴塘等地建立驛站,設兵鎮守,轉運軍需,開闢自打箭爐至拉薩的川藏大道,同時在平伏的各藏族部落地設置里塘正副土司,轄地為今甘孜州理塘、鄉城、稻城、雅江和新龍幾縣的全境或一部。往西再置巴塘正副土司,轄有今甘孜州巴塘、德榮、白玉、今西藏自治區鹽井和今雲南維西、德欽、中甸全境或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