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相關往事 歷史在大學轉了一個圈

九、相關往事

歷史在大學轉了一個圈

我曾經說過,歷史的好玩之處在於,它不見得總是推陳出新,而是經常舊戲重演,演員雖然變了,但戲的內容卻依然如故,有的時候連戲名都換了,曲牌也不講究,亂七八糟,但是細聽聽,還是那個老調子,連台步都按老規矩走得一板一眼。
按道理,舊戲重演,靠的是演員一輩輩地心口相傳,過去唱戲的師傅,除了教徒弟唱念做打,就是口授幾齣戲,肚子里的戲越多,師傅就越值錢。但是,歷史上的舊戲重演,卻沒有師徒相授,可一樣傳得真、演得像,看來,咱們中國人的歷史,背後有一個老是重複的大腳本。
蔡元培先生以北大知名,北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蔡先生回憶說,在read.99csw.com他接掌北大之前,京師大學堂的遺風猶存,學生在學校,不是為了求學,「只要年限滿后,可以得到一張畢業文憑。教員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講義,照樣印出來,按期分散給學生,在講壇上讀一遍,學生覺得沒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雜書,下課時,把講義帶回去,堆在書架上。等到學期、學年或畢業考試,教員認真的,學生就拚命的連夜閱讀講義,只要把考試對付過去,就永遠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員通融一點,學生就先期要求教員告知他要出的題目,至少要求表示一個出題的範圍;教員為避免學生的懷恨與顧全自身的體面起見,往往把題目或九-九-藏-書範圍告知他們了。」學生的另一個毛病是,專門研究學術的教員,並不見得受歡迎,「考試嚴格一點,他們就借個話頭反對他,雖罷課也在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來兼課,雖時時請假,他們還是歡迎得很,因為畢業后可以有闊老師做靠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前蔡元培時代的大學,是前清衙門轉來的,清朝的大臣,奉旨辦學,辦的就是官學,京師大學堂原來只招進士,科舉停辦,大家都把大學堂當成翰林院,畢業生就是翰林。以至於有個大學究陳漢章,大學堂請他去教書他不幹,非要去做學生,為的就是日後可以做「翰林」。因此,習慣上,學生被稱為老爺https://read•99csw.com,而監督(校長)及教員都被稱為中堂或大人。
中國的大學,走過了百多年的歷史,曾經,我們的大學已經走出了文憑時代,這個出走,是以蔡元培北大的改革為標誌的,可是到今天,我們居然又轉了回來。奇怪的是,在已經早就不包分配的情況下,學生對於學校的要求,還只是文憑,而學校方面對於教學學生如何適應社會需要,也沒有多少改進,甚至感受不到改進的壓力。社會對於大學的期待,好像就是一個蓋章發文憑、戴方帽子的所在。
西方總是在嘲笑我們歷史的循環論,但是,中國的歷史還就是總是在轉圈,轉一個,又一個,什麼時候,我們能從這圈裡走出來,而且read•99csw.com永遠不再鑽進去呢?
不幸的是,北大已經慶祝過自己110歲誕辰了,我們大學里的學習景象,居然跟前蔡元培時代的北大如此相像。教師一份講義打天下,通吃多少年,紙黃頁爛不肯換,倒是可以評節約標兵。比那時進步的是,老師不發講義,要靠學生當堂記筆記。學生們平時不燒香,考前磨著老師要考試範圍,老師不肯給的,臨陣磨槍,狂背筆記,上課缺課多的,則借同學筆記複印完了再背。老師肯通融的,則師生皆大歡喜,掌聲雷動。對於相當多的學生而言,最好的老師,就是那些上課不負責、考試寬容放水的老師,他們不在乎學到了什麼,只在乎那張畢業文憑。連當年學生對教師的態度,都在read.99csw.com重演,認真負責而且有點學術水平的老師,不見得真受學生歡迎,而那些在政府里身居高位,或者曾經身居高位的人,無論在學校里做兼職也罷,來挂名也行,都無一例外地受到熱捧,哪個學校那些兼職的博導們,都有最多的人報考,得以廁身高官或者曾經高官的門牆之內,不僅在「畢業后可以有闊老師做靠山」,而且畢業的當口,就有若許進入仕途的便利。官大學問大,不僅在大學體系內是顛撲不破的鐵律,也得到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認可。稍有不同的是,學生不再是老爺,他們已經變成了聽話的良民和不聽話的刁民,老師類似於三班衙役,而管理人員則是六房書吏,我們的校長和院長,則是不折不扣的大人,青天大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