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輯 為教育把脈 神聖的好奇心

第三輯 為教育把脈

神聖的好奇心

請不要用我們今天應試教育的嚴酷狀況去推測愛因斯坦當年的處境,事實上,他不過是一年之中考了兩次試而已,而且他告訴我們,他多數時間是自由的,僅在考試前借來了同學的課堂筆記,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儘管如此,他的智力興趣仍然因此受到了嚴重傷害。
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愛因斯坦把好奇心稱為「神聖的好奇心」。
天生萬物,人只是其中一物,使人區別於萬物的是理性。動物唯求生存,而理性不只是生存的工具,它要求得比生存更多。當理性面對未知時,會產生探究的衝動,要把未知變成知,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理性覺醒和活躍的徵兆。在好奇心的推動下,人類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思考宇宙,探索萬物,於九-九-藏-書是有了哲學和科學。動物匍匐在塵土之中,好奇心把人類從塵土中超拔|出|來,成為萬物之靈。
然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同愛因斯坦所說,「神聖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不說別人,就說這位大物理學家本人,他竟也有過好奇心險遭夭折的經歷。他自己回憶,他17歲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把許多廢物塞進自己的腦袋,其結果是在考試后的整整一年裡,他對任何科學問題的思考都失去了興趣。鑒於這個經歷,他如此感嘆道:「現代的教學方法竟然還沒有把研究問題的神聖好奇心完全扼殺掉,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迹。」
大約無須再把今天中國學生——read.99csw.com從小學生一直到研究生——所受的強制與愛因斯坦當年所受的那一點兒強製做比較了吧。學校教育當然是不能完全排除強制性考試的,區別在於它在整個教育體制中所處的地位和所佔的比重。如果強制性考試成為教學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的、方法、標準,便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而這正是我們今天的現實。
在教育上,好奇心體現為學習的興趣。所謂興趣,其主要成分就是智力活動的快樂,包括好奇心獲得滿足的快樂。一個人做事是出於興趣,還是出於強制,效果大不一樣。出於興趣做事,心情愉快,頭腦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往往事半功倍。出於強製做事,心情沮喪,頭腦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往往事倍功半。做一般的事尚https://read.99csw.com且如此,學習就更是如此了。因為學習是純粹的智力活動,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感受到智力活動本身的快樂,學習就會是百分之百的痛苦。遺憾的是,這正是今天多數學生的狀況。
情況本來不該是這樣的。人有智力稟賦,這種稟賦需要得到生長和運用,原是人性的天然傾向。學生之所以視學習為莫大的痛苦,原因恰恰在於,應試教育不但不是激活、反而是壓抑智力活動的,本質上是反智育的。
興趣應該是智育的第一要素,如果不能激發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強調興趣在教育中的意義,絕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相反,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為此教師必須自己是充滿求知興趣的人,並且善於對學生的興趣九-九-藏-書差異予以同情的觀察,發現隱藏在其後的能力,真正因材施教。教材也必須改革,提高其智力活動的含量,使之真正能夠激發學生探索和思考的興趣。比如說,哲學教材就不能只是一些教條,而應該能真正啟迪學生愛智慧。相比之下,靠重複灌輸和強迫記憶標準答案奏效的應試教育真是太偷懶也太省力了,當然,同時也無比辛苦,因為這是一種低水平的簡單繁重勞動,教師自己從中也品嘗不到絲毫智力樂趣,辛苦成了百分之百的折磨。
一般來說,好奇心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這幾乎是一個規律,即使在最好的教育制度下恐怕也是這樣。那些能夠永葆好奇心的人不啻倖存者,而人類的偉大文化創造多半出自他們之手。唯因如此,教育必須十分小心地保護好https://read.99csw.com奇心,為它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我相信,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其強大的智力稟賦足以戰勝任何不良的外部環境,但普通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種壞的教育制度的殺傷力幾乎是摧毀性的。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好奇心這棵嫩苗正處在生長的關鍵期,一旦受到摧殘,後果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2010.11
好奇心是人的最重要的智力稟賦之一。做父母的都會發現,孩子在幼兒期皆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充滿探問的興趣。我設想,倘若人人能把幼兒期的好奇心保持到成年,世界上會有多少聰明的大腦啊。
愛因斯坦得出結論說:好奇心這株嫩苗,除了需要鼓勵外,主要需要自由,強制必然會損害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