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章 中國的兩位偉大導師

第三十章 中國的兩位偉大導師

公元前6世紀,周朝國勢漸弱,國威蕩然無存,老子辭官歸隱。此時,諸侯之間的紛爭愈發激烈,簡直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
正如歐洲和西亞的文明不是日耳曼人和閃米特人的文明,中國的原始文明也應該不是蒙古人的文明。中國的早期文明極有可能是淺黑人種的文明,在這一點上,其與最早的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達羅毗荼人的文明是一樣的。根據史料記載,中國文明從一開始就呈現出融合和征服之景象。不管怎樣,我們發現中國早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了諸侯國和城邦國家,它們彼此之間有著某種默契,最終形成一個沒有什麼凝聚力的聯盟,並定時向他們所敬畏的天子朝貢。
就思想和精神而言,生活于中國北部的黃河流域的人大多尊奉儒教,而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人則大多信仰道教。因此,從那個年代起,中國的事務就經常體現這兩種思想精神的衝突,即北方精神和南方的爭鋒相對,如北京與南京的矛盾——前者守舊、保守、秉直;後者富有懷疑精神、浪漫、務實。
事實上,與歐洲和西亞的原始文明經常遭遇沙漠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騷擾一樣,原始的中國文明也不斷遭到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擊。這些游牧民族在語言上、生活上均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中有匈奴人、蒙古人、韃靼人以及突厥人。就像北歐和中亞的日耳read.99csw.com曼人一樣,他們也不斷地變化,分化、組合、重組,但這種變化多是指稱謂上的變化,其本質卻沒有什麼大的不同。與日耳曼人相比,這些蒙古系的游牧民族擁有馬匹的時間要早很多,而且他們似乎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從阿爾泰山一帶發現了鐵。和西方的游牧民族一樣,這些東方的游牧民族也曾經多次獲得政治上的統一,成為某些文明定居點的征服者、統治者和復興者。
當時,國勢較強的諸侯國有三國,分別是北方的齊國和秦國、地處長江流域的楚國,它們都具有對外擴張的實力。後來,齊國和秦國結盟,迫使楚國屈服,退兵求和。從此後,秦國日益強大。大約在印度阿育王執政時期,秦王奪取了周王朝的祭祀神器——周鼎,取代周王完成祭祀典禮。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的兒子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稱帝)即位,後來他征服了齊、楚、燕、趙、韓、魏六國,結束了國家分裂的狀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
與孔子同時期的中國,還有一位著名的學者,便是老子。老子曾長期任職于周朝的皇家圖書館,學識淵博。和孔子的思想學說比起來,老子的學說顯得更加玄妙、隱晦和難以捉摸。老子認為,無論何時,人們都應該保持一種清心寡欲的、耽於想象的朴的心態,如此一來read.99csw•com,才不會迷失在享樂和對權勢的追逐的旋渦中。他留下的作品,文字十分洗鍊,但文意卻晦澀難懂,就好像是謎語一樣難以解讀。老子去世之後,他的學說遭遇了和喬達摩的教義一樣的厄運——被肆意篡改,染上了一層濃重的神話色彩,甚至還沾染了一些奇異而又複雜的迷信思想和戒條。
或許動蕩不安的社會局勢更能激發人們的智慧,世界上的許多智者都是在紛亂年代中走入人們視線的,如猶太人在遭到亡國劫掠后出現了先知,希臘在分裂中產生了哲學家,而中國也在春秋戰國的諸侯割據中湧現了一大批的先哲和賢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孔子和老子。
中國的文化發展歷程與印度文化的發展如出一轍,那些新的思想都要與人類幼年產生的神秘的原始思想進行鬥爭,與各種光怪陸離的傳說交鋒。然而,結果總是後者佔了上風,這些新的思想往往被強制加以某些荒誕的、迂腐的、古老的儀式。在今天的中國,我們可以發現,佛教和道教(用老子的學說作為教義的宗教派別)都有著寺院、祭司、僧侶和祭祀習慣。他們即使沒有在思想上保留著跟古代蘇美爾、古埃及相似的宗教祭司習俗,但至少在形式上延續了某種古代風格。然而,儒教卻與之不同,因為其教義有限且通俗易懂,所以才能保持真傳,避免被人曲解。
https://read•99csw•com最終,孔子在懷才不遇的心情下去世了。他曾十分遺憾地說:「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在其遲暮失意之時,孔子大概沒有想到他的思想學說對後人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更沒有想過他的儒家思想竟然發展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一直有「三教」之說,其中之一便是儒教,另外兩個分別是佛教及以老子為創始人的道教。
本書寫到這裏,我們還沒詳細談過中國古代的歷史,這是因為我們至今對它仍不是很了解。我們期待正在崛起的中國探險家和考古學家,能像歐洲人在上一個世紀探究自己的歷史所做的那樣,可以完整地勾勒出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原始文明孕育于大河流域,出自原始的日石文化。與蘇美爾、古埃及文明一樣,中國的原始文明也具有日石文化的一般特徵。他們的生活以廟宇為中心,君王和祭司在神廟中主持季節性的血祭儀式。至於他們的城市生活,應該與六七千年前的蘇美爾人、古埃及人以及和一千多年前中美洲的瑪雅人,十分相似。
與亞歷山大大帝相比,秦始皇還算比較幸運,其在位時間長達30年。對中華民族來說,秦始皇強有力的集權統治,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一個統一而強盛的時代。為了抵禦北方匈奴人的入侵,秦始皇傾全國之力,修建了宏偉浩大的工程——萬里長城。
read.99csw.com公元前1125年,周朝取代商朝,成為新的統治王朝。周朝的統治儘管顯得有些鬆弛,但國家基本還是統一的,而且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古埃及的托勒密和印度的阿育王的王朝時期仍沒有改變。在周朝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里,中國逐漸出現了分裂的局面。于外,位於周朝北面的匈奴人,不斷南侵周朝,並且還建立了他們的屬國;于內,周朝各諸侯國紛紛割據,不再向周天子進貢。一位中國歷史界的權威曾說過,到公元前6世紀,中國實際上已經分裂為幾百個獨立政權了。這一歷史時期,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十分注重個人品行修養,其注重程度與希臘人重視客觀知識、猶太人注重實施正義以及喬達摩注重內心的「無我」的程度相當。在所有人類的導師中,孔子是最強調公共精神的一個。面對戰亂不斷、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中的社會現實,他憂心忡忡,痛苦不已。他追求的是美好而崇高的世界,他希望將所有人都打造成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提倡盡量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各方面都建立更為全面、更為完善的禮法準則。他樹立做人的理想——嚴於克己、溫文有禮、富於公心,這便是「仁」。這種理想被孔子賦予了永恆的力量,使得它在中國北方的人群中得到了發展。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以活人獻祭的情況,那麼也是很久https://read•99csw.com以前的事了,在有歷史記載之前他們就已經改用牲畜來祭祀了。中國人很早就已經開始使用象形文字了,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
儘管當時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代,但中國的文化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發展,相反,還顯示出更加繁榮的發展勢頭,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如果進一步了解的話,我們會發現中國也有自己的雅典、米利都、帕加馬和馬其頓。然而有關這些方面的歷史,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所以無法整理出一條完整連貫的線索,所以只能做一個大致的說明。
孔子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曾在魯國當過官。可能是在某種與希臘人的衝動相似的情緒的影響下,孔子創立了一所學校,傳授人知識,探究更深層次的知識文化。當時中國「禮崩樂壞」 的社會現實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和教育思想,建設一個更好的國家,給百姓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他周遊列國,希望能尋找到一位支持他的諸侯。然而,他的希望落空了,雖然他一度找到了這樣的諸侯,但是他們往往因為讒言而拒絕了他。有趣的是,在一個半世紀之後,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曾做過同樣的事兒,不過柏拉圖的運氣要好得多,其最終被西西里島敘拉古國王迪奧尼修斯聘為顧問。
公元前6世紀,是人類走向青春期的美好時代。就在這個時代,出現了歷史上兩位偉大的導師,他們便是孔子和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