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四章 羅馬和中國

第三十四章 羅馬和中國

這一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繁榮昌盛的、組織最完備的、政治制度最先進的國家,是萬國矚目的焦點。其不管是在領土面積上還是人口數量上,都遠勝於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然而,這兩個處於同一時期的世界強國,它們卻極有可能並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推測的確是成立的。因為當時的水上交通、陸路交通都十分不完善,還不足以讓兩個國家發生直接衝突。
在這片北方原始荒野的西面,從德國的森林地區到俄羅斯南部和中亞,從哥德蘭島至阿爾卑斯山,這一片廣大的區域就是北歐各民族和雅利安語系民族的發祥地。而蒙古東邊的草原和沙漠地區,則是匈奴人、蒙古人、韃靼人、突厥人等民族的發源地。這些民族在生活方式和語言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有一段時期,匈奴各部族由於人口過剩,紛紛以流浪者、侵略者以及征服者的身份湧入中國境內,並且過上了定居生活。他們和北歐民族從自己的國度進入南方,進入美索不達米亞以及中海沿岸興盛的文明地區一樣。北方的人口因為一個時期的豐衣足食而迅速激增,而牲畜瘟疫的蔓延和極度缺少牧read.99csw•com草,卻使飢腸轆轆的北方好戰的部落大舉向南入侵。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和中國漢王朝同時遭到大難,其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也由此減弱不少。在中國,一場規模空前的瘟疫在其大地上肆虐了11年之久,社會秩序大亂,內戰連連。最終,漢王朝滅亡,統一的中國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各方割據勢力不斷相互征戰。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動蕩后,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后,中國才終於恢復元氣。
這個時期,羅馬的疆域一度延伸至幼發拉底河,但因距離羅馬太過遙遠,此後便鮮有擴張了。幼發拉底河對岸的印度地盤曾是波斯和塞琉古王朝統治的,但現在已改朝換代落入新的征服者的手中。這期間,中國的秦始皇已經駕崩,取代秦朝的是漢王朝。漢王朝不斷擴張,其領土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從西藏穿越到帕米爾高原,一直伸展到中亞。漢王朝的領土擴張也同樣到此為止,再擴張就過於遙遠了。
在這兩個帝國的北面,一樣都有未經開墾的荒野。今天的德國,在當時還只是一個森林眾多且林木蔥鬱的區域,這些森林一直伸展read.99csw•com到俄羅斯。森林中,棲息著體型如大象一般龐大的野牛。在巍峨的亞洲群山之北,是草原和沙漠地帶。再往北,便只剩下森林和凍土了。在亞洲高地的東麓,是一片低洼地帶,人們稱之為滿洲大三角地。自古以來,自俄羅斯南部到中亞,直至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上,都是氣候多變地區。經過多個世紀的變遷,那裡的降雨量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人類而言,這樣的區域是不適合生存的:其可能在某個時期牧草豐美,也適合種植莊稼,然而又可能在某個時期雨量突減,遭受致命乾旱的周期性打擊。
公元前2世紀至1世紀,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美索不達米亞及地中海東岸地區已經不再是世界的焦點了。雖然此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依然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貿易繁榮,但是它們已經不再是佔主導地位的世界中心區域了,權力的中心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轉移。當時,新興的羅馬帝國與再次崛起的中國漢王朝成了世界的主宰者。
當時,瘟疫的範圍還蔓延到了歐洲。公元164年到180年,羅馬境內也遭受瘟疫的侵襲,這使羅馬帝國的社會結構九*九*藏*書動蕩不安,人口數量銳減,羅馬帝國的統治活力與效率也急劇下降。此時,羅馬的邊境防線也不再堅不可摧,頻頻被打開缺口。同一時期,一個新興的原先居住于瑞典哥德蘭島的北歐民族,此時已經越過俄羅斯,移居到伏爾加河流域及黑海海岸,並且開始在海上從事海盜活動,他們便是哥特人。公元2世紀末,可能是感受到了西侵的匈奴人的威脅,哥特人開始對其他民族展開侵略活動。公元247年,他們越過多瑙河,在今天的塞爾維亞地區與德西烏斯皇帝展開大戰,並殺死了對方。另一支叫洛蘭克的日耳曼民族于公元236年,突破了萊茵河下游的羅馬邊境;阿勒曼尼人遷移到阿爾薩斯。在高盧地區,雖然羅馬人把入侵者驅逐出境,但哥特人卻多次騷擾巴爾幹半島,至此,羅馬版圖上的達契亞省就不復存在了。
終於,人類歷史上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兩個強大的國家,他們不僅沒有被野蠻民族攻陷,而且還把自己國家和平的領土疆域往外擴張了。中國漢王朝從北部邊境,對匈奴發動的攻擊是猛烈和持久的。中國居民穿越長城,向塞外涌去。在戍邊將士的身後是牽馬扛鋤的農民,他們read•99csw.com開墾草場,把冬季的草場圈護起來。當時,匈奴經常襲擊並屠殺當地的百姓,但還是被漢王朝制止了。敗下陣來的他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種是在當地定居,種植莊稼,定時向漢王朝納稅進貢;一種是遷徙到其他地方,尋找新的夏季牧場。選擇定居的,時間一久便被中國化了。剩下的人則遷往東部或東北方向,翻山越嶺后抵達中亞地區的西部。
不過,羅馬和中國都以某種特別的方式對彼此產生影響,同時也對處於兩國之間的中亞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源源不斷地進行一定規模的商業貿易活動,其形式或是一支穿越波斯的駱駝商隊,或是順著紅海海岸和印度海岸的商船。或者是,偶爾進行的軍事行動,公元前66年,龐培率領羅馬軍隊踩著亞歷山大大帝的腳印,從黑海東岸向北方挺進;公元102年,班超帶領著中國遠征軍也到達過黑海,還派出使者打聽羅馬帝國的情況。但是,東亞和歐洲這兩個地方,真正了解並直接接觸,則是數個世紀之後的事兒了。
公元前200年,一些游牧民族開始向西遷徙,他們的西侵帶給雅利安部族巨大的壓力,使雅利安人不得不向羅馬邊境九-九-藏-書遷徙,並尋找薄弱點,企圖攻破羅馬人的防線。公元前1世紀,帕提亞人——塞西亞人的一支向南遷移,進軍幼發拉底河流域。他們還戰勝了克拉蘇,並殺死了他;他們曾經和龐培的東征大軍交鋒;在波斯,他們推翻了塞琉古王朝,並創建了帕提亞人自己的阿薩息斯王朝。
長久以來,不管在西方還是東方,這些飢餓的游牧民族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遭到當地居民的激烈反抗。所以,最終他們不得不跨過中亞,向東南方向進發,穿越開伯爾山口,來到了印度。事實上,在羅馬和中國極度繁榮的幾個世紀里,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入侵印度。一批批的匈奴征服者經旁遮普,南下襲擊印度平原,肆意燒殺搶掠,阿育王帝國因此四分五裂,印度經歷了一個極其黑暗的時期。在入侵隊伍中,有一支叫印度—塞西亞人的,在北印度地區建立起貴霜王朝,並維持著一定的社會秩序。這些入侵持續了幾個世紀。公元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印度飽受白色匈奴人的侵襲。這些侵略者向印度的小諸侯強行索取貢品,導致印度陷入一片恐慌當中。每當夏天來臨,這些入侵的白色匈奴人就到中亞西部牧馬放羊;秋天一至,他們便翻越山口,襲擾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