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輯 科學與人文 醫學與人文關懷

第八輯 科學與人文

醫學與人文關懷

本書中的大部分對話和文章是圍繞《柳葉刀譯叢》所收的西方醫學人文學著作展開的,這些著作的作者基本上是醫學專家或醫生,我覺得這個事實本身就很說明問題。倘若沒有深厚的人文傳統的底蘊,就不能設想在醫學從業者中會湧現出這麼多用廣闊的人文眼光反省現代醫學的人來。因此,對現代醫學非人化傾向的反省本身即證明了人文傳統的源深流長。這與西方思想界對於現代性的整體反省的情形是一樣的,每當看見有人從這種反省中引出東方文化優越的結論,我就不禁感到滑稽。
我之所以感激,是因為我親身的經歷,我的耳聞目睹,都早已使我強烈地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事實上,不僅我如此,醫療腐https://read.99csw.com敗的現狀也早已激起了普遍的社會不滿。但是,迄今為止,這種不滿的表達仍只限於受害者的自發投訴和媒體上的零星揭露,顯得十分軟弱。要使情況有真正的改觀,就必須喚起社會上的強勢集團、醫學界的權威人士、有影響的公眾人物都來關心這個問題,形成一種足以推動變革的自覺的社會壓力。在一定意義上,王一方所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
王一方先生的職業是出版和辦報,可是,多年來,他對醫學人文這個話題傾注了異乎尋常的熱情。作為出版人,他策劃了醫學人文系列叢書《柳葉刀譯叢》,把西方正在興起的醫學人文學中的重要著作引入了中國。與此同時,他組https://read.99csw.com織了圍繞這一話題的系列對話,自己寫作了若干相關文章,結集為《敬畏生命——生命、醫學與人文關懷的對話》一書。對於他在這方面的努力,我的心情已不止是讚賞,而更是感激。
在我們這裏,治病不治人、認錢不認人的情況肯定嚴重得多。正是在醫院里,人們最經常地感覺到自己不被當做人對待的屈辱。這當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毋寧說是中國轉型時期權力與資本畸形結合的腐敗現象的一個側面。從文化上分析,則正如本書對話者之一陳可冀院士所指出的,中國醫學的人文傳統早退了,西方醫學的人文建構又遲到了,形成了醫學中的人文空白。
要培育醫學的人文關懷,醫生素九*九*藏*書質的改善無疑是關鍵一環。一個醫生只有當他自己不是一架醫療機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著廣泛興趣和活潑感受的人,他才能相應地不把病人當做疾病,而是當做完整的人來對待。作者在書中談到,美國醫生愛寫自傳體著作,從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總會遇到許多新鮮事,思考許多怪問題。在西方的醫生中,當然也有大量的片面技術型和平庸謀生型的人,但的確有比我們多得多的有著廣闊人文視野的真正的知識分子,正是這些人構成了西方醫生的核心,引導著西方醫學的人文方向。我由此想到,如果要在中國醫學界尋找這樣的知識分子,恐怕多半是在像陳可冀先生這樣崇尚知識、情感、道德合一境界的https://read.99csw.com老一代醫學專家中,或者還可能在從西方不但學到醫術而且真正受了人文熏陶而歸來的年輕醫生中。我期望這兩種力量聯合起來,從醫學生的人文教育著手,在醫務人員中培植陳可冀先生所提倡的非職業閱讀的風氣,如此持之以恆,有朝一日也許能夠形成中國醫學界的人文核心了。
2001.4
醫學人文學對於現代醫學的反省大致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化,不把病人當人,只看做疾病的載體,醫療技術施與的對象。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後果,包括把病人與親情隔離開來的醫院體制,醫患之間的沒有交流,對於病人的體驗毫不關心,等等。二是商業化,也是不把病人read.99csw.com當人,而只看做消費的主體,儘可能多賺錢的機會。在這方面,西方社會的一個典型現象是,醫生、律師、製藥商組成利益共同體,誘導醫療消費,製造保健市場,導致醫學邊界的無限擴張。作者把這兩個方面概括為:因為科學的貪婪和商業的貪婪,現代醫學失去了生命感。針對於此,反省者們強調了兩個基本觀點:第一,醫學不只是科學,更是人學,醫生所面對的是整體的人,應該確立以患者生活為中心的治療目標;第二,醫療權是基本人權,醫療公正是社會公正的重要方面,病人權利應該得到法律的切實保障。反省的目標是要讓醫學回到人本身,明確一個其實很簡單的真理:病人不是病,而是人,是有著自己的全部生活經歷和心理體驗的活生生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