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ART 3 任何選擇都有道理 1、誰是你人格的對立面

PART 3 任何選擇都有道理

1、誰是你人格的對立面

我解釋說:「你對太太的討厭,其實是對自己內在一部分的討厭。你內心有一個自卑的小孩,你將這個自卑的小孩投射到太太身上了。也即,你將對自己這一部分的討厭投射到你太太身上了。
一開始不理解她是否真心,那後來呢?
我說:「這就是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搭檔的原因。相信以你識人的眼光,如果純粹為了公司的經營,你可能根本不會選擇這個搭檔,但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偶然的理由,令你硬是選擇了這個搭檔。這不是你做生意的需要,而是你內心的需要,你需要找一個人,把你內心深處被嚴重壓抑的東西投射到他的身上,那樣看到了他,也就像是看到了你自己。你要感謝你的搭檔,他滿足了你的內心需要,甚至這個需要比成功更重要。這個搭檔成了你的替罪羊,讓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將你內心的衝突轉嫁到這個外部關係上來,從而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你的痛苦。」
但是,我已從一些不起眼的細節中猜到,他的媽媽在他小時候就是這樣對待他的,於是我直接問他,小時候媽媽是怎樣教他做事的。
在「自我覺醒之路」的課程中,我留過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作業:用5~10個形容詞描繪「真實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
所以,他恨自己的手。當他這樣說時,我能看到,他的右手正微微顫抖。
他說,那一年,他第二個兒子出生了。他覺得,第二個兒子出生,給他的感覺就像是親手在棺材上釘下了最後一顆釘子,他離婚的事情再無可能了。
相反,當孩子呈現某種品質時,遭到了父母的疏遠,也即在關係中的懲罰,那麼孩子就會懼怕或抵觸自己這種品質,並將其視為「壞我」。
譬如,3名學員問我,他們的孩子怕貓怕狗,這是怎麼回事。還有一些學員也反映過類似問題,但這3名學員反映的問題有一致性,都是他們的孩子怕那種小型的狗,而對大型的狗,懼怕卻要少很多。
你恨一個人?這種恨就是你的需要。
我再問他,是誰想要第二個兒子。雖然我已有預料,但當他說是他主動和太太商量要第二個孩子時,我還是忍不住有一絲驚訝。
他想了想說,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一樣的。他的配偶沒有他那麼負責和勤勞,但也只是程度上弱一些。
我問他,他一再九九藏書說「這是命」,這樣說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和太太訂婚後他很快就明白,情人對自己的愛是真心的,那時他就想退婚,但總是下不了決心,結果一拖再拖,越拖退婚難度越大,越拖和情人走到一起的代價越大。
他潛意識上渴求什麼呢?
矛盾的意識,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看到A,也就看到了-A。
找到A比較容易,但看到自己身上有-A,這就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挑戰了。
「這有什麼奇怪的嗎?」他回答說,「那時我是這樣覺得的,但後來越來越強壯高大,並且掙錢越來越多,這種感覺就沒了。」
沒想到,果真是她,而更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應了。他覺得這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所以說「這是命」。
那麼,該怎麼化解這一衝突呢?關鍵是將注意力的焦點從外部轉移到自己的內部來。以前,他會一直盯著太太和情人,在兩者之間猶疑,總是想著該如何在她們之間作選擇,但現在,他要明白這是自己內心的事情,答案不再是她們之間的二選一,而是他該如何改變內心。
聽我這麼問,他感到震驚,因為對自己丑的討厭,和對太太丑的討厭,這的確是蠻像的。
通常而言,「真實的自己」也即「好我」。
作為新精神分析流派的客體關係理論認為,當孩子呈現某種品質時,得到了父母的親近,也即在關係中的獎勵,那麼孩子就會執著于這種品質,並將其視為「好我」。

聚焦自己內心深處

在我的理解中,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喜歡孩子有獨立意志,所以這些孩子為了維持與父母的關係,儘可能地繼續獲得父母的親近和認可,同時又免於懲罰,不得已變得像寵物一樣了。但是,他們又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他想了想說,沒有。
其實,這就是A和-A,真實的自己就是A,理想的自己就是-A。
情人的「完美」是A,而他在情人面前的自慚形穢就是-A;太太的自卑是A,而他在太太面前的高高在上就是-A。
答案他前面已經給出。他說了,和看似完美的情人在一起,他很自卑。其實不只和她在一起自卑,和其他女孩在一起,他都很自卑。對此,他承認說,那時不只和女孩在一起自卑,在任何人九-九-藏-書面前他都有強烈的自卑感,他覺得自己很醜,別人不會真心接納他,只是因為他特別會開玩笑而能給大家帶來樂子,所以他的人緣看起來還不錯。
這個道理貌似很簡單,但真能用到具體的生活中並不容易,還是先講一個故事吧。
我再問,那一年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
他再一次愣住了,那種渴望,他自然是有過,只是已經很久遠了,而且似乎已很微弱了。但這越微弱,就越要尋求表達,因為這是我們內心深處最重要的渴望,它被壓抑得如此厲害,以至於意識上完全不能聆聽到。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人,讓那個人替自己表達這種呼聲。
思考片刻,他忽然激動地說:「我的搭檔。」他說,搭檔的確是和他完全不一樣的人,那些-A在搭檔身上都有,最近他們老起衝突,甚至已經鬧到了準備散夥的份上。
面對這種矛盾,他總是在想,一定要和太太離婚,一定要和情人結婚。而情人也說愛他,也多次說自己做好了準備,只要他離婚她就離婚。有時看到他沒有離婚的勇氣,她就說自己先離婚然後他再離婚……
「是嗎?」我說,「這很有意思,請你列一下你的個性吧。」
「你自己身上沒有,你身邊的人有沒有呢?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他和你的關係很重要,而他恰恰具備你的這些-A?」
我問他,這種模式在他的生活中有過嗎?
以前,他看上去很自卑是A,而他對高高在上的感覺的渴求就是-A;現在,他看上去很自信是A,而他內心中藏著一個自卑的小孩就是-A。
譬如,看到了內向,也就看到了外向;看到了快樂,也就看到了悲傷;看到了強勢,也就看到了弱小……
最初,他說不知道,也許是老天爺之類的神秘力量吧。但最後,他承認,這是他的選擇。
「像一個乖孩子一樣完成媽媽的教誨,這是你的A,那麼,你的內心中有沒有過相反的渴望呢?例如根本不想按照媽媽的意思做事,而完全為所欲為,也就是像你的搭檔那樣,甚至遠比他更過分?」
那麼,很簡單,貓和小型狗,會讓人聯想到什麼呢?就是毛茸茸的寵物,必須仰賴人的照料才能生存,而且特別在乎主人的關注。
這很奇怪。我問他,既然先認識了情人,而他們又很相愛https://read.99csw.com,那麼為什麼沒有走到一起去。他回答說,那時他很自卑,覺得自己個子矮小且其貌不揚,而情人是那麼漂亮迷人,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她,還擔心她對他並不是真心的。
他的右手,有很嚴重的皮膚病。我問他,這種皮膚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他想了想,說結婚後第八年。
「假若沒有太太,這種討厭就會是你內心的戰爭。但是,自己討厭自己這種感覺太痛苦了,而將這種內心的戰爭轉化成外在的關係里的戰爭,自己就可以獲得很大的解脫了,只是這樣做傷害了太太。
談到這裏,事情就非常清楚了。一開始,他說,是別的因素導致他不能和鍾愛的情人在一起,譬如他的太太、孩子,他的父母和親戚的反對等。但最後,他清楚地看到,一切都是他的選擇。
「這種討厭,和你對太太的討厭像不像?」
「你討厭自己丑嗎?」我再問。
他列了以下幾個:負責、勤勞、善解人意、頑固、強勢……這幾個個性的相反很容易找到,就是「不負責任、懶惰、任性、靈活、容易受人擺布」。他覺得,這些-A他身上沒有。
要改變內心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拉近A和-A之間的距離。譬如,對於他而言,這麼多年來,A的分數可能是9.5分,-A的分數相應也是9.5分。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分裂,但假若A和-A的分數都逐漸減至7分、5分乃至3分,那麼衝突就逐漸減輕了。而內心的衝突減輕后,外部的衝突也會相應減輕。
無比渴望和美貌情人一起生活是A,而-A就是懼怕這種生活,或者說,這種看似美好的生活有巨大代價;和「又丑又不會說話」的太太一起生活的痛苦是A,而-A就是在這種生活中隱藏著的巨大好處。
他回答說,他是和太太相親認識的,而在和太太相親前,在父母安排下,他已和二十余個女子相過親,什麼樣的人都有,但他誰都沒答應,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和太太相親是最後一次。他到了女方家,一進房間,看到屋子裡坐著四五個女孩,其中一個明顯最難看,他心裏一咯噔,暗自祈禱說:「千萬不要是她。」
這真是一個關鍵的細節,揪住這個細節,我一再問他,這個「命」是誰製造的?
這貌似是很正常的,畢竟這邊是自己鍾愛的條件優秀https://read•99csw•com的情人,而那邊是討厭的面目可憎的太太。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們每次起衝突都是同一個模式:他交代一些相對容易的任務給搭檔,然後委婉地、和風細雨地、溫和地引導搭檔,這個任務可以通過什麼方法完成。但是,到了最後他發現,搭檔總是會莫名其妙地使用自己固有的一些辦法來做工作,而且總是完成不了任務。這時他們就會吵架,吵到激烈的時候就彼此威脅鬧散夥。
同時,他還有一個情人,非常漂亮,而且極其能幹,在應酬場合,她不會說錯一句話。
「這也是你為什麼沒有選擇和看似完美的情人一起生活的重要原因。假若這種內在的衝突沒有得到化解,那麼,你選擇的情人越優秀,你就會越自卑。整天生活在自卑中的感覺很不好受吧?相反,如果選擇一個條件很差的配偶,整天讓她自卑,而自己高高在上,是不是會舒服很多?雖然這會有很大代價,但畢竟高高在上的滋味還是比自卑要好很多。」
你討厭一個人?這種討厭就是你的需要。
前天,和一個企業家朋友聊天時,我談到了這個道理。他覺得很有意思,但這好像不能用到他的身上,因為他覺得他非常和諧一致,看不到自己內心有A與-A的衝突。
再了解他們的故事會發現,他們的孩子在相當程度上就堪稱完美寵物,非常黏人,缺乏獨立性,膽子小,同時又蠻好玩。
「那時,你覺得自己很醜?」我請他注意他的這句話。
「好我」和優點不一樣,「真實的自己」中有很多缺點,我們會覺得自己某些個性已經嚴重不適應目前的生活需要了,非常想改變但卻改變不了。
平時,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在別的事物上,並不容易看見自己,就沒什麼問題,但當那些小寵物站在他們面前,就像照鏡子一樣照出了他們的存在,於是他們一下子變得恐慌起來,但他們其實恐慌的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我在廣州開過一個6天的課程——「自我覺醒之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引導學員形成矛盾的意識。
我這個初中同學的故事,可以很經典地詮釋「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的道理,這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
一個初中同學有一個複雜的愛情故事:他討厭自己的太太,覺得她不僅丑,而且說話總是不合時宜。總之他一看到太太氣就不打一read.99csw.com處來,說上一句話就吵,吵上三句就會動手,於是家裡總是鬧得不得安寧。
總之,他的意識和潛意識是分裂的,意識上渴求A,但潛意識上戀棧-A。A的程度看起來有多強,-A的程度看起來也就有多強。對於他而言,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鴻溝太寬了,以至於意識對潛意識的秘密一直沒有覺察,這導致他十多年來一直生活在嚴重的衝突中。
這是意識和潛意識的分裂。意識上,他想和太太離婚,想和夢中情人共度人生,但潛意識上,他根本不想離婚,根本不想和夢中情人一起過日子。所以,儘管和看似完美的情人早就相戀,但他還是選擇了與他認為又丑又不會講話的太太結婚,這是他的渴求。或者說,看似完美的情人,是他意識上的渴求,而看似一無是處的太太,是他潛意識上的渴求。

選擇是為了逃避自卑

在整個講述過程中,他一再說「這是命」。在諮詢中,同樣一句話,如果來訪者在短時間內說上三次甚至更多,我就會特別留意,並詢問對方,這句話的具體意思是什麼。這樣做,經常會不經意問出非常有價值的結果來,而這次也不例外。
他愣了一下說,媽媽對他的方式,和他對搭檔的方式,只有最初的部分是很像的,媽媽也是委婉地、和風細雨地、溫和地引導他。但面對媽媽,他是非常溫順、非常乖地聆聽媽媽的教誨,並按照媽媽說的方式去完成任務,而且還常常比媽媽設想得更好。
但是,這個故事有很多離奇的地方。
真實的自己是怎麼形成的?或者說,我現在的個性是如何形成的?是在關係中形成,更具體而言,就是童年時在與父母等重要親人相處時形成。
但這隻是從當下的情形來看的,而假若去審視我們的童年的話,會發現,幾乎所有「真實的自己」中的個性,都曾經在與父母的關係中獲得過很多好處。也就是說,在我們潛意識深處,其實是將這些個性視為「好的」,認為這些個性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長大后,我們或許一時碰觸不到潛意識深處的感受和想法了,於是忘記了這些個性曾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首先,他是先和情人有約會的准戀愛關係,再認識太太的。所以,這個情感糾結的歷史比他的婚姻還要長。
「討厭!」他回答說。

總能找到你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