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怎樣帶好孩子 教師怎樣做好孩子的工作

第五章 怎樣帶好孩子

教師怎樣做好孩子的工作

一旦出現這種局面,教師的工作就更加困難,徒然在孩子中間來回奔忙,卻無法可施,這種不穩定的情緒還會傳染給孩子們。早已感到不滿的孩子們開始紛紛搗亂,讓教師疲於奔命,剛安撫了這個孩子,那個孩子又出了問題!這種情況表明,這個階段的兒童道德和智力發展還很缺乏,需要我們進一步開發。
兒童忘我工作的時候,會暫時與外界隔離,這個過程不僅會幫助他塑造平靜而堅忍不拔的個性,而且還會得到自我犧牲、工作規律、服從意識、愛心等優良品質。這將使他們熱愛生活,像汩汩流淌的清泉一般用他們的愛滋養身邊的人。
二是兒童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在一個物體上。
這個心理反應並不複雜,短暫的隔離,是為了更好的融合。古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的是同樣的道理,好比要想看到地面景色的全貌,最好是乘坐飛機從高空鳥瞰。人的心理反應也是如此,與身邊之人分離一段時間后,再相處起來反而更加融洽,這是因為短暫的分離讓心靈獲得更多愛的力量。
這種傾向源於一種人性的弱點,在當前社會中變得更加現實了,它的出現與前兩種現象密切相關。這種模仿傾向不同於我們提到的精神發展初期的正常模仿行為,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模式,多見於兩歲左右的兒童。
人的精神世界的建立,需要具備一個可以與外界和諧交流的完整人格。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人的精神發展也是基於現實的世界。幻想減少人們對真實生活的關注,使人脫離現實,這種不正常的發展只會阻礙精神世界的和諧和完善。可以說,空想是精神器官的一種萎縮現象。為了把兒童的注意力引到現實中來,教師們想出了很多方法,比如讓孩子擺桌子,這種法子未必有用。要想從根本上糾正這種癥狀,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孩子協調運動,並把注意力集中到周圍環境上來。
首要之務是讓孩子們有所警醒,就像對一個孩子提問之前要先點他的名字,要讓孩子們從混亂中驚醒過來,就得先觸動他們的心靈,此時,用一種平和而又威嚴的語氣講話是比較適合的。
兒童的某些能力受到壓抑,無法正常發展,於是被動模仿他人的行為。我們對出現這種癥狀的兒童進行觀察后發現,他們的知識全部都是模仿別人的,這無疑是一種心理退化的表現,正常兒童對知識的吸收表現出內在的創造力。這種傾向的出現可能是因為行為失常和心理波動。兒童在成長的道路上失去了方向,只能隨波逐流,這將對他們的成長造成很壞的影響。
在專心琢磨作品的過程中,兒童會逐漸形成一種紀律性。這個時期的兒童,儘管忙碌但卻條理分明,雖然獨立發展,但並不排斥服從,既需要關愛,又充滿愛心。他們好像春天的花朵,使人們對秋天的豐收充滿了期待。
三是模仿傾向。
一是主動行為失常。
一句話,這些兒童需要我們的幫助。他們在成長中遇到了難題,他們的天性受到了壓抑,但九九藏書是並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他們的聰明美好只是被蒙蔽了,只要有良好的空間、機會和條件,他們就能恢復過來。教師們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必須將影響他們心理正常發展的障礙拔除,才能使他們自由地發展。
這一時期很重要,教師需要做很多工作來加強孩子們的能力,既要監護好所有的孩子,還要對每個孩子逐個進行教育。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同時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管理好整個班級,另一方面要對孩子進行個別指導。
智者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在為人類的幸福奔走之前,往往遠離人群,躲進山澗或小屋裡獨自思考造福人類的方法。
在1歲之前,兒童的心理非常敏感,教師必須謹慎小心,以免使他們失去敏感性,對外界各種刺|激無法辨別,最終受到外部刺|激的擺布。因為大多數成人早已失去了這種敏感性,所以很難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教師缺乏這方面的心理訓練,很可能不小心扼殺兒童的這種特性,就像大象踩碎一朵小花一樣輕而易舉。
這個時期兒童的需求是得到權威性的指導。比如當他們畫好一幅畫或者寫了一個字,就會跑到教師那裡,期待他們給予評價。現在的兒童已經知道該如何做一件事,不再需要別人幫助,他們的心靈完全具備了選擇自己喜好的工作並將它完成的能力。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把握,所以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
在我們學校可不是這樣,那個作者恐怕正躲在某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專心製作另一件東西,他可一點也不願意被人打擾呢。
一個只知道理論上如何幫助兒童發展,卻沒有實際教學經驗的教師,要真正管理一個班級的時候,定然會感到頭痛萬分。小傢伙們沒有一點遵守紀律的自覺,跑來跑去,亂拿東西,場面十分混亂,如果不管不問,這個班級就會喧嘩吵鬧,亂成一團。不管是因為經驗不足還是方法不對,總之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對兒童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因為教師的責任,就是設法幫助這些小傢伙。
孩子們的行為是錯誤的,那麼教師就不能繼續觀望。先拋開腦中的教育理論,到孩子們身邊去,拿開他們的小物件,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問題,然後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教育工作的開始。就像一個好醫生不能只會開藥方,還要懂得辨證施治,一個好教師也不能一味死背教育方法,而要對具體事件具體分析。像上面所說的情況,教師就必須想辦法制止孩子們的混亂,使班級恢復平靜。這時他可以用加重語氣的方法提醒孩子們注意,也可以單獨對幾個孩子說話,壓低聲音,吸引其他孩子注意。當然還有其他方法,教師應該根據現場情況判斷自己該怎麼做。
這樣,孩子們在現實的世界里紛紛忙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並且目的明確,比如,擦桌子、掃地、學習使用小東西等。
這種本能的力量很早就在發揮作用了,早在兒童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https://read•99csw•com就能看到,已經可以自己走路的孩子仍然要求大人在旁邊看著,或者在前面張開雙臂,等候著為他們喝彩。所以在兒童做完一件事之後,不管做的好不好,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或者報以鼓勵的微笑。當然,這隻能起輔助作用,兒童成長的方向和信心最終取決於他們自身。
被動模仿引起的心理退化癥狀越嚴重,恢復起來也就越困難。但是,只要重新讓他們走上正常發展的道路,這些不良現象一定會消失。
我們知道,自由選擇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這種選擇必須是在兒童能夠了解自己心理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的,否則對他們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兒童被外界多種事物吸引,興趣分散,就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意志,也就談不上自由選擇。這一點很重要,兒童如果不能運用自己的主觀意志,一味受外界環境的刺|激所擺布,那麼他的心理也會被動地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波動,就像來回擺動的鐘擺一樣,無法保持穩定和平衡,也就不可能完美的發展了。兒童心理髮育成熟的標準,必須是他們具備了自我感知的能力,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
兒童不會一直尋求鼓勵,等他們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就不再有這種需要了。這時兒童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情中去,他們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反覆嘗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他們只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而不是別人的評價。參觀過我們學校的人可能還記得,我們介紹兒童作品的時候,從來不說作者是誰,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們壓根不在乎這個。而在其他學校,這種做法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教師忘記介紹作者的話,那個孩子會很失望,甚至會埋怨教師:「這是我做的!」
當然,這樣做的時候,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圖暴露出來,也不要隨便幫助孩子,只需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髮展狀況。當兒童真正被某件事吸引,他會非常高興地投入這件事,這時他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全心全意地做自己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的個性誕生了。當他從這個世界中出來時,他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與從前不同了,充滿了未知的吸引力,他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喜愛美好的事物,友善地對待所有人。
我們必須記住,兒童的紀律性,是需要後天有意識的引導才能覺醒的,教育的任務就是做大量工作來達到引導的目的。用某些事物來吸引兒童,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物上。
在兒童向這種狀態努力的時候,教師需要控制自己,盡量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工作,不去打擾他們。但是,不打擾並不代表教師就什麼都不做,真的當個旁觀者。教師必須密切觀察兒童的情況,以便兒童需要時能及時提供幫助,同時要判斷兒童是否是在集中注意力做事,這可不是件容易事。
這種特徵具體表現是行為不和諧,缺乏協調性。這裏我們不討論引發這種行為的動機。這種癥狀也是神經醫學的研究內容read.99csw.com,非常重要。比如癱瘓患者發病初期,主動行為會出現缺陷,如果醫生知道這種癥狀的嚴重性,就會預防可能出現的嚴重病變,而不是只當他是心理失常,行為紊亂。有些笨拙的兒童還會出現舉止無禮、情緒不穩定,做前沖、旋轉之類的不協調動作等現象,但是這些行為並不是醫學病變,經過教育就可以糾正,而那些真正的病理癥狀,則是教育無法治愈的。兒童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一些他們喜歡的方式,至於可能出現的那些失常現象,到也不必全部糾正,隨著發展的完善,會自行消失。
對那些從教不久的教師來說,學生充滿了求知慾的渴盼雙眼讓他們感到沉重的壓力。這些教師必須了解自己在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第一階段,教師要集中精力滿足兒童的基本需求,對他們製造的混亂用不著太焦慮。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教師仍然要注意觀察兒童的發展過程,不能被各種表面現象所迷惑,準確判斷兒童的發展情況。雖然這些工作要在暗中進行,但教師的責任依然很重,就像門的合葉,要對整個局勢進行控制。
這種情況的兒童大腦長時間處於空想狀態,經常玩石塊,樹葉之類的東西,還會對著那些東西說話,看似自言自語,其實是在進行幻想中的對話。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孩子與現實脫節,沉迷於幻想的世界。而且這種癥狀越嚴重,大腦就會越疲憊。然而有些人卻以為這種毫無益處的空想是富有創造性,可以促進兒童心理髮育的,甚至把它當作一種藝術天賦。事實上,對於兒童的發展來說,這種空想的價值比那些石頭、樹葉高不了多少,害處卻很大。
難道是這些原則錯了嗎?當然不是。原則是正確的,問題在於,這位年輕的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她忽視了理論和實際的差距。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比如醫生或是其他受過大量理論教育的人,一旦投入工作,就會發現按理論做事遠比學習那種理論要難得多。
下面,我將集中討論三四歲的兒童。兒童在這個年齡還沒有接觸過相關因素,所以他們尚不具備紀律性。我們來談談他們具有的三種主要特徵:
這位女教師認同我們對教育的看法,並運用於教學中。她給兒童足夠的空間選擇自己喜好的事情,讓他們自由行動,不要求他們按自己的意願做事,也從不用恐嚇、獎賞和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為了讓兒童自由發展,盡量不受自己影響,她給孩子們準備了大量玩具,然後退到一旁,做一個旁觀者。然而,她發現自己的努力並沒有讓孩子們的服從意識增加,反而減少了。
在兒童的心理成長過程中,教師只是輔助兒童進行自由發展,但是這種輔助必須是準確、及時,並且持續進行。剛開始,教師可能感覺不到自己的工作有什麼成效,因為兒童幾乎沒什麼變化。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兒童開始變的獨立,表達能力也進步很多,整個人在快速成長著。教師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這時也許他們會想起一個典故:施洗者約翰見到九九藏書彌賽亞后說了一句話:「他註定成長,而我將退到幕後。」
兒童的衝動和心理需求都是出於他們的意願,所以表現在行為上很相似,但兩者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教師要準確的辨別兒童行為背後的涵義,才能指導孩子完善自己。就像醫生要先辨別出病人的體征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還是疾病癥狀,然後才能因情施治、對症下藥。為此,我們將兒童心理髮展各階段的特徵做出描述,以供教師們參考。
通過這種指導,孩子們逐漸學會每件東西的使用方法,併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他們自然會集中注意力,反覆研究這些東西,於是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整個群體也隨之呈現出積極、滿足的態勢,這表明,他們的心理髮展終於進入新的階段。
教師必須能夠區分兒童的行為是出於純粹的衝動還是心理髮展的需求,這種區分能力是教育工作的基礎,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有效的幫助兒童發展。
集中注意力還能夠培養兒童的社會感。教師必須認真觀察兒童的心理狀態,任何變化都不能忽視,一旦在兒童身上發現這種社會感,要及時幫助他們。孩子們對教師是充滿渴望的,期望教師能幫助他學會更多東西,就像渴望從藍天、花草中汲取營養一樣。
在這樣的環境里,兒童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教師也滿意自己的工作。但是,還是會有問題出現,這種精心設計的教學玩具數量太少,讓孩子們不得不反覆玩同樣的東西,很多學校會出現這種情況。
然而,如果給他們很多玩具,也一樣會有問題。因為孩子們可能會不停地換著玩具玩,每種擺弄一會就丟開,再找下一件玩具,他們不斷地跑向玩具櫃尋找新東西。因為沒有一件玩具能激起孩子的興趣,吸引他們投入精力。孩子們好比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卻遲遲找不到可採的花蜜,他們的內心怎麼能感到滿足和諧呢?這樣孩子們的能力就沒有發展的機會,心理也得不到鍛煉,而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秩序也會完全破壞。
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那些從來不出現混亂局面的班級,一定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即使離開教室也不會讓班級混亂,他們會先觀察班級的情況,然後預先做一些必要的指導。教師誇獎或者教導兒童的語氣要平和,顯得堅定而又不乏耐心。
兒童專註的做某件事時,心靈將沉浸在一種和諧、滿足的感覺中,大人應該為此高興,並且盡量滿足他的需要,協助他排除可能遇到的障礙。
要將兒童所有的不良情況全部矯正,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也沒必要這麼做。治病要治本,讓兒童的注意力回到實際生活中來,從中獲取需要的經驗,各項能力得到正常發展,這才是解決所有問題,讓兒童恢復健康的根本。
通過這個熟悉事物的過程,兒童不但獲得了實踐經驗,而且提高了控制錯誤的能力,心理逐漸統一協調,他們也就變得安靜快樂起來。人類的心理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在兒童性格發展的道路上教師就像兒童的指航燈,指引著通向完read.99csw.com善的方向。如果教師不明白這點,那麼他的教學可能就會成為兒童發展的絆腳石。如果兒童的性格中已經形成紀律性,可以妥善運用自己的意志力,那麼他們前進的本能將使他們跨越任何障礙,這說,我們的工作才真的無足輕重了。
讓兒童保持安靜的方法很多,比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將桌椅重新擺放整齊,同時要求他們盡量少弄出聲音;或者讓孩子們把椅子在過道上排成一排,然後端正地坐在上面;或者組織孩子們一起在教室里運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把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時教師再讓孩子們安靜,教師里就會一起安靜下來。然後,教師可以給孩子們一些玩具,讓他們學著使用,但是要注意時間,不要讓孩子們玩的太久而產生厭煩無聊的感覺。
教師應該明白,孩子們正處於心理轉型期,心理髮展還沒有開始,還不足已控制自己,他們的行為當然無法令人滿意,更別說達到完美了。現在的他們與第一階段相比進步並不大,雖然具有了一些控制力,但是不穩定,隨時會失控,對現實世界的認識也還處於朦朧狀態,遠沒有達到與自己的發展聯繫起來的程度。就像大病初愈的人一樣,各方面都需要鞏固。
但是教師必須注意,自己是所有孩子的需要,單獨指導某個孩子時,不可以背對著其他孩子。單獨指導是必要的,而且要與孩子很親密,這樣才能消除距離,碰觸到孩子的心靈,激發出潛在的能力。
有一位從事教育工作不久的女教師,她熱愛兒童教育工作,並且認為兒童的天性中並不缺乏紀律性。但是,在工作中她卻碰到了很大的難題。
這個階段兒童的紀律性是很薄弱的,隨時可能推翻教師的努力,再次混亂起來,這使教師不得不處於緊張狀態,這對他們是一種折磨,並且會影響到兒童的狀態。其實這是因為這些教師本身缺乏訓練,沒有教學經驗。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反常的模仿,如果一群孩子在一起,其中一個因為某種原因大聲哭鬧搗亂,其他的孩子看到可能就會模仿這種舉動,甚至變本加厲。這種行為會傳染整個群體,甚至其他群體。這種「群體本能」會影響大量兒童的正常發展,造成嚴重後果。
那些3歲左右的孩子被送到我們學校的時候,情況看起來很不好。他們不像同齡的其他孩子一樣安靜、平和和聰慧,而是表現出懶散、任性、不服管教,表達不清晰的缺點,而且這些孩子對成年人的防衛意識很明顯。
自由選擇不只是對人類很重要,其他生物也一樣,幾乎所有生物都具備在複雜環境中選擇的能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觀察中發現。比如植物從泥土中吸收特定的養分,昆蟲只選擇某些他們喜歡的花朵。人類與它們的差別在於,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獲得的。
兒童天生具有一種本能,促使他們順著自己心靈的需求發展,這種本能保護了他們精神的獨立,同時指引他們尋找正確的方向。正因為如此,他們需要成人關注他們的行為,為他們努力的結果做一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