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辛亥革命大事記(1894年11月-1912年9月)

附錄 辛亥革命大事記
(1894年11月-1912年9月)

11月8日(九月十八日) 黨人許崇智(清新軍協統)在福州率新軍起義,次日佔領省城,閩浙總督松壽自殺,福建光復。11日組織軍政府,舉第十鎮統制孫道仁為都督。
4月1日 孫中山正式宣告辭去臨時大總統職。
5月2日(四月初八日) 康有為聯合各省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多人會議,聯合上書光緒皇帝,倡言「拒和、練兵、變法」,實行資產階級政治改良,史稱「公車上書」。
11月22日(十月初二日) 重慶獨立,成立蜀軍政府,黨人張培爵、夏之時任正、副都督。
清資政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5月22日(四月十一日) 革命黨人在廣東發動潮州黃岡起義,擁同盟會員(原三合會首領)陳涌波、余既成為革命軍正、副司令,檄告除暴安良,免除苛稅,因起事倉促,傷亡過重,於27日失敗。此即孫中山第三次起義。
3月27日(二月二十五日) 黃興親率以安南華僑同盟會員二百多人組成的「中華國民軍南路軍」,在廣西發動欽州馬篤山起義。堅持四十余日。5月3日,退回河內。此為孫中山第七次起義。
北洋軍將領段祺瑞等四十六人秉袁世凱之意旨,聯銜電奏,籲請清帝即日退位,立定共和政體。
8月20日(七月二十日) 中國同盟會在東京赤坂區靈南坂召開正式成立大會,通過《同盟會章程》,正式確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暫定東京為同盟會本部所在地。是日,到會一百人,全體加盟。
12月4日(十月十四日) 漢口各省代表會議議決以南京為中央臨時政府所在地,同時確定會議移至南京舉行。
11月13日(九月二十三日) 山東宣布「獨立」,巡撫孫寶琦自封臨時政府大總統。旋於24日自行宣布取消獨立。是日袁世凱抵達北京,開始組閣。
6月18日 英、美、德、法、日、俄六國銀行團在巴黎正式成立,籌劃向袁世凱政府舉借「善後大借款」。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1月2日 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通電全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建元之始。

1910年(宣統二年·庚戌)

10月4日(八月二十一日) 清軍機大臣、粵漢川漢鐵路督辦張之洞死。7日,清政府命將該鐵路事宜歸郵傳部接辦。
9月9日 袁世凱特授孫中山為全國鐵路督辦。
8月(七月) 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秘密創辦青山革命軍事學校,培養軍事人材。在誓詞中第一次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
9月7日(七月二十五日) 清政府全權大臣奕劻、李鴻章與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十一國在北京正式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孫中山自西歐電中華民國軍政府,贊成推選黎元洪或袁世凱為總統。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丙申)

10月6日(閏八月十三日) 鄭士良率會黨六百餘眾在廣東惠州之三洲田起義,轉戰半月,攻克沙灣、崩崗墟、三多祝等地,聲勢大振,擁眾二萬。此為孫中山二次起義。
12月27日(十一月初八日) 黃興、宋教仁赴南京。黃興向各省代表會提議,政府組織取總統制,並請速舉孫中山為臨時總統,以一事權。
7月13日(六月初四日) 秋瑾謀響應安慶起義,被清廷偵悉,是日在紹興大通師範學堂被捕。15日凌晨壯烈犧牲于軒亭口。
1月25日(己亥十二月二十五日) 興中會在香港創辦言論機關《中國日報》和《中國旬報》。
是年廣西、陝西、福建等省分別建立同盟會分會。
4月30日(四月初一日) 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在雲南河口起義。5月5日,孫中山電委黃興為雲南國民軍總司令,命即赴前線督師。清廷急令滇、黔、川、桂四省會師圍剿。5月26日,河口失陷,起義軍退回安南。至此,孫中山在西南邊境領導的武裝鬥爭完全失敗。此即孫中山第八次起義。
12月8日(十月十八日) 成都兵變,大漢四川軍政府無形解體。是晚建立新的四川軍政府,舉尹昌衡、羅綸為正、副都督。
上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留滬代表開會,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次日議決由大元帥主持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黃興堅辭。
2月28日 湖北「群英會事件」爆發。是日,由原文學社員組織的改良政治群英會聯合湖北軍界數千人在武昌暴動,反對黎元洪和孫武所把持的湖北軍政府,起事于當日平息。亦稱「湖北二次革命」。
4月13日(三月初四日) 長沙發生「搶米」風潮,14日數萬饑民焚毀巡撫衙門、外國洋行和教堂。旋被鎮壓。
15日議決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17日改選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同時議決由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組織臨時政府。
11月(十月) 興中會楊衢雲、陳少白、鄭士良、官崎寅藏、平山周等在香港與湘、鄂、粵、閩等地哥老會、三合會首領舉行會議,聯合組織「興漢會」,以領導發動長江流域和廣東等地的反清鬥爭,舉孫中山為總會長。
10月6日(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一行從西安啟程回京。
10月28日(九月初七日) 黃興自香港經上海到達武漢,指揮漢口保衛戰。
10月3日(八月十二日) 黃興緻書同盟會中部總會,贊成在武漢起義。5日復表示不日將由香港赴漢指揮。湖廣總督瑞溦、提督兼第八鎮統制張彪召開防務會議,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
12月24日(十一月二十三日) 清政府下令將東三省在京請願代表押送回籍。立憲派的請願運動至此完全失敗。https://read•99csw.com
2月12日(正月初三日) 廣州新軍起義,舉倪映典為司令。起義軍三千人分路進攻廣州城,遭清水師提督李准鎮壓,倪被誘殺,起義失敗。此為孫中山第九次起義。
1月15日 孫中山電南方議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則將正式辭臨時大總統職,將政權讓與袁世凱。
8月25日 中國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四會黨,在北京召開國民黨成立大會。舉孫中山為理事長。會議發布《國民黨政見宣言》。
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戊戌變法失敗。
漢陽失守。黃興主張放棄武昌,進取南京,遭否決。次日,黃興離漢赴滬。
2月6日(癸卯十二月二十一日) 日、俄為爭奪中國相互火併,在中國東北爆發日俄戰爭。12日,清政府竟不顧國家主權,宣布嚴守「局外中立」。
5-7月 湘、鄂、川、粵四省紳商學界和工農群眾,相繼集會、遊行、罷課、罷市,呼籲保路,反對清政府鐵路國有政策。保路運動迅速興起。
2月12日 清宣統帝溥儀下詔宣布退位。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後終結。
5月18日(四月二十日) 清政府任命端方為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
10月(九月) 譚嗣同、唐才常等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熊希齡任提調(校長),梁啟超、李維格分任中西文總教習。宣傳民權學說,培養維新人才。
2月13日 袁世凱通電全國,宣言贊成共和。
袁世凱正式接受清廷委任,是日離彰德南下視師。次日抵信陽,11月1日至孝感。
12月12日(十月二十二日) 十四省代表自武漢齊集南京。
10月31日(九月初十日) 南昌新軍起義,佔領省城,成立江西軍政府,舉協統吳介璋為都督。旋於11月中旬另舉彭程萬、下旬復舉馬毓寶為都督。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

11月6日(九月十六日) 清政府將謀刺攝政王載灃之汪兆銘、黃復生等釋放出獄。
4月8日(三月初十日) 同盟會革命軍統籌部在香港召開重要會議,制訂廣州起義作戰計劃,預定13日發難,分十路進攻。任命趙聲、黃興為革命軍正、副總司令。
12月(十一月) 孫中山自日本抵安南(今越南)河內,向華僑宣傳革命,組織河內興中會分會。
8月14日(七月二十日)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次日,慈禧太后挾光緒出逃晉、陝。義和團運動失敗。
10月11日(八月二十日) 起義軍佔領武昌,攻克漢陽。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正式成立,舉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湯化龍為民政總長。宋教仁在滬獲悉武昌起義,即電黃興回滬,共商革命大計。
黃興以戰時總司令名義函復袁世凱,敦勸歸誠起義,倒戈反清。期「以拿破崙、華盛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崙、華盛頓之事功。」
1月30日(正月初一日) 湖北振武學社改組為文學社,舉蔣翊武為社長。以《大江報》為宣傳機關。
11月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入會誓詞規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宗旨。
12月26日(十一月初七日) 孫中山在上海寓所召開同盟會最高幹部會議,與黃興、宋教仁、胡漢民、陳其美等共商組織臨時政府方案。眾舉孫為總統,黃為內閣總理。由於孫中山堅主總統制,旋決定暫不設總理一職。
新軍第六鎮統制、新任山西巡撫吳祿貞(革命黨人)與山西都督閻錫山計議組織燕晉聯軍,直取北京,推翻清廷。事泄,袁世凱派人於6日在石家莊將吳刺死,華北新軍起義受挫。
8月12日 孫中山、黃興聯名電同盟會各支部,就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事向全黨徵求意見。
黃興統湘、鄂革命軍八千餘人,分三路渡漢水反攻漢口,失利,次日退回漢陽。
11月4日(九月十四日) 貴陽張百麟策動陸軍小學和新軍宣布起義,迫貴州巡撫交出政權。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舉楊藎誠為都督。
8月初(七月) 唐才常等在漢口設立自立軍總機關,分設七軍:秦力山統前軍駐大通,田邦睿統后軍駐安慶,陳猶龍統左軍駐常德,沈藎統右軍駐新堤,林圭統中軍駐漢口,另置總會親軍及先鋒軍。唐才常任諸軍督辦。預定陰曆七月十五日同時舉事。
4月3日(二月二十九日) 鄒容瘐死於上海租界西牢。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壬子)

11月23日(十月初三日)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在滬議決:來滬代表改赴武昌籌組臨時政府。次日決定各省代表指派一人留駐上海,組成通訊機關,以便聯絡。
6月2日(四月二十二日) 為響應黃岡起義,同盟會員鄧子瑜領導會黨二百多人,在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七女湖起事。戰鬥十余日,失敗。此為孫中山領導的第四次起義。
2月14日 臨時參議院接受孫中山辭職。通過臨時政府改設北京的提案,因孫中山等極力反對,次日複議,決定仍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
4月17日(三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喪權賣國的《馬關條約》。
9月7日(七月十五日) 趙爾豐誘捕四川諮議局正、副議長蒲殿俊等人。成都立時聚眾萬人,齊集督署請願,要求釋放蒲、羅等人。趙九_九_藏_書竟下令開槍,數十人遭慘殺,製造了「成都血案」。
4月1日(三月初一日) 汪兆銘在緬甸仰光建立同盟會分會。
4月2日 臨時參議院議定臨時政府遷北京。4日,議決該院遷北京。
2-3月 同盟會革命軍統籌部指派鄭贊臣、方君瑛等分赴蘇、浙、皖、桂等省進行聯絡。又命各地同盟會負責人作好起義準備,以策應廣州起義。
7月19日(六月十七日) 孫中山於6月11日離歐東返,是日抵日本,為籌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積極活動。
5月20日(四月二十二日) 郵傳部大臣盛宣懷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粵漢、川漢鐵路借款合同》,借款六百萬英鎊,以路權相交換。
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 同盟會員黃明堂率鄉勇八十多人在廣西鎮南關起義。4日,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由河內趕赴戰地參戰。起義軍與數千清軍血戰七晝夜,最後失敗。此即孫中山第六次起義。
4月13日(三月十五日) 廣州起義因孚琦被刺,清軍嚴加戒備,未能如期發動。
1月初(乙未十一月) 康有為、黃遵憲、張謇、章炳麟、陳三立、汪康年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上海強學會」,發行機關刊物《強學報》。
9月28日 臨時參議院議決定以武昌首義日——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又稱「雙十節」。
11月26日(十月初六日) 湖北入川新軍在資州反正,殺署理川督、川漢鐵路大臣端方。11月27日(十月初七日)成都宣告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舉諮議局議長蒲殿俊為都督。至此,全國有十四省宣告起義「獨立」,脫離清廷統治。在清廷新練陸軍十四鎮、十八協中,參加起義或已潰散的計達七鎮、十四協。

1898年(光緒=十四年·戊戌)

2月12日(正月十八日) 日軍入踞威海劉公島,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2月1日(十月十一日) 黃興抵上海,表示「此行目的,在速定北伐計劃,並謀政治之統一」。
1月5日 南京臨時政府發布《告友邦書》,宣告承認清政府在革命前與各國所締結的一切條約、所借外債、所認賠款及讓與權利繼續有效。
10月26-28日(九月初九至十一日) 廣州起義事泄,黨人陸皓東,會黨首領朱貴全、丘四等被捕,孫中山等經香港逃亡日本,起義未及發動而失敗。此為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起義。
9月8日(七月十六日) 四川保路同志軍在各州、縣相繼起義,全川震動。
10月11日(九月初五日) 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駐英使館人員誘捕,擬偷運回國處以極刑。經國際友人康德黎等營救脫險,23日獲釋,史稱孫中山「倫敦蒙難」。
8月25日(七月初二日) 清政府命川督趙爾豐嚴行彈壓保路運動。9月2日,又命端方率鄂軍人川查辦。
10月12日(八月二十一日) 漢口光復。湖北軍政府通電全國,宣告武漢三鎮光復。電促黃興、宋教仁速來湖北,並請轉電孫中山從速回國,主持大計。孫中山在美國欣悉武昌起義,決定放棄籌款計劃,轉赴歐洲從事外交活動,然後返國。

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

1909年(宣統元年·己酉)

湖南軍政府派兵援鄂,是日,第一、二協援軍抵達武昌。陳其美、李燮和率商團、新軍起義,次日攻佔江南製造局,上海光復。6日成立滬軍政府,舉陳其美為都督。
6月中旬(五月) 英、美、法、德、俄、日、意、奧等國組織「八國聯軍」,出兵中國,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
8月24日(七月初一日) 四川鐵路公司股東會和保路同志會為反對鐵路國有,在成都發動罷市、罷課,全川響應。
11月14日(九月二十四日) 清政府令各省派代表三、五人來京會議,以定國是。
10月17-18日(八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 帝國主義各國駐漢領事和駐京公使,相繼宣布「嚴守中立」。與此同時,英、德、美、日、俄、奧等國兵艦二十艘在武漢江面集結,陰謀進行武裝干涉。
漢口各省代表會議通過「推翻滿清政府、主張共和政體、禮遇舊皇室、以人道主義待滿人」的《議和綱要》四條,同時議決以漢口為議和地點,準備與清政府開議。
2月25日(正月二十六日) 唐才常、林圭在上海發起成立正氣會,策動長江流域各省起兵勤王。
10月30日(九月初九日) 蔡鍔、李根源、羅佩金等在昆明發動新軍「重九起義」,激戰一夜,次日攻佔督署,雲南光復。11月1日成立雲南軍政府,舉協統蔡鍔為都督。清政府以攝政王載灃名義,下罪己詔,誓言維新更始,實行憲政。
12月2日(十月十二日) 江浙聯軍經過十天奮戰,於是日攻克南京城。
2月15日 孫中山率臨時政府文武官員謁明孝陵,以昭告清帝退位,民國統一的完成……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11月2日(九月十二日) 北洋軍陷漢口,大肆焚劫市區。湖北軍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正式舉黃興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次日,黎元洪在武昌閱馬廠舉行「登壇拜將」儀式,親將印信、委任狀、令箭授予黃興。
2月(正月) 清政府議定再加二十萬金的賞額,通令全國緝拿孫中山。
3月3日 中國同盟會本部在南京召開會員大會,制定新綱領,宣布以「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為宗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黎元洪為協理。自此,同盟會由秘密轉入公開活動。
2月(正月) 陳獨秀、常恆芳、柏文蔚等在安徽蕪湖成立革命團體「岳王會」,舉陳獨秀為總會長。秋冬間在南京、安慶設立分會。read•99csw.com
各省代表會選舉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
1月16日(己酉十二月初六日) 請願國會代表團三十三人齊集北京,要求一年內即開國會。清政府以「籌備既未完全,國民知識又未劃一」為借口,拒絕所請,第一次請願失敗。
8月16日(七月十九日) 孫中山由加拿大抵達日本橫濱,旋結識日本志士宮崎寅藏、平山周等。9月移居東京,廣泛結交犬養毅、大隈重信、平岡浩太郎、頭山滿、山田良政、內田良平等日本朝野人士。
3月11日 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凡七章五十六條。規定「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人民享有各種自由和政治權利。申明在正式憲法未制定以前,其效力與憲法相等。
是年 嚴復譯著《天演論》正式出版。譯自英國赫胥黎之《進化論與倫理學》,附按語並序。此後相繼出版譯述多部,傳播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影響巨大。
12月28日(十一月初九日) 袁世凱奏請召集王公會議,請旨以決大計。同日裕隆太后發表懿旨,命召開臨時國會,公決國體。
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 孫中山、楊衢雲等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機關,修訂《興中會程》。
袁世凱命道員劉承恩致書黎元洪,以實行立憲,赦開黨禁,下詔罪己,皇族不問國政為條件,期與革命軍議和。11月1日復致書提議言和。
2月8日(正月初一日) 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成為保皇會與革命派進行思想大論戰的主要陣地。
是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12月25日(十一月初六日) 孫中山自美國經歐洲回國,是日抵達上海。在答中外記者時表示:「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
1月11日 孫中山組織鄂湘、寧皖、淮揚、煙台、關外、山陝六路北伐軍,擬同時發動,取道河南、山東、直隸,會師北京。下旬,開始北伐,但均進展不大。
11月24日(十月初四日) 譚延闓電黎元洪,主張公推孫中山為全權大使赴各國交涉,敦促列強承認中華民國。
12月16日(十一月初一日) 上海紳商和立憲黨人組織第一個立憲團體「預備立憲公會」,舉鄭孝胥為會長,張謇、湯壽潛為副會長。后楊度在北京和湖南設憲政公會,湯化龍在湖北成立憲政籌備會,丘逢甲在廣東成立自治會。
秋、冬孫中山、黃興、章炳麟等在東京共同制定對內對外綱領性文件《革命方略》,以備各地革命黨人奪取政權后應用。
3月 義和團朱紅燈部在山東平原起義,直、魯各地群起響應,義和團運動蓬勃發展。
孫中山根據各省代表會議決定,致電袁世凱,表示對總統職務「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
1月22日(正月初一日) 康有為所著《孔子改制考》付梓,宣傳「托古改制」,為變法提供歷史根。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壬寅)

5月10日(四月十二日) 湖北文學社召開代表會議,決定在武昌小朝街八十五號設立起義領導機關。次日,與共進會代表籌商合作,共同起義。
1月6日 甘肅新軍起義,舉黃鉞為都督。
3月2日迎袁專使蔡元培等將北方「兵變」、袁世凱不能南下等情,急電南京,請對袁遷就。6日,臨時參議院議決同意袁在北京受職。
南京臨時政府向袁世凱正式提出清帝退位優待條件,同意保存清帝尊號、優定歲俸等。2月10日,在參議院正式通過。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12月8日(十月二十二日) 清政府議組新式武裝,命溫處道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督練「新建陸軍」。
12月23日(十一月十一日) 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清議報》,鼓吹君主立憲、保救光緒。
各省代表會通過《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議決29日選舉臨時大總統。
6月6日(四月十九日) 張之洞與英、法、德三國銀行團訂立《湘鄂境內粵漢鐵路、鄂境川漢鐵路借款合同》,借款五百五十萬英鎊。
9月1日(七月二十四日) 同盟會員王和順率二百餘人在廣西發動欽廉防城起義,5日攻佔防城,殺縣令,后又攻襲欽州、靈山等地。中旬,起義軍退人十萬大山。此為孫中山第五次起義。
11月7日(九月二十七日) 李鴻章卒。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遺缺,由鎮壓義和團有功之臣袁世凱署理。次年6月實授。
3月10日 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3日,任命唐紹儀為內閣總理。
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 張之洞破獲漢口自立會總機關,逮捕唐才常、林圭等二十餘人。次日,唐等全部遇難。
3月31日 袁世凱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以統轄、裁遣南方革命軍。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己亥)

10月27日(九月初六日) 清政府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所有派赴湖北進剿革命軍的海陸各軍及長江水師,均歸袁氏節制調遣。
12月18日(十月二十八日) 南北議和代表伍廷芳、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首次開議。
6月 章炳麟、張繼、陶成章借潮、惠起義失敗和《民報》經費分配等事,大肆攻擊孫中山,催逼代行總理職權的劉揆一召開大會,期以罷免孫中山,改選黃興繼任,遭拒絕,黃興亦在安南復函表示反對。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

1月11日(癸卯十一月二十四日) 孫中山為與保皇會爭奪群眾,在檀香山加入洪門組織致公堂,受封「洪棍」(軍師)之職。https://read.99csw.com
11月29日(十月初九日) 漢口英領事插手南北議和,向南北雙方提出議和三條件:停戰、清帝退位、舉袁世凱為大總統。
2月16日(正月二十三日) 孫中山抵新加坡,旋建立同盟會分會。
11月15日(九月二十五日) 各省軍政府代表在上海集會,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籌組臨時政府。旋於21日議決,承認武昌為中華民國中央軍政府,以鄂督執行中央政務。清海軍「海琛」、「海容」、「海籌」等艦在九江反正,歸附革命。
蔣介石由日本返抵上海,旋奉陳其美命赴杭州運動新軍。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10月10日(八月十九日) 是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熊秉坤等鳴槍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庫,新軍各標、營革命黨人紛紛響應,齊集楚望台,推舉吳兆麟為臨時總指揮,旋攻佔湖廣總督衙門。瑞瀲、張彪棄城逃命。辛亥革命爆發,史稱「武昌起義」。
11月26日(十月三十日)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東京正式出版,以宣傳同盟會綱領為宗旨,每月一期。孫中山在《發刊詞》中第一次揭櫫「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號召進行民族民主革命,主張「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11月1日(九月十一日) 奕劻皇族內閣解散。清廷任命袁世凱為總理大臣,負責組織責任內閣。同時詔令所有開赴湖北陸海各軍及長江大師,仍歸袁氏節制調遣。著其即速來京就任,袁電辭。
湖北都督黎元洪通電各省,請派代表來鄂組織全國統一政府。蔡鍔通電各省,力主各省派代表集合武昌,籌設統一機關,規劃國體政體。
11月9日(九月十九日) 廣東諮議局於8日召開紳商會議,議決即時宣布獨立。9日組織軍政府,舉兩廣總督張鳴岐、提督龍濟光為正、副都督,張、龍堅拒。10日,改舉革命黨人胡漢民為都督。
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 廣州起義(亦稱「黃花崗之役」或「孫中山第十次革命」)爆發。黃興、朱執信親率「選鋒」(敢死隊)進攻兩廣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奮戰一晝夜,后因孤軍無援,失敗。方聲洞、林時爽、林覺民、喻培倫等八十餘人死難。事後收殮烈士遺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1月3日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孫中山任命各部總長:陸軍黃興、海軍黃鐘英、外交王寵惠、財政陳錦濤、教育蔡元培、實業張謇、內務程德全、司法伍廷芳、交通湯壽潛。
漢口各省代表會議議決「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12月5日(十月十五日) 北伐聯合會在上海成立,舉程德全為會長,以聯合各省都督會同北伐,統一軍機,共謀光復為宗旨。
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 光緒下詔「明定國是」,宣布變法維新,戊戌變法開始。在一百天內,頒布有關政治、經濟、軍事、文教各方面的新政詔令一百多件,史稱「百日維新」。
1月1日 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是日晚十時,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發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竭誠表示將「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
6月27日 同盟會駐滬機關部倡議組織完全政黨內閣,以反對袁世凱專制。
12月29日(十一月初十日) 十七省代表和華僑列席代表共四十五人在南京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議,每省一票,孫中山以十六票的絕對多數正式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9月6日(八月初二日) 美國照會列強各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承認各國在華勢力範圍為條件,要求「利益均沾」。次年3月獲各國圓滿答覆。
8月22日(七月二十八日) 孫中山離日潛赴上海,擬運動中國國會會長容閎等人,集結內地反清力量,發動南方六省獨立,建立共和國。28日孫抵上海,時自立軍起事已告失敗,未晤而返。
6月29日(閏五月初五日) 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蘇報》,製造「蘇報案」。次日捕章炳麟入獄。7月1日鄒容自動投案。
10月9日(八月十八日) 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配製炸藥失慎爆炸,革命秘密機關暴露。湖北當局根據沙俄駐漢領事館所抄獲之革命黨名冊,在武漢三鎮大肆進行搜捕,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被捕,翌晨遇害。原定起義計劃因此受阻。
9月7日(八月十四日) 清政府授令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榮祿為議和全權大臣,准予便宜行事。10月,議和談判開始。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7月(六月) 黃興自滬過漢,與科學補習所密商,告以長沙起義計劃,約定「湘南發難,湖北響應」。
2月18日 南京臨時政府迎袁專使蔡元培偕歡迎員魏宸組、宋教仁、汪兆銘等八人離上海北上,敦請袁世凱南下就職。27日抵京。
11月16日(九月二十六日) 袁世凱責任內閣正式組成,分設十部,以梁敦彥(外務)、趙秉鈞(民政)、王士珍(陸軍)、薩鎮冰(海軍)、張謇(農工)、梁士詒(郵傳)、嚴修(度支)、唐景崇(學務)、沈家本(司法)、達壽(理藩)為各部大臣。
11月30日(十月初十日) 十四省代表在漢口英租界集會,舉譚人鳳為臨時議長。
9月23日(八月二十日) 資政院自1907年9月20日詔設以來,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備,是日正式開院。設議員二百名,內由政府欽選一百人,各省諮議局選派一百人。10月22日,資政院將請願代表團第三次九-九-藏-書上書轉奏。
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通過「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改總統製為責任內閣制。
1月7日 伊犁宣布反正,舉協統楊纘緒為都督。
11月14日(十月二十日)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12月,沙俄艦隊進佔旅順、大連。帝國主義從此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9月28日(八月十三日) 維新志士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楊銳死難,史稱「戊戌六君子」。
春義和團勢力大舉向直隸發展,旋進入京、津。
1月16日 革命黨人楊禹昌等在京謀炸袁世凱不中,被捕犧牲。
11月14日(十月二十一日) 清光緒帝載湉死。次日,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死。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載灃以攝政王監國。
12月3日(十月十三日) 漢口各省代表會議制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二十一條。以法律形式確認共和政體誕生和封建制度滅亡。
3月30日 袁世凱任命各部總長,外交陸徵祥、內務趙秉鈞、財政熊希齡、陸軍段祺瑞、海軍劉冠雄、教育蔡元培、司法王寵惠、農林宋教仁、工商陳其美、交通唐紹儀(兼)。
1月28日 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舉林森為議長。
9月1日(七月十三日) 清政府詔頒預備仿行憲政(即「預備立憲」),宣布「大權統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開始「官制改革」。
11月4日(九月十六日) 黃興、劉揆一、章士釗、宋教仁、周震麟等在長沙發起組織革命團體華興會。
6、7月間(五至六月) 孫中山先後到達美國舊金山、芝加哥、紐約等地,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建立舊金山興中會分會。
7月6日(五月二十六日) 光復會員徐錫麟率巡警學堂學生數十人在安慶舉義,擊殺安徽巡撫恩銘,佔領軍械局。旋失敗。徐被捕英勇就義。
9月5日(八月初二日) 安徽渦陽、蒙城、鳳台三千多饑民起事。12日,增至四萬多人。
12月24日(十一月初三日) 美、英、俄、日、德、法、意、奧、西、比、荷等十一國聯合制定《議和大綱》十二條。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

北洋軍將領馮國璋、段祺瑞等四十八人發表聯名通電,叫囂「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2月15日(癸卯十二月三十日) 華興會在長沙正式召開成立大會,公舉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
9-10月 同盟會、光復會之間的派別糾紛加劇。章炳麟、陶成章在南洋、日本等地大肆攻擊孫中山,公開散發《偽(民報)檢舉狀》、《孫文罪狀》(即《七省同盟會員意見書》)等文件。
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咨文,在所附三條件中強調臨時政府設在南京、新總統到南京受任和遵守臨時參議院所頒布的一切法制章程。同時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
灤州新軍起義,次日宣布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舉王金銘為大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袁世凱急調重兵鎮壓,起義失敗。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 四川諮議局鐵路公司股東會在成都發起組織保路同志會,推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主持會事,以「拒借洋款,廢約保路」為宗旨。自此,保路同志會在四川各府州縣普遍建立,擁眾數十萬人。
5月9日(四月十一日) 清政府宣布將粵漢、川漢鐵路收歸國有。
1月2日(戊申十二月十一日) 清載灃親貴集團鑒於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權勢日盛,難於駕馭,以袁患有足疾為由,命其「回籍養痾」。
3月7日(二月十五日) 譚嗣同、唐才常在長沙創辦《湘報》,宣傳「君民共主」和維新變法。
10月24日(九月十六日) 長沙起義事泄,湖南當局出動軍警搜捕黃興等人,起義未及發動即遭失敗。
2月4日(正月初六日) 黃興電邀譚人鳳至香港,共商聯絡中部各省策應廣州起義。次日,譚即赴湘、鄂活動。23日抵漢,與居正聚商,希望湖北急起響應。
4月2日(二月二十三日) 喻培倫、黃復生、汪兆銘在北京謀炸攝政王載灃,事泄。4月16日,黃復生、汪兆銘被捕入獄。
12月2日(十一月初九日) 溥儀即位,改元宣統。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辛丑)

安徽諮議局在安慶宣布獨立,舉巡撫朱家寶為都督。
11月7日(九月十七日) 廣西立憲派力勸巡撫沈秉壟宣布獨立,改巡撫衙門為軍政府、諮議局為議院、桂軍為國民軍,舉沈秉壟為都督。24日,廣西提督陸榮廷宣布自任都督。
8月24日孫中山應袁世凱邀請,赴京商談國事,是日抵京。在京一月,與袁晤談十三次,宣布「十年不預政治」,願以在野身份興辦二十萬里鐵路。
1月22日 孫中山提出辭職五項條件,包括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並誓守參議院所定憲法等。
7月下旬 孫中山首次與黃興會晤于東京中國餐館鳳樂園,共商籌組「革命大同盟」事。孫建議興中會與華興會聯合,黃極表贊同。
5月3日(四月初五日) 廣州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湖北,共進會等革命團體於是日召開緊急會議,議定今後以兩湖地區為「中國革命之主要中心」,積極籌劃起義。
5月(四月) 鄒容所著革命宣傳讀物《革命軍》在上海出版,不脛而走,輾轉翻印逾百萬冊。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再出「訓政」。旋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