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學得越多眼界越廣——知識決定力量 6、向世界證明:盲聾的人也能上哈佛

第六章 學得越多眼界越廣——知識決定力量

6、向世界證明:盲聾的人也能上哈佛

讓海倫感觸最深的,就是沒有時間自我反思。從前,她經常獨自靜坐,聆聽從心底發出的美妙聲音,這美妙的音符只有在沉靜閑暇中才能聽到。但現在,海倫發現很多人進入大學僅僅是為了學習,並非思考。進入大學以後,以前很多寶貴的樂趣——孤獨、遊玩和想象,都被關在大學門外了。
海倫認為,想要在一天里讀四五種不同文字、不同內容的書,並不丟失重點,是根本辦不到的。一個人在匆忙緊張的狀態下讀書,腦子裡就會堆滿各種雜亂的思緒。而在剛進入大學之時,海倫的腦子裡就被這些亂七八糟的思緒所充斥。
大學生活中,最令海倫恐怖的,還要算各種名目的考試,雖然她順利通過了多次考試,就像勇士一般將它們打倒,但這些考試還會頑強地爬起來,帶著猙獰的面孔,朝她撲過來。考試來臨之前的幾天里,海倫都會像強行咽下那些無法入口的食物一樣,拚命往腦子裡塞入各種神秘公式和無法消化的年代資料,每當此時,海倫心中就會感到無比煩惱。因為海倫一直認為,如果僅僅為了通過考試而獲取知識,那麼學習將失去意義。
但是不久后,海倫發現大學並非想象中那樣美好,現實與夢想還是存在一些差異。
但是,身邊的人都建議,入學前最好再由基思老師輔導一年。所以,直到1900年,海倫才實現大學夢想。
當然,海倫並不是反對人們對名著做出透徹的理解,她只是反對那些令人迷惑的無盡的評論和批評,因為這種爭論只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觀點。但是基特里奇這樣的大師,在講授偉大詩人莎士比亞的作品時,總能讓人茅塞九*九*藏*書頓開。
在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前,海倫曾經將大學生活想象得無比浪漫,但現在,這種美好的光環已經慢慢消逝。但是,在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的時間里,她也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沒有這段適應大學生活的實踐,很多道理海倫是根本無法理解的。
入學后的海倫,用堅強的毅力克服了進入大學后的種種困難,向世界證明:盲聾人也能上哈佛。在教室里,她常常獨自一人學習,莎莉文儘可能將教授講授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但在匆忙中,講課人的個性特點卻都被遺失了。對於這些急速拼寫到海倫手上的字,海倫常常望塵莫及。事實上,那些記筆記的女學生並沒比她好太多。一邊機械地聽講,一邊急匆匆地記筆記,是無法將全部心思用在思考授課主題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去的。
海倫不能記筆記,因為她的手在忙著聽講,回家后,海倫才會將記得的內容趕快記下來。平時,海倫做練習和每天的短篇作文、小測驗、評論、各種大小考試等,都是使用打字機來完成的。開始學習拉丁文韻律時,她還設計了一套能將詩的格律和音韻說明的符號,她還將這個發明詳細地解釋給了老師聽。
每當海倫審視自己的心靈王國時,就彷彿闖入瓷器店的公牛,各種知識好似冰雹一樣朝她的頭上打來。當海倫想方設法躲避之時,各種鬼怪般的論文就會緊追而來。對這些特地前來阻礙海倫的東西,她很想將它們擊碎。
進入哈佛后,海倫逐漸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她身邊纖細瘦小的莎莉文老師密切相關。她甘當綠葉,一直默默支持海倫,從不抱怨九*九*藏*書。曾經有一位專欄記者邀請莎莉文老師寫一些有關她自己的文章。但她卻不屑一顧地回絕了,莎莉文老師不願自我曝光,並喜歡永遠扮演「老師」的角色。
在彼此相互扶持的日子里,莎莉文和海倫都過得很充實。後來,海倫成了作家,在書籍、報紙、雜誌上講述盲聾者的生活形態、心理演變過程。她披露了很多盲者、聾者面臨的種種不為人知的困難。這些艱難之處,都來自於海倫的親身經歷,因此也就更有說服力。
海倫使用的是漢蒙能德牌打字機,因為這種打字機可以使用活動字板,所以這個品牌最能適應她的特殊需要。一部打字機有好幾個活字板,有希臘文、法文或數學符號的,可依據個人需要而定。
在奮鬥中,海倫並不是孤獨的,威廉·韋德和賓夕法尼亞盲人學院院長艾倫先生,他們會儘力為她提供所需要的浮凸印刷書籍。他們給海倫的溫暖與幫助,給了她莫大的激勵和感動。
海倫一直認為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的那天,是她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天。對於這天,她曾經懷抱著無限的期望。但當時,海倫也深知,這隻是一個新的起點,前面還會有更多困難等著她,但海倫有克服它們的決心。就像那句羅馬座右銘所說:「被驅逐出羅馬,只不過是生活于羅馬之外而已。」雖然在追求知識的路上,海倫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走便利的康庄大道,只能去走那崎嶇的小徑,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她明白,在大學中,自己有很多機會和那些與自己一樣思考、愛憎和奮鬥的姑娘共同前進。
在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的第二年,海倫學習了英文寫作、英國文學、《聖經》、美洲和九_九_藏_書歐洲的政府制度、古羅馬詩人霍勒斯的抒情詩和拉丁喜劇。其中的寫作課,更是生動有趣。斯普蘭是海倫最敬仰的講師,文學作品中的氣勢和風韻,完全被他講述出來。在短短一小時里,他可以讓海倫陶醉到古代文學家所創造的美好中,在這些大師的高尚情操中沉迷。他能使人全身心地領略《舊約》的莊嚴之美,而將上帝的存在遺忘。
海倫12歲之時就曾堅定地宣布:將來我要上大學,要上哈佛大學。
帶著緊張和興奮的心情,海倫開始了大學生活。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光明而美好的新世界。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將命運牢牢握住,像別人一樣擁有心靈上的自由。在她眼裡,大學講堂里應該充滿先賢先哲的思想和精神,教書的教授則是智慧的代言人。
海倫在大學中所學的各種教材,很少有盲文本的,所以,她不得不請別人將內容拼寫在手中,這也導致她預習功課要比別的同學花費更多時間。很多時候,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笑、唱歌、跳舞、玩耍之時,海倫卻在埋頭苦讀,因為別人可以輕易完成幾個章節的閱讀,而她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但沮喪和鬱悶都是暫時的,不多一會兒海倫就會振作起來,將這些憤懣不平一笑置之。
儘管有一些憂慮,但海倫在大學里還是獲取了很多知識。大學第一年,學校為學生們安排了法文、德文、歷史、英語寫作和英國文學。法文方面,海倫欣賞了高乃依、莫里哀、拉辛、阿爾弗、雷德·德米塞和聖貝夫等名家的作品;德文方面,她讀了歌德和席勒的作品。很快,海倫還把從羅馬帝國滅亡到18世紀的歷史複習了一遍;在英國文學方面,她用批九*九*藏*書判的眼光對彌爾頓的詩歌和他的《阿羅派第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個人,如果無法在這種脈絡中體會到人類追求進步的崇高願望,那他就無法欣賞人類生命奏出的動人樂章。海倫用意志力和超強的適應能力,向世人證明了盲聾的人也能上哈佛的奇迹,雖然在適應這種生活中,海倫有過困惑和不解,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帶著一顆赤子之心,探求世界的種種未知。
1900年秋天,海倫如願以償地進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莎莉文老師與她形影不離,伴隨她上課,並像在劍橋中學那樣,將老師教授的課程翻譯給海倫。當4年後,海倫與其他96個女孩一起站在畢業生的行列中,接受了大學畢業文憑,並向全世界驕傲地證明——海倫·凱勒從舉世聞名的拉德克利夫學院光榮畢業時,她成了全世界盲聾者中受到最高教育的人。
每當出現這樣的思緒,海倫就安慰自己:現在的忙碌或許是為了未來的美好,但我是個沒有長遠打算的人,我寧可要眼前的快樂,也不願未雨綢繆地擔心未來。
這一年,是海倫最快樂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她學了很多有趣的課程:經濟學、伊麗莎白時代文學、喬治·基特里奇教授開設的莎士比亞、喬賽亞·羅伊斯教授主講的哲學。
當時,很多人對海倫能否考上大學都持懷疑態度,而她信誓旦旦地要進入哈佛大學更是令人驚異,人們懷疑她是否有實力與那些視聽正常的俊才英傑競爭。當時只有一個人毫不猶疑地支持海倫的挑戰,那就是莎莉文老師。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海倫認為知識就是幸福,有了廣博而精深的https://read•99csw.com知識,人們才可以將真偽清楚辨別。了解人類進步所產生的各種思想,才能準確認知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絡。
海倫總是告誡自己:一個人要得到真才實學,獲取知識,就必須自己去攀登奇山險峰。既然學習的道路無法尋找捷徑,那麼就要走屬於自己的迂迴小路。
理性的分析沒有領悟力重要。一些學者好像忘記了應該怎樣理解偉大的文學作品,他們花費很大力氣講解,但卻沒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這種講解就像成熟的果實從枝頭墜落那樣,很快也從我們心上掉落。如果我們努力去了解一朵花,了解它的根枝葉,它的整個生長過程,然而,我們或許依然不懂怎樣欣賞那帶著露水的鮮花。
通過哲學,海倫與那些遠古時代的思想家產生了共鳴。但是,大學也並非海倫想象中的萬能的古都雅典。她也無法遇到那些偉人,無法感覺到他們真實的存在,因此只能在知識的縫隙之中點滴吸取,並加以解剖和分析。
海倫很多次都希望把需要學習的知識去掉一半,因為很多內容只讓人白費力氣,只讓人內心疲倦,而沒有精力領悟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適應大學生活對於身體健康的學生都並非易事,更何況海倫。海倫日後回憶她初入大學校門的情況時,也認為在這段艱難的時間里,她所學到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耐心。對於學習,海倫也有著獨特的觀念:人們接受教育,要像在鄉間散步一樣,悠閑自在,從容不迫,兼收並蓄,淡定坦然。只有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像那無聲潮水,將各種深刻思想,印刻在我們的心田之中。
1899年,在歷盡艱辛后,海倫終於通過了入學考試,隨時可以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