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art 1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Part 1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要記住,簡單地逃避痛苦,必然會陷入自我欺騙。直面問題自身,會將你帶向成長之路。
在這3個月里,我常常會產生無能為力感,因為收到的求助信件太多,我自己不可能一一回復,甚至都未必能幫讀者找到適合他們的心理醫生,因為全國的心理諮詢業遠不夠發達。而且,一些讀者自己也沒有錢去看心理醫生。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也和很多心理專家探討過,怎樣才能幫助廣大讀者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些什麼樣的概念和建議可以讓更多人實施自助。
你最在乎自己的什麼缺陷?好好思考一下,它有沒有成為你的替罪羊?
產生了懼怕、恐慌、憤怒、焦慮、憂愁等負性情緒,我們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個時候,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
一個人的潛力無限,但一個人的意識能直接控制的範圍卻很有限。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要總是和潛意識過不去,不必和走神、壞念頭等偶爾出現的問題較真。否則,它們就會成為真正的問題。
口吃者如此。很多口吃者一開始將自己視為最不幸的人,但一旦接觸到口吃團體,發現居然有這麼多人和自己一樣不幸,他的痛苦就減少了一半。
戀愛中死去活來的痛苦大多與童年分離焦慮有關。當痛苦時,不要只沉浸在痛苦中,或者以尋找刺|激的方式來降低或麻木自己的痛苦,而要思考一下「我為什麼這麼痛苦,我重複了童年的什麼體驗?」
一對姐妹,在同一所大學讀書。妹妹失戀后割腕自殺,姐姐從此發誓再也不談戀愛。她果真堅持了下來,四十多歲了仍然單身。
各種社交恐怖症患者也如此。臉紅恐怖症者以為天底下就自己一個人一見人就臉紅;對視恐怖症患者以為天下就自己一個人「眼神下流」而不敢和人對視……但實際上,患有他們這些病症的大有人在。心理治療師在治療社交恐怖症患者時,第一步常常是給他們看其他人的案例,等他們發現有這麼多人和他有同樣問題時,痛苦就減少了大半。
一、接受心理問題,帶著你的心理問題去積極生活;
「口吃讓我痛不欲生。為了治口吃,我什麼方法都嘗試過了,還是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口吃,我屢屢丟人現眼,每次都有想死的心。看見別人流利地說話,我又羡慕又嫉妒,為什麼他們那麼自如,而我就這麼不幸?」
從表面上分析,姐姐可能是因為太內疚,同時又認同了九*九*藏*書妹妹,以妹妹的身份恨那個男人,也恨所有男人。但是,如果追溯到童年,就可以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我想強調一點:永遠不要以為你的問題獨一無二,永遠不要以為你是最不幸的。實際上,我深談過的幾乎每個人,包括我身邊的親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實,我們都是帶著心理問題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問題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卻能做到帶著心理問題去積極生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陳祉妍博士說,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痛苦了,第一反應就是想降低痛苦、逃離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實只是一個信號,只是告訴我們,問題發生了,我們應該去改變。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問題自身,這並不利於心靈的成長。
他們都是有了絕對化的想法。人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是沒有認識到,我們頂多隻能控制自己的意識,但意識只是心理能量的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潛意識壓在心底,是我們不能直接控制的。它們會時不時地浮出水面,這一點是必然的。我們不想它們出現,這隻不過是不切實際的要求罷了。
潛意識的特點是,我們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它的活動會越來越頻繁。譬如,那位年輕媽媽拚命想壓下掐死孩子的無意識念頭,這種念頭就會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很多時候,當我們把一切焦點放到問題上時,這個問題就會成為我們拒絕成長的一個替罪羊。
痛苦本身其實只是一個信號,只是告訴我們,問題發生了,我們應該去改變。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問題自身,這並不利於心靈的成長。
從6月11日的第一期專題「吵架了去看心理醫生」到今天9月10日的「世界預防自殺日」,我做「健康·心理」版正好3個月了。
三、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業餘心理醫生」。
但是,如果她們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懼怕和憤怒究竟從何而來,她們就會明白,自己的懼怕與憤怒是建立在有限的人生體驗上的,是不合理的。
要分清痛苦與問題,可以想辦法減輕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勇氣去面對問題。
譬如,前面提到的斷了一截小手指的大學生,他最後的斷言是「自己的一生就毀在這一截小手指上了」。
譬如數學家納什(電影《read•99csw•com美麗心靈》中的男主人公原型),他在年輕時患了精神分裂症,從未徹底治愈,幻覺和妄想一直在糾纏著他,但他帶著癥狀去生活、去思考,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可以作一個最基本的假設,如果他有這一截小手指,那麼他的人生就會一切OK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男孩會把個子矮當作替罪羊,於是拒絕成長;有些女孩會把相貌丑當作替罪羊,於是拒絕成長。他們把一切問題都歸罪到自己的某個缺陷上去,經常會幻想「如果……一切OK」。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並且每個人的心理問題都有大量的「同道」。但人們經常看不到這一點,以為自己的痛苦獨一無二,總是感嘆「為什麼不幸的偏偏是我」,將自己的問題無限擴大,並將它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切資源去糾正它。
「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我有一次居然產生了想掐死他的念頭。天哪,我怎麼能這麼想,我一定是瘋了。於是,我拚命壓制這個念頭,但它現在出來得越來越頻繁。我現在都不敢抱孩子了,生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一位男青年來信寫道:
一個大學生,高考前一隻耳朵失去了聽力,這沒有妨礙他考上名牌大學。但進入大學后,他發現因為聽力的缺陷,他在公共場合不能自如地與人交往,於是,他開始把自己封閉起來。不久,他愛上了一個女孩,女孩對他也不錯,但他認為耳朵的缺陷令他配不上她,於是他一次次地在感情中逃避。
我們想逃避痛苦,但痛苦背後的問題恰恰是我們的一部分,須臾不可分離,根本逃避不了。所謂的逃避,只不過是運用種種自欺的方式扭曲了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從而減少我們的痛苦。我們以為看不到它們了,但其實它們還是我們甩不掉的尾巴。
…………
但是,一些個子同樣矮的男孩、相貌同樣丑的女孩非常有勇氣地去生活,並活得非常成功。一些高大帥氣的男孩和一些美貌的女孩卻同樣找到了各種各樣的替罪羊而拒絕成長。
陳祉妍說,每一種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有無數種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直面痛苦,認識痛苦的意義,領悟到問題的來源,並由此成長。
這和身體疼痛的道理一樣。當我們肚子疼時,醫生經常不建議先服用止痛藥,因為那會讓身體麻木,讓醫生難以https://read.99csw.com探察到底是哪裡的內臟發生了病變,從而無法下手治療。心理痛苦的意義是一樣的。
「我失戀了,看著別人成雙成對地走在一起,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太痛苦常常是因為不了解為什麼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導致我們逃避痛苦、恐懼痛苦……最後,我們忽略問題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心理問題。要帶著心理問題去生活,我們必須先改變一些習慣性的錯誤認識,明白痛苦與問題的關係。
孔子說,人的認識能力分四個層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以前,我覺得他的話說得非常漂亮,非常有道理,但在我有限的31年人生中,迄今尚未遇到真正的「生而知之者」,我所知道的心理學大師,都是「困而學之者」。
無論多麼古怪的心理問題,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類,沒有誰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總有別人和你一樣不幸甚至更不幸。
無數人在戀愛中分手,但多數人後來又開始了新的戀愛,為什麼這個女孩「很害怕」而不敢再談戀愛呢?
一個27歲的女孩寫信說,她只談過一次戀愛,分手后再也不敢談戀愛了,因為「我很怕失去,很怕那種如坐雲端卻頓時墜入谷底的感覺,很害怕」。
但是,他的耳朵後來治好了,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他仍然抑鬱,他仍然自閉……最後,他明白耳朵問題不過是一隻「替罪羊」,成長是需要勇氣的,但他缺乏成長的勇氣。於是,耳朵問題成了他給自己找的一個偷懶的天然理由。等耳朵好了,他只不過少了一個生理缺陷,但其他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錯誤認識之四:「我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這個27歲的女孩,和這對姐妹,對她們來講,她們的邏輯看似是合理的,因為成年的體驗重複了童年的災難。
「我們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句話從這個角度講是有道理的。再不幸的人,發現同樣不幸的人總會覺得像找到親人一樣。
痛苦只是心理問題的信號,直面問題才能減少痛苦。
「主要的問題是,我很多時候都不能集中意志思考自己要思考的問題,往往會在思考的時候走神,這樣一來,我的效率就很低,想向你請教一下:怎樣才能集中意志思考問題?」
我們經常以為,我們能夠控制自己read.99csw.com的一切,這種錯誤認識是強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口吃等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我是一名大學生,小時候因為一次意外斷了一節小手指,從此以後特別自卑,覺得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大學里,我非常擔心別人會看到我的殘疾,總是把手插在口袋裡。每次不得不把手抽出來時,我心裏都會咚咚地跳個不停……自己的一生就毀在這一節小手指上了。」

錯誤認識之二:「痛苦都是因為現在」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有意自殺的人,絕大多數都遭受著各種各樣的痛苦的折磨。那麼,是不是減少痛苦就可以讓一個人遠離自殺,重新恢復心理的健康呢?
「我是一名步入社會就業已經六年的普通人,但是,我一直希望我能有不平凡的作為!雖然現在處境也還過得去,但是,我想要更多!對自己也有一定的了解。總結走過的這幾年,我意識到自己在個性方面還不成熟!
「一和異性說話我就會臉紅,每次面對異性都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只好落荒而逃。我看別人都是那麼鎮定,為什麼唯獨我這個樣子?」
再如,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他提出的戀母情結、童年創傷和無意識等成為理解人性的鑰匙,而他自己恰恰是一個有嚴重的戀母情結的孩子。

錯誤認識之三:「用一切辦法減少痛苦」

一位年輕媽媽寫信說: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不斷地顛覆我對孔子四分法的迷信。現在,我更堅信美國心理學家派克的表述——「逃避問題及其內在痛苦情感的傾向是所有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陳祉妍博士說,痛苦是一個信號,也是一個契機。痛苦告訴我們,「你應該改變了」,而那些勇敢地直面痛苦的人,也最容易抓住這個契機讓自己的人性成長。
再如,國內著名口吃矯正專家平易,他自己以前就是一名嚴重的口吃者。他是在進行自我治療的時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那時,他以為,如果沒有這隻耳朵的問題,他的世界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武漢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曾奇峰說「心靈註定要在創傷中前行」,正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說,這可以回溯到童年。這種不敢再談戀愛的女孩多在童年遭受過嚴重的分離焦慮的傷害。譬如,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離開她很長時間,甚至,父母一方離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這種嚴重的分離焦慮最後化為一種無意識,深埋在她的九-九-藏-書心底,分手重新喚起了她的無意識,又一次誘發了她嚴重的分離焦慮。於是,她寧願麻木,也不想再有親密關係。
她們的爸爸辜負了媽媽,有了第三者后和媽媽離婚,也離開了她們。當時,她們一個四歲,一個兩歲,正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爸爸的離開給她們造成了嚴重的分離焦慮,她們一早就埋下了對男人的懷疑和憤怒。妹妹年紀小,產生的主要是自卑;姐姐大兩歲,產生的主要是恨。

錯誤認識之一:「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再如,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他提出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森田療法成為治療強迫症、社交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的一種非常流行、有效的療法,而他自己在讀大學時正是一名嚴重的神經症患者。
很多人談戀愛會分手,但妹妹之所以割腕自殺,是因為分手喚起了她兩歲時爸爸離開導致的絕望感。而姐姐之所以恨所有男人,並不僅僅是因為妹妹的遭遇,更是因為她心中早就埋下了對男人的恨,妹妹的事情只不過再一次證實了這種恨是「合理的」。
這位男青年和這位媽媽的問題有些類似,他們都以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男青年偶爾走神,他就認為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追求。年輕媽媽認為愛孩子就絕對不能產生「想掐死孩子」的念頭。
譬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傑斯,因為提出了患者中心療法、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等概念,被心理治療界認為是最有貢獻的心理治療家。他對醫患關係的論述更是精彩絕倫,關係也成了他的治療理論的精髓。但是,羅傑斯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一直是非常自閉的,他的妻子是他第一個真正的朋友。他很痛苦,認真思考人際關係,並最終找到了愛的真諦——「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從此,他比絕大多數人更懂得理解,更能接受任何人。
而那些直面自己的痛苦及痛苦背後的問題的人,每一次痛苦就促進了他們的成長。
最終,我找到了三句話: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心理問題的人以為自己的問題是洪水猛獸,不敢將它暴露出來,但在封鎖自己的問題的同時也封閉了自己。久而久之,就覺得自己是天底下獨一無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錯誤認識之五:「沒有它我就一切OK」

因為不斷重複感情的創傷,他最終患了重度抑鬱症,逃避到網路世界里,整日打電子遊戲。
二、打開心扉,尋找你身邊的「業餘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