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中國人的鬱悶表情 9.中國中產階級,註定艱難

第一章 中國人的鬱悶表情

9.中國中產階級,註定艱難

普適的中產階級價值觀,我們沒有

構建和諧社會,最終還在於是否形成中產階層為主體的社會。從理論上說,中產階層社會如果形成,整個社會的貧富結構就變成了棗核型,這也意味著較富裕的人多起來,自然構成了穩定因素。中產階層社會形成的過程,就是較富裕的人群從少數變成多數的過程。如果我們在財富分配政策方面失之於兼顧,失之於體恤,失之於相對公平,恐怕國家還沒等到形成棗核型結構時,社會矛盾就已經尖銳萬分了。
中產階級儘管離底層最近,但是已經不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了,頂多是底層的代言人,但時常也做不到,這是一種夾縫中的狀態。中國的中產階級將通過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秉持呢?西方的中產階級是通過做了什麼,真的擔當了什麼,有所犧牲,最後還要有所成果。當這個成果真的被底層分享到了,底層才會認可他們。這是一個很沉重的悲劇過程。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對於社會進步的責任感,中產階級要學會擔當的太多了,這也是我們社會最應該首先去考慮的。我從不指望中國今天的中產階級能像西方當年的中產階級那樣作為,在中國,悲觀地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資產階級靠經濟冒險的方式完成了階層雛形,而中產階級是靠文化知識的提升。最初,中產階級的成分是城市平民中的卓越分子和優秀子弟,這些人有著不同於平民階層和資產階級的思想。他們對民主非常在意。由於在意民主,就在意社會公正,主要是分配的公正。剛開始,中產階級可能還是只為本階層著想,但若當他們更深遠地思考後,他們的思想就會兼顧到底層。西方的民主成熟歷程不是由資產階級來推動的,民主意識很強的中產階級才是主力軍。資產階級九*九*藏*書要保持穩定的是有利於他們的社會框架。平民除了暴力,沒有任何可能性去推動變革。只有平民中派生出來的優秀知識層——中產階級,才有這個能力理性地通過思想表達民主、公正、自由的要求,表達普適的同情心、責任感。社會進步了,中產階級的價值才會實現。社會進步已經不能依賴資產階級了,資產階級考慮的利益只是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不管社會是否進步,他們只管自己擁有資產的量化問題。中產階級主張體恤下層,除了以身作則,還要求政府、國家和資產階級同時體恤下層,他們對於人性道德的主張是比較由衷的。因此,整個西方社會的進步,實際上由兩種力量推動,一種是資本運行本身的力量,一種就是人文的力量。
中產階級概念是從西方引進的。在西方,資產階級先於中產階級產生。資產階級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呢?是一些能人,是一些敢於冒經濟風險的人,是一些對商機有敏銳反應的人,甚至還可能是一些唯利是圖的人,只認金錢原則,不認其他原則的一些人。資產階級產生之後,客觀上帶動了經濟發展,從而使城市平民相對受惠。哪怕城市平民覺得受了剝削,但是比之於從前,實際生活水平還是漸漸提高了。然後,從這些受資產階級之惠的城市平民里,才逐漸派生出中產階級。
平民的生活,如果在穩步地——哪怕是小幅度——但同時又必然是分批地提升著的時候,社會的中產階層才能開始成長,這是正常的發育。而我們的平民們的經濟基礎卻是越來越脆弱。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有的工人的退休金還只有五六百元、六七百元。所以你不應該急於談如何壯大中產階層,你首先要把城市平民這個階層的狀態分析清楚,他們在享受改革開放read•99csw.com成果方面,幾乎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他們的退休金普遍很低,和物價的上漲不成正比。他們有一點存款,但用那點存款給兒女買房子的話,交首付都不夠。即使交了首付,也沒有可持續還貸的能力。何況他們的醫療保障都非常有限,家庭中如果有人罹患重大疾病,一次搶救就要花很多錢,於是傾家蕩產。一旦有這樣一個病人,原來是城市平民的這些家庭可能就會迅速滑入城市貧民階層。社會保障沒有做好,平民階層中每一個人都有下滑的危機感,即使幸運地上升為中產階級的少數人,也根本無法擁有中產階級本應有的穩定心態。
中國最初的資產階級是20世紀80年代那些騎著摩托背著秤的冒險者、創業者,後來是有學歷的人,再後來是一些從做買辦開始,替外國人、投資方蓋房子,做生意的人,他們說起話來非常奇怪。一個中國人,當他加入外國國籍回國來替外國人掙錢以後,他會說「你們中國」。而中國的中產階層,主要是從城市平民中產生的。比如成了律師、醫生,在政府機關工作,當個處長就是中產階級了,權力本身帶給他一系列福利,這跟西方是不一樣的。因此,當你說中國中產階層的時候,不管它多或者少,不管它是棗核型還是葫蘆型,作為一個階層,它存在著。當你來分析這個階層的成分的時候,你會看到演藝界有相當一批人屬於中產階級,甚至接近於資產階層,政府官員會有一大批屬於中產階級,包括前輩官員的兒女們,哪怕他們的父母不是很大的官。還有些平民子弟,名牌大學畢業,通過個人奮鬥,衣衫襤褸地闖了出來,但還沒闖進資產者的群體。以上,全加在一起,我認為不足百分之幾。
中國目前的現實問題是,底層面對嚴重的貧富差距產生了強九-九-藏-書烈的憤懣,很容易把情緒發泄向中產階級。底層和資產者階層的距離太遠,他們想象不到富人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那是另一個國度里的事情,他們只能從網上偶爾知曉他們結婚花費了多少多少,股票又怎麼怎麼了。他們與新興的中產階級距離更近,對中產階級的言行更為敏感,比如收一個紅包,可能幾千元,他們一下子就能看到。正如哲學家所說,使人鬱悶、惱火和不高興的事情往往是我們的左鄰右舍。
然而我深信,幾十年後,中國之中產階級會漸漸醒悟——對底層的同情與代言,乃是本階層最光榮也最值得欣慰的階層本色。而底層也終將相信,除了中產階級,他們沒有更值得信賴的階層良友。底層和中產階級,實在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這一點對於雙方,都是一個社會真相。而即使社會真相,有時也需要幾十年來證明之。
人文的力量,它不可能來自草根階層,草根階層無法凝聚成一種思想力量。思考、讀書,這更符合中產階級的狀態,資產階級早期的時候是不太讀書的,因此在西方的文學作品裏面,常常有那種老貴族會對一個爆發起來的資產階級說,「瞧這個指甲黑糊糊的傢伙」。沒錯,就是他,曾經指甲黑糊糊的傢伙,現在變成了腰纏萬貫者。創業的這一代資本家,何嘗有精力、有心思、有情緒去讀書,去關注歷史,去思考呢?而這些卻是中產階級最接近的。中產階級的優秀子弟,他的前人沒有給他留下過多的資產,他們不可能像資產階級那樣去輕易冒險,進入大學后,他們樂於接受人文價值的洗禮,喜歡沉浸在公正平等的理想中。
再譬如說,出身平民的高校大學生,畢業后能找到律師、醫生這樣的體面工作,在大城市工作上三五年,就彷彿可能紛紛加入中產階層了。而實際上,普遍地九九藏書,大學畢業生起薪工資、消費能力較十幾年前比不是上升,而是降低了。一般的工作,月工資收入2500元,要是租房子,單位給你補貼嗎?沒有,租房在北京最便宜也要拿出1000元吧?要吃飯怎麼也要花七八百元吧,再加上零花,那就所剩無幾了。如果這時你想反哺于父母的話,會很難。在這個狀態下,你變成中產階層的可能性非常微小,而且社會也沒有給你提供一種感覺到上升的希望,你這一生的狀態就不可能是中產階級的狀態,活得很累、很焦慮。真實的中產階級在哪兒呢?
一則報道說,中國的城市初步形成了中產階級化,以我的眼睛看,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有七億多城市人口,要達到棗核型的社會結構,中產階級怎麼也得達到60%以上。我們的中產階級夠4億人么?我很懷疑。我寫《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時談到的中產階級,是指從城市平民階層中上升出來的一個階層。社會朝前發展,平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成分越來越大,在此基礎,才可能上升出足夠的中產階級。當年我就提過,中國的城市平民階層正處於一個相當脆弱的生存邊緣,甚至完全有可能隨時跌入貧民階層。
我們的大學生群體應該是未來最有可能產生中產階級的群體吧?但目前,這些准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如何?恐怕,可能很不像中產階級價值觀,而更像資產階級價值觀。他們和人文的關係並不緊密,身上沾染了一種特別的親和——與資本的親和。最優秀的平民階層里產生出來的大學生,當他感到要成為中產階級非常困難的時候,他可能希望儘快地成為資產階級。司湯達的《紅與黑》里的于連情結,可能在當下的青年身上會體現得多一些,絕對不能據此就責備我們的青年。大學生是最容易培養成中產階層的未來人,可大學教育卻早就變九_九_藏_書了味。當我們考慮未來幾十年中國的問題的時候,政治家頭腦中考慮的是政治上會不會出問題,政府部門考慮的是經濟上會不會出問題。我個人覺得,更應該考慮文化價值觀會不會出問題。最近的國學熱、孔子學院熱,這些都不能解決以上問題,這隻是對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希望老百姓多知道一點,應該和怎樣做好的老百姓,並以怎麼樣安貧樂道的說教來哄勸底層。

中國的中產階級能否為底層代言?

城市平民脆弱:中產階級如何產生?

關懷、同情、平等、敬畏,這些普適的中產階級價值觀在哪裡?我們沒有。我們有主旋律文化,是紅色革命題材,背後是政府的強力支持。我們有商業文化,由強勢資本的運行規律在發揮作用。但是社會的人文力量在哪裡?我們看不到。
僅有的這些所謂中產階級,他們之間的價值觀念也很不同,這和西方中產階級同質化的價值觀相比不能同日而語。同樣是中產階級,一個是從平民家庭里通過刻苦讀書成為優秀分子的人,一個是官員子弟,通過不合理的制度及種種優勢過上中產階級生活的人,價值觀能一樣么?以一個平民子弟的眼光來看,他認為要反腐敗,打破特權,加強底層的福利;可是,另一方可能對他的觀點非常不屑。同屬一個階層,但共識的穩定價值觀並不存在。
歷史上,資產階級靠經濟冒險完成了階層雛形,中產階級靠文化知識的提升形成本階層的特徵。當下之中國,不論主旋律文化或商業文化,少有人文元素。關懷、同情、平等、敬畏,這些普適的中產階級價值觀在今天的中國遠非主流。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對於社會進步的責任感——中國中產階級要學會擔當的太多了;而脆弱和焦慮的大環境將註定其成長的艱難,乃至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