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尾聲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靈魂

尾聲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靈魂

就是這個計劃讓閃擊理論的作者馬丁跟肯亞的魏斯登取得聯繫,因為魏斯登正在想方設法阻止象群推倒最後幾棵為乾旱所苦的黃皮洋槐。馬丁大聲疾呼,把這些長鼻子動物送一點到美國去吧!讓它們再次品嘗桑橙、鱷梨和其他水果與種子的滋味吧!正是因為有大型動物攝食,這些植物才會演化出這麼大的體形。
在這個跟星球一樣大的房間里,最大的一頭象其實就是人類構成的巨大群體,就算我們再怎麼努力想要遺忘,其龐大的陰影卻始終橫亘眼前,令人難以忽視。全球人口每四天就增加一百萬人,如果我們無法抑制這個數字,最後就會愈來愈大,直到完全失去控制而自我崩潰,就跟這個房間里每一個族群因為變得太大而容納不下的物種一樣。唯一能夠改變這種趨勢的方法,除了人類自願滅亡運動之外,就是證明智慧真的讓人類異於禽獸。
「除非,」他斟酌道,「真的有什麼叫作生命火花的東西。但是我們急需這麼做,因為沒有證據顯示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我們真的可以離開這裏。」
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地球亦然。再過五十億年左右,太陽會膨脹成一個巨大的紅色火球,把太陽系內所有行星都吸回火熱的子宮。屆時,土星的衛星泰坦星上的冰會消融,它現在的溫度是零下一百六十一度,也許會有一些有趣的東西從甲烷湖裡爬出來。也許其中之一會手腳並用地爬出有機物質所構成的泥沼,然後看到惠更斯號探測器,那是2005年1月,在卡西尼太空任務中以降落傘著陸的探測器。惠更斯號在降落的過程中以及落地后電池耗盡前的九十分鐘之內,送回了泰坦星上的照片,有看似河床的渠道切穿布滿石塊的橘色高地,一路延續到泰坦星上的沙丘海。
一旦減到這個數字,一切就容易駕馭得多。我們若能有智慧讓人口受到控制,就可以享受進步所帶來的好處。這樣的智慧一部分來自覺悟太遲將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滅絕與損失,另一部分則來自看到這九*九*藏*書個世界,每天益發美麗所帶來的喜悅與歡欣。證據並不是藏在統計數字里,而是在每一個人的窗前,新鮮的空氣讓每一個季節充滿了悅耳的鳥鳴。
真正聰明的解決之道必須要憑藉著勇氣與智慧,唯有如此,人類的智識才有機會通過考驗。這種做法就是限制地球上每一個女人都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儘管這會讓人悲痛傷心,卻不會致命。
他所教誨的蘇菲派伊斯蘭教義,反映出這個教派的觀點,從原子到銀河的天地萬物,都繞著循環打轉,包括大自然的一再重生(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如此)。不過這跟其他宗教一樣,如霍皮族信仰、印度教、猶太基督教、索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也提出警告說,時間會終止(在猶太教中,時間本身會走到終點,只有上帝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們看到了預兆,」查慕特說,「和諧受到破壞。惡大於善。有更多的不公不義、剝削腐敗和污染。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這些無線電波不會死亡,反而跟光一樣,一直旅行下去。人腦也以非常低的頻率傳送電波——類似用來聯絡潛水艇的無線電波,不過信號卻微弱得多。但是超自然主義者堅信我們的心靈也是傳送器,經過特殊地努力之後,就可以集中心神像激光一樣跨越很大的距離,甚至用心靈操控外在事物。
聽起來似乎有點胡扯,不過這正是祈禱的定義。
不過眼前,地球上還有一件更關鍵的事情值得我們關注。人類能不能逃過許多科學家所說的「這個星球最近即將發生的一次大滅絕」?不但自己逃過一劫,而且還帶著其他的生命一起倖存,而不是毀滅它們。我們在化石與活生生的記錄中學到的自然史課都顯示,如果只有人類獨活,絕對撐不了多久。

世界人口前景
九九藏書
「我們照顧自己的身體,期望活得更久,也應該同樣照顧地球。如果我們珍惜地球,儘可能延長地球的生命,我們就可以拖延審判日的到來。」
人腦發射出來的電波也跟無線電波一樣會無限前進,最後到哪裡去了呢?有人形容太空是一個膨脹的氣球,這仍是個理論。星際之間既然有如此龐大的曲度,那麼認為我們的腦電波有一天會回到這裏,應該不算是完全不合理的推論。
在基督教教義中,地球最後會融解,但是新的地球也會誕生。既然新的地球不需要太陽,因為上帝與耶穌的永恆之光會照亮黑夜,那顯然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星球。「世界存在是為了服務人類,因為人類是所有生物中最尊貴的一個,」土耳其蘇菲教派(Sufi)長老阿布拉米·查慕特說,「生命總是在不斷循環。從種子長成樹木,從樹木變成我們食用的水果,我們人類再以肉身奉還。天地萬物都是為了要服務人類。如果這個循環里沒有人類,自然本身也會終結。」
如果我們可以的話,在某處找到一個肥沃、足以容納所有人類的星球,於是我們以全像攝影複製身體,然後將我們的思想上傳,跨越光年。最後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不過地球仍會活得好好的。沒有除草劑,雜草會侵入我們工業化的農田和單調的商業用松林種植地。不過在美國會有好一陣子,大部分地區就只有一種雜草,野葛。這種植物進入美國,也不過是1876年左右的事情,當時是為了慶祝美國建國百年,特地從日本帶到費城來的禮物,不過終究會有動物學著怎麼吃掉它。在此之前,因為沒有園丁無休無止地連根拔除這種貪婪的植物,美國南方城市裡的空屋與摩天大樓早在倒塌之前,就已經被一大片明亮光滑、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生物大毯子給包起來,完全消失了。
可能嗎?蓋亞理論家勞夫洛克預言,除非情況立即改善,否則我們最好將重要的人類知識記錄在不九-九-藏-書需要電力的媒介上,藏到南北兩極去。環保團體「地球優先」(Earth First!)的創辦人戴維·佛曼領導一批環保游擊隊的基本幹部,早已放棄了人類應該在生態體系內佔有一席之位的想法,現在主持「野生再現機構」(Rewilding Institute),這個智庫單位的中心主旨深植于保育生物學以及一個義無反顧的希望上。
不同的宗教提供我們不同的未來,通常這些未來都是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不過伊斯蘭教、猶太教與基督教卻不約而同提到一個由救世主統治的地球,根據不同的版本,這個地球可以維持七年到七千年不等。這顯然是在地球上不公不義的人口大幅減少之後才會發生的事,倒也不無可能(除非死人會復活,這三個宗教都有提到復活,那可能就會引發資源與住房的爭奪戰)。
然而,這三種宗教對於「公義之人」卻有不同的見解,因此要相信任何一種宗教,都必須接受他們的信仰或是皈依。而科學對於如何選擇倖存者,只提出了兩個標準,一是適者生存的演化,二是每個物種中,強者與弱者的比例都不相上下。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任由人口如預期般增加一半,我們的科技能再一次像20世紀那樣擴展有限的資源嗎?微生物學家羅維躺在「白冬青號」甲板上休息,看著鯊魚在四周來來去去時,提出了另外一個在理論上可行的嘗試:「我們可以試著用激光或其他類似的粒子光束,在其他行星或太陽系中,遙控這些光束來建造東西,那會比真的派什麼東西過去要快得多。也許我們可以解開人類的密碼,然後在太空中做一個人。也許生命科學能提供這樣的能力,但在物理上是否可行,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反正都是生化,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出來。」
這景象聽起來非常耳熟,善惡最終分家,分別來到天堂與地獄,其他一切都完全消失。查慕特又加了一句:「除非我們可以減緩這個過程,讓善良在努力重建和諧、加速自然重生https://read•99csw•com的過程中浮現。」
自19世紀末以來,人類從電子開始,學會了如何操縱宇宙間最基本的粒子,此後人類的生活就快速改變。速度之快,從其中一個指標可見一斑。僅僅一個世紀之前,在馬可尼的無線電與愛迪生的留聲機發明以前,地球上所有聽得到的音樂都是現場演奏。如今現場演奏只佔了微不足道的百分之一,其他都是電子信號或電視廣播的形式,每天跟數兆的文字與影像一起傳送。
至於在我們消失(或地球被我們破壞殆盡)之後,這個星球以及星球上其他居民的命運,這些宗教若非漠不關心,就是預言會變得更糟。後人類的地球要不受到忽略,就是慘遭摧毀,不過在印度教里,這個世界倒是再度從無到有,佛教里所提到的宇宙亦然,類似宇宙大爆炸理論重新再來一次。(在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前,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人類還會不會繼續下去呢?答案應該是:「誰知道呢?」)
如果這個計劃從明天開始實施,到了這個世紀中葉,我們現在的六十五億人口就會減少十億(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根據預期,人口會增加到九十億)。到了那個時候,維持每位人母只有一個孩子的計劃,會徹底改變地球上所有物種的命運。因為自然消耗的關係,現在不斷膨脹的人口不會再追尋過去的腳步擴張。到了2075年,我們的人口會減少將近一半,降到三十四億三千萬人。而我們對自然界的衝擊更會大幅減少,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在生態體系中觸發連鎖反應。
這個希望就是要讓人類矢志促成所謂的「巨大聯結」(mega-linkage),這是橫跨整個大陸的生物走廊,讓人類與野生動植物得以共存。光在北美一地,他就至少看到四條走廊:一條跨越北美大陸的分水嶺,兩條分別在大西洋與太平洋沿岸,一條在北極海的北方。在每一條生物走廊里,從更新世以降就消失的高階掠食動物與大型動物都要予以複原,或儘可能找到最接近的替代品,利用非洲的代理孕母培https://read.99csw.com育出美洲已經消失的駱駝、大象、獵豹與獅子。
可惜不管是什麼東西發現了惠更斯號,都不會知道這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更不會知道我們存在過。因為美國太空總署內的計劃主持人之間發生齟齬,否決了在這次計劃中納入喬恩·龍博格所設計的圖像解說。這一次的圖像解說原是裝在一顆鑽石里,至少可以將我們的一點小故事,保存五十億年,足以演化出另一批讀者。
危險嗎?佛曼及其同伴相信,人類獲得的報酬是在這個重獲均衡的生態體系中,保有存活的一線生機。若非如此,我們替其他自然生物所挖掘的黑洞,最終會連我們一起吞噬。
到了2100年,距離現在還不到一個世紀,我們的人口就只剩十六億。回到19世紀的水平,也就是能源、醫藥與食物生產大躍進,導致人類的數量加倍再加倍之前的時代。在那個時候,所有的發明似乎都是奇迹。如今好東西太多了,我們像是被寵壞的孩子,愈是放縱沉溺,愈是增加自身的危險。
適度採用這種嚴酷的手段,並不容易精確地預測結果。舉例來說,出生人口減少通常會降低嬰兒死亡率,因為會有更多的資源投注在保護新生代的每一個寶貴成員。薩爾奇·許博夫博士是奧地利科學研究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旗下維也納人口統計研究所的研究小組主持人,同時兼任世界人口計劃(World Population Program)的分析研究員。他以聯合國推估人類一直到2050年的平均壽命為基準,計算人類如果從現在開始,每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都只生一個小孩的話(在2004年,每位婦女平均生育二點六個孩子,到了2050年的平均值,大約會降到兩個左右),會對人口造成什麼影響。
甚至有朝一日,在我們走了很久之後,雖然我們很愚蠢地放棄了這個美麗的世界,但又覺得寂寞得難以忍受,我們(或我們的記憶)會乘著宇宙電磁波返鄉,繼續糾纏我們心愛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