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奶奶的「瞎話兒」(九)

奶奶的「瞎話兒」(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家門不幸,忤孫冒犯聖威,實屬老夫家教不嚴所致。事到如今,請知縣大人看在昔日的面上,容我一家更衣……」
發祥老爺子,這位當年冒萬死點警炮的硬漢,在牢里回想起當年事,不知怎的,竟越想越怕,越想越心悸。想那小孫振基定然是一心思進,學老爺子當年冒死犯上的樣兒,招致這樣的大禍!他當年……想著,想著,竟嚇得老人家拉了一褲子稀屎,一命嗚呼了!老爺子被衙役們用破席捲出去掩埋時,享年八十二歲……
小重孫子被捂上嘴偷偷抱進了地窖。三刻后,李氏一門三十余口,全部被押進了縣衙的死囚牢……
永不讀書!
發祥老爺子望著這一百兩白花花的銀錢,想起三代人破產讀書,荒年以糠菜度日,辛辛苦苦供孫子上學的境況……不禁又落下淚來。
只一聲,全家老少呼啦啦跑了出來,又慌慌齊擁堂屋給老爺子報喜:「中了,中了!你孫子考中了!」
天在哪裡?地在哪裡?一時天旋地轉,日月無光,眼前一黑,萬念俱灰!院子里漸漸有哭聲傳出來了,先是小聲啜泣,繼而哭聲震天!連在院門外觀看的族人也一個個掉下淚來。這一家老小數十年心血又圖什麼呢?!
這年的臘月,老爺子終於選中了胡家橋胡氏大戶之女。此女名喚淑英,自幼熟讀五經四書,孝順賢惠聞名鄉里。只是臉略黑些,而且還大了兩歲。家中都說老爺子挑花了眼,多有不願的,可老爺子一錘定音:「俗話說,女大兩,銀錢長。選媳婦還是以德為上。家有賢妻管束,振基才不會走邪路,做出敗壞門庭的事情來……」親事就這樣定了下來。待正式換過生辰八字,選吉日娶進家門,便差家人相伴,一乘小轎抬進京城去了。臨行前,老爺子又千叮嚀萬囑咐,讓孫媳婦捎話給新科狀元,要他不負聖恩,富貴不淫,忠九*九*藏*書孝兩全,且不可做貪贓枉法之事……
……
查內閣大學士李振基,蒞官無一善狀,惟務詐誕,矜己夸人。在任不思為朕出力,多次以忠諫為借,廣結朋黨,聯名上書,欺君罔上。近日為嘩眾取寵,竟頭觸龍庭以死相脅逼宮!……李氏一門,亦不得漏過一人,速速查辦。欽此!
終於有一天,七品知縣又坐著一乘小轎趕來了,他身後還跟著一隊來自京城的錦衣衛。村裡的族人遠遠望見,便紛紛跑來報信說,回來了,這回振基真的回來了!又有人說是振基快回來了,知縣大人是打前站的。一時,老爺子慌忙帶一家老小迎了出去。
接著,三報又到了。一時,李家大院里,上上下下里裡外外是更加的忙活。老爺子立馬吩咐人打酒擺席。一敬天地,二拜祖宗,三邀全族同喜。因家中貧寒,多年已不動葷腥,連吃飯的餐具也多是些瓦盆、土碗,沒有一件是上得席面的東西,又趕忙派人四處去借。逢上這樣的大喜,自然是一呼百應,無有不借的。東西兩庄的大戶人家,聽到消息后竟差家人連酒肉帶各樣的餐具送來了兩挑!前來磕頭賀喜的也就越來越多了。
夏天過去了。
這知縣大人臉上竟也無一絲不悅。跨進堂屋門坎,知縣大人疾步上前,雙膝跪上,先給老爺子請安,接著又給老爺子道喜,說:「大比之年,金榜題名,實是老太爺家教好哇,恭喜恭喜!下官過去照顧不周,多有冒犯,還請老太爺多多海涵,多多海涵!」
春天過去了。
「三爺爺,振基這回可要當大官啦!」
知縣大人訕訕地點頭,很是沒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二年春上,有消息說「狀元郎」要回來修墳祭祖,還要接老爺子去京城享福。一家人更是翹首以待,每日里洒掃庭院,靜盼佳音。
老爺子本要出門相迎,族人、https://read•99csw•com家人紛紛勸說,講他現在已有了「身份」,這「身份」是萬萬不能降的!於是老爺子便端端地坐在堂屋恭候了。
「三年苦讀,一步登天,可敬,可敬!」知縣大人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讚不絕口。
不等知縣大人念畢,李家大院頓時鴉雀無聲,一家老小面如土色!一個個魂飛魄散,彷彿在夢中一般……三代人哪!三代人的努力,耗去了多少心血,熬去多少時光才供養出這麼一個「狀元郎」。實指望全家從此跟著享榮華富貴,耀祖光宗,卻不料竟成了滿門抄斬?!
老爺子一日日地盼著孫兒歸來,可說是望眼欲穿。他每天讓家人攙著到村口去望,卻仍然沒有消息。老爺子也常說:「讓振基好好為皇上出力吧,我不急。忠孝不能兩全哪!」可還是天天望那官道……
從此,李家一躍而列入本縣的名門望族。不光四鄉的人尊重老爺子,連朝中官員路過本縣,都要專程來拜望老爺子,看看新科狀元的懸樑繩……一時,大李庄村口還專門置了「上馬石」和「下馬石」,那是特意給過往的官員們備的,三品以下的官員若路過此地,必須在村口下馬!……時光過到了這般,一家老小更是整日里喜氣洋洋,只待那榮華富貴像黃河水一般源源不斷地流來!
老爺子正在堂上拈鬚搖頭地背《論語》呢,這一陣高聲的驚喚竟把他喚過去了,一口氣噎下去久久沒有吐出來,家人們急忙上前掐人中,揉胸口,好一陣忙亂,這才緩緩地吐出一口氣,眼未睜,兩行喜淚順流而下,只聽口中喃喃道:「蒼天有眼,蒼天有眼!不負我李家三代心血……」
老爺子微微頷首,轉過臉去,不忍再看那懸樑繩了。想當年,他手執戒尺逼這小孫子束髮懸樑,西窗待月,痛煞苦煞的小孫子掉了多少眼淚呀!……
誰知,知縣大人沉著臉走進李家九*九*藏*書大院,一不拜見,二不道喜,只袍袖一甩,厲聲喊道:「聖旨到!」
在發祥老公公八十一歲的那年秋後,一個報子高舉喜帖,打馬疾馳到李家大門前,高聲叫道:
在這三天里,全縣的名門大戶紛紛上門祝賀,先後有百余乘小轎抬進了李家。一庄的族人都為此陡地長了「身份」,出得門去,開言便說是當朝新科狀元的親戚,本家本族,一時賺得不少榮耀。連那些大戶千金、小家碧玉也一個個走出深閨,打扮得花枝招展,由家中奶娘、僕人相伴紛紛來李家攀親。
人們只知道他還活著,可誰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多年之後,當他長大成人,這位李家的後代將會知道,那血書上寫的是:
一會兒工夫,二報又打馬馳來,離村好遠就張揚著喊:「李家,李家,李家李振基中了頭名狀元啦!……」
當老爺子說起小孫兒苦讀入痴,竟蘸著墨汁吃掉了三個窩頭、倒剩下一碟蒜汁時,知縣大人哈哈大笑,那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發祥老爺子把這些一一指給大人看過,拈著鬍鬚說:
發祥老爺子一時激動,又把知縣大人領進了新科狀元苦讀的書房。這是一間破舊的草屋,空空的草屋內僅有一床一桌一凳,還全是土坯壘的。靠北的一面卻是書籍和筆墨紙硯。臨窗的牆上則貼的是老爺子親筆摹寫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
發祥老爺子感慨而又自豪地說:「這正是為了治瞌睡,小孫兒夜裡讀書時束髮懸樑之用……」
發祥老爺子眉開眼笑地把他扶起來,客氣兩句,分賓主坐下。這時,知縣大人袍袖一揚,喚一聲:「來呀——」
辦了喜事,老爺子這才擇吉日換去了那在門上掛了幾十年的抹金大匾,將「有膽無識」重又改為「有膽有識」,以壯家門。掛匾那天,又贏得四鄉八堡的人前來觀看,一時李家門前擠得水泄不通。來看的人沒有不挑大拇指的九-九-藏-書,說起發祥老爺子要飯進京冒死點炮……說起李家三代破產供兒孫讀書上進……終得供出這麼一個狀元郎!又生髮出許許多多的逸聞趣事,光老爺子治學的戒尺就有十幾種傳說……
知縣大人看了,沉吟片刻,說:「還望老太爺指教?」
知縣大人不禁又連聲誇獎:「真是做學問的世家呀!老太爺治學有方,欽佩,欽佩!」
「三老伯,振基不虧您一番心血……」
紛亂中,家人把兩腿發顫的老爺子攙回堂屋。他閉眼想了片刻,急忙吩咐家人把五歲的小重孫孫抱到跟前,摸摸重孫的腦袋,默默地看了兩眼,牙一咬,「嚓」地撕下一塊衣襟,咬破中指,在上面疾速地寫下了四個血字。然後,匆匆塞進小重孫子的兜肚裏,叫人趕快抱進後院暗藏的地窖。臨抱走前,老爺子流著淚說:「這是李家的血脈,無論外邊天塌地陷,千萬不要出來。待三日後,細聽外邊沒有動靜了,再帶他去逃命。記住,一定要他長大成人。長大后再給他看那血書。」
此刻,跪在院中的一家老小,已哭得天昏地暗,「噗噗咚咚」昏倒了好幾十口子……
往下,發祥老爺子又特意把懸在樑上的一條細麻繩指給知縣大人看:「大人,你可知這是作何用途?」
一時紛亂亂,喜嚷嚷。有送錢的,有送糧的,還有送酒送肉的……喜得老爺子連聲回道:
「李家世代教子讀書上進,其精神可昭日月,撼天地。本縣區區薄禮,還望笑納。」
左邊牆上則貼的是一幅草書——
「李振基中狀元了!」
「……」
老爺子來不及細想,趕忙帶領全家,跪在當院接旨。
錯午,知縣大人坐著一乘小轎匆匆趕來了。這位七品知縣自知官職卑小,遠遠在村口就下了轎子,徒步來到李家,進門便連連拱手道喜。
「雖草堂一間,繩床陋室,卻也出過一個秀才,兩個舉人,還有這一個狀元呢!」
老爺子想九九藏書孫子,盼孫子,滿心滿意地望孫兒成龍。卻不料盼來盼去,卻盼得這麼一個結局……他默默地揚起頭來,看大門已被圍住,哭天無淚,插翅難飛!於是一頓腳站了起來,強顏笑道:
這一吆喝,村中的族人全都知道了。於是,紛紛前來給老爺子賀喜:
立時,跟隨的衙役捧上一個朱漆描金托盤,托盤上放著白花花的一百兩銀子。知縣大人再次躬身施禮:
知縣大人見前後門均已圍住,諒也無人逃脫。也就順水送了個人情:「也罷,容你們三刻。」說畢,帶著一班人馬到門外去了。
「三叔公,還是您老人家治家有方哇!」
從此,李氏的小重孫子沒有下落了。
「托先人的福,托先人的福哇!這三代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到底給振基實現了!」
只聽知縣大人高聲念道:
秋天又要過去……
「不瞞大人,這小孫自幼聰明,五歲便背得一本《論語》,七歲能吟詩做賦對答如流。可為了讓小孫刻苦上進,實也動過不少戒尺呀!多少年寒窗酷暑,老身四更起床,親自研墨捧硯,手執一柄戒尺伴小孫兒讀書,熬落了多少星星?想今日掙得一個頭名狀元,確也來之不易!那時,若有這一百兩銀錢,怎能讓孫兒啃窩窩蘸墨汁度日……」
「噢,呀呀!」知縣大人不由倒吸一口涼氣,驚道:「莫非就是那頭懸樑錐刺股之說?……」
老爺子這陣子精神頭特別好,竟親自代新科狀元一一過「目」。爾後又一一搖頭,說是脂粉氣太重,姿色有餘而嫻淑不足,不是德貌雙全,使許多大家閨秀含羞而去……
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非學無以廣志,非志無以成學。淫慢者無以勵精,險躁者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在書桌右邊的牆上,又貼著一幅醒目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