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安德烈·紀德

安德烈·紀德
收藏

法國(1869-1951)

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國作家。紀德一生著有小說、劇本、論文、散文、日記、書信多種,主要作品有小說《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曲》、《偽幣製造者》等,戲劇《康多爾王》、《掃羅》、《俄狄浦斯》,散文詩集《人間食糧》,自傳《如果種子不死》,遊記《剛果之行》、《查德歸來》等。

紀德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新教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孤獨寂寞中度過的。紀德8歲就讀於以新教教育為主的阿爾薩斯小學,後來在蒙彼利埃中學和亨利四世中學哲學班學習過,醉心於文學和音樂。20歲時,紀德寫出了自傳小說《安德烈·瓦爾特手冊》,隨即開始了自己傾心的文學創作道路。在創作的道路上,紀德先後結識了法國詩人瓦雷里、馬拉美、雷尼埃和英國作家王爾德及法國畫家阿爾貝·洛朗。1947年,紀德獲諾貝文學獎。1951年2月19日,安德烈·紀德因肺炎在巴黎病逝。

紀德是現代西方文學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廣泛關注宗教、愛情、家庭、性、政治等各類問題,熱烈歌吟解放與自由,以赤誠之心去擔當人性中的最大可能。他是時代的見證人,更是時代的創造者,法國文壇的後起之秀如薩特、加繆等,都曾將紀德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同時,紀德也稱得上二十世紀最具爭議、最令人費解的作家之一。他的「縱情」、他的「顛覆」,曾一度使他「聲名狼藉」;但另一方面,他內心中同樣真摯的是一種對於「神聖生活」的需要的肯定。他對同性戀的辯護、在道德倫理上的特別主張至今仍是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作品總覽,總共12筆
  • 人間食糧

    人間食糧

    《人間食糧》被稱為「不安的一代人的《聖經》」,它是作者青春激情的宣洩,是追求快樂的宣言書;它充斥著一種原始的、本能的衝動,記錄了本能追求快樂時那種衝動的原生狀態。在《新食糧》中,作者甚至修正「我思,故我在」這一著名哲學命題,代之以「我感知,因此我存在」,將直接感受事物的人生姿態,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食糧》再度弘揚 「感性」的力量,讚美如宗教般神聖的生命激情。作者寫道:「快樂對我來說,就不僅像過去那樣是一種天生的需要,還成為一種道德的義務。」「我的幸福就在於增添別人的幸福,我有賴於所有人的幸福,才能實現個人幸福。」

  • 偽幣製造者

    偽幣製造者

    本書是紀德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又是一部偵探小說、成長小說、倫理小說、冒險小說、心理小說。通過多線頭、多線索的糾合來展現當時的社會全景。描述了幾個誤入歧途的孩子犯下使用假幣的罪行,以及一群善於自欺又習慣於尋找理由自欺以及不自覺地安於自欺的人。以裴奈爾·普羅費當弟發現自己是私生子而離家出走開始,經歷一連串事件,從青澀走向成熟,以回到他父親的身邊結束。記錄當時年輕人的困惑、疑問與反抗,他們在道德沉淪、價值失落的社會裡不斷摸索,卻又不斷迷失。

    裴納爾偶然間發現自己私生子的身份而離家出走,又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作家愛德華的秘書,而愛德華又正是他最好的朋友俄理維所愛戀著的叔叔……小說真實地記錄下了年輕人的困...

  • 如果種子不死

    如果種子不死

    《如果種子不死》是紀德的自傳,一部坦率得令人震驚的著作,講述其至二十六歲結婚前夕的生活,記錄了他爭取自由、逃離家庭的緩慢而艱巨的歷程。是作者關於童年和青年的珍貴回憶。對了解紀德拒絕任何教條的一生,理解其變化多端、充滿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 梵蒂岡的地窖

    梵蒂岡的地窖

    《梵蒂岡的地窖》是紀德四部不同時期小說作品《帕呂德》《浪子歸來》《梵蒂岡的地窖》《忒修斯》的合集。

    《帕呂德》是紀德追求「改變」,不安現狀,希望改變自己也同時渴求喚醒身邊人的一個故事。

    《浪子歸來》是紀德的短篇小說,浪子回到父母身邊,並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且他還鼓勵並幫助小弟離家出走,別有深意。

    《梵蒂岡的地窖》是一部諷刺性小說,一出「傻劇」。故事發生在一八九一年,圍繞「蜈蚣」組織成員以營救羅馬教皇之名行劫掠財富之實展開。

    《忒修斯》是紀德*后一部重要作品,講述雅典城的創建者忒修斯的人生旅程。

  • 田園交響曲

    田園交響曲

    本書為紀德的「道德三部曲」或「愛情三部曲」第三部《田園交響曲》。

    《田園交響曲》是紀德的經典作品。1947年他憑《田園交響曲》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一名鄉村牧師收養一個成為孤兒的盲女,不僅對她關心備至,還極力啟發她的心智,使她脫離蒙昧狀態,領略她看不見的美妙外界。牧師從悲憫之心出發,一步步墮入情網,給妻子造成極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對這個事實。盲女錯把感激之情當成愛情,可是她治好了雙眼才看清,她愛的是兒子雅克而不是父親,她也看清這種愛無異於犯罪,給一家人帶來不幸。在情與義之間承受著折磨的她只有一死,假借採花之機失足落水,香消玉殞……

  • 窄門

    窄門

    本書為紀德的「道德三部曲」或「愛情三部曲」第二部《窄門》。

    小說描寫一個以悲劇結局、純潔炙熱卻又含著無邊孤寂和無限辛酸滋味的愛情故事。傑羅姆與他的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兩人自覺地披上苦行僧的袈裟,分別以愛人為自己唯一引導,竭力攀爬著通往美德巔峰的崎嶇窄道。然而阿莉莎對塵世的幸福和愛情中慾念的成分充滿了疑慮和拒斥,為了讓愛人更加自由地到達天國彼岸、獲得比愛情所能給予的平凡幸福「更好的」東西,她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 窄門

    窄門

    《窄門》是法國作家安德烈·保爾·吉約姆·紀德的作品,小說描寫一個以悲劇結局的愛情故事。主人公傑羅姆自小愛著表姐阿莉莎,阿莉莎雖然對傑羅姆也懷有同樣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約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後積憂成疾,不幸身亡。

  • 紀德日記

    紀德日記

    紀德的日記從一八八七年他十四歲寫起,直到一九五○年他逝世前為止,在二十世紀所有的作家藝術家當中都堪稱絕無僅有。從他的日記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道德觀的形成、他的海量的閱讀,他的著作的起源和經歷,他的同性戀癖好甚至他數次獵艷的詳細經過,這些內容都是他最少雕飾的「自傳」,使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和思想家,成為另一位蒙田。

    少女時代的桑塔格在某一天的凌晨看完紀德的日記后,這樣寫道:「我本該看得慢點的,而且我得一遍又一遍地看——我和紀德獲得了極其完美的智性交流,對他產生的每個想法,我都體驗到那種相應的產前陣痛!因此,我想的不是:「多麼不可思議地清晰易懂啊!」——而是:「停下!我無法這麼快地思考!或者確切地...

  • 紀德遊記

    紀德遊記

    紀德是個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作家,《剛果之行》和《查德歸來》是其遊記的代表作品,紀德在這兩部遊記中嚴厲地批評了法國的殖民政策,揭示出殖民制度不可避免的惡果;同樣引起軒然大波的還有《訪蘇歸來》及其「補正」,面對當時西方左派知識分子奉為理想的蘇聯,紀德不盲從、不盲信,堅持真理和人道主義精神,表達了對蘇聯現實的失望。紀德的遊記創作既有個人情懷的抒寫,又富有飽滿的政治熱情和誠篤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其整個創作生涯中佔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紀德遊記》除上述代表作之外,還收入《放棄旅行》、《漫遊土耳其》和《布列塔尼遊記》三部作品,紀德一生的遊記作品精華盡收其中。

  • 背德者

    背德者

    本書為紀德的「道德三部曲」或「愛情三部曲」第一部《背德者》。

    《背德者》是法國作家紀德的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記述一名違背傳統習俗、企圖遵循他個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

    故事中主角米歇爾偕其妻瑪絲琳前往北非旅遊,不幸染上肺結核,瑪絲琳照顧他時,發現他對她並沒有愛情且具有同性戀傾向。返回法國后,米歇爾遇見超乎道德的梅納爾克,後者勸他忘掉過去,盡情享受肉慾。妻子瑪絲琳已經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鬱而終,在異鄉香消玉殞。

  • 背德者

    背德者

    《背德者》是法國作家紀德的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記述一名違背傳統習俗、企圖遵循他個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爾偕其妻瑪絲琳娜前往北非旅遊,不幸染上肺結核,瑪絲琳娜照顧他時,發現他對她並沒有愛情且具有同性戀傾向。返回法國后,米歇爾遇見超乎道德的梅納爾克,後者勸他忘掉過去,盡情享受肉慾。不久瑪絲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爾決定放縱自己的慾望。

    小說宣揚了紀德所主張的一種背德主義,即小說主人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大胆藐視一切既定的道德觀念,衝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盡情地滿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個人主義的人生理想。在藝術上,小說打破了19世紀傳統的小說模式,以法國古典文學的完美形式表現了現代人的複...

  •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書是紀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為「最偉大作家」的各種文本的結集,是他文學評論的代表作。作為背德者,紀德引陀氏為知己,因為他不但質疑過上帝的存在,還藉助「魔鬼」之力,以達揭露惡魔、醜惡、罪孽的目的。紀德甚至認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偉大,也許比他們更為重要」。儘管陀氏從思想到行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試圖從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以及文藝理論等角度直接闡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敗了,但他揭示心靈秘密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對精神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說「實現了一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