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跨過人生的折返點——有關四十歲以後的閱讀 做出抉擇

10、跨過人生的折返點
——有關四十歲以後的閱讀

做出抉擇

這不只是時間分配從而丟失東西而已,就像你放棄臨了十年以上的漢隸魏碑,讓一堆美麗而且相當不便宜的日本二玄社書帖在書架上招塵;或你收起圍棋子並把陪伴你度過千百個不寐夜晚的吳清源實戰譜封存起來云云。四十歲之後的閱讀抉擇不僅僅只是這樣單純的悲傷告別,還包括閱讀內容的路線衝突問題,除非你不打算再深入追究了,除非你肯讓閱讀從此停留在消遣享樂的浮面上,否則你終究得選某一邊站,因此,這是人生位置的確認,決定你只能當什麼樣一種人,這會是很激烈的。
你曉得,在美國的職業棒球世界之中,有某些大城市同時擁有兩支球隊,像紐約的揚基和大都會,像芝加哥風城的小熊和白襪。有趣的是,遠仇不如惡鄰,這同城而居的兩造球迷反倒比什麼都水火不容——在芝加哥,於是就有這麼一段球迷的精準名言流傳:「如果有人跟你講,他是小熊隊的球迷,也是白襪隊的球迷,那這個人一定是個騙子,在芝加哥,這一套是不成立的。」
一樣的,若有人告訴你,他既是個自由主義者,又是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之人,那他——那他一定在這兩個思維領域中浸泡時日尚淺,只有浮泛的理解,如果他恰好不是個騙子的話。差不多六十年代時候,曾經有一波所謂「調和論」的思維小熱潮,顧名思義想當跨海大橋聯繫兩端九_九_藏_書,像寫《不確定的年代》一書、在台灣亦小有名氣的加爾布雷斯便是其中大將,這批好心的調和人很快證明他們只能在表層現象打轉,因此迅速歸於失敗銷聲匿跡;八十年代蘇聯瓦解冷戰告終,也有意識形態終結的聲音再次傳出來,但這回正如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指出的,這隻是大聲講話的傳媒現象罷了(像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一書便是最典型急於出名取利的膚淺實例),再沒有稍為認真點的思維者當它一回事了。思維的矛盾和斷裂可以演變成現實政治力量的對峙,但其根源處是嚴肅的,窮盡思維論證力量的,並非人的愚昧和頑固,輕率的二選一,因此反之不亦然,派生現象的偶然消解,並不等於而且絕不簡單就等於其本源處的矛盾就此跟著解除,也許更糟糕也說不定,它使其中一方不在思維的深度和真確性上獲勝,只單純讓它擁有主宰一切的現實壓倒力量,這種內外失衡的結果極容易流於某種壓制和暴亂,像美國在九十年代之後一連串愈來愈荒腔走板的返祖言論和行動,特別是小布希這個獃子上台之後那些全球惟一帝國式的言論以及四下揮兵的侵略行徑,多少便是其後果。
你要不要忍著心加入這邊呢?加入生髮水、壯陽葯、減肥藥(確實俱是你這樣超過四十歲之人非常需要的沒錯)和各式殺人武器https://read.99csw.com這邊而且講道理為它們解說辯護呢?你要不要不回頭成為這樣的人?
回到我們安靜閱讀的四十歲以後個人來。
當如此冰炭不容的現象矛盾于、斷裂于同一人身上時會是怎樣?會很不舒服到可稱之為痛苦,但其實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閱讀思維現象,是每一個持續閱讀到起碼深度的人總會遇上的。我個人的實際經驗儘管並不足為訓,但最起碼可看成一個真實發生的病例,乃至於一具捐贈出來供教學解剖用的屍體。就以自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矛盾來說,我自己便再清楚不過感受到理性和信念幾乎是徹底背反的無可奈何情況。我大體上知道市場機能的運作原理及其實況,大體上曉得價格和工資如何決定;我也同意社會組織起來和分工的必要,所謂的剝削和人的異化物化毋寧是其結果而非圖謀;我基本上也相信人性的某種恆定性和惰性,並非如黃金白銀般有那麼大的彈性係數可隨意槌打延展搓揉,因此自利之心仍是人行為的根本驅力,難以用其他更高尚的動機來替代云云。也就是說,在經濟學此一大範疇之中,我自己花較多的閱讀時間和心力在泛資本主義的論述書籍之中,也接受其基本假設和往下的觀察和推論大致上是合理的沒錯,然而,如果我們直接跳到其終端的現實結果呈現素樸的來看,卻不乏太多令你https://read.99csw.com茫然、沮喪、悲傷,憤怒的事實。比方說,一個年輕黑人只因為會把個海碗大的皮球想辦法扔進個漏底的籃子里,別說他的工資所得了,光是你請他在電視上公開喝一瓶汽水的代價,便足以支付整個大台北市每天大清早幫我們打掃街道、冒著被喝醉酒駕駛員撞死危險的所有工作人員一整年工資還有餘不是嗎?真的就可以這樣子嗎?又比方說,在這個仍隨時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瀕臨餓死和長期營養不足並飽受各種病菌病毒肆虐同時,我們地球另一側的聰明人卻花最多資源在減肥藥、壯陽葯、生髮水和男性除臭劑上頭,而且動不動就把生產過剩的糧食給焚毀或倒入河中;或比方說就連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拿起筆計算過的(在他某篇短文),人類大規模生產,購買各式殺人武器,但一枚飛彈、一架隱形轟炸機、一部新型坦克,乃至於前些日子被當成海豚擱淺于台灣東海岸的魚雷,就足以改善衛生條件、解決學童教育經費或讓小孩有營養午餐可吃云云。諸如此類的見怪不怪現象合理嗎?合理的,如果你順著資本主義經濟學一路推論下來的話,不必什麼大經濟學家,我都可以講給你聽何以至此,而且好像還非如此不可。
你當然老早知道了,人類思維世界不存在終極答案,找不到統一性的單一語言,如今你更加清楚地看出來了,人類的思九九藏書維,系啟始於互不相屬的假設,並依此以各自的獨特語言和思維方式分道前行,愈往前愈分離,最終大致呈現了兩兩對峙、無法說理相融的意識形態拮抗景觀,比方說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唯物和唯心的、科學和人文的、集體和個人的云云。是還不至於到全然不可對話的徹底斷裂地步,也因此一再提供人們假以時日的動人希望,但起碼到可見的未來為止,所有試圖調和兩端、只採擷兩造之長的夢幻明星隊式努力看起來都是行不通的。
享有著四十幾歲之後的閱讀悠閑舒適一面,也就得來說說它迫促不得已的另一面,人生總是這樣子沒辦法,它給予了你,也取走你,沒一面倒的好事——這裏,我們先放兩句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的話在前頭,《文靜的美國人》書裡頭的:「你遲早總得選一邊站的,如果你還想當個人的話。」
四十歲以後的閱讀,你也會真實地感受到弗勒的尷尬處境,開始發現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和氣生財中立位置極可能只是一處流沙之地。其實對敏感些、用功些,在某個領域走得遠些的閱讀者而言,大約在之前三十來歲時候就不祥地瞧見這一端倪了,只是你認為自己還有大把時間在手,而拖到如今的四十幾歲,你再沒置之不理的躲閃空間了,你得做出還是挺痛苦的抉擇,放棄一部分書,放棄一部分熱切的瞻望,目送這些路上猶昂首前行的堅https://read.99csw•com毅背影,並再一次確認生命不可能圓滿、不可能完整的老結論。
相當程度來說,你一旦接受了它的假設和邏輯,結論差不多就被決定了,因此你只好說這是必要代價,是你得忍受的不完美結果,或乾脆把它們給逐出經濟學範疇之外,說那是政治學、社會學乃至於道德該負責料理的問題,不關價值中立經濟學的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文靜的美國人》所設定的歷史現場是法國勢力尚未撤離猶最後掙扎、美國則乍乍伸出黑手這個犬牙交錯時刻的越南。小說中,不快樂、世故到已出現陣陣酸味的英籍記者福勒,原是洞穿每一方罪惡、決意只過自己生活的中立者,謹慎地和彼時眼花繚亂的任一方勢力保持等距。然而,這個在美麗越南女子鳳兒的身體尋求慰藉、在鴉片氤氳香氣中放鬆看世界打打殺殺的怡然良心位置,最終卻只能是單純的頹廢之人、徹頭徹尾的虛無者甚至冷血者才能站得住腳的位置。弗勒沒辦法真的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他一直極力抵抗的自身血氣、熱情、價值信念和對人生命的素樸同情,最終在一場傷及無辜包括小孩的陰謀爆炸聲中,逼他做成了抉擇。這個抉擇絕不是個愉快的發現或歸皈,而是失去一部分自己、放棄一部分自己的極不得已選擇,也因此,那句出自共產黨員韓勸告他的話才透露著這麼驅之不去的無奈和不甘心:「如果你還想當個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