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者後記

譯者後記

實際上,儘管由教皇簽發了訓喻,在德國多明我會內,埃克哈特的思維方式及其學說,始終起著很大的作用。他的同時代人約翰尼斯·陶勒(Johannes Tauler)和亨利希·紹依塞(Heinrich Seuse),一方面匿名發表了埃克哈特的一些著作,特別是其德語講道,另一方面,又在他們各自的著作中大量運用了埃克哈特的思想。有許多同情埃克哈特的人為保存他的手稿作出了貢獻。
約瑟夫·克溫特,作為本書的編者和譯者,基於他長期以來對埃克哈特大師的深入研究和考證,作了大量極其重要的註釋,對我能夠順利翻譯本書,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譯者在2000年11月,趁赴德國短期講學之便,有機會查閱到不少有關的資料,並和多年從事埃克哈特大師思想研究的克利斯多夫·阿斯姆特博士(Christoph Asmuth)探討了幾個較難理解的名詞術語在古德語中的確切含義,對我的翻譯有一定的幫助,在此致謝。另外,在翻譯過程中,也適當參考了美國1996年出版的《埃克哈特大師著作集》(The Works of Meister Eckhart),但該書的翻譯不太確切,漏譯和錯譯之處很多。此外,瑞士馬內斯出版社(Manesse Verlag)1999年出版的小冊子《埃克哈特大師德語講道錄》(收入《馬內斯世界文庫》),也幫助譯者了解了大師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重要內容的出處。約·克溫特編輯和翻譯的這本《埃克哈特大師:德語講道和論說集》,在書首有克溫特的較長篇幅的前言,其內容主要涉及克溫特多年來對埃克哈特著作的一些考證,對中國讀者可能不會引起很大的興趣。前言中對大師的一些思想的評述,也僅代表克氏個人的看法。因此,我就不將其譯出了。
本書中引用《聖經》處很多。眾所周知,當今廣泛使用https://read.99csw.com的新教《聖經》是在埃克哈特之後由馬丁·路德譯成的,因而與埃克哈特的引文有時會有出入。譯者在翻譯到《聖經》經文時,首先考慮到中文本《聖經》的語句是否可用,如相差不大,則儘可能直接引用或相近地引用。但是,遇到埃克哈特在解釋經文時對原文的理解與中文本《聖經》譯文出入較大時,則只能按埃克哈特的意思加以翻譯了。另外,中文《聖經》譯文個別地方有較重大的錯譯,則予以更正。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以「譯註」的方式標明。
埃克哈特受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以及東方哲學家如阿維森納等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剖析他的思想來源,則不可忽視的是他將上述所謂異教大師們的思想吸收到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等人的正統的基督信仰學說之中去,力圖協調其間的差異和矛盾之處。他又受到多明我會內同伴的影響,對觀察各種自然現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而,他對神學問題的闡述,往往多從哲學的觀點來開展的。這也是為什麼埃克哈特的思想備受哲學家重視的原因。譯者在美國「雅虎」(www.yahoo.com)網站以「埃克哈特大師」作為關鍵詞進行了檢索,竟發現有多於二千多條的內容,除了有大量的相關論文和著作以外,還有不少專門的研究學會,並出版一些定期的研究期刊。
這是一本距今逾七個多世紀的神學—哲學著作,而且,由於作者長期遭貶,因而有好多篇都是根據一些零星流傳的手稿和記錄稿才得以以今天的面目面對讀者的。這一點,有些類似於我國曹雪芹的《紅樓夢》。但因為相隔年代更加久遠,難度就更大了。克溫特以及在他之前的法蘭茲·法依弗(Franz Pfeiffer),以他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這項艱巨而煩瑣的工作之中,終於使埃克哈特大師的那些久遭塵封但具有深邃思想內涵的著作得以read.99csw•com重新面對廣大讀者。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雖然有時也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在克溫特氏註釋的幫助下,大部分都得以迎刃而解了。有個別地方,可能由於手稿的不完整,語句之間的銜接似乎有些問題。好在這樣的情況不是很多。應當承認,譯者雖然作了極大的努力,但限於本人的水平,錯誤和不恰當之處一定是在所難免的,敬請廣大讀者多加指教更正。
埃克哈特受到指控,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多年以來,在所謂世俗教士與托缽修會(多明我會即為托缽修會之一支)之間,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爭鬥。自1324年以後,由於埃克哈特的參与,科隆的多明我修道院在關係到教團的規章紀律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那些受到指責的教士,對熱心於改革的教士感到無比的憤恨。而直接引起對埃克哈特大師的指控的,則是他的那本包括《論屬神的安慰》和《論貴人》在內的《讚美上帝集》以及他的那些廣為流傳的講道記錄。教廷對埃克哈特強調科學理論與拯救靈魂這二者之間的關聯和對他貶低教廷和教皇的地位,始終是極其不滿的。埃克哈特的傾向於普通的平民百姓,對社會底層貧民的同情,也是與教廷的做法大相徑庭的。實際上,在埃克哈特活著的時候,他始終在為自己辯護,作了必要的解釋,對自己的基本論點是堅持的。他的死,也是很值得懷疑的。在他死後發布的教皇訓喻中所說到的他臨死時的悔過表現,其可靠性,則是無法考據的了。直到公元1980年,才在教士教團大會上正式提出為埃克哈特大師恢複名譽,並成立「埃克哈特大師委員會」,從事文檔整理工作。
埃克哈特在15歲至18歲期間進德國埃爾福特(Erfurt)多明我會修道院。然後,于公元1285/1286年起繼續在科隆的教團高等學校學習。在這期間,他初次去了巴黎。他的神學學習是在科隆或者巴黎結束的。1293年https://read.99csw.com,他短期在巴黎大學任格言講師,他對彼得(倫巴第的)(Petrus Lombardus,1095—1160)的格言作了講解和評論,涉及到上帝、創世、得救和聖禮。從1294年至1298年,他擔任埃爾福特多明我會修道院院長,同時又任圖林根代理主教。他的《教誨錄》就是在這期間他對教團青年弟兄們所講的。在1302/1303年,在巴黎被授予碩士學位並獲得講學許可。他自1302年8月28日即聖奧古斯丁紀念日起用拉丁文開講論述奧古斯丁的課程。自1303年至1311年,任薩克森教團大主持,又任教團教士聯合會的監事,策劃並領導教士會會議。並且,自1307年起,又任波希米亞省副主教。1313—1323年,任斯特拉斯堡主持主教。埃克哈特的德語講道,大部分都是在斯特拉斯堡的這段時間里講的,他的《論屬神的安慰》以及《論貴人》,後來收錄于以《哥林多后書》(1章,3節)為標題的《讚美上帝集》(Liber benedictus)之中的,也是約1318年在斯特拉斯堡寫成的。自1323/1324年至1327年,他在科隆講學。公元1326年,由科隆大主教根據埃克哈特在《讚美上帝集》以及他的德語講道中的一些語句對他進行了指控,開始了對他的宗教法庭審理程序。該年9月20日,第一次傳訊埃克哈特,由科隆委員會對受指控的語句作神學上的鑒定。1327年1月24日,對他第二次傳訊。2月13日,埃克哈特大師在科隆的多明我會教堂中作無罪聲明,表明對信仰之真理的認同,也承認會有一些錯誤之處。2月22日,在教團大主持亨利希·馮·奇格諾和另外三位講師的陪同下,埃克哈特他們前往阿維尼翁教廷,向教皇約翰二十二世面陳該事。埃克哈特於1328年去世,可能是死於阿維尼翁。公元1329年,由教皇簽發以「在主九-九-藏-書的耕地上」(In agro dominico)為開始的訓喻。這以後,由羅馬教廷將埃克哈特的全部著作作為異端加以禁絕。
在經過了近七個世紀的被貶抑以後,埃克哈特大師的許多思想和論點,尤其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受到了非凡的重視。在基督教神學範圍內,大師的學說被認為是將基督教恢復到其最純粹的原始形態,是可以承擔起使基督教擺脫一切非屬神的和會引人誤入歧途的人為因素的使命。埃克哈特往往被稱為是一位神秘學家,然而,他的神秘學,恰好就是對早期基督教所信奉的神秘根基的回歸。他在他的著作和講道中對於教會和宗教儀式的作用所談到的看法,儘管在他的時代是與當時流行的觀點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越益受到更多的信徒的贊同。他的靈魂學說,他的超世脫俗學說,他的有關上帝生養他的子的學說以及他的關於人的內在行為遠遠高於其外在行為的學說,這一切,在理論上又植根於他的關於一統、關於「太一」、關於人與上帝的合一以及萬物之中皆有上帝的基本出發點。
榮震華
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和基督教新教的創始人馬丁·路德,是埃克哈特死後第一個有影響的擁護者。他在他的著作中廣泛地引用了埃克哈特的論點,尤其是其德語講道中所闡述的許多思想。自19世紀中葉以來,除了眾多的神學家對埃克哈特大師的學說作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以外,又有一系列著名的哲學家從各個方面發展和運用了他的理論,他們中有:叔本華、弗洛伊德、海德格爾、布洛赫等。如果說那時對埃克哈特大師的興趣始終保持在學術和理論的研究上面的話,那麼,在20世紀上半世紀出現的新的埃克哈特熱,則其中畢竟攙雜有許多借題發揮以為己用的目的,如一些納粹的「理論家」和形形色|色的「共產主義學說」,都企圖斷章取義地拾取大師的個別語句大加發揮,達到為他們的「理論」作辯護的目的。然而,這在客觀上卻也產生了一個積極的後果,那就是促成了埃克哈特大師的著作得以比較系統完整的整理和出版。在德國,自1936年開始,受德國國家研究協會的委託,編輯出版《埃克哈特大師德語與拉丁語著作全集》,下又分《德語著作全集》和《拉丁語著作全集》兩大部分。《德語著作全集》共分五卷,《拉丁語著作全集》也分五卷。《德語著作全集》由埃克哈特大師的研究家約瑟夫·克溫特(Josef Quint)將古德語翻譯成現代德語,《拉丁語著作全集》也由瓦依斯等三人將拉丁語翻譯成現代德語。我這次翻譯的這本《埃克哈特大師文集》,就是根據約瑟夫·克溫特在1955年從《德語著作全集》中挑選出來的他認為最可信和最能夠代表大師的思想的德語著作,包括他的3篇論說和59篇德語講道。1979年該書列入《第歐根尼叢書》第20641號,書名為:《埃克哈特大師德語講道和論說集》(Meister Eckhart:Deutsche Predigten und Traktate,Diogenes Taschenbuch 20642,1979)。https://read.99csw.com
埃克哈特大師,他的全名是約翰尼斯·埃克哈特(Johannes Eckhart),但無論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和他死去以後,也無論是他自稱還是別人稱呼他,都是以埃克哈特(也有譯為愛克哈特或艾克哈特的)大師而聞名於世的。他的生卒年份,最近經過多方面的考據,已基本可以確定。他于公元1260年生於德國圖林根(Thueringen)州的塔姆巴赫(Tambach),于公元1328年逝世,但究竟是死於德國科隆還是法國的阿維尼翁,則尚未能確定。但較可能是死於阿維尼翁。
2001年5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