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輯 第三紀元 第二篇 奇瑞安與埃奧爾,及剛鐸與洛汗之誼

第三輯 第三紀元

第二篇 奇瑞安與埃奧爾,及剛鐸與洛汗之誼

這些北方人類的祖先,和第一紀元前往中洲西部,與埃爾達結為盟友對抗魔苟斯的人類屬於同一支民族。因此,他們和杜內丹人(也就是努門諾爾人)有著久遠的親緣,和剛鐸的人民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實際上是剛鐸的一重屏障,保護著剛鐸的北面和東面邊境不受侵略,然而直到這道屏障遭到削弱、終至被毀,剛鐸諸王才完全意識到這一點。羅瓦尼安的北方人類是從大瘟疫時開始衰落的。1635年冬季,瘟疫在羅瓦尼安爆發,很快便蔓延到剛鐸。在剛鐸,尤其是在城鎮居民當中,這場瘟疫的致死率很高,而在羅瓦尼安,它更加致命——儘管那裡沒有大的城鎮,居民大多數都住在野外,但瘟疫襲來時正值冬季,人和馬都被迫躲在擁擠不堪的低矮木屋和馬廄中避寒。此外,他們缺乏醫藥治療的知識,而剛鐸人自努門諾爾的學識中保留了這門技藝,仍然知道許多醫治辦法。瘟疫過後,據說羅瓦尼安超過半數的人口以及馬匹都死於非命。
傳說故事的手法使然,此處奇瑞安與埃奧爾告別時被記載為出自雙方之口的話語,無疑大部分都來自前夜討論中的所說所慮。但可以肯定的是,奇瑞安告別時說了有關他立誓動機的話,因為他心胸寬廣,十分謙遜但極有勇氣,乃是剛鐸歷任宰相中最高尚的一位。
奇瑞安隨即作出了回應。他長身挺立,左手按上陵寢,右手舉起宰相的白色權杖,所言令聞者無不心中充滿敬畏。因西方殘陽如火,他一身白袍,此刻恍若浴火而立。他先是發誓剛鐸亦當受同等友誼與傾力援助的契約約束,之後他提高聲音,用昆雅語說:
黑森林以南是一片遼闊的土地,從褐地延伸到魯恩內海。來自東方的侵略者可以暢通無阻地穿過此地,直抵安都因河。因此,這片地區是剛鐸統治者的心腹大患。但在警戒和平期間,那些沿著安都因河修建、特別是位於雙河套地區西岸的堡壘都無人駐守,受到忽視。警戒和平過後,剛鐸遭到了(已長期棄守的)魔多的奧克與烏姆巴爾的海盜的進攻,既沒有人手也沒有機會派兵駐守埃敏穆伊丘陵以北的安都因河沿岸。
自從埃蘭迪爾本人與埃爾達之王吉爾-加拉德發誓結成聯盟,中洲還不曾有過這樣的誓言。
「奇瑞安和埃奧爾的傳說」沒有提到發生在凱勒布蘭特原野之戰以前的種種事件,但從其他資料中可以推斷出,這些事件大致如下。
於是費拉羅夫一躍而出,全軍猶如一陣大風追隨在後,卻異乎尋常地寂然無聲,彷彿眾多馬蹄都未曾踏過實地。當天和次日,他們就這樣繼續馳行,如同出發時那個清晨一樣精神抖擻、豪情滿懷。但在第三天破曉時分,他們過夜後起身,發現白霧突然間消失了,他們已經在開闊的平原上走出了很遠。安都因河就在右方不遠處,但他們幾乎過了它朝東的龐大河彎,雙河套地區已經在望。那是四月(Víressë)的第十五天早晨,他們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趕到了那裡。
「然而這的確是他的陵寢。」奇瑞安說,「籠罩著這座山丘和下方樹林的敬畏氛圍,便是來源於此墓。從築陵的伊熙爾杜到繼他之後的美尼爾迪爾,再到後世歷代國王和歷任宰相,直到我本人,這座陵寢都應伊熙爾杜之命,秘不示人。因為他說:『此處是南方王國的中心所在,只要王國猶在,忠貞者埃蘭迪爾的紀念之地就將受到維拉守護,於此長存。此山將成為聖地,除了埃蘭迪爾的繼承人,任何人都不得打擾其和平與寧靜。』我將你們帶來此地,從而我們在此發下的誓言,于雙方以及雙方的後代而言都將是神聖至深。」
一支野蠻人大軍從東北方橫掃羅瓦尼安,並從褐地南下,乘木筏渡過了安都因河。與此同時,不知是碰巧還是預謀,奧克(當時還是與矮人爭戰之前,因而人多勢眾)從迷霧山脈撲下,發動了進攻。這些入侵者佔領了卡倫納松,於是剛鐸宰相奇瑞安派人到北方求援……
當埃奧爾率領麾下驃騎趕到凱勒布蘭特原野時:
「我認出了,故有此一問。」親王說,「因為這些字母是L、ND、L,可是埃蘭迪爾沒有陵寢,那個名字在他之後也無人敢用。」
雙方還取得了一致意見:從前經過阿諾瑞恩和卡倫納松,到達阿斯拉德安格仁(艾森河渡口),由此再向北繼續通往阿爾諾的大道,在和平時期應對兩國的旅行者開放,不設阻礙。從梅爾林河到艾森河渡口的路段應由伊奧希奧德人負責維護。
第一組使者於三月(Súlimë)的第十天出發,結果全部六位騎手當中,惟有這一組中的一位成功抵達了伊奧希奧德人的領地。他名叫波隆迪爾,是位傑出的騎手,他家祖上是一位北方人類的將領,曾為古時的諸王效命。其餘的人都下落不明,只有波隆迪爾的同伴除外——他們經過多古爾都附近時遭到伏擊,他中箭身死,而波隆迪爾靠著運氣和胯|下的快馬逃脫。他被敵人一直往北追趕到金鳶尾沼地,也經常被黑森林中出來的人類截擊,被迫遠遠偏離了正路。最終,他在十五天後找到了伊奧希奧德人的領地,其中最後兩天不曾進食。到達時,他著實精疲力竭,勉力向埃奧爾轉述了口信。
這是因為,第十二任執政宰相奇瑞安面臨一場全新的巨大危機,侵略者意圖征服剛鐸位於白色山脈以北的全部領土。假如這一威脅變成現實,整個王國的淪亡覆滅必定接踵而來。如史料所載,這場危機全憑洛希爾人的援助才得以化解,而奇瑞安以超群的智慧,把北方除了阿諾瑞恩以外的土地全部贈送給他們。他們可以稱王,自治那片土地,但要與剛鐸永結盟約。剛鐸已經沒有足夠的人口佔據北方地區,就連在防守東方邊界的安都因河沿岸堡壘駐紮守軍也力不從心。奇瑞安思慮此事良久,才把卡倫納松贈給北方的馬上民族。他判斷,讓出此地必然徹底改變有關阿蒙安瓦爾聖地的「伊熙爾杜慣例」。洛希爾人的首領被他帶往聖地,在埃蘭迪爾的陵墓前以無上的莊重態度發下了「埃奧爾之誓」,並得到了他的回應「奇瑞安之誓」,確認洛希爾人的王國和剛鐸王國將永結盟約。然而等到立誓完畢,埃奧爾返回北方去接全體族人來新地定居,奇瑞安遷走了埃蘭迪爾的陵寢。因為他斷定,「伊熙爾杜慣例」如今已經失效。聖地不再位於「南方王國的中心」,而是位於另一個王國的邊界。此外,「只要王國尚存」這句話中的「王國」,指的是伊熙爾杜發話時經過測量考察、劃定邊界的王國。的確,王國自那日起也有別的地區失陷——米那斯伊希爾落入那茲古爾之手,伊希利恩荒無人煙。但剛鐸從未放棄對這兩地的統治之權,而卡倫納松一地,剛鐸已經通過誓言永遠放棄。因此,奇瑞安將伊熙爾杜安放在墓丘中的骨灰匣遷往米那斯提力斯的聖地,但那座綠丘仍然作為對紀念地的紀念留存下來。儘管如此,即便安瓦爾山後來成為一處大烽火丘,它對剛鐸來說依然是一處尊崇之地。同樣尊崇它的洛希爾人則用自己的語言為它取名哈利菲瑞恩,意為「聖山」。
「這可是一座陵寢?然而是哪位古代偉人長眠於此?」
馬爾赫威尼策劃並協助實施的起義確實爆發了。孤注一擲的流亡者們出了黑森林,鼓動奴隸起來反抗。他們一同成功地燒毀了許多戰車民的房屋、倉庫和設防的大車營地。但這些人大多數都在戰鬥中死於非命,因為他們裝備很差,敵人的家園也並非無人保護——那九_九_藏_書支民族的少年和老人得到了年輕女人的援助,她們也受過作戰的訓練,保衛家園和子女時能兇猛地戰鬥。因此,馬爾赫威尼最後不得不再次退回自己位於安都因河邊的土地,他這一族的北方人類再也沒有返回從前的家園。卡利梅赫塔則撤回了剛鐸。剛鐸一段時期內(從1899年到1944年)得以從戰事中脫身喘息,直到那場導致諸王血脈幾乎斷絕的大舉進攻來臨。
埃奧爾沒有停頓,他命令:「繼續前進!我們別無去路。已經走了這麼遠,難道我們要被一團河霧擋住,不去戰鬥?」
奇瑞安一回到米那斯提力斯,便召來了一些自己最信任的臣屬。「立刻前往悄語森林。」他說,「你們必須重新開闢出通往阿蒙安瓦爾的古路。那條路已經很久不曾清理,但在森林北部地區,樹木向大道合攏逼近的地方,道邊仍有一塊石碑標記著它的入口。小路曲折,但每個拐彎處都立有一塊石碑。你們循著這些石碑前行,最後會到達樹林盡頭,發現一道通往山上的岩石階梯。我責令你們在此止步。你們要儘快完成這項工作,然後回來向我報告。不要砍樹,只需清理出一條可供數人順利步行上山的路。大道邊的入口,你們就讓它依舊保持隱蔽,這樣在我親自前往之前,那些走大道的人就不會想去那條路一探究竟。不要告訴別人你們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倘若有人問起,就說宰相大人想要備好一處地點,供他與驃騎的首領會商。」
當凱勒布蘭特原野之戰結束,入侵剛鐸的敵人被消滅之後,剛鐸的宰相奇瑞安與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埃奧爾首次相會,《奇瑞安與埃奧爾的傳說》就從這裏開始。然而無論洛汗還是剛鐸,都流傳著諸多歌謠和傳奇,講述洛希爾人那次從北方而來的偉大馳援。後世傳說中的記載,連同有關伊奧希奧德人的其他大量資料,便是從這些歌謠和傳奇中提煉而得。此處將這些記載和資料概括匯總,以編年體給出。
他們修了一道從森林邊緣通往山頂的岩石階梯。伊熙爾杜說:「任何人不得攀上這道階梯,例外的惟有國王,以及國王帶來之人——倘若他命令他們隨行。」然後,在場之人皆被要求發誓保守秘密,但伊熙爾杜向美尼爾迪爾建議:國王應不時造訪這處聖地,特別是在危難或困窘的時期,他感到需要智慧之際。國王在自己的繼承人成年之後,也應帶他來此,為他講述修建聖地的經過,向他揭示王國的秘密和其餘應當知曉之事。
剛鐸的北路軍就在那裡陷入了危境:他們在北高原被擊敗,又被截斷了返回南方的退路,被趕過了利姆清河,接著突然遭到了奧克大軍的襲擊,被迫退往安都因河。山窮水盡之際,洛汗驃騎意想不到地自北方趕到,突然攻入了敵人的後方。戰局就此逆轉,敵人損失慘重,被逐過了利姆清河。埃奧爾率領部下追擊,北方的馬上民族令敵人聞風喪膽,連北高原的入侵者也猝不及防,驚慌逃竄,被驃騎獵殺在卡倫納松平原上。
然而這次並非如此。戰車民在魯恩內海的南岸集結起一支大軍,又得到了在羅瓦尼安的族人和來自可汗德的新盟友的增援。等一切準備就緒,他們便從東方進軍剛鐸,順著埃瑞德礫蘇伊山脈全速前進,沿途無人注意到他們在推進,等注意到已為時過晚。就這樣,剛鐸軍隊的先鋒剛剛到達與魔多之門(即魔欄農)平齊之處,就見一陣風起,東方沙塵大作,昭示敵人的前鋒即將襲來。這支前鋒不僅包括戰車民的戰車,還有一支人數遠超所料的騎兵。戰車和騎兵沖入昂多赫爾的混亂陣線時,國王只來得及讓魔欄農附近的中軍右翼掉頭面對攻來的敵軍,並向後面的右翼軍將領米諾赫塔傳令,要他儘快掩護中軍左翼。接下來的慘敗引起了大亂,幾乎沒有任何明確的戰況報告送回剛鐸。
「看樣子,金色森林的夫人站在我們這邊。」波隆迪爾說。
於是,奇瑞安領埃奧爾進入樹林,旁人依次跟上了他們。他們經過小路上的第一塊石碑后,便斂聲屏息,行走也十分小心,惟恐發出任何聲響。就這樣,他們最終來到山丘高處的山坡上,穿過一條白樺樹林帶后,看見了通往山頂的岩石階梯。離開了森林的陰影,陽光顯得炎熱又明亮,因為當時正是八月(Úrimë),然而山頂卻是青翠一片,彷彿仍停留在五月(Lótessë)的時光里。
1944年七月(Cermië)的第九天,敵人來襲的消息傳到了佩拉基爾。埃雅尼爾已經做好安排,他已帶領一半兵力渡過安都因河,有意棄守波羅斯河渡口,在北邊距離渡口約四十哩的南伊希利恩紮營。國王昂多赫爾則計劃帶領北路軍向北穿過伊希利恩,在達戈拉德列陣——那是一片對剛鐸的敵人來說象徵著厄運的戰場。(那時,納馬奇爾一世在薩恩蓋比爾以北的安都因河沿岸修建的各處堡壘仍然維護良好,並有人數充足的來自卡倫納松的戰士駐守,以阻止任何敵人嘗試從雙河套地區過河。)但直到七月的第十二天早晨,北方敵人來襲的消息才傳到昂多赫爾耳中。假如昂多赫爾早些收到警訊,他本來會命令剛鐸軍隊加速行軍,然而此時敵人已經逼近,剛鐸的前鋒卻還沒有抵達魔多之門。國王與禁衛軍帶領主力部隊先行,右翼軍和左翼軍的戰士跟隨在後,待到出了伊希利恩、接近達戈拉德,后兩路軍就會接替中軍的領先位置。在從前的平原之戰和卡利梅赫塔于達戈拉德取得的大捷中,敵人的攻勢都是來自北方或東北方,因此他們料想這次也不例外。
儘管如此,歷代宰相除了遵照諸王的傳統、將自己的繼承人帶去安瓦爾山頂之外,平常極少前往那處聖地,這一方面是出於敬畏,一方面也是國事繁忙所致。有時聖地一連幾年無人到訪,正如伊熙爾杜所求,維拉守護著它——林木也許變得茂密糾結,人們也許因寂靜而迴避森林,導致上山的小路湮沒了蹤跡,但當道路重開的時候,聖地依然風霜不侵、未遭褻瀆,在蒼天下長青無虞,直到剛鐸王國發生了改變。
當時是三月(Súlimë)的第二十五天。埃奧爾沉默著思忖了一陣,但時間並不長。很快他便起身,說:「我將前往。倘若蒙德堡陷落,我們再要逃避黑暗,還能去往何方?」語畢,他握了波隆迪爾的手,以示承諾。當下,埃奧爾便召集族中長者會商,開始為這場大規模馳援做準備。不過這耗費了多日時光,因為他必須收聚集結起散居的族人,也必須斟酌如何組織人手,以及如何防守家鄉土地。當時伊奧希奧德人和平安居,無戰爭之虞,然而一旦他們的首領騎馬離開、前往遙遠的南方作戰的消息傳開,情況就有可能生變。儘管如此,埃奧爾卻心如明鏡:他若不舉族相助,就無濟於事,他要麼孤注一擲,要麼退縮毀諾。
文稿在此戛然而止,接續的筆記和潦草隨筆大都無法辨認,但可以辨認出的內容包括:當時伊奧希奧德人隨同昂多赫爾作戰,以及昂多赫爾的次子法拉米爾被命令留在米那斯提力斯攝政,因為律法不允許國王的兩個兒子同時參戰(前文有一處類似的評論,見本書第383頁)。但法拉米爾沒有從命,而是喬裝前去參戰,結果被殺。此處的文字幾乎無法解讀,法拉米爾似乎加入了伊奧希奧德人的行列,在隨他們的一隊人向死亡沼澤撤退時遭到了攻擊。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此人的名字無法辨認,只看得出以「馬爾赫」Marh-這個元素開頭)前來救援,但法拉米爾死在他懷中。搜檢遺體時,他才發現了表明死者王子身份的信物。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隨後前往伊希利恩北大道的端頭,與米諾赫塔會合。米諾赫塔當時正下令給米那斯提力斯的王子——此時應是國王了——送信,就在那時,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向他報告了王子喬裝參戰,已經陣亡的消息。
「也許吧。」埃奧爾說,「但至少我要信賴費拉羅夫的智慧。他沒有嗅到任何邪惡的氣息;他情緒高昂,疲倦也一掃而光,迫不及待要揚蹄馳騁。那就順其自然好了!畢竟我從不曾這麼需要隱蔽,而且還要快速前進。」
依照這項協議,安瓦爾森林只有位於梅爾林河以西的一小部分被划入埃奧爾的國土,但奇瑞安宣布,安瓦爾山如今是兩支民族共奉的聖地,從此以後埃奧爾一族和剛鐸宰相們應當共同守衛、維護此地。然而後來,洛希爾人的實力和人數漸漸增長,與此同時剛鐸卻不斷受到來自東方和海上的威脅,逐步衰落,因此安瓦爾的守衛全部選自東伏爾德的居民,安瓦爾森林依照傳統划為馬克諸王的王室領地。他們將山丘命名為「哈利菲瑞恩」,將森林命名為「菲瑞恩霍爾特」。
「利奧德之子埃奧爾,我們就此別過。我將返回家園,那裡有諸多事務需要安排整頓。你若不急著回自己的疆土,我便暫時將卡倫納松委託給你治理。三個月後,我會在這裏與你重逢,屆時我們再共同商議。」
伊奧希奧德人的參戰和他們的首領扮演的角色,可以解釋:這段表面上要講述剛鐸和洛希爾人之間情誼淵源的文稿,為何要包括剛鐸軍隊與戰車民之間這場戰鬥的詳盡經過。
於是奇瑞安帶埃奧爾步上階梯,餘人尾隨在後。他們來到山頂,只見一片平整寬闊的橢圓形草地,並無圍欄,但在東端屹立著一座低丘,丘上盛開著阿爾費琳的潔白花朵,斜陽給它們鍍上了金輝。多阿姆洛斯的領主是奇瑞安的同行者之首,他向小丘走去,看到丘前的草地上有一塊不曾被荒草湮沒、也未被風霜侵蝕的黑石,石上鐫刻著三個字母。見狀,他問奇瑞安:
埃奧爾聞言起身,但一時並未開口。因為他對這一極其慷慨的贈禮及附帶的優厚條件大感驚訝,並且意識到了奇瑞安的智慧——奇瑞安本人站在剛鐸統治者的立場上,要設法保護本國尚存的國土,但他也是伊奧希奧德人之友,知曉他們的需求。如今伊奧希奧德人的人口已經多到北方的領地容納不下的地步,他們渴望返回南方的故土,卻又懼怕多古爾都,不得成行。但在卡倫納松,他們將擁有超出想象的疆土,同時還能遠離黑森林的陰影。

第四節 伊熙爾杜慣例

昂多赫爾發覺南方的敵人正準備發動戰爭,於是明智地將軍隊分為北路軍和南路軍兩部分。他判斷來自南路的危險較小,故南路軍人數較少。指揮南路軍的是埃雅尼爾,他出身王室,是納馬奇爾二世的父親——國王泰路梅赫塔的後代。他駐紮在佩拉基爾。北路軍則由國王昂多赫爾親自指揮。這是剛鐸的一貫傳統:大戰來臨時,國王倘若有意便可領軍,前提是有一位繼承權無可爭議的王位繼承人留在後方。昂多赫爾出身於世代尚武的家族,深受將士尊敬愛戴。他有兩個兒子,次子法拉米爾比長子阿塔米爾小了大約三歲,二人都到了能上戰場的年紀。九_九_藏_書
「我在此以諸王宰相之權宣布,我決意將安都因河與艾森河之間的整片廣闊土地卡倫納松贈給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利奧德之子埃奧爾,以嘉獎他英勇的族人,酬謝他在危難之際、絕境之中為剛鐸帶來援助。他若有意,便可於此地世代稱王。只要宰相之權存續,他的子民便可自由生活,直至偉大王者歸來。他們除了本族的律法和意願,必須遵守的契約僅有一條:只要兩國猶在,他們便要與剛鐸永久為友,同仇敵愾。同一契約,剛鐸的子民亦必遵守。」
昂多赫爾完全沒有準備好應對騎兵和戰車的大舉衝鋒。他帶著禁衛軍匆匆佔據了一座低矮的小丘,樹起王旗,然而這無濟於事。敵軍主力徑直猛衝向王旗所在,禁衛軍幾乎全軍覆沒,王旗被奪,昂多赫爾本人被殺,他兒子阿塔米爾也在他身邊倒下。他們的遺體從未被尋回。敵人越過他們,同時繞過小丘兩側繼續攻擊,深深切入剛鐸的混亂陣形當中,迫使他們亂成一團後撤,撞入后軍。他們還把許多人打散,驅逐進西邊的死亡沼澤。
據說,伊熙爾杜從最後聯盟大戰中歸來后,在動身前去執掌阿爾諾的王權之前,曾在剛鐸暫作停留,整頓國務,並指導侄子美尼爾迪爾。他帶領美尼爾迪爾和一隊可靠的友人,沿著剛鐸轄下全境的邊緣地帶旅行了一次。他們從北面邊界返回阿諾瑞恩,來到了一座當時稱為「艾萊耐爾」的高山下。此山位於剛鐸全境的中心附近,後來得名「敬畏之山」阿蒙安瓦爾。他們從北坡的茂密森林中開出一條小路,終於來到不生樹木、青翠一片的山頂。他們在山頂清出一片平地,在平地東端堆起一座墓丘。伊熙爾杜在丘中安放了一隻隨身攜帶的骨灰匣,之後說:「此為忠貞者埃蘭迪爾的陵寢和紀念之地。它將屹立在南方王國的中心,只要王國尚存,就將受到維拉守護。此處將成為聖地,任何人都不得褻瀆。除了埃蘭迪爾的繼承人,任何人都不得打擾其和平與寧靜。」
「你莫非沒認出這些字母?」奇瑞安問。
伊奧希奧德人,于剛鐸國王卡利梅赫塔在位期間(他死於第三紀元1936年)初次以此名為人所知。那時他們是一支人數不多的民族,居住在卡爾岩和金鳶尾沼地之間的安都因河谷中,大多在大河的西岸。他們是北方人類的余部。過去,北方人類由很多民族聯合組成,人數眾多、勢力強大,生活在黑森林和奔流河之間的遼闊平原上。他們在黑森林外緣安家,尤其是東林彎一帶,該地主要是他們砍伐樹木清理出的。他們雖居於林邊,卻擅長培育良馬,以騎術高超、耐力出眾聞名。
哈利菲瑞恩是七座烽火丘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外觀與次高的艾萊那赫相似,孤零零地聳立在一大片樹林當中,這是因為埃瑞德寧萊斯山脈在此朝北伸出一道綿長的支脈,哈利菲瑞恩就是這道支脈的最高峰,它背對樹林的一側是一道深峽,即幽暗的菲瑞恩山谷。哈利菲瑞恩猶如一道陡牆,從峽谷中拔地而起,但它外側的山坡尤其是朝北一面卻很長,沒有險峻之處。樹木覆蓋了山坡,幾乎直達峰頂,越往下林木就越茂密,梅爾林河(此河發源於峽谷中)沿岸以及北面山體伸入平原那一帶尤甚,河流就穿過那片平原注入恩特河。西大道為了避開森林北緣外的澤地,從林中伐出一道長隙通過;不過這條路是古時建成的,自從伊熙爾杜離去后,菲瑞恩森林中的樹木從未被烽火丘守衛以外的人砍伐過,而守衛們的任務就是保持大道和通往山頂的小路暢通。大道進入森林后不久,這條小路便離開大道,蜿蜒攀升,直到樹林盡頭,此後是一道古老的岩石階梯,通往烽火場——修建階梯的人們夷平的一大圈空地。森林中除了野獸以外,惟一的居民是烽火丘守衛。他們居住在山頂附近的林間小屋裡,但若非受困於惡劣天氣,並不久留。他們輪流執行這項任務,多半都樂於返家。這不是因為危險的野獸作亂,也沒有任何黑暗時期的邪惡陰影籠罩了森林,但在風聲、鳥鳴獸吼和偶爾騎手從大道上匆匆經過的響聲之下,卻存在著一種肅穆的氛圍,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悄聲對同伴說話,彷彿時刻準備聽見某個發自遙遠之處、來自很久之前的洪亮嗓音的回聲。
以星引之地的榮耀與忠貞者埃蘭迪爾的信仰為念,願西方王座之上的諸神和凌駕一切王座的至尊者相佑,此誓永存不渝。
諸王統治的年代結束后,剛鐸由宰相統治,他們的祖先是國王米納迪爾的宰相胡林。人們認為,他們擁有國王的一切權利與責任,「直到偉大王者歸來」。但涉及「伊熙爾杜慣例」,只能由他們裁決,因為此事只有他們知曉。他們判斷,伊熙爾杜口中的「埃蘭迪爾的繼承人」指的是繼承王位的埃蘭迪爾一脈的王室成員,但他並沒有預見到宰相的統治。既然當年馬迪爾曾在國王不在時行使其權威,那麼繼承宰相之位的馬迪爾的後人,就擁有同樣的權利和責任,直到一位國王歸來。因此,每位宰相都有權在想去的時候造訪聖地,並且有權在認為合適的情況下帶同行的人進入聖地。至於「只要王國尚存」這句話,他們說剛鐸仍是一個由代理人治理的「王國」,因而這句話的意思必定解釋為「只要剛鐸之國體尚存」。

第三節 奇瑞安與埃奧爾

至於北方人類,據說有少數逃到了凱爾都因河(奔流河)對岸,投奔了埃瑞博山下河谷邦的居民(二者是親族),有些去剛鐸避難,餘下的被馬爾赫阿里(他犧牲在平原之戰的斷後戰鬥中)之子馬爾赫威尼集結起來。他們從黑森林和安都因河之間北上,定居在安都因河谷中,又接納了很多穿過黑森林而來的逃亡者。這就是伊奧希奧德人的起源,不過多年來剛鐸對此一無所知。北方人類大多數淪為奴隸,他們過去的土地全部被戰車民侵佔。
完整寫就的文稿結尾營造了這樣的印象:戰車民大軍沿著大道進入林間的縱深空隙時,他們的趾高氣揚、得意洋洋即將https://read•99csw.com告終。但末尾的筆記表明,他們並沒有被米諾赫塔的後衛守軍阻擋很久。「戰車民無情地湧入伊希利恩」,「七月(Cermië)的第十三天傍晚,他們擊敗了米諾赫塔」,米諾赫塔中箭身亡。此處提到他是昂多赫爾王的外甥。「他的部下將他的遺體抬出亂軍,後衛軍餘下的人全部南逃,尋找阿德拉希爾。」戰車民的統領隨即下令停止前進,開始設宴慶祝。更多的內容辨認不出,但《魔戒》附錄一中的簡短版本講述了埃雅尼爾如何從南方趕來,大敗戰車民:

第二節 埃奧爾的馳援

當然,剛鐸對這些陰謀動向幾乎一無所知。這裏講述的內容是很久以後歷史學者通過種種事件推斷出來的,此外他們認為這一點很清楚:是索隆挑起了敵人對剛鐸的憎恨,並操縱剛鐸的眾多敵人協同行動(那些敵人自身既沒有這樣的意願,也沒有這樣的智慧)。馬爾赫威尼的兒子佛特赫威尼的確向國王昂多赫爾(他於1936年繼承了父親卡利梅赫塔的王位)送去了警訊,報告羅瓦尼安的戰車民正從弱勢和恐懼中恢復過來。佛特赫威尼懷疑他們正從東方得到新的軍力援助,因為他的領地南部同時遭到了來自大河下游和黑森林狹地的襲擊,他對此深感不安。但剛鐸當時限於人力物力,只能盡量集結並訓練一支軍隊。因此,當攻擊最後到來,剛鐸儘管軍力不敷所需,卻並非毫無準備。
在《魔戒》附錄二「編年史略」中,埃雅尼爾的勝利被稱為「營地之戰」。昂多赫爾和他的兩個兒子在魔欄農戰死後,北方國度的末代國王阿維杜伊提出了繼承剛鐸王權的要求,但他的要求被拒絕了。營地之戰次年,埃雅尼爾成為國王,他的兒子是埃雅努爾。埃雅努爾接受了那茲古爾之首的挑戰,死在米那斯魔古爾,他是南方王國的末代國王。
2489年,奇瑞安接任剛鐸宰相。他時刻不忘北方的威脅,苦苦思索在剛鐸國力衰退的當時,可以制定何種策略去阻擋來自那片地區的侵略。他派了一些人駐守古老的堡壘,監視雙河套地區,並派遣斥候和暗探進入黑森林和達戈拉德之間的地域,因此他很快就察覺到東方來了危險的新敵人,他們不斷從魯恩內海以東向這邊遷移。作為剛鐸友族的北方人類余部仍生活在黑森林以東,他們要麼被殺,要麼沿著奔流河被逐往北面,或逐進黑森林;但奇瑞安沒有任何辦法援助他們,收集情報也變得越來越危險,他的斥候已經有太多一去不返。
米諾赫塔接掌了指揮權。他既英勇又善戰。敵人的第一波猛烈攻勢過去了,收到的成效之大、遭受的損失之小,都遠遠超過他們自己的預料。此刻騎兵和戰車退了回去,因為戰車民的主力軍隊正在逼近。米諾赫塔抓緊時間樹起自己的軍旗,重整了剩餘的中軍和附近自己麾下的隊伍。他立刻向左翼軍將領、多阿姆洛斯的阿德拉希爾派去了信使,命令他帶領手下軍隊和右翼軍尚未接戰的後方軍隊全速撤退。凱爾安德洛斯(此地有人防守)和埃斐爾度阿斯山脈之間的土地有一處最為狹窄,因為安都因河在這裡有個朝東的大河彎。米諾赫塔計劃用這些軍隊在那裡布下防線,盡最大可能守住通往米那斯提力斯的道路。為了給撤退行動贏得時間,米諾赫塔自己打算組建一支後衛軍,企圖遏制戰車民主力推進。阿德拉希爾則應當即刻派出信使,若是可能就找到埃雅尼爾,向他報告魔欄農的慘敗和正在撤退的北路軍的方位。
納馬奇爾二世之子——國王卡利梅赫塔擺脫了其他危機后,終於決心為平原之戰的慘敗復讎。馬爾赫威尼向他派去信使,警示戰車民正計劃越過雙河套地區洗劫卡倫納松。信使還說,遭受奴役的北方人類正醞釀著一場起義,倘若戰車民捲入戰事,起義就會大舉爆發。因此,卡利梅赫塔儘快率領一支軍隊出了伊希利恩,並故意把己方進軍的消息完全透露給敵人。戰車民動用了全部可用的軍力南下,卡利梅赫塔在他們面前退走,將他們引離家園。戰鬥最後在達戈拉德打響,久久分不出勝負,然而就在戰事進行到白熱化時,卡利梅赫塔派過雙河套地區(敵人沒有防守此地)的騎兵與一支人數眾多、由馬爾赫威尼率領的伊奧雷德聯合,向戰車民的側翼和後方發起了進攻。剛鐸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儘管到頭來並不是決定性的。敵人大敗之後,很快就潰不成軍地向北逃回家園,但卡利梅赫塔沒有追擊。於他而言,這是明智之舉。戰車民丟下的死者將近全軍的三分之一,那些屍體于達戈拉德腐爛,混入了過去歷次更高尚的戰役留下的枯骨。不過在逃亡者越過平原的漫長潰退途中,馬爾赫威尼的騎兵不斷追襲,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傷亡。直到黑森林遙遙在望,騎兵們才丟下敵人離去,並嘲弄道:「索隆的臣子,往東逃吧,別往北走!看,你們竊取的家園起火了!」因為當時正有一股濃煙升起。
階梯腳下有一小片在山坡上鑿出的岩架或凹洞,周圍是覆著青草的矮坡。一行人在那裡坐了片刻,直到奇瑞安起身,從自己的侍從手中取過剛鐸宰相的白色權杖和白色斗篷。然後,他踏上第一級階梯,開口打破了寂靜,嗓音低沉,卻清晰可聞:
因此,直到2509年冬季過去,奇瑞安才發現敵人正準備針對剛鐸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攻勢。沿著黑森林南緣,到處都有人類軍隊在集結。他們的裝備相當粗陋,也沒有大批適合騎乘的馬匹。他們就像諸王統治的年代末期攻擊剛鐸的那些戰車民一樣(二者無疑有著親緣),擁有許多巨大的馬車,因此他們的馬主要用來拖拉輜重。然而可以斷定的是,他們以人數彌補了戰鬥裝備的不足。
剛鐸沿著埃瑞德寧萊斯山脈設下了七座烽火丘,哈利菲瑞恩是其中最靠西的一座。本節故事開始之前有一段關於哈利菲瑞恩的說明。
「我會來。」埃奧爾答道。然後他們就分別了。
美尼爾迪爾遵從了伊熙爾杜的建議,在他之後所有的國王亦然,直到羅門達奇爾一世(美尼爾迪爾之後第五代國王)。在他統治的時期,剛鐸首次遭到東夷攻擊,為了防止慣例因戰事、橫死或其他不幸而遭到破壞,他命人將「伊熙爾杜慣例」連同新任國王應當得知的其餘事務寫進書卷,然後封好,國王加冕之前,宰相將把書卷呈交給他。從那時起,便一直舉行這個呈交儀式,不過剛鐸的國王幾乎人人都遵守這項帶領繼承人造訪阿蒙安瓦爾聖地的習俗。
然而,當時奇瑞安和埃奧爾二人所慮並非只有智慧和謀略,他們都被兩族人民結下的深厚情誼以及男子漢之間的惺惺相惜打動了。于奇瑞安而言,這份情感恰似久經世間風霜而年邁睿智的父親愛著正當青春年少、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兒子;而在埃奧爾看來,奇瑞安就是他所認識的世間最高尚、最莊重也最睿智的人,身上棲留著很久以前人中王者的威嚴榮光。
在所有這些地區當中,剛鐸惟獨保留了對安格瑞諾斯特堡壘的統治權,剛鐸第三座高塔——堅不可摧的歐爾桑克坐落在此地,塔中保存著南方王國的第四顆帕藍提爾。在奇瑞安的時代,安格瑞諾斯特仍然駐紮著一支剛鐸人衛隊,但這些人已經定居於此,成為一支人數不多的家族,由一位世襲的族長統治;高塔的鑰匙則由剛鐸宰相保管。描述埃奧爾的國土範圍時提到了「外圍防線」地帶,它指的是位於安格瑞諾斯特大門以南約兩哩開外的一道壕溝和護牆,地處迷霧山脈盡頭的丘陵之間。再往南去就是堡壘居民耕種的土地。
接著他用通用語重複了一遍:
正午過後兩個小時,戰車民的主力軍隊推進完畢,準備發動攻擊。這時米諾赫塔已經把陣線撤到了伊希利恩北大道的端頭,距離大道拐往東邊魔欄農的監視塔樓的轉角有半哩遠。戰車民的首戰告捷現在埋下了敗退的禍根。他們不清楚守軍的人數和部署,過早地發動了第一波進攻,當時剛鐸大軍多數還沒來得及走出伊希利恩的狹窄土地。戰車和騎兵的衝鋒大獲成功,比他們料想的迅速得多,優勢也更驚人。到了這時,他們的主要攻勢已經拖延過久,習慣在開闊地作戰的戰車民無法再遵循計劃好的戰術,充分運用己方兵力的優勢。他們在殺死國王、大敗泰半敵對的中軍之後,完全有可能得意洋洋,相信守軍已被擊潰,己方的主力軍隊再無用武之地,只需要繼續推進,去侵略佔領剛鐸就好。他們若真作此想,那就上當了。
《魔戒》附錄一(第一篇第四節)另外還給出一處相似但更簡短的描述。這兩處或許都不曾明確具體地說明戰鬥的經過,但這一點看來是肯定的:騎兵從雙河套地區過河,接著過了利姆清河(見本書第410頁,註釋29),在凱勒布蘭特原野上向敵人的後方發動了猛攻。「敵人損失慘重,被逐過了利姆清河」這句表明,巴爾寇斯人被擊退,向南進入了北高原。
待到時機成熟,奇瑞安便帶著兒子哈爾拉斯、多阿姆洛斯的領主以及另外兩位議會成員出發了。他在梅爾林河渡口見到了埃奧爾,埃奧爾帶來了麾下的三位大將。奇瑞安說:「我們即刻前去我備好的地點。」於是他們把一支驃騎衛隊留在大橋邊,掉頭走上樹影遮蔽的大道,來到了石碑前。他們在那裡下了馬,又留下了一隊剛鐸的強壯衛兵。奇瑞安站在石碑邊,轉身對同行者們說:「現在我將去敬畏之山。你們若是願意,就隨我來。我和埃奧爾將各帶一名侍從,替我們攜帶武器。旁人則需卸去武裝前往,見證我們在崇高之所的所言所為。路已備妥,不過自從我隨父親前來此地,此路再不曾有人走過。」
立誓的次日,奇瑞安和埃奧爾擁抱后惜別。因埃奧爾說:「宰相大人,我有許多急事要辦。現在敵人已經被趕出了這片土地,但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我們也不知道在安都因河對岸和黑森林檐下還潛藏著怎樣的邪惡。昨晚我派了三個信使返回北方,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勇敢騎手,但願當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先到家園——我現在必須親自帶領一部分兵力回去。我的領地上留下的男人很少,而且不是太年輕,就是太年老。我們的婦孺要帶著無法拋棄的財物走完這麼漫長的旅程,必須有人護衛,而且他們也只肯追隨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本人。我會把能抽出的兵力都留下,也就是將近一半現在駐紮在卡倫納松的軍隊。這其中會包括數個連隊的弓箭騎兵,要是這片土地上還潛藏著小股敵人,他們會隨機應變,採取行動。但主力軍將留在東北部,重點防守巴爾寇斯人當初從褐地渡過安都因河的地點,因為最大的危險仍在那邊,而且我如果歸來,若要帶領我的人民蒙受儘可能少的悲傷和損失到達新的家園,最大的希望也在那邊。我雖然說的是『我如果歸來』,但請放心,我一定會歸來,以實踐我的誓言——除非災難降臨,我和我的人民在長途跋涉當中遭遇不測。因為這條路必定要經過安都因河東岸,時刻處於黑森林的威脅之下,最後還必須經過一道谷地,那裡有你們稱為多古爾都的那座山的陰影作祟。此外,即便迷霧山脈中沒有奧克出沒,大河西岸也沒有騎兵或大批人民和馬車能走的路。而且不管人多人少,都沒有人能通過德維莫丁,那裡住著一位白夫人,編織著凡人無法逃脫的羅網。我會像來凱勒布蘭特時那樣,走東岸的路前來。但願我們指名見證雙方誓言的諸位保佑我們。現在讓我們心懷希望告別吧!您是否准許我離去?」read.99csw.com
終於,全軍集合完畢,只有幾百人留下,照顧因年幼或年老而不適合這樣冒著奇險出征的人。當時是四月(Víressë)的第六天,那天,一支陣容龐大的伊奧赫雷沉默著出發了。他們拋開了恐懼,心中的希望卻很渺茫,因為他們不知道無論途中還是終點,在前路上等待著自己的是什麼。據說,埃奧爾帶走了大約七千名全副武裝的騎兵,以及幾百名騎馬的弓箭手。波隆迪爾在他右邊騎行,儘力指引道路,因為他最近經過了那片土地。不過,這支大軍在沿著安都因河谷南下的漫長旅途中並沒有遭到威脅或攻擊。無論善良還是邪惡的種族,看見他們接近,懾于大軍的榮光和威勢,無不逃走讓路。大軍繼續向南騎行,經過如今巴爾寇斯人頻繁出沒的南黑森林(黑森林位於大東林彎以南的部分),仍然不見敵人蹤影——既無軍隊擋路,也無小隊斥候窺探他們進軍。這一方面是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件使然,這些事件發生時波隆迪爾已經出發,另一方面還有其他力量在起作用。因為當大軍終於接近多古爾都時,埃奧爾忌憚那裡湧出的陰影和烏雲,轉向西行,在看得見安都因河的地方繼續前進。許多騎兵都向大河那邊望去,半懷著恐懼,半懷著希望,想遠遠瞥見德維莫丁的朦朧光輝——那是一處危機四伏之地,據他們本族的傳奇故事講述,它在春日中閃耀如同黃金。然而此時此刻,它似乎裹在一團閃閃發光的霧中,令他們驚愕的是,霧氣竟飄過河來,湧上了前方的土地。
戰事結束以後,人們很想知道宰相將授予埃奧爾何種榮譽,給予他何種獎賞。他們料想,米那斯提力斯將舉辦一場盛宴,屆時謎底就會揭曉。然而奇瑞安是位自有主見的人。人數有所折損的剛鐸大軍取道南歸時,埃奧爾帶領北方驃騎的一支伊奧雷德與奇瑞安同行。他們走到梅爾林河時,令人驚異的是,奇瑞安轉身對埃奧爾說:
戰車民毫無章法地繼續前進,他們尚未見到任何守軍出來阻撓的跡象,於是仍然耀武揚威、高唱凱歌,直到他們發現通往剛鐸的大道轉向南方,進入一片籠罩在黑暗的埃斐爾度阿斯山脈陰影下的狹窄林地。一支軍隊要在那片地區秩序井然地步行或騎行,只能走一條大道。在他們面前,大道順著林間一道縱深空隙延伸出去……
1944年,國王昂多赫爾和他的兩個兒子阿塔米爾和法拉米爾都在魔欄農以北戰死,敵人蜂擁進入伊希利恩。但南路軍統帥埃雅尼爾在南伊希利恩取得了一場大勝,消滅了渡過波羅斯河的哈拉德軍隊。他趕往北方,竭盡所能將敗退的北路軍收聚到身邊,向戰車民的主營發動了進攻。此時他們還在設宴狂歡,以為剛鐸已被推翻,己方除了搶奪戰利品別無他事。埃雅尼爾突襲營地,放火燒了戰車,將敵人打得一敗塗地,趕出了伊希利恩。敵人在他面前狼奔豕突,大半都葬身於死亡沼澤。
且聽,所有拒絕向東方的魔影屈膝的人們!應蒙德堡城主所贈,我們將前來居住在這片他稱為卡倫納松的土地上,因此我以我本人之名,代表北方的伊奧希奧德人立誓:我族將與西方的偉大民族永結友誼,他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敵人,他們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無論何種邪惡、威脅、攻擊臨到他們,我們都將不遺餘力地加以援助。此誓將由我的子孫世代傳承,以及所有繼我之後來到這片新領土上的人。願他們恪守誓言不移,以防魔影臨身,橫遭詛咒。
伊奧希奧德人的新領地位於黑森林以北,西依迷霧山脈,東臨密林河,向南則延伸到他們分別取名為「灰響水」和「長川源」的兩條短河的匯流之處。灰響水從「灰色山脈」埃瑞德米斯林流下。長川源則發源自迷霧山脈,它是安都因河的源頭,因而得名。長川源與灰響水匯流之後,他們就稱其為「長川」。
與此同時,戰車民休養生息,計劃著復讎。魯恩內海以東的土地,剛鐸鞭長莫及,那裡的消息也傳不到剛鐸諸王耳中。戰車民的親族在那裡擴張開來,並繁衍壯大,他們渴望征服與劫掠,對剛鐸這塊絆腳石滿懷憎恨。但是,他們過了很久才採取行動。一方面,他們懼怕剛鐸的威勢,又完全不了解安都因河以西的狀況,高估了剛鐸當時的實際領土範圍和人口數量。另一方面,東方的戰車民一直向南擴張,他們越過了魔多,與可汗德及其南方相鄰的各支住民發生了衝突。最終,這些剛鐸的敵對勢力達成了和約,結成了聯盟,準備同時從北方和南方發起進攻。
危機當前,奇瑞安萬般無奈之下,最終想到了伊奧希奧德人,決定向他們派出使者求援。然而使者們將不得不|穿過卡倫納松,經過雙河套地區,再通過已被巴爾寇斯人監視巡查的地段,才能到達安都因河谷。這就意味著他們要騎馬走過大約四百五十哩的路到達雙河套地區,從那裡又要再走超過五百哩路,才能找到伊奧希奧德人。而且,從雙河套地區開始,直到走出多古爾都的陰影,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必須趁夜行動,小心前進。奇瑞安幾乎不指望真有人能抵達目的地。他徵募志願者,挑選了六位勇氣非凡、耐力出眾的騎手,派他們兩人一組、間隔一天出發。每個人都背下了他的口信,還帶著一塊刻有宰相標記的小石頭。使者倘若成功到達伊奧希奧德人的土地,就要將口信當面報告給他們的首領。消息是送給利奧德之子埃奧爾的,因為奇瑞安知道埃奧爾若干年前繼承了父親的首領之位。他繼任首領時只有十六歲,如今也不超過二十五歲,但所有傳到剛鐸的消息都說他擁有卓越的勇氣與超出年齡的智慧。然而即便消息送達,伊奧希奧德人是否就會回應,奇瑞安也不抱奢望。除了剛鐸與對方的古老情誼,奇瑞安沒有任何權力要求他們率領足以相助的軍隊從如此遙遠的地方趕來。巴爾寇斯人正在消滅伊奧希奧德人在南方的最後一批親族,這個消息他們或許還不知道。如果他們自身尚未受到敵人的威脅,這或許會給他的懇求添加分量。奇瑞安沒有多說,他整頓麾下可用的軍隊準備迎接風暴。他竭盡所能召集了一支大軍,儘快做好準備,便親自領軍向北前往卡倫納松,將兒子哈爾拉斯留在米那斯提力斯攝政。
儘管如此,卡利梅赫塔和馬爾赫威尼的聯盟卻不是徒勞無果。假如羅瓦尼安的戰車民未曾被擊潰,那場攻擊就會來得更快,軍力也會更加龐大,剛鐸就有可能全境淪陷。然而他們這場聯盟最重大的影響,當時無人能夠預見,要到遙遠的後世才會顯現——那便是洛希爾人拯救剛鐸的兩次偉大馳援,先有埃奧爾奔赴凱勒布蘭特原野,再有希奧頓王的號角響徹佩蘭諾平野。若非後者,國王歸來也將是枉然。
他們漸漸接近,發現白色的霧氣正在驅退多古爾都的重重陰影。很快,他們就進入霧中,起初走得緩慢又謹慎,不過在白霧的遮蔽之下,萬物都被清澈的光輝照亮,不留影子,而左右兩側則彷彿豎起兩堵白牆,隱藏了他們的行跡。
哈利菲瑞恩這個名字在洛希爾人的語言中意為「聖山」。洛希爾人到來之前,此山在辛達語中稱為「敬畏之山」阿蒙安瓦爾,其原因何在,剛鐸人並不清楚,(後來表明)只有執政的國王或宰相知曉。少數曾經膽敢離開大道進入林中遊盪的人認為,森林本身就是原因所在——在通用語中,它被稱為「悄語森林」。在剛鐸國力強盛的時期,這座山丘上沒有修築烽火台,當時歐斯吉利亞斯和王國中三座高塔之間的聯繫仍由各個帕藍提爾維持,因此不需要傳遞訊息或信號。後來,卡倫納松的人口逐漸減少,幾乎不能指望北方給予援助,而米那斯提力斯要守衛安都因河沿岸、保護南方海岸,人手也越來越捉襟見肘,無法向那裡派去武裝。許多人仍然生活在阿諾瑞恩,北面的各條道路,不管是從卡倫納松出來的,還是在凱爾安德洛斯渡過安都因河而來的,都歸他們把守。為了讓這些守軍之間便於通訊,人們修建了三座最古老的烽火台(阿蒙丁、艾萊那赫和明裡蒙),並加以維護。然而儘管梅爾林河沿岸(從它與恩特河匯流之處那片不可逾越的沼澤,到大道向西穿出菲瑞恩森林的大https://read.99csw.com橋)的防守得到了加強,阿蒙安瓦爾山上仍然不準修建任何堡壘或烽火台。
語畢,埃奧爾還劍入鞘,躬身為禮,退回麾下將領身邊。
雙方立誓已畢,夜色漸臨,奇瑞安、埃奧爾和一眾同行者再度穿過幽暗的森林,靜靜地下山,回到了梅爾林河邊的營地,那裡已經為他們備好了帳篷。用過餐后,奇瑞安、埃奧爾以及多阿姆洛斯親王和伊奧希奧德人軍隊的大將伊奧蒙德坐在一起,劃定了伊奧希奧德人之王和剛鐸宰相的管轄界限。
Vanda sina termaruva Elenna·nóreo alcar enyalien ar Elendil Vorondo voronwë.Nai tiruvantes i hárar mahalmassen mi Númen
ar i Eru i or ilyë mahalmar eä tennoio.
伊奧希奧德人遷離后,他們和剛鐸之間仍有使者來往。但是,從灰響水和長川源的匯流地[他們惟一的堅固城堡(burg)就在這裏]到利姆清河注入安都因河之處,鳥飛的直線距離大約是四百五十哩,走陸路的話還要遠得多。類似地,到米那斯提力斯約有八百哩。
在宰相奇瑞安統治期間,巴爾寇斯人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他們聯合奧克渡過安都因河,侵入北高原,開始征服卡倫納松。這場致命的危機本來極有可能給剛鐸帶來滅頂之災,但年少的埃奧爾帶領洛希爾人南下,拯救了南方王國。
「那麼就讓我們前往崇高之所,」奇瑞安說,「在這些見證人面前發下合宜的誓言。」
伊奧希奧德人還生活在故土上時,剛鐸就熟悉他們,認為他們是一支非常值得信賴的民族,從他們那裡了解到那片地區的一切動向。他們是一支北方人類的余部,而北方人類與杜內丹人有著極其久遠的親緣,在偉大的諸王統治的年代里曾是剛鐸的盟友,並曾為剛鐸的人民流血犧牲良多。因此,在南方王國倒數第二位國王埃雅尼爾二世統治的時期,伊奧希奧德人遷去遙遠的北方,他們此舉對剛鐸造成了重大影響。
北方人類的元氣恢復得很慢,但他們的弱勢很久都不曾暴露出來。毋庸置疑,遙遠東方的居民同樣蒙受了損失,因此那時剛鐸的敵人主要來自南方或海上。但當戰車民發動侵略,將剛鐸捲入綿延將近一百年的戰事時,北方人類承受了首輪攻勢的正面衝擊。剛鐸國王納馬奇爾二世率領一支大軍北上,進入黑森林以南的平原地區,儘力集結起被打散的北方人類余部。但他戰敗了,自己也戰死沙場,麾下的殘軍則經達戈拉德撤退到伊希利恩。剛鐸由此放棄了安都因河東岸除伊希利恩之外的所有土地。

第一節 北方人類與戰車民

埃奧爾迅速在心中思量過這一切之後,終於開口說道:「偉大王者的宰相大人,您所提供的贈禮,我代表我自己和我的族人接受。我們的所作所為本是出於情誼,不求回報。即便不是如此,您的贈禮也遠比我們此舉該當贏得的任何獎勵都要貴重。但現在為了昭示這份情誼,我願發下誓言,決不遺忘。」
埃奧爾走上前去,從自己的侍從手中取過長矛立在地上。他隨即拔出劍拋向空中,但見陽光下劍光閃耀,他接住劍,舉步上前,將劍置於墓丘之上,但手仍握著劍柄。然後,他以洪亮的聲音發下了「埃奧爾之誓」。他發誓時用的是伊奧希奧德人的語言,譯成通用語如下
「我自是准許,因為我懂得你別無選擇。」奇瑞安說,「我已經意識到,在我方陷於危境的時候,我不曾細想你們面臨的危機,也不曾深思你們走過漫漫長路、出乎意料自北方趕來,是何等的奇迹。我們得到了拯救,為此我滿懷欣喜、全心全意地向你們提供了獎賞,但如今這項獎賞顯得微不足道了。不過,我所發的誓言,其字字句句並非我事先蓄意準備,我相信它們由我宣之於口,並非枉然。因此,就讓我們心懷希望告別。」
埃奧爾的國土範圍將是這樣:西面以安格仁河為界,從該河與阿多恩河交匯之處向北直到安格瑞諾斯特的外圍防線,再沿著范貢森林的邊緣向東、向北延伸,直到利姆清河,而利姆清河就是北方邊界,因為剛鐸從未佔領河對岸的土地。東面則以安都因河和埃敏穆伊丘陵的西側山崖為界,直到歐諾德羅河口的沼澤,過河之後,再以從安瓦爾森林中流過、匯入歐諾德羅河的格藍希爾河為界。南面以埃瑞德寧萊斯山脈為界,直到山脈向北伸出的支脈盡頭,但所有開口朝北的山谷和河灣,連同希斯艾格力爾山以南、位於安格仁河和阿多恩河之間的土地,都歸伊奧希奧德人所有。
文稿至此結束,附有一條註解,表明接下來應是對凱勒布蘭特原野之戰的描述。《魔戒》附錄一(第二篇)對這場戰鬥有過概述:
於是,在場的所有人都低頭默立了片刻,直到奇瑞安對埃奧爾說:「你若準備就緒,就請依照符合你族習俗的方式發誓。」
後來,立誓之日被看作新王國的開國之日,埃奧爾從此取了「驃騎之馬克之王」的頭銜。但洛希爾人其實過了一段時間才接管那片土地,而埃奧爾終生都被稱為「伊奧希奧德人的首領」和「卡倫納松之王」。「馬克」一詞代表邊陲之境,特指保護王國內部疆域的土地。馬克和當地人民的辛達語名稱「洛汗」和「洛希爾人」由奇瑞安的繼任者、他的兒子哈爾拉斯首創,然而不只是剛鐸的居民,伊奧希奧德人自己也經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