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江南 3、科舉之梯

第一章 江南

3、科舉之梯

很快,比峒曾小四歲的岐曾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在長輩的安排下,岐曾娶本縣進士張恆的孫女張氏為妻。張恆是侯震暘的朋友,他擔任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時,曾經不顧上級的壓力處理冤案,替平民奪回被富戶搶走的田地,以「不徇請託,不畏強御」知名,是江西聲譽第一的官員。
侯家為峒曾選中的是南翔李家的女兒李氏。李氏是進士李先芳的孫女、「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侄孫女。
峒曾也繼續跟從父親增長見識。在蘇州虎丘,峒曾和弟弟岐曾跟隨書畫家陳元素學習書法和繪畫。早在一百多年前,蘇州就聚集了擅長詩、書、畫多項才能的「吳中四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在他們之後,詩文和書畫並重的風氣更加濃厚,書法和繪畫成為讀書人在文學之外的又一必修課。
峒曾與李氏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同時代絕大多數的婚姻一樣。二人婚後相敬如賓,受到族人的讚譽。
他把沒有子嗣的失落感轉化成科考路上的動力。在接下來的南直隸院試中,他考取了第二名,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科舉路漫漫,他還要通過鄉試考取舉人,通過會試和殿試成為進士。到那時,他才是國家的精英。
張溥,太倉人。他的祖父曾任杭州知府,他自己對政治有濃厚的興趣。他正籌備文學社團,希望有一天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隨著孩子的出生,妻子李氏的身體慢慢好轉了,意味著他們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兒女。這年,岐曾的第二個兒子玄洵也出生了。之前回鄉養病的父親侯震暘也康復了,奉命出使遙遠的廣東瓊州。生活重歸穩定,峒曾和岐曾在侯氏東園讀書,繼續準備科舉考試。
第三件喜事,是侯家的兒女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侯震暘從任上告假回家,為孩子們張羅婚事。
擁有了舉人身份的峒曾,一下子結識了很多朋友:
住在城裡能更輕鬆地賺得收入,進入更廣的交際圈,獲得更讓人放心的治安環境,享受更豐富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只要實力能達到,任何一個江南富戶都會選擇由鄉村移居城內。
來年春天,北京還有更高一級的會試在等著侯峒曾。通過會試,就能成為身價倍增的進士。
考場里,峒曾的瘧疾再次發作,身體忽冷忽熱,時而如身處燃燒的火爐,大汗淋漓,時而如落入酷寒的冰窖,不停顫抖,他的精力幾乎無法集中。他努力克制自己,盡量發揮出最高的水平。幾天後,他走出考場,感覺又要落榜了。
第一件事是父親侯震暘在中舉十六年後,終於蟾宮折桂,獲得進士的殊榮。
顯而易見,侯震暘考中進士后,與侯家聯姻的無一例外全是本縣的進士之家,也都是官宦門第,並且口碑良好。
苛刻至極的規定,似乎讓考生沒了發揮的餘地。事實上,一篇優秀的應試文章,往往既有語言上的美感,又符合結構上的要求,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清晰的邏輯,還不乏對國計民生的見解。
峒曾中舉后,回到嘉定,受到家鄉讀書人的矚目。嘉定縣這次只考中了兩位舉人,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能忍受瘧疾的折磨堅持考試,更贏得眾人的讚賞。九九藏書
黃淳耀的祖父做過小官,但他的家境並不寬裕。黃家多次搬家,最近一次是住在縣城西側的方泰鎮。他的父親每天勤誦《白衣經》,希望兒子有朝一日平步青雲,改善家庭條件。黃淳耀年少聰慧,三歲跟父親學《千字文》,五歲跟老師念「四書」,十一歲讀《資治通鑒》,十五歲向本縣的文學名流歸子顧拜師。他酷愛閱讀,家中沒有藏書,他就借書來抄。他還喜歡臨摹王羲之的小楷、顏真卿的行書,喜歡畫山水和人物。
八月底,桂花飄香時,成績揭曉。整個南直隸參加鄉試的考生有五千多人,只錄取一百三十五人,峒曾考了第三名。就這樣,二十八歲的侯峒曾成了舉人。中了舉人,就有做官的資格了。
1618年,又是鄉試的一年,侯峒曾又一次奔赴南京,踏入應天府貢院。之前的兩次,他都榜上無名。鄉試三年一考,他已經為眼前的鄉試準備了至少九年。糟糕的是,他的身體很差,瘧疾不時騷擾。在瘧疾肆虐的幾年裡,無數人由於瘧疾影響了生活,其中侯家的親友龔用廣參加鄉試時就趕上瘧疾發作,結果名落孫山。炎熱的夏天,瘧疾格外猖狂,峒曾的心情惴惴不安。
應天府貢院是一套巨大的考場,用於考試的房間有七千多間,稱為號房。每間號房佔地約兩平方米,考生一人佔據一間,白天考試,夜間住宿。號房內有兩張寬大的木板,一高一低擺放時可作桌椅,兩張平放時就是床位。五六十間號房組成一排,房前是長長的巷子,巷子一頭有水缸、號燈,另一頭有便桶。貢院的中心矗立著幾米高的明遠樓,專供監考官瞭望號房、巡查考生。鄉試主考官一般是進士出身的朝廷高官,監考官則為本省巡撫。
1617年,結婚七年的峒曾終於有了第一個孩子。新生兒的啼哭聲傳來,家僕告訴他是個女兒,他的心情似乎有些複雜。他想起唐代的一句民謠,「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壯門楣」,唐朝平民女子楊玉環入宮為貴妃,一時社會上「不重生男重生女」。接著,他又想到江南貧民溺殺女嬰的風氣,越貧窮的地方此風越盛,原因是養女兒等於白養了勞動力,還要搭上嫁妝錢。想到這裏,彷彿自問自答,他感慨了一句:「誰說門楣生女好,自多偃蹇抱兒遲。」嘴上說女兒也能光耀門楣,抱著懷裡的男孩卻掩飾不住優越感,這種情景誰沒見過呢。他無法干涉窮人的溺女習俗,只能保證自己的女兒受到良好的撫養。
峒曾的四個姐妹,也相繼嫁入門當戶對的家族。其中一個姐姐嫁到了廣福鎮第一大族須家,一個妹妹嫁入功名卓著的金家。
從小埋頭苦讀的孩九*九*藏*書子們,在流行病不時暴發的時候,尤其顯得羸弱。峒曾婚後第二年,他的孿生弟弟岷曾被瘧疾擊倒,卧病在床。之前,峒曾也遭受過瘧疾反覆發作的痛苦,身體虛弱,幾乎危及性命。他們喝了多種湯藥,都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許是上山禱告起了作用,峒曾的病情稍有好轉。岷曾則沒那麼幸運,病情不斷加重,這一年還沒過完便離開了人世。
馬世奇,無錫人,他也向侯家兄弟請求指教。在峒曾、岐曾看來,他和顧咸正的文章是登門求教的士子中寫得最優秀的。
能考取舉人、進士等高級功名的考生,必定是耐著性子熟背「四書五經」,研讀數十種考試用書和考場範文,苦練單調的格式,經歷過月考、季考、歲考、童子試、院試等數不清的考試。科舉之路有豐厚的回報,只是過程漫長而痛苦。金榜題名當然好,科舉落第也不新鮮,屢敗屢戰,像爬梯子一樣,不同的高度會帶來不同的收穫。
「江南三鳳」少了一個,峒曾悲痛欲絕。岷曾和他相貌相似,身材同樣清瘦。兩人是心有靈犀的夥伴,經常是一個病了另一個也不舒服,一個被父母責罵時另一個在旁邊哭。兩人的性格又不太一樣,岷曾才高氣盛,性格急躁,時常遺憾沒有知音,而峒曾自小看淡得失,處事不溫不火。
侯家與南翔李家素有往來。南翔是嘉定最富庶的鎮,南翔李家的功名與商業聞名遠近,是南翔第一大族。李氏的祖父李先芳曾在戶部、刑部任職,幾次為嘉定公共事業發聲,是備受尊重的鄉賢。李氏的父親李繩之雖生於富家大族,卻衣食簡樸,言行正直,是一名虔誠的居士。本地人皆知的一個故事是,李繩之的父親李先芳死後,牌位崇祀在鄉賢祠,當李繩之發現有個品行不端者的牌位也立在鄉賢祠后,便將父親的牌位抱回家,不屑地說,我父親怎麼能與你這種人為伍。
考試前兩天,峒曾和其他考生在牆上貼的榜文里查到自己的號房編號。考試當天,天剛蒙蒙亮,考生們抱著棉被,提著飯簍,捏著紙筆,排著長長的隊伍,依次從監考官手中領三支蠟燭,搜身後沒有問題,就可以對號入座。
楊廷樞,蘇州人。他和峒曾是表兄弟,他的母親是峒曾的姑姑。他和張溥一樣,熱衷於結社,正準備組建文社。
轉眼,峒曾到了二十弱冠的年紀。前後幾年間,侯家至少有三件喜事。這三件喜事托舉著峒曾在科舉道路上繼續攀升。
科舉考試的題目主要出自「四書五經」。「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四書五經」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經過上千年的解讀與強化,成為一套歷久彌新的價值觀。無數流傳後世的思想都來自這些著作,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準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方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宇宙觀。
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流行病也不盡相同,有的是天花,有的是鼠疫,有的是霍亂。在江南,最常見的是瘧疾。一個人患上瘧疾時,身體read.99csw.com會遭受極熱和極寒的交替折磨,一天交替幾次,整個人很快癱軟下去。瘧疾本身不足以致命,但會讓人喪失活力。強壯的人能勉強抗爭,體虛的人則可能喪命。在流行病蔓延的年代,能長大成人已是一種幸運。
夏允彝,松江人,和峒曾在同一屆鄉試中考中舉人,互稱「同年」。同年關係將是他們人際網路中重要的一環。
侯氏兄弟和馬世奇第一次看到黃淳耀的文章時,嘖嘖稱讚。黃淳耀以侯氏兄弟為兄長,有了更大的朋友圈子。夏允彝、楊廷樞、張溥也願意結交黃淳耀,拉他入自己的文學社,只是黃淳耀沒那麼活躍,沒有參与他們的社團。
峒曾的雙胞胎弟弟岷曾雖然體弱多病,侯家依然為他安排了與大戶人家俞家的婚事。
遷居嘉定縣城,是峒曾的曾祖父侯堯封考中進士后的打算。侯堯封去世十幾年後,他的心愿終於達成。侯震暘考中了進士,在城內偏西的地方買了一所楊姓官員的舊宅,修繕一新,帶著妻兒老小離開城南的龍江村老家,搬到城裡的寬宅大院。
好在除了單調的八股文,詩、賦、經、史也都納入了考試範圍。在「五經」中,《詩經》和《周易》是熱門科目。江南考生大多選擇《周易》,原因是本地的《周易》研究水平高於其他地區。峒曾和他的家人、朋友也都選擇研習《周易》。峒曾、岐曾兄弟從小跟從外祖父的族人龔欽仕學習,龔欽仕是嘉定本地研究《周易》的名家。
生活的一帆風順只是表面現象。即便是衣食無憂的上流家族,也有難以抵抗的人世悲哀。
與「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仕宦人家的豪宅相比,侯家的新宅並不算大。與平民百姓的茅屋相比,自然是光鮮奪目的府邸。院落分為前中后三進,主房面闊五間,左右帶有耳房,為兩層小樓。第一進為正堂,沿襲之前的名稱榮壽堂,東房供奉祖先的牌位,西房為侯震暘的房間,兼供賓客休息。再往西的三間側房,是峒曾兄弟讀書的場所。榮壽堂後面有兩進房屋,第一進為侯震暘的兒子和兒媳們的房間,第二進也有五間,峒曾的祖母和侯震暘夫婦分別住在兩側,中間是飯廳。樓上有書房、卧房、閨房、梳妝室。整座房子的後面是厚厚的土牆,牆外是雞鴨場。土牆兩側,建有更多的平房,供家僕居住。主房東北側,還有單獨的三間平房作為未來的家塾。
當然,這並不容易。在接下來的兩屆南京鄉試中,峒曾都出師不利,與舉人的功名擦肩而過。
如果說與大族聯姻得益於侯震暘考中了進士,那麼,為這一切奠定基礎的是峒曾的曾祖父侯堯封。在侯堯封考中進士的前後三十三年間,朝廷共舉行過十一場會試和殿試,嘉定共有十三個家族成為進士家族。這一成績在當時的嘉定縣令看來可謂「寥寥」。即便如此,侯家仍從「寥寥」的進士家族中,為子女安排了龔家、李家、張家、須家、金家、俞家等多個名門望族聯姻。九*九*藏*書
在鄉試中,峒曾一共要考三場。每場考一天,每隔兩天考一場。第一場是最重要的一場,考「時文」,也就是八股文,考題出自「四書五經」;第二場考論、詔、誥、表、判,都是官場常用的文體;第三場考五道時務問答題。
想在科場上寫出優秀的命題作文,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弟弟已經有了兒子,年長四歲的哥哥還沒有孩子。朋友勸峒曾納妾以延續香火。當妻子無法生育時,男人為了傳宗接代,納妾是再普通不過的事,尤其在富貴人家,幾乎每個成年男子都蓄姬養妾。峒曾以弟弟已經生子,侯家後繼有人作為推辭,拒絕了納妾。
以科舉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始於隋朝,暢行於唐、宋、元、明。科舉考試有一套完善的體系,相比地方官員推薦、參考門第高低等傳統選官辦法,它的門檻更低,百姓不分貧富,只要身家清白,幾乎都可以報名。全國或各省統一考試,匿名選拔,擇優錄取。簡而言之,科舉讓所有讀書人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南直隸舉人第三名」的身份,使他名震江南。遠近的讀書人慕名而來,遞交文章,請求指教。之前峒曾不在家時,岐曾不得已接收了一些士子的文章,現在峒曾回來,兄弟二人更被海量的文章包圍,他們要細細閱讀,一一點評。一些書商、書販也聞訊趕來,上門尋求合作,請峒曾編選暢銷文集,被他不客氣地謝絕。
作為城裡的官宦人家,私家園林必不可少,一來愉悅家人,二來招待賓客。侯震暘在城東的晏海門內買了一塊地,營建了一座園林,人稱侯氏東園。園內有古木流水,有仙鶴游魚,融自然盛景于眼前。侯氏東園內,「堂開金谷酒,樓貯石渠書」,往來賓客皆為名流。以文學著稱的「嘉定四先生」程嘉燧、唐時升、婁堅、李流芳,松江大畫家董其昌,無一不是侯家的座上客。
幾個青年才俊年齡相仿,一輩子的交情由此開始。其中侯氏兄弟年紀最長,被大家奉為前輩。加上對本地文學名家「嘉定四先生」的傳承,嘉定一時間人才輩出,形成濃厚的文學風氣。
顧咸正,崑山人,來自赫赫有名的崑山顧氏家族。他的祖父顧鼎臣是早年間的狀元,官至內閣大學士。他的身上毫無紈絝子弟的習氣,給侯家兄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當「四書五經」變為考試題,就不那麼可愛了。一道考題看似區區幾句話,卻是考九-九-藏-書官翻遍古籍、絞盡腦汁策劃出來的,極盡刁鑽。一篇優秀的應試文章,要具備多個要素:格式上,要有對仗工整的駢句,也有不拘於此的散句;結構上,先要破題、承題,再起講、入題,然後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段論述,每段各有兩股排比對偶句,加起來即「八股」;風格上,既不能空講道理,也不能放任抒情;思想上,一如八股文也叫「時文」,要求考生結合政治、戰事、民生等現實問題,論證自己的觀點。
中舉后受追捧的場景,峒曾經歷的不算誇張。據親歷者描述,報錄人去中舉的人家宣布好消息時,常隨手帶著木棍,身後簇擁著一群人。他一進門就揮舞木棍,把廳堂的窗戶統統打碎,口中大喊一聲「改換門庭!」,跟在他身後的工匠立刻快步上前,捲起袖子,掏出工具,將門窗修繕一新。從此,新中舉人家的修繕事宜就包給這名工匠了。幾天內,拜師的、提親的、通家譜的、送轎子的、出資贊助會試的,幾乎要踏破門檻。
黃淳耀,一個年輕的新面孔,剛剛十八歲,比峒曾小十四歲。他剛在嘉定縣的歲試中考取第一名,成為廩生,可以定期領取稻米和賞銀。廩生的身份來之不易,一座縣學有上百名學生,僅有二十個廩生名額。這不是他第一次考第一名,在蘇州府和嘉定縣的各類考試中,他至少有二十四次名列第一。
岷曾的病亡,成長的挫折,讓峒曾對唯一的弟弟岐曾增添了幾分愛護,也讓他積極交遊名士的熱情減了不少。
第二件喜事伴隨侯震暘考中進士而來,那就是侯家醞釀已久的遷居縣城計劃終於實現。
自萬曆朝以來,全國各地氣候惡化,旱災席捲大江南北,蝗蟲吞噬了田裡的莊稼,旱災、蝗災又引發了瘧疾、天花、鼠疫等流行病。峒曾出生前,素有水鄉之稱的江南發生了百年一遇的重大旱災,農業大幅度減產,貧苦人家吃不飽肚子,隨之而來的流行病加劇了人口的消亡。峒曾出生后,大旱剛剛過去,但流行病沒有消失,不時向體質孱弱的人發動襲擊。
了解過這些,侯峒曾兄弟就能明白,父親和曾祖父的舉人、進士頭銜來之不易,擺在自己面前的路任重而道遠。
侯震暘考中進士后,授職行人,正八品,專掌「捧節、奉使之事」,也就是作為皇帝的使者,負責頒詔、冊封、撫諭、徵聘等事務。這份職務需要長年在外行走,從閩越到荊楚,再到比廣東更遠的海島,單車匹馬,旅途奔波。侯震暘的用心之處在於,每到一處,他都將沿途的山川、形勝、戰場、營壘等一一記錄,以備為朝廷建議之用。行人的職位雖然不高,聲望卻不低,好處是可以很快得到升遷。
除了弟弟的病逝,妻子的身體也讓峒曾擔憂。峒曾結婚後不久,妻子李氏就身患重病,一度卧床不起。他在家愁眉不展,出門見朋友時強顏歡笑。到他結婚四年時,依然沒能有一兒半女。此時,弟弟岐曾的妻子張氏已經病亡,岐曾續娶,為侯家生了第一個孫子,取名玄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