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世開端的織豐時代和中世終末的戰國時代 次章 關東獨立王國

近世開端的織豐時代和中世終末的戰國時代

次章 關東獨立王國

接著,輝虎轉道下野國,包圍了小山氏的主城祗園城,僅僅三天時間即將外郭壓制,直迫本丸。城主小山秀綱急忙遣使出城,表示願意獻上人質向上杉軍投降。收服小山氏以後,輝虎進抵不久前歸順后北條的唐澤山城下,經過惡戰,又迫使城主佐野昌綱降伏。
武藏國北部割據著被稱為「武藏七黨」的數家豪族,其中勢力最強的便是成田氏。傳說成田氏出於藤原家族,身份高貴,其祖先當年對源氏的八幡太郎義家都可不下馬而行禮,因此成田長泰得意揚揚,騎在馬背上傲視群雄。孰料上杉政虎並不了解這段往事,反以為長泰故意無禮,因此才給予小懲大戒。長泰臉面丟盡,懷恨在心,政虎前腳才離開關東,他就轉身又投靠了小田原北條氏。
里見義堯于退卻途中,在救出足利義明的遺孤后,放火燒毀了小弓御所。從此,小弓公方家滅亡,其遺臣逐漸都變成了里見氏家臣團的重要組成部分,里見氏的勢力不但沒有衰退,反而更可以放膽在房總地區繼續膨脹了。十月十日,后北條氏進軍上總,武田信隆奪取小弓城,原胤榮奪取峰上城。次年,北條氏綱侵入安房,被裡見義堯擊退——第一次國府台合戰至此終結。
據說,上杉政虎參拜完畢鎌倉鶴岡八幡宮,正式以關東管領的身份躍馬歸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且說政虎所到之處,關東諸將無不下馬行禮,唯有一人端坐在馬鞍上不動,此人非他,正是忍城城主成田長泰。政虎見之大怒,當即將手中摺扇投擲過去,打在長泰的臉上,把對方的烏帽子都打落了。
如前所述,鎌倉公方早已分裂為二,堀越公方勢窮力蹙,偏居一隅,故此茶茶丸弒母奪位之事,本來無人理會。然而兩年之後,京都突然爆發了「明應之變」,管領細川政元放逐足利義材(義稙)將軍,擁立足利義遐(義澄)繼位——而這位義遐將軍,正是足利政知之子、潤童子的同胞兄弟,故此甫一接位,立刻發布敕命,討伐異母兄長茶茶丸。
其實北條氏康得以在關東地區縱橫如入無人之境,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善得寺的會盟。那是氏康攻克古河前不久的事情,當年三月,他再次發兵駿河,今川義元向甲斐守護武田晴信求援。然而這個時候,武田晴信正與越后的長尾景虎展開川中島地區的爭奪戰,哪有餘暇來理會姐夫今川義元的閑事?然而於理不能不有所表示,于勢則一旦今川戰敗,后北條氏很可能以駿河為跳板進攻甲斐,於是晴信便派遣使者前往兩軍陣中,表示願為中人,進行和睦調解。
據說北條氏康還想出一條毒計,聯合今川氏停止了對武田的海鹽供應,並在邊界布置重兵緝拿私商。甲信都是平原和山區,不靠海,海鹽供應一斷絕,武田信玄立感捉襟見肘。然而正當危急關頭,越后竟然送來了海鹽。上杉謙信寫信給信玄說:「我與公戰,以刀劍,不以食鹽。」
此時北條氏康已然退位,把家督讓給了長子氏政。他急忙與上杉謙信(輝虎)達成和議,即所謂「越相同盟」,然後仍採用對付越后軍的老辦法,收縮防線,死守小田原。小田原城高堞密,上杉謙信無力攻克,武田信玄也只能望而興嘆。
定正無奈之下,只得向西方的伊勢宗瑞求救,宗瑞正是得其所哉,趁機將勢力伸入相模國,並於明應五年(公元1496年)從伊豆的韮山城出兵,奇襲相模名城小田原,把從屬於扇谷上杉氏的大森氏一族從城中驅逐出去。此後宗瑞即以小田原為主城,經過前後三代的修葺和完善,建成為天下聞名的「難攻不落」的金池湯城。

三島神社的瑞夢

當年八月,流亡將軍足利義澄(當時正式居留京都的是足利義稙)下詔,任命伊勢宗瑞為伊豆守護,這標志著伊勢氏正式脫離今川陣營,成長為獨立的戰國大名。三年後,宗瑞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永祿二年(公元1559年),長尾景虎上洛謁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得到義輝對其繼承關東管領一職的允諾,而素來交好的前關白近衛前嗣(前久)亦允諾前赴關東,為其鼓舞軍勢。翌年五月,爆發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武田與后北條的重要盟友今川義元敗死,景虎認定三國同盟必將於不久后破棄,因此遂於八月間親率大軍,挺進上野。
伊勢氏冒充平氏名門北條氏,並以北條氏的鱗形為家紋,以「虎之判印」為一門總領的籤押,歷史上有據可查的最早記錄,是在二代目氏綱當政的大永二年(公元1522年)——伊勢宗瑞也因此以北條早雲之名享譽後世。為了和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氏區別,這一族習慣上被稱為「后北條氏」或「小田原北條氏」。
就在當年,原胤房率軍襲擊千葉城,偏向于圓城寺一派的千葉家督胤直及其子胤宣倉皇出逃。原胤房窮追不捨,千葉父子被迫自殺——千葉氏的嫡流至此斷絕。戰國中後期割據下總的千葉氏,乃是千葉支族、馬加城主千葉康胤的後裔,康胤是胤直的親叔父。
此計自然也通報了上杉輝虎,於是輝虎寫信給盟友里見氏,請其新主里見義弘出兵夾擊后北條氏,以為太田康資的接應。里見軍若要北上,首先必須通過千葉領,於是里見義弘即統率房總各路兵馬,進擊國府台城。千葉胤富自知難以抵擋,匆忙向北條氏康求救。
分裂狀況一直延續到永正元年(公元1504年),宗家的佐竹義舜(義憲的曾孫)終於打敗山入家佐竹氏義(祐義的曾孫),並且重整家臣團,邁入了戰國大名的行列。佐竹義舜把弟弟義言配置在山入地方,稱佐竹北家,另一個弟弟政義配置在檜澤、高武地方,稱佐竹東家,北、東,以及後來分出的南家(始祖為義舜子義里),共同拱衛宗家的安全。義舜遂被稱為「佐竹氏中興之祖」。
午前九時,大戰正式爆發,后北條軍士氣旺盛,銳不可當,于午後四時擊破椎津隼人祐等敵方前軍,直面堅固的國府台小弓軍本陣。北條氏綱先做出迂迴側擊的假象,隨即突然正面直插敵陣,小弓勢大亂,足利基賴和足利義明先後戰死。正在和北條旗本(直屬武士)軍激戰的里見義堯見勢不妙,匆忙向船橋方向退卻。
小弓城之攻克,使得足利義明權威大盛,反過頭來壓制扶持他上台的武田信保。天文三年(1534年),武田信保受排擠而被迫出家,同年病歿。信保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庶出的長子信隆和嫡出的次子信應——開始爭奪家督之位,整個關東南部都被捲入戰亂。房總諸將大多奉戴足利義明,支持武田信應,而正在武藏擴展勢力的北條氏綱則援助武田信隆。

宇都宮和佐竹

大永六年(公元1526年),北條氏綱的後台、姑表兄弟今川氏親去世,從此駿相兩國的關係日趨惡化。根源在於后北條氏一直與甲斐武田氏交戰,但今川氏親的繼承人今川義元卻迎娶了武田信虎之女,雙方聯姻和睦,這使北條氏綱有如芒刺在背。於是氏綱先發制人,于天文六年(公元1537年)率兵進攻駿河,是為「河東一亂」。
戰國時代縱橫伊豆國和關八州的,乃是以堅固的小田原為主城的后北條氏——所以稱為「后北條」,是為了與原本的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氏相區分,並且也就此說明,這后北條氏與前北條氏,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傳承關係。后北條氏的始祖,史稱「北條早雲」,然而早雲終其一生,其實並沒有給自己冠上過「北條」的苗字。
河越之夜戰,策劃時間之久,一擊而破之速,以及雙方兵數對比之懸殊,在「三大奇襲戰」中首屈一指。此戰正式決定了關東地區的命運,從此八州之內,再沒有力量可以抵擋后北條氏疾風烈火般的侵攻了。管領上杉憲政先是北逃到上野的平井城,隨即平井城亦遭攻擊,據說后北條方名將北條氏繁(北條綱成之子)身著尊勝陀羅尼母衣,揮舞沉重的鐵棒,衝鋒陷陣,敵軍無不望風而逃。憲政心驚膽戰之下,乾脆亡命越后。其子龍若丸被家臣目加田新介、長三郎兄九*九*藏*書弟,以及九里采女正等人脅迫著打開城門,向後北條氏降伏。然而北條氏康卻絲毫不留情面,一方面怒斥目加田、九里等人為「不義不忠的逆賊」,處以磔刑,另一方面也將龍若丸押至主城小田原附近的一色松原海岸,斬首示眾——此乃天文二十一年(公元1552年)之事。
後人往往以此稱頌上杉謙信秉持堂堂大義,是名光風霽月、胸無塵垢的偉大武士,然而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他此舉卻等於破壞了盟友后北條的計劃,無異於背後插刀。想來戰國時代的外交、權謀,本該如此,而並無什麼「義」字可言吧。
前面提到過,永正七年(公元1510年),上杉顯定在攻擊越后守護代長尾為景的戰爭中敗死,因為伊勢宗瑞與長尾為景遙相呼應,遂遭到已服從於山內上杉的扇谷上杉朝良的攻擊。宗瑞發兵攻打東相模,逼近鎌倉,卻遭到扇谷麾下名將三浦義同父子的頑強抵抗,被迫議和退兵。
室町中期,宇都宮氏和小山氏發生衝突,當主宇都宮基綱在康歷二年(公元1380年)的裳原合戰中被小山義政所殺。鎌倉公方足利氏滿下達了義政追討令,關東八國豪族齊集武藏村岡,以泰山壓卵之勢擊滅了小山義政——是為「小山義政之亂」。
且說武藏國岩付城主太田資正,乃是難得的鐵杆上杉派,他暗中聯絡族叔、江戶城主太田康資,請他離開后北條氏的陣營,獻出江戶城來。此太田康資乃是太田道灌的嫡派曾孫,早便對后北條氏心懷不滿,於是雙方商定,只等北條氏康發兵抵禦來襲的上杉軍,他即奪取江戶城,切斷後北條軍的退路。

番外篇 日本古代的兵器

然而,北條氏康料想不到的是,遙遠的越后國主長尾景虎竟突然向他舉起了戰刀——其實早在上杉憲政北逃后不久,景虎便派遣平子房政、本庄繁長等將率軍進入上野,以救援山內上杉家臣長野業正。此時后北條軍在上野方面的總大將乃是氏康叔父北條幻庵,精擅民政、外交,臨陣對戰卻非所長,只得就此後退,返回武藏國。就此上野二分,一半歸附后北條氏,一半捏在以長野業正為首的「西上野眾」手中。
就這樣,「第二次國府台合戰」又以後北條氏的勝利而告終,據說這仗里見、太田聯軍死傷五千三百餘人,后北條氏方死傷三千七百餘人,在冷兵器時代,這一傷亡數字是相當可觀的。北條氏康乘勝追擊,突入上總國,逼近里見氏主城久留里,連里見氏的重臣正木時忠都被迫棄甲歸降。
其後,里見家基之子義實(一說為宗家嫡流美濃里見氏之後)流亡到安房國,成為安房裡見氏的始祖,重振家勢。義實將主城定於安房館山城,其子成義(「成」字,為拜領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的名諱)將勢力擴展到上總,逐漸成長為戰國大名。第三代當主里見義通完全確立了家族在安房和上總的第一豪門地位,並修築鶴谷八幡宮以彰顯自己的權威。據說他在祭文中自稱為「鎮守府將軍源朝臣政氏」(指古河公方足利政氏)麾下的「副帥源義通」——「關東副帥」本為關東管領的俗稱,如今里見義通要來搶這個位子了。
同時,氏康繼續要求武田信玄出兵協助,信玄無奈之下加緊策動加賀、越中的一向一揆進逼越后。與信玄數度交鋒的景虎深知這隻甲斐老狐狸不會隨便為了盟友的興亡而動用自己的主力,但是關東各路諸侯卻被這一表面文章嚇破了膽,逡巡著不敢前進,在景虎一再督促下,才終於在翌年三月攻入相模國,關東聯軍十一萬大軍團團包圍住了小田原城。
日本古代所謂「關東」的概念,並不屬於「五畿七道」之劃分,在律令制下,習慣上將三關(伊勢鈴鹿關、美濃不破關和越前愛發關)以東的東日本全土,都稱為關東地區。平安以降,則以東海道的相模足柄坂和東山道的上野碓冰峠以東地區稱為關東,又名坂東。到了室町時代,以鎌倉公方鎮守鎌倉府,把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上野、下野、常陸十州作為其管轄領地。到了江戶時代,去除甲斐和伊豆,將剩下的德川家康之起家根本,也即廣袤的關東平原,總稱為「關八州」——也就是我們即將談到的「關東」地區。
為了酬答舅父的功勞,今川氏親任命伊勢盛時為駿河守護代,並賜以駿河、伊豆國境的興國寺城(一說善得寺城)——此即北條早雲發家的開端。
穩固了伊豆國以後,伊勢宗瑞便將目光轉向廣袤的關東平原。如前所述,關東管領為上杉氏,這一家族分家很多,主要為山內、犬懸和扇谷,山內和犬懸原本迭為關東管領,但後來犬懸衰落,扇谷抬頭,漸有覬覦一門總領之勢。
時代變遷,包括建武新政、足利尊氏的反亂、「觀應之擾亂」,以及關東地區的數度變亂,千葉氏左右逢源,一直存活到戰國時代。康正元年(公元1455年)六月,關東管領上杉房顯與幕府聯兵進攻鎌倉公方足利成氏,在支持上杉房顯還是支持足利成氏的問題上,千葉家臣分為兩派,重臣圓城寺尚任傾向於上杉氏,原胤房則暗通足利成氏,導致家中分裂。
即以永祿五年(1562年)年底,上杉軍第三次關東攻略為例。此時上杉政虎已得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賜以偏諱,改名上杉輝虎,他在上野度過了新年,隨即揮師南下,救援正遭武田與后北條方聯合攻打的武藏國松山城。然而緊趕慢趕,終究還是晚了一步,松山城在越軍抵達前數日便已然陷落了。
然而這個時候,太田康資的陰謀已經敗露了,被迫逃出江戶城,往依岩付太田資正——此正後北條、武田聯軍攻打太田氏控制下的武藏松山城之緣由所在。太田資正乃與里見義弘合兵一處,總勢一萬兩千,即於國府台城外列陣待敵。
雙方激戰整整一天,直到暮色四合才各自收兵。太田、里見聯軍打了勝仗,不免擺宴慶功,鬆懈了防備。而北條氏康就趁著這個機會,于夜半時分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悄悄潛至聯軍背後。一聲號響,后北條軍洶湧殺來,聯軍大潰,里見義弘等人突破重圍,好不容易才逃得了一條性命。
「應仁之亂」中,駿河國守護今川義忠曾經統率千騎入洛,加入東軍陣營,或許便是在此前後吧,他迎娶了伊勢盛時之妹北川殿為繼室(舊說為側室),生下嫡子龍王丸。文明八年(公元1476年),義忠在討伐遠江國人一揆時不幸中流矢而死,龍王丸尚且年幼,導致家中動亂,伊勢盛時遂自京都趕到駿河,協助調解糾紛。在嫡親娘舅盛時的輔佐下,龍王丸得以安然元服、繼位,定名為今川氏親。
上述上杉軍第三次關東攻略,救援松山城的同年,也即永祿六年(公元1563年),爆發了「第二次國府台合戰」。此次合戰的雙方統帥,恰好都是「第一次國府台合戰」的兩位主角的兒子,即北條氏綱之子氏康和里見義堯之子義弘。
北條綱成所部不足千人,無法抵抗數十倍於己的關東聯軍的猛攻,只得加固城防,嚴守不戰,一方面快馬前往小田原,請求家主北條氏康派發援軍。然而氏康剛從駿河敗回,深知此時出擊,肯定敗多勝少,於是派遣使者卑躬屈膝地請求和談。上杉憲政雖然不允議和,但見后北條氏不敢援救河越之圍,也就並不著力攻打,只將城池團團圍住,想等其糧盡兵疲,自然開城投降。
在此,咱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里見氏的由來,據說里見氏出自河內源氏,其始祖乃是新田家始祖新田義重的庶長子義俊,通稱大新田裡見太郎。鎌倉幕府滅亡的時候,里見氏跟隨本家新田氏攻略過鎌倉,戰後被任命為越后守護代。南北朝中,里見宗家歸屬南朝,導致最終沒落,分家跟從北朝,但參与了足利直義的「觀應之擾亂」,照樣站隊失敗,幾乎覆滅。
一直到鎌倉公方足利滿兼妄圖覬覦幕府將軍之位而大肆擴充勢力的時候,才召上來一位名叫里見家兼的武士。然而接著就是「永享之亂」,里見家兼戰敗自殺,「結read.99csw.com城合戰」,家兼之子家基也死於戰陣之上……里見家可謂是歷程坎坷,多災多難了。
事情要從文明八年(公元1476年)說起,當年六月,山內上杉的家臣長尾景春(即導致鎌倉公方足利成氏被追討的元兇長尾景仲的孫子)發動叛亂,並於次年元月擊敗關東管領上杉顯定,迫使顯定走逃上野。次年五月,扇谷上杉氏的家宰太田道灌(資長)迎回顯定,消滅長尾景春。
北條早雲本名伊勢新九郎盛時(或名長氏、氏茂、氏盛等),伊勢氏與北條氏同出桓武平氏,但分流已久,傳統認為伊勢盛時本是一介素浪人(或雲做過獄卒),其實他的身份並不低微,很可能是伊勢氏備中分家出身,族親伊勢貞親乃足利義政將軍的寵臣,擔任過幕府政所執事,而盛時之父盛定亦為義政將軍的「申次眾」(向將軍傳報拜謁者姓名及處理相關雜務的職位,足利義教以後由伊勢、上野、大館、畠山四家子弟充任),屬於高級武士。
在收容了松山的敗兵以後,上杉輝虎主動退卻到利根川畔,布下伏兵,以期重創來追之敵。然而此計被武田信玄、北條氏康看破,不但不肯北追,反而主動放棄松山後撤。於是輝虎再度南進,首先攻打小田朝興守備的騎西城,經過不計傷亡的猛烈攻擊,騎西城三之丸(此處的「丸」是指城堡內可獨立作戰的防禦區域)、二之丸陸續陷落,越軍直殺到本丸(城堡的核心區域)之前。小田朝興無奈之下,只得通過太田資正向輝虎求請,開城投降。
根據傳說,北條氏康想要先發制人,遂派其子氏政聯合關東諸侯三萬五千人北進,包圍了只有七百守兵的櫪木城。長尾景虎率所部八千人來救,在離城裡半(日里的一里半,約為八公里)外紮營。景虎登高而望,見關東聯軍陣列不整,不禁冷笑說:「是非我之敵也!」於是親率二十三騎沖陣,所到處望風披靡,北條氏政狼狽逃回相模……
北條氏綱的目標,乃是位於關東平原中部的廣袤而富庶的武藏國。大永四年(公元1524年),他攻擊太田道灌在世時修建的江戶城,扇谷上杉朝興(上杉朝良侄)棄城而走,逃往河越。翌年,氏綱又攻克了岩付城,使扇谷上杉氏的勢力繼續向北收縮。
後來佐竹氏、岩城氏與宇都宮氏反目,聯合那須氏共同殺入宇都宮領。此時那須氏已經分裂為二,宇都宮成綱就暗中策反了南那須氏,然後于「小川繩釣合戰」中大破佐竹、岩城聯軍,斬首竟達五千級!可惜成綱不久后便去世了,其子忠綱被叔父興綱所弒,興綱又于天文五年(公元1536年)被家臣芳賀高經所殺,宇都宮氏就此衰弱下去。
簡單而言:北條早雲從伊豆起家,並且進取相模;二代氏綱站穩了相模,以相模小田原為主城,進取武藏、下總;到了氏康時代,基本上徹底控制了武藏國和下總國,更將勢力伸入上野、下野和常陸,後日所謂的「關東八州」(不含伊豆),后北條家的勢力涵蓋全域,實控其半。
古墳時代,一說是平安時代,從中國大陸傳來了鉾(即矛),不過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被廣泛地使用。到了南北朝時代,由於戰爭規模擴大,步兵戰的作用日益顯著,矛的變種因為便於訓練和使用,逐漸代替了薙刀,成為新一代的主戰兵器——這就是「槍」,日文也寫作「鑓」。槍的種類很多,主要表現在槍頭形狀的不同,包括素槍、十文字槍、菊池槍、澤瀉槍等等。

刀劍與食鹽

然而今川義元之死,使得野心勃勃的武田信玄得到了南下的機會,正如長尾景虎所料,三國同盟已成一紙空文——在信玄看來,盟約什麼的並不重要,長尾和后北條殺個兩敗俱傷,才是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因而他裝模作樣地領兵在邊境線上晃了一晃,隨即便借口國內不穩(堂弟勝沼信元謀叛),退兵歸國了。
不過北條氏康也並沒能高興太久,上杉的勢力被他逐漸驅逐出關東,然而前門拒狼,後門進虎,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武田信玄悍然撕毀甲駿相三國盟約,發兵駿河。后北條氏派兵增援駿河今川氏,反被強大的武田軍擊敗,並且越過國境,一直殺到小田原城下。
伊勢宗瑞半生戎馬,不近女色,直到五十齣頭,才迎娶了小笠原氏,並在兩年後產下長男、繼承人氏綱;又兩年,次男氏時誕生,小笠原氏去世;翌年,他於六十歲高齡續娶葛山氏為正室,並得到了三男長綱——也即戰國時代最為長壽的武將北條幻庵。
天文七年(公元1538年)春,足利義明為主將,義明弟基賴與里見義堯二人為副將,總兵力約一萬,進駐下總國西部的國府台地區。北條氏綱匆忙向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求得討伐御內書,十月二日,命其子氏康率軍兩萬進駐江戶,六日,氏綱本人也正式領兵來到前線。
后北條氏從早雲開始一直到氏政,夢寐以求的便是建立關東地區獨立王國,然而他們雖然最終制霸關東,卻並沒能把林林總總的大小勢力全都吞下,真正將國人收為家臣,進行一元化改革的,大概只有伊豆、相模和武藏南部地區而已。其餘各地的割據勢力都只是名義上奉北條氏為盟主,一旦出現了強大的外部壓力,立刻就會陣前倒戈。上杉謙信數次關東出陣,這些勢力便都在越、相間來回搖擺,為了家族的延續,什麼信義、誓約,全都可以棄之不顧。
——關東豪族每每如此,上杉軍來則降上杉,后北條軍來則降后北條,當然啦,事先緊守城池,惡戰一場,那是無可逃避的。自己並非心甘情願,而是戰至危局,無路可走之下,才為了家名的延續而被迫臣服,如此一來,另一家就不會太過痛恨自己,將來還有倒回去的機會吧。
佐竹義篤死後,其子義昭繼位,年僅十四歲,南義里、北義廉、東義堅三分家交替輔政。其間佐竹氏和江戶氏關係惡化,開始爆發戰爭,一直打到天文二十年(公元1551年),江戶氏當主忠通戰敗,臣服於佐竹氏。弘治三年(公元1557年),佐竹義昭又協助下野宇都宮廣綱複位,並將女兒嫁與廣綱,達成了與宇都宮的聯合。
北條氏康此時已經四十五歲了,不復昔日悍勇奮進的少年心態,他在仔細研究了長尾景虎的戰法以後,下令將全部兵力收縮回小田原。小田原是當時罕見的修築在平地上的堅固城堡(一般堅城都依山而建),氏康又加固了城防公事,儲備了夠撐兩年的糧草,專等長尾景虎前來攻城。
今川義元一心想西取三河、尾張,甚至上洛主政,可是擺不平後方的后北條氏,這個夢想永遠只是泡影。情勢如此,他立刻便接受了武田晴信的建議,派重臣太原雪齋崇孚為聯絡人,往來斡旋,最終決定三家在駿河境內的善得寺簽署盟約。這就是著名的「甲駿相三國同盟」,從此後北條氏可以全力于先祖早雲三島瑞夢的實現,穩固關東領地,今川氏則專心打通東海道西進,而武田氏也終於徹底保障了側背,得以繼續在川中島地區的惡戰。
芳賀高經擁立宇都宮興綱的兒子尚綱為一門總領,尚綱隨即又攻滅芳賀高經。天文十八年(公元1549年)十月,宇都宮尚綱出動兩千五百兵馬進攻「那須七黨」的喜連川城,結果遭敵背後突襲,死於戰陣之中——宇都宮氏復興的希望就此徹底破滅了。尚綱的兒子廣綱年僅六歲,在芳賀高定的輔佐下勉強維持家業不墮,並且聯合上杉謙信,堪堪擋住后北條氏的北侵之勢。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后北條氏的老盟友里見義堯卻突然撕毀盟約,轉而加入小弓方陣營。形勢急轉直下,武田信隆的居城峰上失陷,信隆逃往武州金澤。基本掃清房總內憂的義明、義堯勢力,遂北向追入武藏。
兩年後的十一月,北條氏康又攻克古河,廢黜古河公方足利晴氏,而以其次子,同時也是自己親外甥的足利義氏繼位,就此基本確立了關東支配體制。
「甲駿相三國聯盟」既成,則當武田氏對戰長尾氏的時候,后北條氏亦read.99csw.com當給予增援和呼應,這就使得越后側翼可能遭受夾擊。於是為了保障側翼,更為了上杉憲政許諾的關東管領名號,長尾景虎終於在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傾巢而出,直取關東平原!
時勢正是如此,越后軍一走,關東平原彷彿冰雪消融,巨獸一般的后北條氏又從冬眠中微笑著蘇醒過來,重新壓服關東各國的國人、豪族。而從此時直到永祿十二年(1569年),上杉與北條之間的拉鋸戰,其精彩程度、激烈程度,其實都並不在甲越間的「川中島合戰」之下,只不過雙方主力很少相遇,更多情況下則是相互攻略依附對方的小勢力而已。
據傳,伊勢宗瑞曾與重臣六人夜宿三島神社,議論歷史與現實。宗瑞說:「昔年源平二氏共立朝廷;保元、平治之亂,源氏衰弱,平氏掌權;治承、養和年間,源氏重新抬頭;源氏三代而亡,平的北條代之治理天下;北條氏傳了九代而滅,源的足利取得天下。由此可見,武家政權是天命由源平二氏輪流執掌的。而鎌倉的持氏殿下去世后,關東實權掌握在上杉氏手中,上杉出於藤原氏,他們有什麼資格成為武家領袖?!」
佐竹義昭既然打敗了江戶氏,就改北進策略為南進策略,收服宍戶氏並且籠絡真壁氏。對於佐竹氏勢力的擴大,后北條氏當然不能視而不見。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佐竹義昭進攻白河結城氏,突然收到古河公方足利義氏送來的議和命令。義昭心裏很清楚,此時的古河公方完全是北條氏康操控的傀儡,因而對此一笑置之。
到了永正元年(公元1504年),駿河守護今川氏親發兵援助上杉定正的繼承人上杉朝良,伊勢宗瑞此時尚未徹底擺脫今川氏的從屬地位,於是隨同進軍,進攻以武藏為根據地的上杉顯定。聯軍一開始勢如破竹,在武藏立河原之戰中擊敗山內上杉軍,但隨著今川和后北條的退兵,上杉顯定捲土重來,迫使扇谷一門臣服——兩上杉氏近二十年的爭亂,就此畫上句號。
此前不久,上總真里谷武田氏(即前文所述武田信長的那一支)為了攻擊割據下總千葉郡的豪族原氏,當主武田信保千里迢迢從奧州找來放浪的足利義明作為大義旗幟——義明出自古河公方家,因與其兄高基奪位失敗而北逃。有了武田氏的撐腰,足利義明野心重燃,于大永四年(公元1524年)攻克原氏的本據小弓城,即在此地建起御所,稱為小弓公方。
「觀應之擾亂」的時候,佐竹氏的當主名叫義篤,義篤的弟弟師義死於戰亂,其子山入佐竹與義成為「京都樣扶持眾」的一員。所謂「京都樣扶持眾」,乃是鎌倉府轄下各大名送交室町幕府的人質,與義因此和幕府關係親密,其權勢逐漸威脅到了主家的存在。應永十四年(公元1407年),佐竹義篤之子、一門總領佐竹義盛去世,沒有子嗣,便迎入關東管領上杉憲定的兒子義人為養子,改名佐竹義憲,這一決定遭到了佐竹與義的堅決反對。佐竹家臣也因此分裂為二,一部分支持義憲,靠攏鎌倉府,另一部分則以佐竹與義為中心,靠攏幕府,反對義憲,稱為「山入黨」。
室町時代,習慣將本州島中西部地區和四國稱為「都」(理論上由幕府將軍管轄),而將九州探題所領稱為「鎮西」,將本州島東部的關東、甲斐、陸奧、出羽稱為「鄙」,由鎌倉公方統領。而從「鄙」崛起的戰國大名,除武田外,最強大的便是后北條氏了……
且說天文十四年(公元1545年),北條氏康進攻駿河,與今川義元對戰于長久保城下,失敗退兵。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憲政利用這個機會,以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為號召,聯絡關東各路諸侯兵馬八萬,號稱二十萬,攻擊后北條氏在武藏的重要據點——河越城。聯軍主將是憲政本人,副將則由扇谷上杉朝定擔任。
伊勢宗瑞秣馬厲兵,終於在永正九年(公元1512年)再次東進,率軍突襲了三浦義同的居城岡崎城。三浦義同猝不及防,僅僅防守了一天就被迫棄城而走,退守住吉城。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年,最終伊勢氏獲得勝利,永正十三年(公元1516年)七月,相模國三浦半島最南端的新井城被攻克,三浦義同、義意父子自殺,伊勢宗瑞佔據了整個相模國。
河越城守將,乃是后北條氏第一名將,以「地黃八幡」為旗印的北條綱成。綱成本姓福島,是今川氏轄下遠州土方(一說高天神)城主福島正成之子。正成在與甲斐武田信虎的合戰中陣亡,「花倉之亂」后今川、武田和睦,於是家臣們保護正成之子前往小田原依附北條氏綱,氏綱以女妻之,准其拜領北條苗字,列為一門眾,並賜「綱」字,遂稱北條綱成。
就這樣,河越城守了整整半年,毫無落城跡象。圍城聯軍的士氣逐漸渙散,據說陣中商人來往穿行,妓|女開張接客,彷彿城下町(戰國時代的城池大多等於城堡,商業區在城池之外,稱為城下町)一般,哪裡還有一點打仗的樣子?
上杉憲政曾要求輝虎在關東攻略后給他上野一國養老,不過此後他一直待在春日山城,並沒有真的回歸上野——他的決策是正確的,最接近越后的上野國最終也沒能保住。永祿九年(公元1566年),東上野的橫瀨氏(后改稱由良氏)投降后北條氏,翌年,西上野的長野氏被武田信玄攻滅,上杉方只保住了沼田一郡而已。
然而,良機一去不再,此時高大的小田原城已如一道險山般難以攀越。越后軍遠來疲乏,糧草補給也逐漸困難,關東諸侯們又都心懷鬼胎,於是長尾景虎只得在圍城半月後悻然退去,轉往鎌倉繼任關東管領之位,改名上杉政虎(謙信),然後全軍撤回越后。
北條氏康無奈之下,只得倉促結束與里見氏難分勝負的戰鬥,北上迎戰長尾軍。然而這個時候,長尾景虎已入上野,幕府、朝廷、關東管領這三面大義之旗張揚起來,周邊豪族莫不騷動起來,紛紛脫離后北條氏的控制,轉向協助越后軍——除西上野的長野氏外,還包括東上野的橫瀨氏、下野的宇都宮氏、武藏忍城的成田氏、武藏岩付城的太田氏等等。長尾軍勢瞬間便膨脹了數倍,於是勢如破竹,前鋒直指后北條氏的居城——相模國小田原城。
敕命傳到東國,此時伊勢盛時已然出家入道,法號「早雲庵宗瑞」,他接命之後,當即向外甥今川氏親商借兵馬,得三百人,並自家兩百人,于當年秋季突入伊豆國,攻破了堀越御所。茶茶丸退至伊豆南部,繼續與伊勢宗瑞相抗爭,雙方激戰了整整五年之久,最終伊勢軍獲得勝利,控制了整個伊豆國,茶茶丸兵敗自殺——堀越公方家就此滅亡。
戰國群雄概略(二)
所在地家名結局
相模國后北條氏1590年為豐臣秀吉所滅
大森氏1496年為伊勢氏(后北條氏)所滅
扇谷上杉氏1546年為後北條氏所滅
三浦氏1516年為伊勢氏(后北條氏)所滅
伊豆國堀越足利氏1498年為伊勢氏(后北條氏)所滅
武藏國豐島氏1478年為太田道灌所滅
涉谷氏1524年為後北條氏所滅
武蔵吉良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立河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安房國里見氏1613年為江戶幕府所改易
上總國真里谷武田氏1552年為里見氏所滅
酒井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下總國葛西大石氏1538年為後北條氏所滅
小弓足利氏1538年為後北條氏所滅
古河足利氏1583年絕嗣,為後北條氏徹底吞併
千葉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國分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常陸國佐竹氏江戶幕府秋田藩
小田氏1569年從屬於佐竹氏
江戶氏1590年為佐竹氏所滅
大掾氏1590年為佐竹氏所滅
下野國宇都宮氏1597年為豐臣秀吉所改易
壬生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小山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足利長尾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滅亡
芳賀氏從屬於宇都宮氏,主家遭改易后滅亡
益子氏1589年被懷疑里通后北條氏,為豐臣秀吉所滅
鹽谷氏1590年為豐臣秀吉所改易
上野國山內上杉氏1561年為三條長尾氏所繼承
長野氏1566年為武田氏所滅
安中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而滅亡
白井長尾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而滅亡
內藤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而滅亡
小幡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而滅亡
倉賀野氏從屬於后北條氏,1590年隨後北條而滅亡
https://read.99csw.com
永正十五年(公元1518年),里見義通病歿,遺命傳位於才剛元服的嫡子竹若丸(義豐),而暫時讓兄弟實堯代領家督之位。天文二年(1533年)七月,義豐急襲實堯的居城稻村,迫使實堯自殺。次年,實堯的嫡子、得到北條氏綱支持的里見義堯在瀧田·犬掛之戰中擊破里見義豐,義豐退入稻村,和叔父實堯落得同樣的下場——史稱「天文的內訌」。
對比宇都宮氏,常陸的佐竹氏就要輝煌多了。佐竹氏出於清和源氏,新羅三郎義光初為常陸介,其子孫有世居常陸國久慈郡佐竹鄉的,遂以佐竹為苗字。源賴朝曾賜佐竹四郎隆義月丸軍扇,被隆義繪上旗幟,這就是佐竹氏的世代家紋——五本骨扇和月丸。足利尊氏開幕,封佐竹氏當主貞義為常陸守護,子孫世襲此職。
當然,這不過是神化景虎的謠傳罷了。事實上景虎此番南下,幾乎傾盡了越后的全部兵馬,並且聯絡安房裡見氏、常陸佐竹氏,欲圖對后北條氏展開三面夾擊。因此氏康無暇北上迎擊,只能先率軍迎戰里見,他被迫向同盟武田氏送去了求救的書信,請信玄(晴信已與去年出家入道,法號德榮軒信玄)北上牽制越后。
鐵砲也稱為銃,即火繩槍,是在戰國中期傳入日本的,很快就部分替代了弓箭的作用,成為最有效的遠射武器。不過鐵砲造價昂貴,近代以前根本不可能完全替代弓箭。
據說從一城之主躍居為一國之主以後的伊勢宗瑞,施政非常清明,課稅較低,深得領民愛戴。當時關東諸國的稅率,法定是五公五民,早雲改為四公六民,另外每戶多繳一錢作為公益。他還明確規定米價為百文一斗二升,規定田(水田)一反(日本古代土地面積單位)課稅五百文,畑(旱地)一反課稅一百六十五文,即平均每反田繳米六斗,這對當時的農民來說,負擔要減輕很多。這一善政,一直延續到后北條氏的滅亡。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千葉氏當主昌胤站在後北條氏一方,英勇奮戰。其後北條氏康把女兒嫁給了千葉昌胤的兒子利胤,並且生下一子,取名親胤。據說千葉親胤為人傲慢放縱,結果被家臣弒殺,家督之位落到了他的叔父千葉胤富手中。千葉胤富氣度恢宏,背靠著后北條氏這棵大樹,一度使千葉氏衰退的勢力有所回復,正因如此,他成了里見氏的眼中釘。
日本古代的主戰兵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刀,包括短柄的太刀和長柄的薙刀。其實最初常用的是劍,即直身、兩面開刃的短兵器——比如三神器之一的草薙劍,倘若有最原初真品的話,就應當是漢式寶劍。後來日本向唐朝學習,引進了唐大刀也即直身刀。平安時代中期以後,直身刀逐漸轉化為曲身刀,某些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武士們征東的時候,從蝦夷人那裡學到的新樣式——不過按照日本人的傳統叫法,仍可稱之為劍。
室町幕府和鎌倉府的矛盾日益加深,於是幕府便任命山入佐竹與義為常陸守護。應永二十九年(公元1422年),佐竹義憲聯絡甲斐武田氏進軍鎌倉,將佐竹與義殺死在比企谷的自家宅邸中,幕府再封與義之子祐義繼為常陸守護。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佐竹家一分為二,宗家與山入家同樣掛著守護職銜。
宇都宮氏來源不詳,分支也很多,鎌倉初期,家族成員曾擔任過豐后守護和下野二荒神社的「檢校職」——這是一個神職。到了室町幕府時代,下野宇都宮與佐竹、小山等豪族並稱「關東八家」。
不過宇都宮等綱後來與鎌倉公方足利成氏不睦,再度遭到討伐,其子明綱傾向成氏,逼迫父親退位,自己繼承一門總領。明綱傳位其弟正綱,正綱迎娶了佐竹家的小姐,生下兒子成綱,這位成綱可謂宇都宮家一代英主。且說宇都宮正綱本為重臣芳賀氏的養子,成綱繼位時年僅十五歲,就依靠叔父芳賀高益的輔佐,整頓家臣團,結好佐竹氏和岩城氏,與下野的有力豪族那須氏相對抗,勢力大為擴展。
且說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病歿于延德三年(公元1491年)四月,臨終前他幽禁了嫡子茶茶丸,而欲將大位傳於繼室圓滿院所生的潤童子。誰料老頭才剛閉眼,茶茶丸即脫出https://read.99csw.com牢籠,殺死了繼母和異母兄弟,順利奪得堀越公方之位。
此時已至永祿七年(1564年)正月,北條氏康、氏政父子親自上陣,以猛將北條綱成為先鋒,以氏康的另外兩個兒子氏照、氏邦,以及大道寺直家為合后,統率兩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往國府台。太田、里見聯軍以逸待勞,沒等后北條勢站穩腳跟,便揮軍掩殺過去。后北條方亂成一團,名將遠山綱景、景久父子、富永直勝等先後戰死,多虧北條綱成阻遏追兵,勇猛奮戰,才避免全軍皆潰的命運。

新的關東管領

北條氏綱死於天文十年(公元1541年)七月,其子氏康繼承一門總領和守護之位。古語有云:「將門不過三代」,而北條氏在第三代氏康的領導下,卻達成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首要一提的,就是與「嚴島」、「桶狹間」並稱為日本「三大奇襲戰」的「河越之夜戰」。
天文七年(公元1538年)十月,著名的「第一次國府台合戰」爆發了,北條氏綱及其嫡子氏康揮師南下,迎戰小弓御所足利義明和安房豪族裡見義堯。
這時候國府台城控制在下總千葉氏重臣高辰胤吉手中。在此先介紹一下千葉氏,這一家族源出桓武平氏良文流,乃「坂東八平氏」之一,先祖因為居住在下總國千葉庄而以千葉為苗字。源平合戰的時候,源賴朝在石橋山戰敗,渡海逃到安房,聚攏了房總各地的豪族,這才得以捲土重來。這些房總親源氏的豪族中,就包括千葉氏的千葉常胤。源賴朝非常器重千葉常胤,平素都尊稱他為「師父」。鎌倉幕府建立后,千葉氏成為幕府的有力御家人,世襲下總守護之職。
上杉謙信關東出陣,又給佐竹義昭提供了大好機會,他在越后軍的幫助下,奪取小田氏的大半領土,又降伏了常陸府中的大掾氏,幾乎統一整個常陸國,同時在下野的勢力也有穩步擴展。然而就在事業巔峰的時候,英風豪氣的佐竹義昭卻于永祿八年(公元1565年)去世了,年僅三十五歲。
宗瑞言中之意,伊勢氏屬於平氏,理當代替上杉家統治關東地區。當夜,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廣袤的平原上有兩株巨大的杉樹,一隻小老鼠在啃杉樹的樹根,啃著啃著,竟然膨脹起來,化作一條斑斕猛虎。宗瑞認為夢中那兩株杉樹,指的就是關東山內、扇谷兩上杉氏,而小老鼠,就是生於壬子年屬鼠的自己——這是上天預示,他要代上杉氏而興,成為關東新的統治者!

對戰關東副帥

佐竹義昭的繼承人乃是長子義重,是勇名響徹關東的大將,人稱「鬼義重」。他多次配合上杉謙信與后北條氏作戰,永祿十二年(公元1569年)越相同盟締結以後,義重被迫將主要進攻矛頭重新調整到北線,終於和南下的伊達氏產生嚴重對立。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陸奧南部的大名蘆名氏斷嗣,迎佐竹義重的次子義廣為家督,義重本想趁此機會控制蘆名氏,卻沒想到年輕的伊達家督政宗揮兵殺來,一戰就滅亡了蘆名家,蘆名義廣恓恓惶惶逃回常陸……
倘若仍然留在洛中,跟隨一門輔佐將軍,盛時或許會在即將到來的諸般紛擾中丟了性命吧,即便不死,也被迫要追隨反覆遭廢黜、挾持、驅逐、流放的將軍四處流竄,恐怕難尋出頭之機。然而因緣巧合,伊勢盛時來到了駿河國,成為一城之主,很快便因其智謀、勇略、野心,而掀起了滔天巨浪。
北條氏康偵查到聯軍這種狀況,認為時機成熟了,於是在次年的四月二十日,親率八千精兵,趁著夜色奇襲河越。關東聯軍猝不及防,亂成一團,北條綱成也開門殺出,於是一夜之間,八萬聯軍全線崩潰,副將上杉朝定也死於亂軍之中。
佐竹氏與中常陸的江戶氏達成協議,江戶氏向南發展,佐竹氏向北發展,勢力侵入陸奧國南部和下野國那須郡。永正十三年(公元1516年),佐竹義舜去世,其子德壽丸繼位,是為佐竹義篤(和他的祖宗名字相同,類似情況在日本古代家族中並不罕見)。享祿二年(公元1529年),義篤的弟弟義元佔據部垂城,聯絡同族的小場義實、高久義貞等人掀起反旗,這場動亂延續了整整十二年才被鎮壓下去,稱為「部垂十二年之亂」。
據目前發現比較可靠的《小弓御所樣御討死軍物語》中記載:足利義明在國府台正面渡河,通過國府台與松戶台中間的低地前進;北條氏綱則從江戶出發,渡淺草川,在松戶對岸的金町布陣。十月七日凌晨,后北條軍與小弓方的預想相反,從金町直接渡河發起攻擊。在松戶台發現這一敵情的椎津隼人祐急忙要求義明驅動全軍急進迎敵,然而遭到拒絕。
這一仗幾乎宣告了安房名門裡見氏的滅亡,不過好在英主里見義堯還在,只是退位隱居而已,在他的扶持下,里見氏費盡心機,才終於熬過了苦日子。至於里見義弘,他曾經鼓勵百姓「落書」(就代官貪污害民等事,直接向家主上書),可以說是一位賢君了,但他在戰略戰術上卻能力偏低,被迫與后北條氏修睦,在爭雄關東方面,可算是徹底地沉寂了下來。
當時關東地區存活下來的較大勢力,除后北條氏外,還有上總的里見、下總的千葉、常陸的佐竹、下野的宇都宮等等。
究其因由,上杉、里見,以及另一位重要盟友佐竹,相距都太過遙遠,很難步調一致,夾擊后北條氏,這就使得北條氏康得以集合主力,將之逐一拒之門外。
上面所說的那些刀具,不管是單手使用還是雙手使用,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柄短於刃。此外,還有一種柄長於刃的刀類武器,稱為薙刀。薙就是割草的意思,薙刀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柄刀,和可稱為長刀的打刀、太刀、野太刀之類是不同的。此外,還有被稱為「小長刀」的長柄刀,刀刃較薙刀為長,柄、刃長度接近一比一的比例。

河越夜戰

日本古代的遠射武器,主要為弓和鐵砲,很少用弩。日本的弓絕大多數都是單體長弓,豎立時高度超過使用者的肩膀,用竹、藤、木等材料製作弓身,多層固定,但並非複合弓,射程近,精度差。日本箭主要分為征矢和鏑矢(響箭)兩大類,簇頭雖然花樣繁多,在遠射過程中卻並無太大的不同。
日本刀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脅差、打刀和太刀三種。脅差即單刃短刀,其身較直,一般在戰場上僅做自殺和割取敵首級使用,偶爾也用來近身搏鬥。打刀就是普通意義上的刀,單刃曲身,佩掛在腰間的時候刀刃向上。太刀也可寫作大刀,比打刀更長並且更加彎曲,佩掛在腰間的時候,習慣刀刃向下。此外,還有一種小太刀,其曲如同太刀,其長如同打刀,或者更短,還有一種野太刀,比普通太刀更為長大,多為馬上武士所用。
為了削弱日益膨脹的扇谷之勢,山內上杉顯定暗耍陰謀,使離間計使扇谷上杉定正於文明十八年(公元1486年)七月在相模的糟屋館誅殺了太田道灌,自毀長城。到了長享元年(公元1487年),兩上杉氏正式兵戎相見,是為關東「長享之亂」。因為以太田道灌之子資康為首的大批原屬扇谷的國人眾倒戈,臨陣歸附山內家,上杉定正節節敗退。
南北朝初期,佐竹氏佔據常陸國北部地區,將庶子們分散出去,各有所領,拱衛本家。這種庶子雖分有領地,但一門總領對他們不僅僅具有宗家權,還具有宗主權的形式,乃是從諸子析產制向總領繼承製轉化的一個中間階段。然而分家在戰亂中強盛起來以後,往往反過頭來會威脅到本家的一門總領權,類似例子在很多戰國大名家族中都有所反映,佐竹氏也不例外。
繼承戰歿的宇都宮基綱為一門總領的乃是其子滿綱,滿綱無子,以婿養子持綱為嗣,持綱于應永二十九年(公元1422年)因為反對鎌倉公方足利持氏而受到征討,最終身首異處。他的兒子宇都宮等綱時年四歲,被家臣保護著流浪諸國,成年後才回歸下野,並於「結城合戰」中跟隨幕府方大將上杉清方奮戰,終於使得家族安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