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世開端的織豐時代和中世終末的戰國時代 六章 平安樂土

近世開端的織豐時代和中世終末的戰國時代

六章 平安樂土

上田長尾政景雖然迎娶了謙信的胞姐為正室,卻曾經擁護與其妻並非一母所生的晴景,而反對謙信入主春日山城,幾乎是越后國內最後一個被迫降伏于謙信軍門前的勢力。但當他降伏以後,卻不但深得謙信看重,並且保留了相當大的自主權。可以說除春日山城以外,上田長尾家乃是越后國內最為強勢的家族。
消息傳到小田原,上杉景虎的親兄長、后北條氏家督北條氏政想要派兵救援,可是相隔崇山峻岭,遠水難救近火,於是他請求甲斐守護武田勝賴出兵。勝賴一開始答應了后北條氏的請求,但隨即被上杉景勝以獻上部分領土和黃金一萬兩的條件說服,轉而支持景勝,還將其妹菊姬嫁與景勝為妻。氏政無奈,只得派兄弟氏照、氏邦領兵,會合景虎派的上杉氏大將北條高廣等部,千里迢迢殺入越后。
經此「御館之亂」,上杉景勝繼承了乃父謙信的事業,但他卻再也拿不到關東管領的職權了。尤其越后近半的國人領主,甚至包括上杉謙信的旗本神餘一族等全都站在景虎一邊,陸續被景勝剿滅,上杉家因此實力大損——史稱「御館之亂」。

御館之亂

顯如上人隨即離開本願寺,遁往紀伊的鷺森隱居,其子本願寺光壽(教如)仍然不舍這座本寺,但堅持到當年八月,終於還是被迫離開。名雖和睦,其實本願寺勢力等於徹底向織田信長繳槍,表示臣服,持續十一年的石山戰爭就此落下帷幕。

巨城安土

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結束后,為了重組對本願寺的包圍,天正五年(公元1577年)二月,織田信長親統大軍南下征討紀伊的雜賀黨。雜賀地區聚集著許多聞名遐邇的忍者武裝集團,同時也是日本三大鐵砲產地之一,長年來與石山本願寺互通聲氣。織田軍數次進攻本願寺,都在雜賀黨的鐵砲面前吃過大虧。織田信長希望可以通過征服雜賀,斬斷本願寺顯如的一條臂膀。
作為一名劃時代的征服者,織田信長身上籠罩著顏色各異的種種迷霧,無論是他的善政、他的革新,還是他的暴虐、他的殺戮,都通過民間口耳相傳,甚至後人的諸多追記,被加以無限度地扭曲和放大。
武田軍第二陣由武田勝賴的叔父逍遙軒信廉,以及小山田信茂等將統率,在連射的鐵砲面前,同樣鎩羽而歸。然後是第三陣,主力為上野國有「赤武者」之名的小幡隊,大將小幡上總介信重身先士卒,卻落得個中彈喪命的下場。德川軍石川數正、榊原康政、內藤正成、本多忠勝等將率兩千步兵趁勢從防馬柵內衝出,追殺殘敵。
究其根由,如前所述,並沒有一家戰國大名真正完成了領國一元化的改革,改革進程總是磕磕絆絆,進兩步、退一步。即以武田家而論,武田信虎時代即通過武力壓服甲斐國人,把很多半獨立的家族或者滅亡,或者納入自己的統治體系中來,然而家臣們仍有力量聯合起來將其放逐。
傳說上杉謙信在此次征討能登的戰鬥中,曾經寫下過一首漢詩:「霜滿軍營秋氣清,數行過雁月三更,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憶遠征。」詩中充滿了遲暮之意,可見這位名將的來日無多了。
再說「長筱合戰」的前一年,越前再起動亂,織田信長所任命的守護代桂田長俊(前波吉繼改名)遭到弒殺,兇手是同為降將的富田長繁和加賀一向一揆。加賀一向一揆曾長年與朝倉氏征戰不休,因為舊仇甚於新恨,在織田信長對朝倉氏用兵的時候,加賀本願寺就站在了信長一邊,從而於戰後獲得了在越前發展信徒的合法地位。因為桂田長俊在越前橫徵暴斂,越前九頭龍川附近國人一揆和一向一揆蜂起,與富田長繁南北夾擊,桂田長俊不敵敗死。
於是,在長筱擊敗武田勝賴以後,織田信長率軍再征越前,朝倉氏舊臣紛紛響應,一路勢如破竹,一向一揆勢分崩離析,很快就遭受到大屠殺的凄慘命運。據說越前各一向宗寺院的主持都被織田軍搜出處以磔刑(綁于木架上以長矛攢刺),參与暴動或被懷疑參与暴動的百姓則全被斬首,前後有三到四萬人被殺死,越前幾乎變成「血國」。
鐵甲船雖然規模巨大、防護嚴密,又配有相當數量的新式火器,但終究數量有限,要直接面對數百艘敵船,勝算是相當渺茫的。九鬼嘉隆看清了這一點,指揮船團盡量不與敵船靠近,而只遠遠地以大筒和鐵砲轟擊。毛利水軍火箭如雨,卻根本無法射穿覆蓋在敵船體外的厚厚鐵甲,而因為距離不夠,手拋焙烙玉也根本無法傷敵。就這樣,嘉隆順利地將毛利水軍擊敗,血洗了「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的敗戰之恥。
此時織田信長正在為武田勝賴而頭痛,於是當富田長繁寫信說自己並無叛意的時候,他也就順水推舟,給了對方越前守護代的職銜。可惜長繁也同樣不得人心,北陸一向宗總大將下間賴照和軍師七里賴周趁機潛入越前,隨即召集一向一揆十三萬大軍包圍了長繁的主城府中。長繁出城逆擊,大破敵軍,但在追擊過程中被不滿的部下暗殺,一向一揆隨即控制了整個越前國。
雜賀的根來寺暗中與織田信長聯繫,願為內應,信長於是整軍前往。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土橋平次、鈴木重意(雜賀孫一)、岡崎三郎大夫、松田源三大夫、宮本兵大夫、島本左衛門大夫和栗村二郎大夫等七名雜賀首領聯名簽署誓書,表示臣服於織田氏。
時勢造英雄,百余年的戰國亂世之中,全日本六十六國,豪強林立,僅可稱為「戰國大名」的便不下二百家。以強兼弱,以大並小,到了晚期,逐漸縮減為不足百家勢力,這就給織田信長芟夷群雄、一統日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一將的勇斗無法挽救家族的滅亡,月山富田城終於陷落了,山中鹿之介流浪到京都東福寺,出家當了和尚。傳說他對著家傳的三日月鹿角兜發誓,寧願天降七難八苦到己身,也要復興尼子家。永祿十二年(公元1569年),鹿之介召集了各地流亡的尼子舊臣,擁立新宮黨孑遺孫四郎勝久為主,在出雲忠山read•99csw•com再度舉起四目結(尼子氏家紋)的旗幟。一個月後,他更收復了月山富田城。
日本茶道的主體是末茶沖飲,室町中後期從民間逐漸走向武士家庭,戰國時代許多著名武將都同時也是茶道愛好者,甚至是所謂的「大茶人」,比如織田有樂齋(織田信長之弟)、豐臣秀吉、荒木道熏等等。當時最著名的茶道宗師是千宗易(利休),他開創了千家流的茶道藝術。千宗易的門人弟子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休七哲」,即蒲生氏鄉(賦秀)、細川三齋(忠興)、瀨田掃部(伊繁)、芝山監物(宗綱)、高山右近(重友)、牧村兵部(利貞)和古田織部(重然)。其中蒲生賦秀是織田信長的女婿,細川忠興是織田家大將細川藤孝之子,高山重友是攝津豪族,原從屬於荒木村重,古田重然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都是當時著名的武士。
轉過頭來,毛利氏又東進與尼子氏爭奪石見諸豪族的支持。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正親町天皇即位,因獻納繼位費用之功,毛利元就被封為陸奧守,隆元封大膳大夫,元春封駿河守。同年,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促成毛利、尼子兩家和談,並賜隆元安藝守護職。十二月,正當壯年的尼子晴久去世了,其子義久繼承家督之位。
就在這種背景下,尼子氏在山中幸盛等人的扶持下一度復興。山中幸盛,通稱鹿之介,乃是尼子氏譜代重臣山中三河守滿幸之子。鹿之介十六歲的時候初陣,殺死了山名家勇將菊池音八,威名大盛。永祿八年(公元1565年),鹿之介年僅二十一歲,毛利氏的尼子侵攻戰開始了,毛利軍總兵力三萬五千,勢如破竹,包圍了尼子居城月山富田。
另一說,則是后兩排在清膛、填彈以後,仍將鐵砲交予第一排鐵砲手發射,所產生的效果是相似的。
為了引誘武田軍出擊,織田信長還考慮讓重臣佐久間信盛前往詐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則提出,派小股部隊繞路奇襲鳶之巢山,定可解長筱之圍。信長當時加以斷然拒絕,至夜卻突然密令酒井忠次率兩千三河精兵,並己部五百鐵砲手,趁夜色秘密南渡豐川,東進奇襲鳶之巢山。
到了次年二月,天降大雪,已經攻克數座越后城池的后北條軍為大雪所阻,行動遲緩,上杉景勝趁機對御館城發動了總攻擊,上杉景虎方大將上杉景信和北條景廣(高廣之子)戰死。三月十七日,御館城被攻破,上杉憲政也在前往春日山城調解的途中莫名其妙地遭到刺殺。於是上杉景虎窮途末路,被迫切腹自盡。
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四月,武田勝賴親自統率大軍南下,準備發兵攻打三河,完成父親信玄上洛的遺願。一萬五千大軍出美濃岩村口,二十一日進入三河國,進而包圍了只有五百守軍的長筱城。
戰爭始於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上杉謙信在吞併越中后,又統率大軍攻入能登國,基本將其平定,唯余堅城七尾久攻不克。翌年三月,謙信退回主城春日山,能登守護畠山氏重臣長續連暗通織田信長,奪回了被上杉氏吞併的熊木、富木等城。七月份,上杉謙信再度發兵一萬五千來攻,十七日于天神川原列陣,長續連一族的長連龍派人向信長求救。九月十八日,織田氏北陸軍團的柴田勝家統率丹羽長秀、池田恆興、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部共四萬八千大軍,越過加賀手取川,準備救援能登七尾城。
此後三年,毛利氏東擊尼子,西戰大友,雖然仍是兩線作戰,但強弱勝負之勢卻與滅亡大內氏以前全然不同了。最終,在足利義輝的調解下,毛利元就與大友氏和睦,為隆元之子幸鶴丸和大友義鎮之女商定婚事,毛利隆元更獲幕府賞賜備中、備后、周防、長門四國守護職。
長筱合戰,對於武田勝賴來說,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劇。他以外姓回歸本宗,擔任家督后見,威望不足以服眾,面對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諸多驕橫的老將,必須打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才能使自己的寶座穩如泰山,為此他只能屢屢發兵東進,尋找與織田、德川決戰的機會。然而此時織田信長已從畿內亂局中騰出手來,統率數萬大軍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軍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頓兵堅城長筱之下而日顯疲憊,從純軍事角度來說,勝賴實在應該退兵,但從政治影響來考慮,他卻可悲地不得不經此一戰——只要一退,立刻威信掃地。
武田信玄初繼位時,家中權柄都掌握在「兩職」也即板垣信方、甘利虎泰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仍是主弱臣強的局面,「兩職」既有能力放逐信虎,也必然有能力廢黜信玄。直到二將在上田原戰歿,其後人雖然得以繼承「兩職」,但板垣信憲旋遭放逐,甘利昌忠的權力也大大縮水,信玄才終於真正成為一言九鼎的統治者。
北陸地區在冬天經常會降下大雪,行軍不易,因此上杉氏主力往往秋來冬去,不能持久。這一年,敗退的柴田勝家也揀到了這個便宜,上杉謙信於十二月份回歸春日山城,不再對敵人窮追猛打。第二年春天,雪化冰消,這位名將召集了包括后北條氏在內的數萬大軍,正準備再次發兵西進,直取洛中之時,卻因為腦溢血而暴斃在廁所中——享年僅四十九歲。
戰國群雄概略(五)
所在地家名結局
近江國淺井氏1573年為織田信長所滅
六角氏1568年為織田信長所滅
三雲氏從屬於六角氏,1568年六角滅亡后沒落
朽木氏先後從屬於足利氏、織田氏、豐臣氏,江戶幕府時代家族分裂,嫡流為幕府旗本
山城國足利氏1573年為織田信長所滅
大和國松永氏原從屬於三好氏,后歸從織田氏,1577年因反叛被織田信長所滅
簡井氏先後從屬於織田、豐臣氏,江戶幕府伊賀上野藩
攝津國石山本願寺1580年向織田信長妥協,勢力散去
池田氏1570年為荒木村重所滅
伊丹氏1574年為荒木村重所滅
荒木氏原從屬於池田氏,1571年直屬織田氏,1579年因反叛被織田信長所滅
https://read.99csw.com

番外篇 茶道和武士

室町幕府的滅亡雖有事實,卻無名義。倘若當朝廷暗示授予織田信長征夷大將軍的名號的時候,信長欣然受之,則新的織田幕府將會開創,舊有的足利幕府自然煙消雲散。然而信長似乎非常反感這種舊式的統治架構,並無開創幕府之意,於是對於疏遠甚至敵對信長的勢力來說,室町幕府仍然存在,足利義昭仍然是名義上的武家共主。
四月,織田信長再度對本願寺用兵,派遣荒木村重、細川藤孝、明智光秀和塙(原田)直政四將從海陸兩線展開進攻。本願寺中此時也集結了上萬兵馬,面對洶湧而來的織田軍,以鐵砲和弓箭頑強抵抗。織田軍不敵退卻,信長的愛將塙直政命喪荒野。

最後的長筱

翌年二月,吉川元春統率一萬四千大軍再次包圍月山富山城。鹿之介以七千兵在城南布部山與戰,大敗而走末石。元春攻克富山,再取末石,鹿之介孤城難守,被迫出降,遭到幽禁。
這般自由都市,在戰亂中的日本,並非獨堺一座。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織田信長擊敗名義上統治堺的三好氏,為了將此地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下令堺的管理機構交出矢錢(軍用金)三萬貫,遭到拒絕。信長準備動用武力征服,堺遂聯合另一享有自治權的都市——攝津的平野,合兵抵抗織田軍的進攻。
正因為從來未曾遭遇過這般組織射擊的方法,因而本身對於鐵砲這種新式武器並不生疏的武田勝賴,仍敢於派遣騎馬武士從正面突擊有鐵砲手布列的織田、德川軍陣,這才導致最終的慘敗。
考究勝負根由,是因為景虎派雖然實力強大,卻勢力分散,乃為反感景勝上台的豪族、旗本主動聚合在一起,很難統一指揮。與之相比,景勝派初期處於弱勢,但一則先下手為強,二則說服了武田為其盟友,最關鍵的,是在於景勝擁有牢固的家臣團作為基本盤。
在反抗封建大名的橫徵暴斂過程中,堺逐漸由門閥豪商組織起獨立的管理機構,徵召雇傭兵保衛城市,並且統一向封建大名交涉和繳納賦稅,變成了一座自由都市。耶穌會士伽斯巴爾在參觀過堺以後,曾稱其「富庶而和平,像義大利的威尼斯那樣實行自治」。
然而,由信長側近太田牛一所撰寫的第一手資料《信長公記》中,卻並沒有在長筱運用三段式戰法的記載。並且,有關鐵砲集群使用和三段式戰法的最早記載,更在長筱之前,運用者是本願寺麾下雜賀、根來等擅長使用鐵砲的雇傭兵集團。若說信長從與這些集團對戰的過程中學到了三段式戰法,並將之運用到長筱戰場上,只是太田牛一漏記了,尚有可說,但說發明者是信長本人,那便徹底是後人的美化了。
其間在攻打名將松田誠保駐防的堅城白鹿城的時候,毛利氏當主隆元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一歲——傳說他是被人毒死的。於是,毛利元就臨時離開戰場,回到吉田郡山城,為隆元十三歲的遺子幸鶴丸舉行正式的元服儀式,並確定他為新的一門總領。幸鶴丸獲得將軍足利義輝賜字,取名為少輔太郎輝元。
這是織田氏第一個軍團——北陸軍團——組建的開端,然而軍團長柴田勝家所獲得的權力並不完整,織田信長留下了九條法規來約束他的職權範圍,勝家等人依舊牢固地置留在織田氏統一的政治架構中。這與舊時代的分封制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後來德川幕府在其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諸侯管理體制。
在稟報了長筱城的危急局勢以後,鳥居強又衛門不肯留下,匆匆返回,並在嘗試潛入城中時終於被武田軍捉獲。此時武田勝賴已對這座小而堅固的長筱城感到極度憤恨和煩躁,他威嚇強又衛門說:「通知城中救援不會趕來,我就放你一條生路。」奔跑了一夜,又餓又累,渾身是傷的強又衛門勉強答應了。
據說,武田軍中諸名將,比如山縣昌景、馬場信房(信春)等人從家族利益考慮,均認為以避戰退卻為最穩妥的方案,然而武田勝賴在親信長坂釣閑齋、跡部大炊助的支持下,卻在長筱以西的鳶之巢山等砦留下部分兵馬,主力迎著織田、德川聯軍西進,筆直殺向設樂原。
然而在畿內的東北方向,卻有一支與織田相接壤的龐大勢力,在得到足利義昭的求援信以後,開始調動兵馬,策劃上洛——那便是號稱「北陸的守護神」的上杉謙信。
大敗虧輸的武田軍向鳳來寺方向奔逃,聯軍從后追殺,內藤昌豐於途中戰死。馬場信房親率三十騎殿後,在猿之橋邊目送武田勝賴安全離去后,自殺性突入敵陣,槍挑織田軍四五將下馬,然後壯烈犧牲。
另一個養子,則是坂戶城主上田長尾政景和謙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勝。據說謙信臨終前,遺命將越后守護與長尾氏一門總領之位傳給景勝,而讓景虎繼承上杉家名和關東管領。然而他才一咽氣,景勝就先下手為強,以父親的遺言為read.99csw.com名迅速控制了春日山城的本丸、金庫和武器庫。上杉景虎揮兵與戰,遭到慘敗,被迫逃出春日山,進入山內上杉憲政隱居的御館城。
聞聽七尾城已經落入敵手的織田軍匆忙後退,但適逢天降暴雨,手取川水位猛漲,困於河灘上待渡的部隊遂遭到越后騎兵的奮力突擊,損失千人,其中半數是溺水而亡。手取川之戰後,上杉謙信徹底吞併了能登國,織田勢力則縮回加賀。

鐵甲船誕生

初次起兵雖然失敗了,但是山中鹿之介的決心並未因此動搖,他用詭計脫出囚禁,逃往近畿,暫時依附於織田信長。信長稱讚鹿之介是真正的武士,賞賜名馬四十里鹿毛,支持他回家鄉去再和毛利氏搗亂。
後事的發展正如謙信旗本眾所擔心的那樣,景勝一坐穩了上杉家督之位,上田眾立刻雞犬升天,其側近狩野秀治和小姓出身的樋口兼續(后改名直江兼續)併為家中執政,並在「御館之亂」后大肆改易、削弱景虎派臣僚,加封上田群臣。這一方面使得領國一元化的進程比之謙信時代更進一大步,但同時也引發了很多豪族的不滿,導致了隨後的「新發田之亂」。
然而直到這個時候,武田勝賴卻仍舊執迷不悟,發動了第四次自殺性的進攻。第四陣由武田典廄信豐(武田信繁之子)等將統率,都穿黑甲,打著黑色旗幟——就在此時傳來了鳶之巢山被酒井忠次奇襲攻陷的消息。
「長筱合戰」中,織田、德川聯軍的鐵砲手確實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這未必是制勝的關鍵。前有示敵以弱,又利用地形搶先布下陣列,後有奇襲鳶之巢山,斷敵後路,加上織田、德川聯軍數量原本便比武田軍佔優,即便沒有鐵砲齊射,最終的勝利者仍然會是織田信長吧。
據說上杉謙信因為虔信佛教,畢生沒有娶妻,當然也就沒有兒子,他過繼了幾個孩子作為養子,到他去世后,最有繼承資格的共有兩人:一是上杉景虎,本是北條氏康的七子,名為北條氏秀,一度被送到武田家當養子兼人質,後來甲相交惡,隨即越相同盟,氏康就又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了上杉家。謙信非常喜歡這個養子,把自己的原名「景虎」都賜給了他。
尤其時隔不久,三好義繼與信長的關係惡化,信長要求足利義昭返京遭到拒絕,足利義昭隨即擺脫了信長控制,遷往紀伊國興國寺。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他更乾脆乘船遠渡去了備后國的鞆之浦——此處乃是關西霸主毛利氏的領地。
翌年為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元月,織田信長命令丹羽長秀在近江國安土山上修築一座前所未有的宏偉城堡,作為自己新的主城。這座安土城先後修建了三年,至天正七年(公元1579年)正月方才完工,它是織田氏政權的標誌,也是「安土時代」名稱的來源。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向內爭不斷的畠山家,卻突然倒向了上杉謙信。畠山氏重臣游佐續光和溫井景隆認為織田軍無法戰勝「越后之龍」,提出降伏于上杉氏,在遭到長續連駁斥后,乾脆發動政變,把長氏一族百餘人全部誅殺,然後打開了城門。
戰後,織田信長增筑北庄城,以重臣柴田勝家為城主,並將越前八個郡作為勝家的封地,剩餘的大野郡封給金森長近和原長賴,府中周圍兩郡封給佐佐成政、前田利家和不破光治——人稱「府中三人眾」——作為勝家的與力(副手),全權委託北陸戰事。
面對強敵,負責警護水面,阻斷本願寺外援的織田方將領真鍋七五三兵衛、沼野傳內等人匆忙率各色戰船三百余艘前往迎戰,這就是「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在眾寡不敵的戰鬥中,無數火矢和焙烙玉(火藥球)落在織田水軍頭上,毛利水軍在付出很小的代價后,便將織田水軍擊滅,真鍋、沼野等將全部戰死——對本願寺的包圍圈就此被撕裂了。
本年六月,這六艘巨大無比,外包鐵皮,配有搖櫓六十支,內置大筒(火炮)三門、中筒(大火槍)二十四支、小筒(火槍)六十八支的戰船終於完工了,被稱為「鐵甲船」。由瀧川一益的一艘安宅船(大型戰艦)為嚮導,七艦組成的船團順風離開熊野浦,駛向瀨戶內海,首先在和泉淡路衝擊敗本願寺的水軍,然後在堺港停泊。
然而,當鳥居強又衛門被捆綁在木架上,立在瀧川對岸,遭監視的武田軍催促、喝罵時,他卻扯開喉嚨大喊:「我已經在岡崎城見到了主公和織田公,織田公帶來了數萬大軍,很快就會消滅敵人,將大家解救出去的。請再堅持一下,一定要再堅持一下!」立刻,他就被亂矛攢刺而死。
然而織田信長的如意算盤很快就被打破了,在顯如上人和足利義昭的請求下,中國地區最大的勢力毛利氏派遣水軍前往增援石山本願寺,並運送糧草物資。毛利水軍主要由瀨戶內海賊大名三島村上氏(因島、來島和能島),以及兒玉、粟屋等直轄船團組成,巨大的戰船足有七八百艘之多。
所謂三段式戰法,是因為老式火繩槍射速很慢,射程也近,在騎兵從射程外沖至鐵砲手面前的這一段時間內,即便熟手也不過最多能夠發出兩彈而已,完全不足以阻遏騎兵前沖之勢。故此將鐵砲手分為前、中、后三排,一排射擊,另兩排則清膛、填彈或者瞄準,如此循環往複,可保證射擊不間斷,給敵軍造成最大的殺傷。
堺在戰國時代的日本,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堺港位於瀨戶內海西岸,最初重要性遠不及尼崎、兵庫等港口,但「應仁之亂」以後,細川氏統治此地,將它作為勘合貿易的基地,這才逐漸繁榮起來。除對外貿易外,堺也以刀劍、絹織物、漆器和鐵砲生產聞名全日本,成為周邊封建大名垂涎的一塊肥肉。
戰鬥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時展開,武田軍利用騎兵優勢,對織田和德川的設樂原陣地展開了洶湧的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首先是左翼先鋒、打著黑底白桔梗旗的山縣昌景隊攻擊德川軍,然後是中央先鋒內藤昌豐隊攻擊織田軍瀧川一益部,右翼先鋒馬場信房隊攻擊織田軍佐久間信盛部。
既然飲茶成為風雅之事,收集茶器https://read.99csw•com成為流行之事,那麼戰國武將們就往往賞賜部下茶器,比賞賜金銀、刀劍甚至領地更能使部下歡欣鼓舞,認為是莫大的光榮,這也算是一種獨特並且奇特的文化現象吧。
設樂原北有太山,南有豐川,中夾寬為兩公里的平地,織田軍就在這一地域,憑藉淺淺的連子川,在西岸布陣。此外織田信長還在連子川岸邊修建起數道防馬柵——這種種布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聞名天下的武田騎馬武士的突擊力。
武田信玄病歿之後,秘不發喪,對外宣稱重病退隱,而傳位給孫子竹王丸,竹王丸年紀尚幼,便准其父諏訪四郎勝賴歸宗,擔任后見。傳說信玄臨終時囑咐勝賴,要將自己的死訊密而不發,同時三年內不要對外侵攻,以免窮兵黷武,為人所趁。但是年輕氣盛的勝賴把父親的遺言當作耳旁風,掌權后依舊屢屢興兵西進,天正二年(公元1574年)二月,經岩村口殺入美濃,攻克了明智城,六月又攻陷德川氏轄下的高天神城。
就這樣,長筱城兵的戰意因援軍即將趕到而變得更為高漲,抵抗也更為勇猛。萬般無奈的武田勝賴只得放棄圍城,主力轉向西面,迎戰正在設樂原布陣的織田和德川聯軍——激烈的長筱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且說毛利元就於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通過「嚴島合戰」殺死了強敵陶晴賢,隨即命三子分道直進,很快就滅亡大內家,吞併了防長兩國。其長子、家督毛利隆元還將軍勢伸入九州,在豐前門司城大破豐后守護大友義鎮。
因此,鐵甲船團就以堺港為據點,頻繁出擊,配合陸軍再度把本願寺團團包圍起來。十一月六日,毛利水軍再度向本願寺運送軍糧,組織了由六百余艘大小艦船組成的大船團,來到木津川口。得到消息的九鬼嘉隆急忙率鐵甲船團迎戰,兩軍從早晨六時一直惡戰到近午——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
等到如今信玄故去,當主幼小,武田勝賴只是「后見」而已,好比重臣聯席會議的主席,舊將雖皆故去,信玄所一手提拔起來的新將個個戰功赫赫、威望素著,非勝賴所可以壓服者也。武田家中結構就此再度趨於鬆散,自然向心力也要大打折扣——信玄遺命勝賴勿戰,而勝賴又豈敢不戰?
上述三支駐守在防馬柵附近的聯軍長柄(長柄槍)部隊一遭到武田軍攻擊,立刻收縮回到防馬柵後面。而幾乎同時,預先布置在柵后的三千支鐵砲齊聲鳴響,武田軍先鋒傷亡慘重,被迫退回,換由第二陣繼續衝鋒。同時,武田勝賴還命令山縣隊殘部從連子川下游迂迴到德川軍側面,殺入突出在防馬柵外的德川先鋒大久保七郎右衛門忠世與其弟治右衛門忠佐陣中。大久保兄弟英勇奮戰,與武田軍前後進退拉鋸達九次之多。
趁此良機,織田方的柴田勝家發兵攻入能登和越中,織田信長也把流亡在京都的神保長住等越中豪族派回本國,讓他們號召舊部恢復被上杉氏侵吞的領地。上杉氏被迫全面收縮,織田政權的北線就此穩定下來。
山中鹿之介割下品川大膳的首級,大喊道:「今天,出雲的鹿殺死了石見的狼(大膳名為狼之助勝盛)!」尼子陣中歡聲一片。這段故事記載於《雲陽軍實記》中,鹿之介的勇名從此響徹整個中國地區。
十四日深夜,鳥居強又衛門從排水溝爬出長筱城,隨即順著因梅雨季節而水位暴漲的瀧川,向下游漂了四公里遠,才在雁峰山上燃起狼煙,通知長筱城中,自己已經安全潛出。十五日,在岡崎城中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織田信長決定放棄適於大軍決戰的廣闊平原有海原,選擇狹長的設樂原作為進軍方向,而鳥居強又衛門也恰在此時趕到了陣中。
塙直政之死使織田信長大為惱怒,立刻親往前線,統率三千精兵,冒著來自敵方雨點一般紛飛的槍彈,殺開一條血路,攻克四天王寺,追擊到城戶口,斬殺石山軍兩千七百餘人。本願寺方被迫收縮陣線,於是信長就在石山四周構建起十余座城堡,命佐久間信盛、松永久秀、水野信元等將守備,意圖切斷外援,將敵人困死、餓死。
經過武力壓迫和政治威脅,到永祿十二年(公元1569年),織田信長終於迫使堺屈服,承認他的唯一宗主權地位,並按一定數額繳納賦稅。信長控制堺市與堺港,大大充實了織田氏的軍費和武器來源,而深通談判之道的堺的豪商們,比如千宗易、今井宗久等人,也為信長和平統一許多地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停止了西方戰事的毛利元就傾全力向東,先後取下白鹿、江尾等重鎮,擊破尼子倫久(義久弟)、龜井秀綱的援軍萬人,最後團團圍住尼子居城月山富田。這場圍城戰打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尼子義久中了反間計,殺死老臣宇山久兼父子,導致軍心混亂,局勢才一發不可收拾。永祿九年(公元1566年)十一月,義久兄弟出城降伏,隨即被送往安藝高田郡圓明寺幽閉起來——東中國地區曾經的第一豪強尼子氏就此滅亡。
於是,以義昭為中心,本願寺、毛利、上杉、后北條等勢力結合起來,第二次織成了一張強大的包圍網。
喜歡茶道的武士,往往以收集名品茶器為樂,包括茶碗、茶釜、茶入(裝茶末的小罐子)、茶杓、茶筅(攪拌茶湯的竹器)等等,甚至還包括舉行茶會所必備的周邊器具,比如花入(花插)、香爐之類。織田信長、松永久秀、明智光秀、佐久間信盛等都算不上是大茶人,但他們的收藏品卻相當可觀。這些茶器部分是名家所做,大部分則其本身的藝術價值並不見得很高,往往因為由名家用在某場著名的茶會上,就此附著于茶道藝術的價值,才驟然身價百倍。
幾乎同時的元龜二年(公元1571年)六月十四日辰刻,毛利元就因為食道癌,病歿于吉田郡山城中,享年七十五歲。此後毛利氏就在毛利輝元的統治下,由輝元兩位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為輔佐,緩步向東擴展勢力,終於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加入了第二次織田包圍網。
也就是說,當幕府所有在畿內和周邊地區的御料地都被織田信長沒收,足利義昭read.99csw.com本人也被流放到其妹婿三好義繼的河內若江城以後,這位往日的將軍大人已經喪失了所有實力,但仍然保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他再沒有力量聚集兵馬,向信長豎起反旗了,但仍然可以一如既往地四處送信,哀告求援。
景勝以上田長尾家督之身,又成為謙信的養子,成為謙信去世后兩名繼承人之一,無疑標示著上田家將替代守護代家執掌整個越后——這正是謙信的旗本全都擁護缺乏足夠實力的景虎,而反對景勝的主要緣由,也是景勝在上田眾的忠誠輔佐下最終贏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越后長尾三家,勢力最強的是謙信出身的三條家也即守護代家,謙信本人的旗本就是這一家族的主要力量;其次為上田長尾家,也即上杉景勝出身的家族;第三為謙信舅家古志長尾家——上杉景信即為此家家督、謙信之舅,本名長尾景信,受賜上杉苗字。
縱橫瀨戶內海十數年的毛利水軍大敗虧輸,這對毛利氏和本願寺兩方都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對織田信長威信之上升,也起了相當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從此本願寺外援斷絕,困守孤城,支撐到天正八年(公元1580年)四月,終於被迫答應織田信長提出的屈辱的和議。在朝廷特使近衛前久、勸修寺晴豐等人的安排下,顯如上人寫下誓書,宣布停止對織田信長的抵抗,凈土真宗放棄根據地攝津石山,以及北陸的加賀,前往他處和平傳教。
天正六年(公元1578年)十一月六日,爆發了「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為了重組對石山本願寺的包圍圈,為了擊敗毛利水軍,控制瀨戶內海,其實在去年「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敗退後,織田信長就下令九鬼嘉隆在伊勢灣建造六艘巨大的新式戰船。九鬼氏本是志摩國豪族,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還曾經作為倭寇的一部分,侵擾過我國東南沿海,因為船上習慣打著「八幡大菩薩」的旗幟而被稱為「八幡水賊」。九鬼嘉隆是在遭到伊勢國司北畠氏進攻時,經瀧川一益介紹臣服於織田信長的。
據說毛利方勇將品川大膳立馬飯梨川邊,看到一名身著赤絲威大鎧、頭戴鹿角脅立兜的武將在對岸馳騁,於是放聲挑戰。來將正是山中鹿之介,他大喝一聲,接受了一騎討,拔刀繞水來斗。品川大膳彎弓發箭,被鹿之介躲過——四周軍兵齊聲吆喝:「使用弓箭,何等的卑怯!」大膳於是拋卻弓箭,提刀來迎。二人你來我往,反覆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全都下馬擲去太刀,以短刀「組打」。大膳先是佔了上風,把鹿之介壓在身下,但很快就被對方巧妙地扳回了上風,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短刀插入大膳的腹部。

再建包圍網

茶道是日本所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中國茶很少稱之為「道」,而相關茶的文化和藝能,亦與日本的茶道截然不同),包含有佛教、儒學、建築、書畫、雕刻、禮儀、插花、烹飪、陶器、竹器等非常豐富的內容。我國的飲茶習慣傳到日本以後,經過唐代的茶餅煮飲法、宋代的末茶沖飲法和明代的葉茶泡飲法三個階段的影響,到了室町幕府時代,在村田珠光等名家的倡導下,日本終於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茶道藝術。
經過了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因為馬場信房、內藤昌豐、穴山信君等名將的奮戰,武田軍已經突入織田、德川聯軍陣中,連續破壞了兩道防馬柵。但因為地面雜草叢生,坑窪不平,並且堆滿了屍體,他們很難快速集結力量,擴大戰果。戰至下午一時左右,鳶之巢山失陷、後路被斷的消息使武田軍士氣崩潰,名將山縣昌景首先中彈戰死。
武田信玄畢生以頑強敢戰的家臣團自傲,他曾經說過,堅城並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是城,人是砦,人是垣」。經過長筱合戰,武田氏無數名將戰死沙場,信玄親手組建的家臣團瀕臨崩潰,存者無不離心背德,甲斐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漸走向滅亡。
安土有「平安樂土」之意,安土城構造極其雄偉:城與丘陵東西相連,西北有安土山;城郭建於突出琵琶湖面的小半島上,三面圍以湖水,因奧島、伊崎島而與琵琶湖分開,成為方圓二里許的內湖。城內分本丸、二丸,均建於中央丘陵之上,後面則為長方形的天守閣(石基木建的高峻城堡,產生於戰國中期)——信長改變了天守閣的舊名,而呼之為「天主台」。這與其說他是親近天主教,不如說他是自命為日本的「天主」,將以此城君臨天下。
捉襟見肘的德川家康再度向織田信長求救——這次,信長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幫助這個一向恭順的盟友了。五月十四日,織田信長、信忠父子統率三萬大軍進入三河國,開至岡崎城。此時在長筱方面,武田軍已經攻入三之丸,並嘗試派金掘眾挖地道侵入本丸,守將奧平貞昌派家臣鳥居強右衛門潛出重圍向德川家康求救。
毛利氏與織田氏相距遙遠。雖然毛利已在中國地區稱霸,但在東中國與畿內西部,尚存在著數十個大小勢力,首鼠兩端,左右搖擺,毛利無法在短期內派發大軍將之徹底掃平,進而與織田接壤,故此只能通過水路,不斷向石山輸入軍糧,支援本願寺的抗戰。
織田信長準確把握戰機,命令全軍從防馬柵后殺出,開始最後的總突擊,德川軍也從側面展開夾擊攻勢。武田氏名將紛紛倒在設樂原上,除小幡信重和山縣昌景外,還包括橫田備中守綱松、真田源太左衛門信綱、真田兵部昌輝、土屋右衛門昌次、高坂源五郎昌澄等數十人。
比如信長少年時代的特立獨行,比如「桶狹間之戰」由突襲而變為奇襲,比如真偽難辨的火燒比睿山……「長筱合戰」也是如此,後人往往評論說信長徹底革新了戰鬥方式,變冷兵器決勝為熱兵器決勝,集中三千支鐵砲轟擊武田騎馬武士,乃是戰役取勝的關鍵。還有傳說,信長發明了鐵砲的三段式戰法,並將之運用於「長筱合戰」之中。
此後數年,北九州戰火再開,並且毛利氏南下將勢力伸向伊予。彷彿一位英雄已經度過了他最輝煌的青年時代,現在的毛利氏,只是緩慢而穩固地成長,過去的強大擴張態勢,已經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