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陽子居剛來旅舍的時候,店裡的客人讓路給他,店主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替他拿梳洗的用具,先來的客人都躲著他,燒飯的廚子也不敢當著爐子站。但是,從他見過老子,並聽從老子的勸告后,旅舍的人不但已敢和他隨便地爭席位,態度也親熱了許多。
以下從第四十一至第四十六章討論的主題,是知足及損益的虛實。有一位古代學者吳澄,曾把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等章合為一章,他所從事的這種組合法在其他的學者那也曾出現過,一般說來,重組章節可使思想更具有連貫性。
老、庄的哲學思想到此已完全表露了出來。到第四十章結九_九_藏_書束為止,老子的《道德經》不但處理了哲學上的實用問題,並且把古版《老子》分為了上下兩篇:上篇第一至第三十七章,稱為《道經》;下篇由第三十八至第八十一章,稱為《德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陽子居聽后,面容一變,說道:「敬謝老師的教誨。」便躬身退了出去。
https://read.99csw.com上士聽到上面這些道理,立刻付之於行動,以期合於道體。因為只有無時不有,無所不在的大道,才能施恩萬物,才能無所不成。
《莊子》《寓言》
陽子居準備南下到沛這個地方,正巧老子也西行去秦地,他便約老子在沛的郊外相見。但是卻在走到梁的時候,遇見了老子,兩人便一起走了一程。半路上,老子突然仰頭向天,長嘆一聲說:「起初我以為你還可以教育,現在才知道你實在不堪造就。」
廣大的空間沒有可指的角落,偉大的成就大都晚成,天籟的聲音無聲可聞https://read.99csw.com,沒有形象的象,無形可見;大道隱微不可說,沒有名稱來指明。
序文的引句,乃是採用老子的:「知其白,守其辱。」
老子說道:「你態度驕傲,目空一切,誰看了都害怕,怎麼還敢來接近你?要知道,真正清白的人,不自以為清白,反而覺得自己好像有污點似的;真有盛德的人,也不自以為德高,反倒覺得自己的德行欠缺了什麼似的。」
陽子居聽了,沒有出聲。等到了旅舍,雙方梳洗完畢,陽子居脫了鞋子,跪著走到老子的面前說:「剛才弟子想請問老師,老師正走著沒有空閑,所以不敢問,現在老師有空了,可否告知弟子犯了什麼https://read.99csw.com錯?」
經過一番研讀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從這些章節的安排來看,《老子》可就「原則」和「實行」兩個觀點而分為上下兩篇。並且,第四十章的描述,更給老子的哲學思想寫下了一篇最好的摘要。
至於莊子的思想,雖然在前面幾章已提到了不少,但是並沒有包括他最好的論說篇章——論生死和限知說在內。論生死這部分,我把它安排在第五十章的精選內解說;限知說在第五十六章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若要研究莊子的思想,這兩章乃是不可或缺的篇幅。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所以古時候立言的人有這樣的話:「從表面九-九-藏-書上看來,明道反像暗昧,進道反像後退,平道反像不平。」同樣的,上德反像低下的川穀,高潔顯榮反似蒙垢受辱,廣大的德行反似不足的樣子,剛健之德反像怠惰的樣子,質樸的德反似易變的樣子,其理莫不本源於此。
語譯
上士,是有志的人,所以聞道就努力不懈地去實行,絕不間斷。中士,是普通的人,由於識見不足,認道不清,所以覺得道似真似幻,若有若無。下士,是俗陋的人,識見淺薄,根本不曉得道為何物,聽見合於道的話,反而哈哈大笑起來,以為荒誕不經。如果不能讓這般俗陋的人大笑的話,那道就不是高深的,也算不得是真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