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萬曆謝幕 怠政與斂財

第五章 萬曆謝幕


三十三歲后,這個皇帝就不再視朝,躲在深宮悄無聲息。閣臣愛見不見,奏章愛批不批,沒人知道他都幹了什麼。

怠政與斂財

太監監管礦稅,禍國殃民。
四十年九月,首輔李廷機拜疏自去。
這其實是被逼無奈。萬曆十八年以後,到四十八年七月駕崩,三十年間皇帝只上過兩次朝,十九年五月十三日和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面都見不到,群臣心裏如何踏實?
四十二年八月,禮部右侍郎孫慎行拜疏自去。
缺官不補則一如既往。到萬曆三十年,六部缺正職首長尚書三名,副職首長侍郎十名,中央言諫監察部門缺官九十四名。省級地方官,缺中央特派員巡撫三名,相當於省長的布政使和按察使共六十六名,另缺知府二十五名。應該派遣御史巡行的差務全國原本有十三處,竟九處無人。
萬曆朝部科諫阻宮廷消費條
部門內容結果時間
戶部反對增供用庫黃蠟不從元年三月癸未
工部反對內織染局額外增加上供物品的生產原料同意元年五月庚子
光祿寺請停造供應器皿同意元年十一月壬寅
工部反對織染所增添藍靛物料同意二年二月甲子
工科武清伯李偉造墳給價三萬,與蔣輪多寡懸殊,乞收回成命章下工部三年三月甲子
戶科內庫銀兩缺乏,傳取光祿寺銀十萬,乞收回成命下不為例三年八月壬申
兵科反對御馬監濫討馬匹三千,且請清查該監馬匹草料給半免查三年九月戊午
工部反對宗廟等處供應竹木板枋照例運濟造辦同意三年十月己丑
戶科執奏供用香品照嘉靖六、七兩年例只派八萬斤,而非供用庫所要求的二十八萬斤同意四年三月庚戌
工科議寢內承運庫織造請求減半四年三月丁巳
工科停止內織染局蘇杭織造減三分之一四年六月壬戌朔
戶科停止大婚用金珠寶石等採買不從四年六月丁丑
https://read.99csw.com
何以如此卻是個謎,甚至從晚明開始便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不該讓申時行這樣不講原則只知遷就的,擔任內閣首輔的重任。萬曆的偷懶和耍賴,也都是他慣出來的。
這倒也罷了,反正「政由寧氏,祭則寡人」的模式古已有之,能夠祭祀天地祖宗也算盡職。可惜,這件事皇帝也不想做。萬曆十九年四月初一是他最後一次祭祖,以後就全由別人代勞。看來,他連祖宗都不想見,何況臣下。九_九_藏_書
真是這樣嗎?
沒奈何,大家只好自己走人。
那又如何?萬曆無動於衷。
三十二年群臣齊伏文華門請願,並非沒有道理。
當然,皇帝花錢,也不完全是報復性消費。有些事仍屬必須,比如打仗和修復宮殿。不過他最想做的,還是要繞過六部廣開財源,增加內帑。這就只能依靠太監。於是,負責採礦的礦監和負責稅賦的稅監,便被發明出來。
弄錢是因為開銷多缺口大。萬曆二十七年閏四月,陛下為諸皇子婚事索要太倉銀二千四百萬兩,戶部的回答竟是國庫已空。這可怎麼過日子?儘管那日子過得也太奢侈。但皇帝是不能寒酸的,尤其當年張居正還老講什麼勤儉節約。即便為了出這口鳥氣,也不能緊緊巴巴,縮手縮腳。
這可真是盡孝無力,斂財有方。
不踏實的感覺早就有了。十四年九月底,皇帝便開始稱病不朝,那時他才二十四歲。因此禮部的一個官員就說,頭暈眼黑這樣的病,不是年輕人該得的。不宜有而有之,則上傷聖母之心,下駭臣下之聽。皇上可別嚇唬人。
看來,這位皇帝真是「怠於臨政,勇於斂財」了。
皇帝的「正當理由」是身體不好。他對王錫爵說:朕也要與先生每(們)常見,只是朕體不時動火。這是一件不大說得清的事。要說裝病,恐怕誇張。有太醫院在,生龍活虎的人可怎麼裝?數十年編九九藏書造病狀也很麻煩。但要說喪失工作能力,同樣誇張。更何況,萬曆還是挺管事的。
同年九月,吏部尚書趙煥拜疏自去。
當然,陛下也不是完全與世隔絕,單獨召見閣臣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多半偶一為之。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由於給生母慈聖皇太后做壽,萬曆御皇極門接受群臣祝賀,然後又與首輔王錫爵談話。辭別時,王錫爵可憐兮兮地說:今日見皇上,不知再見何時?可見首輔見他,也不容易。
意思很清楚:這活咱幹不了啦!
此後問題越來越嚴重。萬曆三十九年四月十七日,閣臣葉向高向皇帝報告:中央九大政府部門,正副首長碩果僅存八人,堅持上班的正職一人,副職二人,其餘五人全都杜門不出,內閣也只有他自己在崗,實際處於半癱瘓狀態。
皇帝卻還是無所謂。
萬曆卻對此心心念念。其他人的奏章,事情再急也愛理不理,礦監和稅監的卻隨到隨看隨批。三十四年正月,雲南發生民變,作惡多端的礦稅太監楊榮被殺死並焚燒,皇帝聽說居然幾天不吃飯,直到驚動慈聖皇太后才肯進食。
也就是說,都在萬曆二十四年。
走的這些人,可都在要害部門。
這時,趙志皋已經七十四歲。他原本就性格懦弱,被人看不起,此刻夾在皇帝和朝臣之間更是左右為難。萬般無奈之餘,趙志皋只好在第二年宣布養病,一養就是三年,最後病死在官邸,得到了太傅的頭銜和文懿的謚號。九-九-藏-書
這倒真該叫作有病。
其實,萬曆的怠政豈止缺官不補。四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葉向高的總結是:典禮當行而不行,章疏當發而不發,人才當用而不用,政務當修而不修,議論當斷而不斷。總之該做的事情統統不做,就連朝臣提出辭職有時都置若罔聞。
地方上卻苦不堪言。想想看,太監哪裡懂採礦?也只能胡來,要麼遍地開花亂挖,要麼藉此名義刮地皮。反正作威作福是會的,橫徵暴斂是會的,貪贓枉法是會的。何況他們系皇帝委派,又直接向內庫進奉,政府官員管不了,也沒有制度保障。除了搞亂經濟,激起民變,豈能有他!
葉向高當時其實年富力強,只有五十多歲,但同樣深感心力交瘁,終於在四十二年八月成功辭職。想想也是,獨木難支的他為了增置閣臣,奏章竟寫了上百份。最高監察官員都御史十年無人擔任,六部尚書只剩趙煥一人,後來還拜疏自去,陛下卻始終不肯補員,換誰都會覺得心灰意冷。
萬曆卻不管,說不上朝就不上朝。
那就來看申時行。
實際上那個李廷機早就罷工。他是萬曆三十五年五月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入閣的,第二年十月就請病假,還杜門謝客拒不赴闕。此後四年,他名義上是首輔,實際上養病,最後選擇了自行下崗,真正在內閣工作只有十一個月。
管得最多的,是弄錢。
結果也令皇帝滿意。二十五年到三十四年,共得銀五百多萬兩。這個數字雖然比不上農業稅和鹽稅,但要比關稅和商稅多。可惜陛下並不知道,他那點收入遠遠不及那些太監的進賬,僅僅廣東稅監李鳳就貪污了五九_九_藏_書千萬兩,敲詐勒索得來其他財物還不計算在內。這皇帝,豈非冤大頭?
四十一年七月,兵部尚書掌都察院事孫瑋拜疏自去。
國家機器眼看無法運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忍無可忍的首輔趙志皋上書皇帝痛心地說,吏部掌印無官,四司諸務停閣;朝廷和地方官員舊者不升,新者無職;監察部門無人無力,狐鼠豺狼一切不問,各處司道郡縣官員懸缺未補者甚多。凡此種種,可都是祖宗二百年來未有之事啊!
如此請示工作,實屬罕見。
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首批礦監被派往京畿,沒過多久便迅速擴大到河南、山東、山西、浙江和陝西五省。十月二十二日,稅監也到了通州。值得注意的是,派出首批礦監的七天前,仁聖皇太后病逝。皇帝因病缺席了嫡母葬禮,之後卻並沒有耽誤派出稅監,力度之大不像病人所為。
好在,到三十三年十二月,他總算不採礦了,卻也繼續不上朝,不見人,不批奏章,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官員出缺也不補,就連吏部尚書的職位空著他都不管。很難判斷皇帝這樣耍無賴是不是要跟內閣和群臣賭氣,但是中央部門正職首長長期空缺,開此先例恰恰與派遣礦稅太監同時。
萬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朝廷大小官員,從內閣大臣到六部堂司再到言官御史,齊刷刷地跪伏在文華門。官員們每個人的手上都拿著奏本,請求皇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答覆。而且看那架勢,批複恐怕還得立即下達。
其他時間,就靠葉向高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