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1 呼吸道傳染病常通風,戴口罩 結核:致命的「白色瘟疫」

01 呼吸道傳染病
常通風,戴口罩

結核:致命的「白色瘟疫」

儘管如此,人類距離真正認識結核病還是差了很遠,而且經常會把其他疾病誤診成肺結核。
可能在大眾的心目中,結核病現在已經絕跡了,即便有,也僅存在於偏遠、落後地區,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哪兒還有結核病啊?然而,作為醫療工作者,我們卻無時無刻不在和結核病打交道,結核病的鑒別診斷在醫生心裏永遠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具有科學精神的工作,為進一步揭開「結核君」的神秘面紗打下了基礎。
第二,肺結核在和人類的藥物搏鬥多年後,也產生了抗藥性,這增加了肺結核防治的難度。
3.如果有患結核病的家屬怎麼辦?
19世紀80年代,科學家巴斯德首先發明用減弱了毒力的細菌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受此啟發,德國科學家貝林研製出一種毒性小的人體桿菌,去治療牲畜的結核病。這種大開腦洞的做法,讓法國醫生卡爾梅特(A. Calmette)和獸醫介朗(C. Guerin)意識到:既然可以用毒性小的桿菌治療牲畜結核病,為什麼不能將其用來治療人的結核病呢?為了觀察結核菌毒性改變的情況,1907年,卡爾梅特和介朗開始培養一株從結核病牛乳汁內分離出來的致病力甚強的結核菌,進行減毒培育。兩位科學家前後花了14年,終於在1921年研製成功。他們把製成的減毒活結核菌首次接種于嬰兒身上。到1952年,共有1317名兒童接種疫苗,僅有6人死亡。人們為紀念這兩位發明人,從他們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來命名這種新的救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卡介苗」。到1963年,1.5億人接種了卡介苗,只有4人死亡。
中世紀的歐洲曾遭受結核病的嚴重侵襲,但是記載中最常提及的是淋巴結結核,也叫瘰癧,而不是肺結核。
1865年,法國軍醫讓-安托萬·維爾曼(Jean-Antoine Villemin)從一名結核病死亡患者的結核空洞中取了少量黏液,然後將其接種給兔子,之後成功在兔子體內找到了結核結節,由此證明了結核病的傳染性。奧地利醫生、人類學家塔佩納(Tappeiner)則首次繪出了豚鼠吸入病毒、感染結核病的模型,闡明了肺結核的傳染路徑。
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是因為他本人找到了親測有效的辦法:他曾經也是肺結核患者,然而,在去喜馬拉雅山旅行回來之後,他的結核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布雷默由此總結道:新鮮的冷空氣能夠治療肺結核。
1854年,德國醫生赫爾曼·布雷默(Hermann Brehmer)首次提出:「結核病患者可以被治愈。」
該學校是一所省級高中,有140名老師/職員和配備一名校醫的學校診所;有三個年級,共847名學生:高一有186名學生,共4個班級;高二有249名學生,共6個班級;高三有412名學生,共10個班級。這些學生的年齡是15~20歲。有309名在校生和91間宿舍;男女學生住在兩棟單獨的宿舍樓中,每個房間平均住4人。女宿舍樓位於教學樓的右後方,與教學樓共用走廊和樓梯。高三的女學生主要住在二樓,而其他年級的女學生則住在其他樓層。
在沒有特效藥、抗生素和疫苗的年代,染上肺結核,就像今天得了癌症一樣。為了治療肺結核,人類想出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治療」方法九-九-藏-書
這是結核病治療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預防結核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隔離。找出傳染源,把他和其他人分開。肺結核病人咳嗽、咳痰、打噴嚏,都會噴出大量飛沫,這些飛沫里就有大量的結核菌。健康人離得近了,就有可能吸入這些飛沫,因而感染。所以口罩是個好東西,它能保護健康人,也能保護患者。作為健康人,自覺地離患者遠一點兒,就是最好的預防。
2.肺結核的病原菌怎麼傳播?
這個方法得到了大力推廣和借鑒,位於瑞士東部的小鎮達沃斯就是一個著名的結核病患者療養勝地。但是,依靠療養院治療結核病,本質上靠的還是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再通過曬太陽來殺菌。同時,這樣的治療成本太高,不是普通人負擔得起的。

圖1-6 羅伯特·科赫
經過數十年的臨床應用和流行病學觀察,卡介苗於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全球各地逐漸被推廣應用。至今,接種卡介苗仍是預防結核病的主要手段,這被稱為全球控制結核病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圖1-7 赫爾曼·布雷默
5.懷疑得了肺結核,應該怎麼辦?
人類在抗擊結核病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就是鏈黴素的發現。
他在德國小鎮戈爾伯斯多夫建了一所療養院,讓結核病患者多曬太陽,多呼吸新鮮空氣,併為其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這的確幫助了很多結核病患者,在其療養院中療養的結核病患者,有一半以上重獲健康。
最「神奇」的是在英國和法國出現過的一種療法——國王的觸摸。人們相信,國王觸摸病人可以治愈瘰癧。這大概和中國古代的「天子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信仰差不多。這種習俗始於12世紀,直至18世紀末才結束。因為這時國王的權力被削弱,不再具有神聖性,所以民眾也便放棄了對「國王的觸摸」的信仰。
結核分枝桿菌可以侵犯人體的任何部位,人體除了頭髮和指甲的任何部分,都可以被感染。結核分枝桿菌侵犯肺部就叫作肺結核,侵犯骨骼就叫作骨結核,侵犯淋巴結就叫作淋巴結結核。結核病雖然厲害,但是絕大部分對藥物敏感的菌株基本都可以被殺死。不過,結核病的診斷常常存在困難,導致診斷的延後;而在特異性抗結核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病人也可能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導致治療的間斷和失敗。此外,結核分枝桿菌還能不斷進化,對現有的常用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性而使藥物失去作用。耐多葯結核分枝桿菌絕對是結核菌家族裡的一方惡霸,極大地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現在中國每年新增86萬結核病人,差不多是2020年(截至7月中旬)中國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人數的10倍。可能還有無癥狀的結核病人,他們也會有很強的傳播性。因此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養成的預防習慣在結核病的預防中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結核病,曾經也叫「肺癆」,對大眾來說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人們總是不斷提起它,而魯迅、林徽因、肖邦、雪萊等歷史名人,也一度讓結核病名聲在外。九九藏書
很多文獻都有對結核病的記載。在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將它命名為phthisis;在拉丁文中,結核病被記作cunsumptio。到19世紀,西方開始用consumption來稱呼結核病,consumption直譯為「消耗」,這與中文的「肺癆」有異曲同工之妙,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這種疾病慢慢耗盡一個人生命的特徵。
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天花疫苗的發明,給全世界科學家打開了一個思路:用低毒性的病原體感染人體,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從而讓人體對該病原體產生抗體。但是,天然獲得的疫苗毒性一般比較大,很有可能導致本來為了免疫而接種,結果卻變成了惹病上身的現象。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療藥物的問世是人類與肺結核抗爭史上里程碑式的勝利。以美國為例,1953—1984年,結核病病例以每年74%的速度下降。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甚至認為,到20世紀末,人類可以像消滅天花一樣消滅結核病。因此,與結核病相關的公共衛生項目被終止,與該病藥物和疫苗研製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也不再獲得高額資助。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目標:希望到2000年,結核病不再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病種。
這位「頭號殺手」背後的真兇是結核分枝桿菌,我們就叫它「結核君」吧!
4.哪些情況提示有結核病的可能?

結核的前世今生

張爸敲黑板

結核知識卡片
感染途徑空氣中的細菌顆粒,隨呼吸道飛沫被吸入人體。
潛伏期入侵人體之後,宿主如果免疫力強,結核會進入休眠狀態,「潛伏」在人體內,成為潛伏性結核感染。一旦宿主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統不能控制分枝桿菌結節,宿主結核分枝桿菌就會擴散到其他器官。全球的結核病潛伏感染者高達25%,有5%~10%可能會在其一生中出現活動性結核,由此出現癥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開放性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和因職業接觸肺結核患者的人群。
感染者癥狀持續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者痰中帶血,患者常有慢性發熱(體溫38℃左右,午後發熱為主)癥狀,夜間睡眠時出汗(盜汗),伴有疲勞、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時可咯血、胸痛。
如何診斷•痰結核分枝桿菌檢査:痰抗酸塗片和痰培養。
•免疫學檢測:結核菌素試驗和γ-干擾素釋放試驗。
•分子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擴增及鑒定。
•影像學檢査:胸部X光或者胸部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支氣管鏡檢査肺泡灌洗液,送檢結核分枝桿菌檢査。
如何治療至少6個月的四聯(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抗結核藥物治療,切不可隨意停葯,否則容易複發,增加結核分枝桿菌耐葯的風險。
如何預防•儘早隔離和治療結核病患者。
•避免密切接觸結核病患者,正確佩戴口罩,不隨地吐痰;工作和居住環境通風。
•接種卡介苗。
九*九*藏*書

結核知識小科普

1930年的美國配置了超過600家療養院,84000個床位。即便如此,面對全美將近300萬名結核病患者,也顯得杯水車薪。能得到治療的病人甚至不到5%。
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治療耐多葯結核的藥物和方案,我們也需要有效的結核疫苗,讓人類真正免於「結核君」的蹂躪。我們還需要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政策支持和落實。

滾蛋吧,「結核君」!

「結核君」的族群已經存在了將近15萬年,與人類相伴相殺也有數千年,但是人類認識它們不過數百年。
在療養院外面,還有數量龐大的結核病患者亟待治療。
這個任務由英國醫生本傑明·馬滕(Benjamin Marten)完成了。1720年,他提出結核病可能是由「極其微小的生物」引起的:「如果跟肺結核的患者睡同一張床,經常同吃同喝,跟患者親密地近距離交談,吸入患者肺里排出的氣體,那麼,就算是健康人也可能會感染結核病……但是,與患者偶爾交談幾句不足以得病。」馬滕對流行病學的描述已經非常精準了,但這些還不足以揭露結核病的真正面目。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8年,全球約1000萬人患有結核病,其中約110萬為兒童。在中國,結核病通常暴發於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等機構環境中。與其他學校環境相比,寄宿學校的結核病暴發風險較高,因為青少年經常聚集,環境相對擁擠,是結核病菌擴散的理想環境。
1882年,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發明了一種新的染色方法:抗酸染色法。這種染色方法可使隱身的結核桿菌在顯微鏡下暴露原形。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柏林生理學會上宣布,他發現了導致結核病的病原體。彼時,「結核君」被命名為「結節病毒」,1883年,才正式更名為結核分枝桿菌。這被分離出的第一株菌株,至今仍被收藏在英國倫敦皇家外科醫學院的亨特博物館。
結核分枝桿菌可以侵犯人體的任何部位,侵犯肺部就叫作肺結核,侵犯骨骼就叫作骨結核,侵犯淋巴結就叫作淋巴結結核。
現在,病例數字已經符合了聚集性流行的定義,必須篩查兩位指示病例所在的整個班級和宿舍樓,共計976位密切接觸者接受了篩查。從4月12日到4月20日,該校此次暴發的結核病累計14例(包括最早發病的2例),其中,痰塗片陽性3例,痰塗片陰性11例。分子鑒定表明,所有陽性的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屬於同一家族,含有相同的MIRU-VNTR等位基因。read.99csw.com
然而近年來,結核病卻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1994年4月23日,世衛組織通過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同時在全球推廣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直接督導下的短程化療(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
考古學證據表明,至少從新石器時代起,「結核君」就開始折磨歐亞大陸和非洲的史前人類了;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木乃伊中,有脊柱結核存在的證據;中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屍,左肺存在結核鈣化灶,這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存在結核病了。
3月27日至4月9日,疾控工作人員調查了該校81名密切接觸者(包括74名學生和7名教師),評估了他們的癥狀、結核菌素試驗和X光胸片,最終有6例被確診為結核病例,有1例為胸部X光異常的痰塗片陰性肺結核病疑似患者。
應該及時到縣級結核病防治機構接受檢查和治療。我國各縣(區)都設有結核病防治機構,專門負責結核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工作。
第一,肺結核找到了好幫手——艾滋病。艾滋病人感染肺結核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0倍。隨著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肺結核患者也與日俱增。
相伴相殺了數千年,人類與結核病的戰爭仍未分勝負。雖然經過最近幾十年的努力,結核病發病率再次得到了控制,但人類距離消滅結核病的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到20世紀60年代,強大的抗結核病藥物的出現,讓人們一度相信人類可以憑藉這些藥物消滅結核病。
目前對抗結核病最有效的兩種藥物是異煙肼和利福平,現在卻出現同時對這兩種藥物具有耐藥性的結核,它被稱為耐多葯結核。這意味著療程將從原先的6個月延長到18~24個月,治愈率也從近100%下降到了60%或更低。
工作人員趕緊到學校調查,發現兩個案例都是高三學生。第一位患者是一位17歲女生。由於咯血,她在3月8日到當地一家診所就診,治了一周也沒痊癒;3月15日,她在該縣第二人民醫院檢查,疑似結核病;3月22日確診。
194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賽爾曼·A.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引入鏈黴素治療結核病。隨後,美國政府打響了「抗擊結核病之戰」。1946年、1950年和1951年,對氨基水楊酸、乙胺丁醇和異煙肼相繼面世。結核病患者的數量開始迅速下降。結核病的成功治療,也成為現代科學最好的廣告。
結核分枝桿菌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類抗擊結核病的歷史,人類終於找到了結核病的病因。1890年,科赫又提出用結核菌素治療結核病,對結核病的控製做出了極大貢獻。因此,他獲得了19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結核桿菌主要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飛沫傳播。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人一年中可能使10~15人感染結核菌。
1.如何預防結核病?
一個月內,同一地點,兩起案例。疾控工作人員不敢怠慢,立即開始對結核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接觸者篩查。
結核報告病例數,在美國開始出現穩定而戲劇性的增長,結核病再次蔓延全球。更令人擔憂的是,研究發現:一些新的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對一些主九-九-藏-書流治療藥物產生了耐藥性。
1834年,德國醫生約翰·盧卡斯·舍恩萊因(Johann Lukas Schönlein)統一了疾病分類學,提出我們現在常用的「tuberculosis」來指代不同器官的「結核」,因為這類疾病雖然形式不同,卻都會出現結核結節。
你要是咳嗽、咳痰兩周以上,那就要警惕了。如果你的痰中帶有血絲,同時還有胸痛、盜汗的癥狀,午休起來低熱,渾身乏力、食慾減退等,最好還是儘快到醫院檢查一下。
結核病又被稱為「白色瘟疫」,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結核病的元兇是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是一種細長的、略帶彎曲的桿菌,大小為(1~4)×0.4μm,專性需氧。細菌的細胞壁脂質含量較高,高到能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其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其他細菌20分鐘就可以繁殖一代,但是結核分枝桿菌完成這個過程需要18個小時。即便在營養豐富的羅氏培養基(內含蛋黃、甘油、馬鈴薯、無機鹽等)中,仍需要2~4周才能看到菌落生長;液體培養基可以增加其與營養的接觸面,但也需要1~2周才能長出菌落。因此,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病程通常比較長。其細胞壁中還有大量分枝菌酸包圍在肽聚糖層的外面,可影響染料的穿入,因此,抗酸染色陽性成了鑒定結核分枝桿菌的一個標誌。厚厚而臃腫的細胞壁脂質也像是結核的「鎧甲」,可以限制水分的流失,讓其獲得極強的「抗旱」能力。由於脂質的疏水性,一般的消毒劑難以滲入,所以它對外界條件有異常大的抵抗力,使得通常的滅菌方法奈何不了它。可以說,在細菌「江湖」里,結核分枝桿菌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了。當然,結核分枝桿菌也有對手,酒精、紫外線和將物品放到水裡煮沸都可以將其輕鬆拿下。
2018年3月27日,中國某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流行病監測的工作人員發現同一所高中出現了兩例結核病報告,距離聚集性流行的標準只差一例(≥3例結核病)。
為了紀念科赫的發現,世界衛生組織於1995年年底,將每年的3月24日設立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作為與人類纏鬥了數百乃至上千年的傳染病,結核病無疑是一位「王者」,時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傳染病殺手」。全球每年約有結核病新發病例1000萬;每天約4500人因結核病失去生命,這一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艾滋病。
抗生素、卡介苗和抗結核藥物的問世,是人類與肺結核抗爭史上里程碑式的勝利。

結核菌的發現

5天後,她的老師又報告了另一名17歲女生有痰塗片陽性肺結核病,隨後向有關負責機構報告。
鏡片大概是15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讓人看得越來越遠,顯微鏡讓人看得越來越微小。1676年,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不過那時他還沒有意識到結核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也不用太擔心。肺結核患者只要相信醫生,堅持正規治療,做好個人防護,傳染性就會大大降低。大多數患者都能在家裡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