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1 呼吸道傳染病常通風,戴口罩 流腦:旅途中的不速之客

01 呼吸道傳染病
常通風,戴口罩

流腦:旅途中的不速之客

第三位患者既沒有參加朝覲,其家庭成員和其他近親也沒有去麥加旅行過,但在疾病發作前5天,該患者可能與返回的朝覲者或其家人發生過接觸。

發現腦膜炎病因

第一位是返回的朝覲者。他接種過腦膜炎球菌四價多糖疫苗,該疫苗通常對腦膜炎奈瑟菌的血清群A具有免疫力。
從疫苗到接種規程,中國雖說已經做得非常完備了,不過對於自身安全,也不能就此掉以輕心。假如要走出國門旅行,除了操心機票、旅程、名勝、打折商品,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可能存在的疾病,提前「打好預防針」呢?
MPV-AC第1劑與MPV-A第2劑,間隔至少1年。
2005年,MPCV-ACYW研製成功,這增強了腦膜炎球菌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
到1941年,在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現青霉素后,免疫血清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徹底退出了治療腦膜炎藥物的行列。青霉素成了第一種常用的治療腦膜炎抗生素,這標志著抗生素時代的開始。
可以,接種流腦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機會,或減輕流腦癥狀。
腦膜炎並不是一種新出現的疾病,許多古代文獻都描述過腦膜炎的癥狀。不過有據可查的第一次病菌性腦膜炎暴發,是1805年在瑞士日內瓦。當時的歐洲,流行「瘴氣理論」,認為所有的疾病都源自空氣不良。在微生物學發展之前,人們完全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這些疾病,更沒有意識到這些疾病還具有傳染性。
但是,免疫血清療法仍然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還是獲取不易,成本太高,而且需要在動物體內培養並直接提取,因而無法控制毒性。
我國每年也會有大量穆斯林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參加朝覲。國家會對其做出全方位的防控指導,包括要求出境前做好體檢和預防接種,加強對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培訓;朝覲期間,加強病例監測和信息報告;回國入境時做好醫學觀察和隨訪等,以保障朝覲人員的身體健康。
朝覲是伊斯蘭教的宗教活動,是全球各地的穆斯林前往聖地——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的朝聖之旅。麥加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城市,朝聖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宗教義務。只要身體許可、經濟許可,所有成年穆斯林一生至少應該朝聖一次。伊斯蘭教曆的每年第12個月,來自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麥加,參加朝覲。
1.什麼樣的人容易感染流腦?
3.接種流腦疫苗可以防止感染嗎?
1987年,成千上萬人聚集在沙烏地阿拉伯,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
所以,流腦距離你我,其實不太遙遠。
在20世紀初廣泛流行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期間,許多科學家都在尋找預防腦膜炎的方法。德國的格奧爾格·約克曼(Georg Jochmann)和紐約的弗萊克斯納都研製出了免疫血清。給動物注射能引發腦膜炎的細菌,可使動物獲得特異性抗體。這種抗體可以預防腦膜炎,還具有治療作用。而將馬匹體內產生的抗體血清直接注射到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中,成為當時治療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的主要方法,而且是首個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抗體血清挽救了許多生命。九九藏書
回到前文提到的問題,為什麼在接種了四價的多糖疫苗后還是會出現腦膜炎的傳播呢?其實這是由多糖疫苗本身的局限性所決定的,多糖疫苗雖然可以使血液中產生抗體,但無法防止或消除藏在鼻腔中的細菌以及阻止由此造成的傳播。因此,即使接種了多糖疫苗,還是可能會成為一名「無癥狀感染者」,成為傳染源。
直到100多年後的1909年,學界鑒定了腦膜炎球菌在免疫學上不同的血清型。這為病理學家西蒙·弗萊克斯納(Simon Flexner)於1913年建立免疫血清療法奠定了基礎。
第二位是回國朝覲者的家庭成員,該患者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疾病的癥狀。
腦膜炎奈瑟菌是一種細菌性病原體,是革蘭陰性雙球菌,莢膜具有抗吞噬作用。腦膜炎球菌可根據不同的莢膜多糖細分為不同的血清群。A、B、C、X、Y、Z、W-135和L這8個血清群最常引起人類感染。腦膜炎球菌脫離人體后非常嬌弱,是一種不易培養的細菌,因此也加大了診斷的難度。

圖1-9 細菌越過血腦屏障,造成腦膜炎症和腦脊液改變
人群的大規模活動和傳染病的傳播流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十字軍東征時,返鄉的士兵把鼠疫從中東地區帶回了歐洲,導致歐洲人口幾乎減少了一半。而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這個病原體,通過宗教活動迅速傳遍了世界,並且造成了著名的非洲「腦膜炎地帶」。
在抗生素和免疫血清療法問世前,腦膜炎球菌感染的死亡率為70%~90%。20世紀30年代中晚期出現磺胺類藥物,以及隨後的10年內青霉素問世后,腦膜炎球菌的預后得到了顯著改善。儘管目前支持治療有了很大進展,但這種疾病的死亡率,仍與20世紀60年代後期相近。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報道,目前美國該疾病的死亡率為10%~15%。https://read.99csw•com
既然保護如此全面有力,為什麼還會有人感染腦膜炎呢?
非洲「腦膜炎地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個地區,那裡以腦膜炎發病率高著稱。該地區從西到東包括甘比亞、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索、幾內亞、馬里、布吉納法索、迦納、尼日、奈及利亞、喀麥隆、查德、中非共和國、蘇丹、南蘇丹、烏干達、肯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幾乎覆蓋了整個中非。

從血清療法到疫苗

1907年,有學者嘗試使用腦膜炎球菌滅活全菌體疫苗和外毒素疫苗,最終因不良反應大、免疫效果差而被迫放棄。
19世紀的歐洲,醫生們有兩大「醫術」,一是催吐,二是放血。按照當時的理解,人的所有疾病,都是體液造成的,不是體液過多,就是體液被污染了,只要放血和嘔吐以減少體內的液體量,就能減輕炎症的壓力。所以在1805年日內瓦腦膜炎大流行的時候,醫生們就是用這樣的「療法」治療疾病的。
正當人們以為「神葯」在手,開始輕視腦膜炎的時候,病菌的耐葯問題開始日益加重。20世紀60年代,磺胺類藥物開始對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變得無效。現在,對於醫療保健專業的很多人而言,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已成為首要議題。治療的有效性還能維持多久,已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
直到1882年,人們才從受感染患者的腦脊液中分離出引發這種疾病的病原體。1887年,荷蘭生物學家安東·法伊克瑟爾鮑姆(Anton Vaykselbaum)首次將細菌感染視作腦膜炎的病因。1890年,人們首次發現該生物體可攜帶于健康個體的鼻咽中。
流腦知識卡片
感染途徑通過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
潛伏期1~10天,平均為2~3天。
易感人群主要發生在15歲以下人群。5歲以下兒童具有較高發病率,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尤其是6月齡至2歲的嬰幼兒。
感染者癥狀•3種綜合征:腦膜炎、腦膜炎伴腦膜炎球菌血症,以及不伴腦膜炎臨床證據的腦膜炎球菌血症。
•腦膜炎典型初始表現:平素體健的患者突然出現發熱、頭痛、噁心、嘔吐、注意力下降和肌痛。
•特徵:皮膚出現瘀點和瘀斑;腦膜刺|激征呈陽性。
•小兒可出現劇烈頭痛、反覆驚厥,並迅速昏迷。
如何診斷•主要依靠從臨床標本(血液或腦脊液等)中培養的腦膜炎奈瑟菌使用特定的抗莢膜抗血清檢測腦膜炎奈瑟菌莢膜抗原。
•分子診斷檢測腦膜炎奈瑟菌的DNA。
如何治療•青霉素為首選藥物。
•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治療C群首選。
•磺胺類藥物對A群有效。
如何預防•傳染性強,應隔離感染者。
•避免接觸疑似患者,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
•暴露前進行疫苗接種。
•對密切接觸者,給予藥物進行預防治療,可以選用利福平、環丙沙星和頭孢曲松。
•接種腦膜炎球菌疫苗。
九九藏書
為了提高莢膜多糖抗原在1歲以下嬰幼兒中的免疫效果,20世紀90年代,美國奇龍(Chiron)公司和惠氏(Wyeth)公司利用白喉毒素的無毒突變體(CRM197),百特國際(Baxter)以破傷風類毒素為蛋白載體,成功研製出了MPCV-AC(MPCV代表多糖結合疫苗,也就是說多糖和其他蛋白載體結合,從而增強疫苗的保護效果)。
不是感冒、發燒容易引起流腦,而是流腦的癥狀和感冒、發燒太相似,讓你誤以為自己是感冒、發燒了。
19世紀末,人們已經知道了幾種細菌可以導致腦膜炎。但是,腦膜炎非常特殊:只有在患者死後才能被診斷識別。這不叫診斷,這叫驗屍。醫生能不能在患者還活著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診斷呢?
然而1987年的這次朝聖,卻混入了一個不速之客——腦膜炎奈瑟菌。這種病菌隨著朝聖返鄉的穆斯林迅速傳遍了世界,並且造成了著名的非洲「腦膜炎地帶」。在非洲、亞洲部分地區,以及南美洲和蘇聯等地區,https://read.99csw•com多次引發腦膜炎大規模流行。
我國流腦病例就是以A群為主的,其他血清群則比較少見。
流腦常見的癥狀也是發熱、頭痛、脖子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慾減退,渾身乏力,看上去真的很像感冒。但是感冒導致的頭痛會緩解,不會一直痛。如果你發現頭痛一直不緩解而且有發熱時,一定及時到感染科或者神經內科就診,千萬不要耽誤。
中國不光重視疫苗研發,對於疫苗接種也非常重視,還制定了嚴格的接種規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16年版)》規定:
診斷方面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治療方面卻相對滯后。
假如要走出國門旅行,除了操心機票、旅程、名勝、打折商品店,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可能存在的疾病,提前「打好預防針」呢?
但是,疫苗的配方因國家和地區而異。美國朝覲者接種的都是覆蓋血清A、C、Y、W-135的四價多糖疫苗。其中,腦膜炎球菌血清群A和C的多糖疫苗,臨床效率為85%~100%,可以說保護效率很高;接種W-135多糖疫苗,也可誘導機體產生具有殺菌作用的抗體。
2000年4月9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下簡稱「美國疾控中心」)突然收到一則通知:歐洲一些國家的公共衛生機構觀察到大量腦膜炎病例(據報道,沙烏地阿拉伯有199例)。這些患者都是當年的麥加朝覲者,或者是和他們有過密切接觸的人。
一句話,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感染流腦。這裏既包括大家熟知的兒童,也包括老年人、艾滋病患者。不分年齡,只看體格。尤其是在春季,經常颳風,一天之內溫差大,很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一旦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入侵顱內,就會導致流腦。
MPV-A接種2劑次,分別於6月齡、9月齡各接種1劑,各劑次間隔至少3個月。
到2000年4月20日,紐約市衛生部門也報告了3例腦膜炎病例,他們都和朝覲者有過接觸。
目前在我國有兩種流腦疫苗:A群流腦疫苗和A+C群流腦疫苗。A群流腦疫苗可以預防A群流腦,A+C群流腦疫苗可以預防A、C兩群流腦的發病。
這原本是個全體穆斯林普天同慶的節日,但在那一年,卻變成一場健康災難。朝覲后僅數天,超過2000個腦膜炎病例在沙烏地阿拉伯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
那麼,疫苗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張爸敲黑板

流腦的前世今生

腦膜炎球菌可根據不同的莢膜多糖主要細分為8個血清群。這8個血清群分別是A、B、C、X、Y、Z、W-135和L。所以「MPV-AC」就是指這種疫苗對血清群A型和血清群C型腦膜炎有免疫力。隨後,戈奇利希再接再厲,陸續研製出以莢膜多糖九_九_藏_書為基礎的MPV-A、MPV-C和MPV-ACYW。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中暴發過幾次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青霉素在其治療中立下大功。軍方報告過一次腦膜炎的暴發案例:在用青霉素治療后,感染的71名士兵中只有一人死亡。
第一個使用「腦膜炎」這個詞的人,是約翰·阿伯克龍比(John Abercrombie)。1828年,他出版了一部神經病理學教科書,講述了自己對腦膜炎的認識。他在書中第一次用到了「腦膜炎」這個詞。此後,這個名字被大家接受,成了這類疾病通用的官方名稱。
海因里希·昆克(Heinrich Quincke)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使用空心針進行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進行診斷。腦膜炎終於可以在早期被確診了。
MPV-AC接種2劑次,分別於3周歲、6周歲各接種1劑,各劑次間隔至少3年。
目前,在中國上市的腦膜炎球菌疫苗包括:MPV、MPCV和含MPCV的聯合疫苗。MPV包括MPV-A、MPV-AC和MPV-ACYW;MPCV包括MPCV-AC。為減少疫苗免疫接種劑次,2014年,中國批准上市血清群AC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MPCV-AC-Hib),可以說是非常完備了。
2.為什麼說感冒、發燒容易引起流腦?

圖1-8 帶有菌毛的成對排列的腦膜炎奈瑟菌

「腦膜炎地帶」

1935年,磺胺類藥物取代了免疫血清,成為治療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的首選治療方法。這種藥物比抗血清更便宜,風險也更低。
流腦容易感染15歲以下人群,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青霉素為首選藥物。
其實,早在1987年,血清群A引起的與朝覲有關的腦膜炎球菌疾病就暴發過。此後,沙烏地阿拉伯要求所有朝覲者接種腦膜炎球菌疫苗免疫。
腦膜炎奈瑟菌又稱腦膜炎球菌,一旦感染,非常可怕。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又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容易感染健康的年輕人。該病進展非常迅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可以在數小時內致死。在整個人群普遍易感時,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暴發,以冬、春季節常見。
20世紀60年代,戈奇利希(Gotschlich)等人在腦膜炎奈瑟菌的培養液中提取了大分子莢膜多糖抗原,成功研製出MPV-AC(其中MPV代表多糖疫苗,AC代表血清型)。

流腦知識小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