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水陸通,貢賦等——隋唐時期的海內外交通 3.玄奘西行求經論法

第四章 水陸通,貢賦等
——隋唐時期的海內外交通

3.玄奘西行求經論法

玄奘出家后,住在洛陽凈土寺。隋末唐初,軍閥割據,只有四川局勢較為平穩,各地僧人紛紛前往四川。在四川,玄奘花了幾年時間讀完了佛教經論。期間,他還遊歷了荊州(湖北江陵)、相州(河南安陽)、趙州(河北趙縣)。武德末年,隨著全國局勢的穩定,玄奘回到長安。隨著學識的提高,玄奘的疑問和困惑也越來越多,而中國的佛典與高僧又不能解答這些問題。於是,玄奘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取經求法。恰在此時,一位印度高僧波頗密多羅來到中國,玄奘與他會面后,更加堅定了遊歷的決心。
在伊吾,玄奘遇上了高昌國(新疆吐魯番)的使者。使者將玄奘的消息報告給國王麹文泰。麹文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聞訊照會伊吾國王遣玄奘西來高昌,並且立刻派人去迎接,請他改變西行的路線,先到高昌國。玄奘本來準備從伊吾經可汗浮圖城(新疆吉木薩爾)沿天山北麓西行,推辭不過,只好前往。玄奘抵達的當夜,高昌王麹文泰親自與王妃等人秉燭相迎,將他迎入宮中後院的重閣寶帳里,拜望十分殷勤。麹文泰對玄奘法師十分崇敬,讓他在王宮旁邊的佛寺中講經弘法,想請玄奘終身留在高昌國。玄奘決心西行,誓死不從,一九九藏書連四天不吃不喝,才被放行。臨行時,麹文泰和大臣、僧侶及百姓傾城而出,依依惜別。還為玄奘派遣沙彌5人,隨從20人,馬30匹和金、銀、綾絹、衣物若干。特別修書送往沿途各國,每封信附禮物大綾一匹,還準備了兩車水果送給西突厥葉護可汗(可汗長子為高昌王的妹婿),讓他們照應玄奘一行。玄奘稱麹文泰的盛情「決交河之水比澤非多,舉蔥嶺之山方思豈重」。
玄奘從長安出發,經秦州(甘肅天水北)、蘭州,西抵涼州。當他來到瓜州(甘肅安西東南)時,長安的訪諜(追捕令)跟蹤到來:「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這樣,玄奘不但要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要時時躲避官方的追捕。
玄奘在摩揭陀國最著名的那爛陀寺潛心修學五年,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以及婆羅門教典籍,兼學梵文及印度的很多方音。很快成為印度佛學的飽學之士,確立了他在印度佛教界的崇高地位。羯若鞠闍國戒日王在都城曲女城舉行規模宏大的法會,五印度十八國國王及官員和僧侶三千多人出席。為了這次盛會,特別修建了寶台行宮,場面相當豪華:「(戒日)王先於河西建大伽藍。伽藍東起九*九*藏*書寶台,高百余尺,中有金佛像,量等王身。台南起寶壇,為浴佛像之處。從此東北十四五里,別築行宮。」與會者或泛舟,或乘象輿而來,沿途高擎幢幡,擊鼓鳴螺,拊弦奏管,一派盛會氣象。在這次法會上,玄奘作為論主,提出《制惡見論》作為辯論的主題。他頌揚大乘,破除異見,以自己的淵博知識和精闢言辭征服了與會者。此後,玄奘所作的《三身論》三百頌又傳遍五印度,因而獲得「大乘天」的尊稱。顯然,玄奘的時代已經與法顯不同,除了取經學習外,某種程度上已經能與印度僧侶平等地研究討論佛學。
玄奘俗姓陳,名禕,敬稱「三藏法師」,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縣陳河村附近)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一說生於公元600年)。玄奘10歲時,家遭不測,隨已經出家的二兄陳素在洛陽凈土寺學習佛典。隋朝制度,須經國家選拔,辦理「度僧」手續后,佛徒才能出家。煬帝大業十年(614年),大理卿鄭善果來洛陽「度僧」,當時有候選人數百名,年僅13歲的玄奘是沒有資格參加選拔的。但是他容貌出眾,志向不凡,引起了鄭善果的注意,因而被特准出家。
貞觀元年(627年。一說九*九*藏*書在貞觀二、三年),玄奘兩次上表陳情,要求西去取經。唐朝開國不久,國力不強,為防止西域突厥勢力的入侵,嚴禁百姓出境西行,因而沒有批准玄奘的申請。當年秋天,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遭受霜災,朝廷允許百姓四齣求食,玄奘乘此機會準備偷越出境。
貞觀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謝絕那爛陀寺僧眾的挽留,攜帶佛教經典650部和佛像、花果種子等,動身回國。回國時,他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經阿富汗,向東穿越帕米爾高原南側的瓦罕山谷,經今新疆和田、且末,于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四日回到闊別已久的長安。
玄奘在屈支停留兩個月後,又啟程西行,經跋祿迦國(阿克蘇一帶,也有可能是拜城),沿阿克蘇河、庫馬力克河,到達天山南麓凌山山口。這裡是翻越天山的一個重要通道,其艱苦和危險難以想象,經過這個通道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聲叫喚,微有違犯,災禍目睹。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蔥嶺者,據贍部洲中,南接大雪山,北至熱海、千泉https://read.99csw.com,西至活國,東至烏鎩國,東西南北各數千里。崖嶺數百重,幽谷險峻,恆積冰雪,寒風勁烈。」這些都是對蔥嶺的描寫,由此可見高原氣候的惡劣。過了雪山,抵達大清池(熱海,一作鹹海,今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沿大清池北行來到素葉城(即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西南八公里的阿克·貝希姆)。玄奘在這裏遇到西突厥的葉護可汗,他來到衙帳前三十餘步的地方時,可汗出帳迎接。可汗還派使臣給各附屬國帶信,通知玄奘路過事宜。玄奘經過中亞名城赭石國(一作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渡過葯殺水(今阿姆河),又登上帕米爾高原,最後來到天竺。天竺的僧人驚嘆于玄奘的獻身精神,主動帶領玄奘瞻拜各國佛教勝跡。
玄奘獨自一人闖關過險,差一點在烽台哨卡下中箭身亡。好不容易冒險闖過第四烽,又進入了位於伊吾(新疆哈密)東南方浩渺無邊的莫賀延磧。莫賀延磧長八百余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又無水草,夜裡是寒風如刀,白天是熱風如火。有一天,玄奘解下水囊想喝一口水,不料禍不單行,偏偏又因水囊過重而失手落地,飲水灑落一地。在沙漠行走,沒有水就等於沒有生命read•99csw.com。玄奘「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干焦,幾將殞絕」。但是,玄奘意志堅強,堅決前進,決不東歸一步。在第五夜半,因為涼風觸身稍得蘇息。又一天,乘馬忽然走上岔道,不肯直行。玄奘信馬由韁,竟然奇迹般地發現「青草數畝」,走不遠又看到一池,水味甘澄,飲水畢,人馬俱得蘇息。玄奘死裡逃生,終於走出流沙,到達西域門戶伊吾國。
唐僧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由於小說《西遊記》的傳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是歷史事實和小說畢竟不一樣,沒有孫悟空同行,也沒有妖魔鬼怪,但玄奘取經路上所受的折磨,也是難以想象。
高昌王的幫助極大地改善了玄奘的旅行條件。玄奘一行沿天山南麓銀山道到達阿耆尼國(新疆焉耆),住了一夜。可能是該國不熱情,次日就離開了。此後,玄奘一行涉過孔雀河和渭干河,到達屈支國(即龜茲,新疆庫車)。他看到屈支國西城門外大路兩旁,各立高90餘尺的佛像,5年一次的佛教大會就在這裏舉行。每年秋天,本國僧徒雲集於此,君王士庶也放下手中的俗務,奉持齋戒,受經聽法。各佛寺都以珍寶錦綺裝飾佛像,用華麗的彩車載著佛像參加行像活動。規模比于闐國要大得多,時間長達15天,盛大的浴佛節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