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聖狐

第四章 聖狐

英國政府對德國重啟軍備的威脅視而不見,接受德國佔領萊茵蘭的既成事實,認為不值得為該事件與德國兵戈相見,繼續談判策略。希特勒由此得出結論,違反《洛迦諾公約》的禁令,將不會招致抗力,因此,加快了重新奪回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失去的領地的步伐。
戰爭結束后,他與其他共計二百零一位保守黨下院議員聯名致電參加巴黎和會的首相戴維·勞合·喬治,敦促他在要求德國賠償的條款上務必從嚴,不可讓步。

如前述,艾登確實提防希特勒,不過,萊茵蘭事件后,他的起始想法與哈利法克斯的一致,認為該事件可通過磋商談判解決。兩人出席一九三六年三月十日在巴黎召開的《洛迦諾公約》簽署國政府代表會議。在會上,用艾登的話說,兩人發現,「我方提出的方案,即先譴責德國所為,后出台建設性方案,從而重建歐洲局勢,根本不可能得到其他各方認同」。這出乎兩人意料。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我們發現,哈利法克斯腦子裡開始有了「解決歐洲問題的方案」的原則,且愈來愈堅定。儘管屢屢受挫,儘管戰爭已打響,哈利法克斯想的仍是綏靖。在一九四〇年五月間的幾次戰時內閣會議上,他又大談特談綏靖。
今天下午,我與哈利法克斯花了一個小時在他官邸壁爐前品茶談事。他簡要介紹了我認為或許是國王陛下政府未來的政策。首先,哈利法克斯確信希特勒無意與英國開戰;他認為,除非英國領地受到直接威脅,否則英國與希特勒開戰絕非明智之舉。按他觀點,英格蘭今後要加強空中力量,同時,「法國也不妨照此而行」,這樣一來無人可從空中挑釁他們。在此前提下,且讓希特勒在中歐為所欲為……[只要]英國保護好領地,與美國關係緊密友好,至於其他,希特勒可盡其所能,做他想做的事。
果不其然,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德國人不費一槍一彈,大搖大擺走進了蘇台德地區。
安德魯·羅伯茨在傳記《聖狐》中寫道:
回家路上,陽光朗照,[我們]在一處可將約克郡平原盡收眼底的地方坐了半個小時。平原近處風光無一不覺親切:每一處景緻,每一個聲音,每一縷氣味,都是如此熟悉;每一塊草地都教人生出某種庶幾淡忘的聯想;那個到處是紅色屋頂的小鎮及其周圍的小村,不因時光而改變,相互偎依,環繞著灰色石塊築成的古老教堂;那些亦如我們的男女,雖早已長眠地下,然曾幾何時就在那座教堂里跪拜祈禱。就在這裏,就在約克郡,亦如在多佛白崖,或如在英國人摯愛家園的其他任何一處,可真切感受到英格蘭何以持久永恆。然而,如今,面臨這樣的問題:腳蹬長靴的普魯士人是否可能強行闖入這片田園,任意踐踏蹂躪它?僅此擔憂便令人感似凌|辱,怒不可遏;這種感覺恰如一個人被逼撕心裂肺地看著自己的母親、妻子或女兒遭受姦淫。
哈利法克斯身高六英尺五英寸,面色蒼白,雙眼深陷,體形略顯瘦削,讓人敬而遠之。不僅如此,因為先天缺陷,他無左手,左臂已枯乾,為掩飾而代之以假拳,假拳套著黑皮手套。不過,殘疾沒有妨礙他成為名聞遐邇的騎手,也沒有妨礙他痴迷於獵狐。他骨子裡是英國貴族中的貴族。他生於一八八一年四月十六日,時名愛德華·弗雷德里克·林德利·伍德,是查爾斯·伍德即第二代哈利法克斯子爵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童年在約克郡度過,但不幸的是,三位兄長在他十歲前先後夭亡。也正因為兄長離世,他成為世襲哈利法克斯貴族之位的當然繼承人。
一九二一年四月,哈利法克斯與時任殖民地事務大臣的丘吉爾第一次在政見上抵牾。丘吉爾當時是聯合政府中自由黨的成員,對哈利法克斯出任殖民地事務次長的提議甚為不滿,竟至於兩周拒絕見他。一向沉穩得體的哈利法克斯被如此輕慢,怒火中燒,衝進丘吉爾辦公室,叱道:「我沒想成為你的手下,也無意于任何官職。我已決定明天遞交辭呈,離開這裏。但只要還在這裏一天,我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在許多人眼裡,他「為人清高,不苟言笑,信仰堅定,足智多謀。丘吉爾則用兩字概括之:『聖狐』」。肇始不順,不過,兩人出於權宜,倒也能擱置嫌隙。哈利法克斯還是擔任了位不高但也是有生以來第一個部長級官職。https://read.99csw.com
一九三一年,哈利法克斯甫返英格蘭,便回到鄉村,過上了往日生活。他有三大愛好,一是獵狐,二是信教,三是從政。當年十二月,他在上院發表了第一次演講。據說,他當時「嚴格說,尚算不上政府要員,但做派儼然」
在英國人眼裡,蘇聯威脅更大。不止於此,英國貴族中很大一部分有很強的親德心理。其中包括新近棄位、獲封溫莎公爵的愛德華八世。棄位不足一年,他決定會晤希特勒。英國政府並不十分擔心德國重佔德語民族聚居地區。尤其是在希特勒為安撫法國而主動與之簽訂不侵犯條約后,許多英國人認為,希特勒的許多想法值得尊重。據記載,在一九三七年一月召開的一次內閣會議上,哈利法克斯說,他願意「改善我們與德國的關係」;「在他看來,德國不滿英國同情法國,不滿英國指責德國,不無道理」
哈利法克斯後來如此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格蘭:
赫爾曼·戈林,蓋世太保創始人,盛情邀請哈利法克斯參加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由他組織的在德國舉辦的獵狐活動。不止於此,期間,哈利法克斯還將被安排與希特勒進行晤談。晤談置哈利法克斯于風口浪尖,因為首相張伯倫與外交大臣在對德政策上抵牾。張伯倫認為,德方如此行事,不過是哈利法克斯獵狐活動結束后附加的一般禮節性安排。此番解釋讓原本只是懷疑的外交部憂心忡忡:首相準是背地裡授權支持綏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與德國會談,商議各種外交舉措。因此,艾登極力反對哈利法克斯前往德國,但哈利法克斯的德國之行仍獲批准。不過,他只被允許談論希特勒接下來覬覦的兩個國家,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哈利法克斯「在就這兩個國家問題表態時,須措辭強硬」。然事與願違。哈利法克斯回國后即向外交大臣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其中一段文字讓艾登讀後十分驚恐:哈利法克斯與德方已經商討「替代歐洲現有秩序的其他各種可能的秩序,它們或許註定賴以時日,得以實現。商討的問題中涉及了但澤、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https://read•99csw•com
希特勒完成了德奧合併,隨即將目光鎖定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語地區蘇台德。哈利法克斯又將如何應對?
鑒於希特勒所為,哈利法克斯本應亮明該有的立場,然而,一如既往,他出爾反爾。這說明,他在外交策略上根本沒有能力。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歡慶完看似勝利的慕尼黑會議后兩周不到,在與美國駐英大使約瑟夫·肯尼迪晤談時,哈利法克斯所言與自己原來所持原則相悖。肯尼迪事後向華盛頓如此報告:
當時,哈利法克斯被說成是「優柔寡斷,了無主見」之人。馬丁·吉爾伯特在《綏靖主義的根源》一書中如此描寫哈利法克斯、張伯倫以及秘密結盟的幾個有頭有臉的綏靖政策擁護者——約翰·西蒙爵士、塞繆爾·霍爾爵士、金斯利·伍德爵士、托馬斯·英斯基普爵士、雷金納德·多爾曼—史密斯爵士與斯坦霍普伯爵,他們認為,「重啟軍備、德奧合併與反猶太主義引發了暴風驟雨,國際關係捲入其中,但仍有可能挽救英德關係,使之免於這場風暴的衝擊。」因此,他們達成一致意見,英國絕不可能承諾,設若德國派兵吞併一個德語民族占絕大多數的地區,將在軍事上做出任何回應。
剛過兩周,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一日,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併奧地利。不過,他稱之為德奧合併。哈利法克斯已知希特勒遲早會有此舉,但甚少干預。待欲干預,為時已晚:德國已兵進維也納。德國駐英大使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後來竟至於將吞併奧地利完全委罪于哈利法克斯。戰後,里賓特洛甫被關押在紐倫堡接受審判。他在牢房裡撰寫回憶錄,其中提及哈利法克斯一九三七年說的一句話,「英國人民絕不會因為兩個德語國家意欲合併而同意投入戰爭」。里賓特洛甫寫道,哈利法克斯這句話實際上給希特勒入侵奧地利亮了綠燈。
印度各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如火如荼。保守黨認為,哈利法克斯應對印度的舉措過於軟弱。丘吉爾諫勸時為保守黨領袖的斯坦利·鮑德溫,面對事態,他萬勿讓與哈利法克斯的友情「左右你的判斷」。哈利法克斯依然一如既往,在總督任上做了最後一件事,即強力推行他的計劃,於一九三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簽署《甘地—歐文協定》。印度各地騷亂因此結束,眾多遭囚禁的示威者因此重獲自由。《協定》也為當年晚些時候在倫敦召開的討論印度憲政改革的第一次圓桌會議鋪平了道路。但也正因該協定,力主維持帝國全球統治的英國各派對他恨之入骨,其中尤以丘吉爾為甚。他對哈利法克斯口誅筆伐,指責他在印度總督任上的「一系列錯誤和災難」。因為觀點相左,丘吉爾一怒之下與保守黨決裂,開始他長達數年遠離政治圈中心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哈利法克斯入約克郡龍騎兵隊,帶兵參加了佛蘭德的戰鬥。當時,佛蘭德有如人間地獄;他的許多朋友在那裡戰死;傷亡慘重,氣氛陰慘,所有這些讓他一生未得安寧,也影響了他的為政之道。
哈利法克斯想迴避一切可能導致他與希特勒抵牾的話題,這一點顯而易見,然而,他卻主動提起外交大臣已誡其別說談、連碰都絕不可碰的外交話題,加之他對希特勒不知曲意還是真心地讚不絕口,這兩點表明,他不僅政治上淺薄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而且對真實情形的無知到了令人揪心的田地。他在日記里寫道,希特勒「給我的印象是,非常真誠,言由心生」。戈林,在他眼裡,則更具魅力:「坦率說,他的性格以及他的那份內斂,恰如一個在校的傑出男生,很是迷人……他集多種角色於一體:具有電影明星風範的男人,熱衷於地產的大地主,普魯士邦內政部長,社交活動組織者,查茨沃思莊園獵場總管。」尤其是戈林的「大地主」身份,很合對田園情有獨鍾的哈利法克斯的口味;那天,於他,充耳的是德國人如蜜的話語,估計他也極力不想受惑于那些蜜語,而戈林的「大地主」身份完全蒙住了他的心眼。九九藏書

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哈利法克斯正式拒任首相。對此,他的朋友,生於美國、眼光犀利、躋身英國上層社會的亨利(·「齊普斯」)·錢農爵士,在日記里寫道:「他的鴻鵠之志與強烈責任感均無與倫比,他的貴族地位也要求他當仁不讓,因此,我不理解他為何做出如此決定。」
眾人希望他擔綱領袖,他卻在緊要關頭拒絕承擔如此重任,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九三七年五月,斯坦利·鮑德溫退休,繼任者是等候此位良久的內維爾·張伯倫。他甫上台便大張旗鼓推行綏靖政策,以期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哈利法克斯又與張伯倫交情由淺到深,如今自然得到快速提拔,官任樞密院議長,很快成為張伯倫麾下急先鋒。
新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在過去兩年裡,就德國重啟軍備之舉可能產生的各種後果不停發出警告。哈利法克斯一九一八年時也贊成嚴懲德國,可如今,尤其自印度歸國后,對德國受到據《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而強制執行的懲罰表達了某種同情。一九三六年,英國這方,國王愛德華八世棄位之舉衍變為危機,鬧得沸沸揚揚,而德國那方,希特勒公然惡意違反《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下令坦克開進萊茵蘭非軍事區。
[哈利法克斯]試圖將他與[印度]國會打交道的經驗運用到處理歐洲諸多問題之策中,犯了災難性錯誤。他沒看清這樣的事實,即希特勒既不信談判磋商,也不信所謂的非暴力。[他]在印度時持有的每一個觀點……百分之九十的問題是心理層面的問題……面對面談判磋商行之有效;為了全面解決問題,須暫時忍辱負重;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性,會制約人的妄為——這些放在印度完全行得通。可他與納粹德國打交道時仍繼續原封不動運用這些準則,結果只能是招致災難。
一九三四年一月,他的父親去世,他的勛爵封號順理成章變為哈利法克斯子爵,身份因此提升。一年後,官位也有進階: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因健康不佳辭職,斯坦利·鮑德溫再度出任首相,並擢升故交哈利法克斯為陸軍大臣。僅過五個月,隨著保守黨在一九三五年大選中獲勝,哈利法克斯再獲提拔,任掌璽大臣和上院領袖。
直到一九二六年,哈利法克斯方才獲任真正使其得到同僚尊重、地位不容小覷的職位:印度總督。他的爺爺,第一代哈利法克斯子爵,一八五九年至一八六六年間任印度事務大臣。有意思的是,溫斯頓·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勛爵,也擔任過類似職務。哈利法克斯一九二六年走馬上任,同時被封為歐文男爵。該頭銜使他得以躋身上院。既如此,他則不可繼續保有下院席位。
一個一向讓人覺得冰冷到毫無情感的哈利法克斯竟寫下如此情真意切、動人心魄的文字。當然,若換由丘吉爾,也會寫出這樣的話語。這兩個男人愛英國均愛得深沉熾熱。但他們的諸多不同並不因此消亡:溫斯頓信奉,一旦產生衝突,不迴避它,直面它,一展英國力量;哈利法克斯則信奉,如果英國對其他國家,如印度、德國、義大利,採取不加干涉的做法,那麼無論他們有什麼野心,不一定會幹擾到英國或是文明的事業。羅伯茨將哈利法克斯的觀點稱為「輝格黨」觀,其意為,哈利法克斯信奉,「任何問題皆有理性的解決辦法,所需要的便是找出一個讓各方均感舒服的權宜之計……哈利法克斯的這種世界觀須有一個前提,它們[原文如此]便是,代表各國的一方均真誠希望解決問題。」https://read.99csw.com


待哈利法克斯返回倫敦,一切皆成定局:精明狡詐的德國人通過眼花繚亂的公關成功地讓他相信了假象。哈利法克斯在給內閣的報告里說,戰爭純屬「無稽之談」,「德國人根本沒有馬上採取冒險行動的計劃。他們正忙於建設自己的國家,無暇顧及其他」。他在報告結尾提到一個想法,該想法還會在一九四〇年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間幾次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戰時內閣會議上被反覆提出,即,將幾塊殖民地讓給德國,以助於全面解決歐洲問題。哈利法克斯與張伯倫後來積極推行的綏靖政策正是基於當時提出的這個想法。
希特勒本就覬覦奧地利,墨索里尼對地中海地區也有所圖,綏靖政策的出台為他們送去了東風。艾登因此憤而辭職,張伯倫則順勢任命哈利法克斯為外交大臣。
哈利法克斯始終堅信,人本質是理性的。他之後的各種做法、抱有的各種希望以及留給這個世界的遺產,無不深深打上這種信念的烙印。
哈利法克斯與希特勒起初見面鬧出了笑話。他剛開始將元首誤以為侍者,差點將脫下的外衣遞了過去。不過,哈利法克斯很快折服於希特勒的「個人魅力與政治才幹」。他回到英格蘭后,在給其導師斯坦利·鮑德溫的信中寫道:「民族主義與人種優劣論在德國甚囂塵上,但我無法感覺出它們有違人性或不道德!……我本人很難懷疑這些朋友不是發自內心憎恨共產主義及其他!而且,我敢說,假如我們處在他們的位置,或許同感!」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內閣開會。哈利法克斯在會上公開表態反對德國,聲言:「他希望看到最終達到的目的[就是],一句話,徹底消滅納粹主義。只要納粹主義存在,和平就飄渺不定」
一九三九年,新年的曙光初露,支持哈利法克斯擔任首相的勢頭也隨之形成。張伯倫業已年邁疲倦。他一如從前,接二連三犯著令其不堪的錯誤。讓哈利法克斯目瞪口呆的是,在沒先與他這個外交大臣溝通的情況下,張伯倫竟召開記者會,振振有詞地說,德國的表現已經有了改善,且「保持了一段時間」;英德正在商討裁軍。然而,一周不到,德軍戰車隆隆開進了布拉格,張伯倫因此再次淪為笑柄。哈利法克斯敦促政府,倘若希特勒企圖入侵波蘭,務必確保其不受侵犯。他的動議多少給自己招來風險,不過,身為外交大臣的他因此倒更讓人覺得適合將來擔任首相。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英國隨即捲入戰爭,究責聲一時四起,哈利法克斯首當其衝。但他認為,自己多年來已為和平進行了不懈努力,由此所做的決定是正確之舉。
一九三八年一月,張伯倫正式宣布殖民地綏靖政策。政府隨即著手評估歐洲可讓給德國哪些土地。該政策遭到政界、新聞界公開譏嘲。這些批評甚至直接引發了希特勒本人的不滿。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哈利法克斯為安撫希特勒,出面干預。英國廣播公司播放的幾個節目邀請了幾位反殖民地綏靖政策的代表人物https://read.99csw.com各抒異見,哈利法克斯對此加以封殺。

哈利法克斯這番關於希特勒的評論令人震驚。須知,希特勒一九三三年當選德國總理,旋即在全國範圍內禁止與猶太人有任何商業往來,剝奪已獲德國國籍猶太人的公民權,宣布跨種族婚姻為非法婚姻。不過,比較而言,寫給鮑德溫的信倒不是那麼讓人難以接受,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哈利法克斯在希特勒面前表現的謙卑恭順。他在與希特勒長達三個小時的會談中的確含混表達了不盡贊同的意見,這就是「納粹制度中有許多照英國政府觀點不大能接受的東西(對待教會的做法,或許次之的是對待猶太人的做法,還有對待工會的做法)」。除此之外,他對希特勒極盡讚美之辭,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用他信里的話說,「希特勒在德國所為可謂偉大」。他還在信里替希特勒辯護,「如果英國輿論傾向於攻擊他……毋庸置疑,部分原因或許是英國民眾尚未充分了解」他給德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一月九日至十日,德國全境掀起一浪浪反猶狂潮,史稱水晶之夜事件。該事件促使哈利法克斯立刻反思。他緊急召開外交政策委員會會議。在會上,他告訴大家:「慕尼黑會議之後,發生了一連串事件。繼它們之後,過去幾天里,德國又事件頻發。我們的處境因此變得危險。」正如他早前跟約瑟夫·肯尼迪所說,他此刻提議立即增加飛機產量。他還建議出台國家義務服兵役登記制度,張伯倫與財政大臣約翰·西蒙爵士否決了這個建議。
一九三八年夏,德軍在捷克邊境集結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希特勒對英法提出的解決方案置若罔聞。鑒於此,同年九月在慕尼黑召開了一次會議。事到如今,哈利法克斯雖還寄希望希特勒尚存理智,但已想著給自己留條退路,說話表態開始閃爍其詞,並毅然決然支持英國迅速擴充軍備之策,然為時過晚。
九月三十日,張伯倫自慕尼黑返回倫敦。他揚著一張小小白紙,宣布:「我們時代的和平!」哈利法克斯與張伯倫的支持者們一道歡慶這個看似勝利的結果。他們忽略了簽訂這紙協定的代價,其中之一便是,希特勒要麼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時機未到),要麼得到蘇台德地區。
希特勒先生任總理至此已滿兩年。哈利法克斯對這位德國領袖持何種態度呢?
伍德家是極其虔誠的英國聖公會教徒。哈利法克斯的負笈之路亦中規中矩,先伊頓公學,后牛津大學。一九〇九年,他大學畢業,旋即決定進入政壇。他繼承了位於倫敦的幾處大的房產與位於約克郡的兩處頗具規模的莊園,因此,保守黨自然成為最適合他的黨派。就在當年,他迎娶多蘿西·昂斯洛女士。多蘿西·昂斯洛女士在眾人眼裡乃「傑出女性代表」,因魅力、友善、體恤、仁愛名貫英倫。自此,兩人伉儷相敬。一九一〇年,哈利法克斯在北約克郡里彭市選區贏得下院席位。
縱觀哈利法克斯與丘吉爾從政生涯,直至一九四〇年五月的內閣危機,無論政見還是私交,兩人可謂水火不容。他倆堪稱最不能變通之人,很難犧牲各自長期所持的信仰、思想與是非標準。在印度自治與綏靖政策問題上,兩人立場對立,且互不諒恕。不過,兩人也有共同之處,即均自信勝過他人:自己提出的策略是英國該遵循的正道;自己是最愛英國之人;歷史,甚至可說是上帝,早已託付他們在最嚴峻時刻保英國安然渡過難關。
了解哈利法克斯在印度問題上的立場,便可知其人。他任印度總督五年,支持英國全面管轄的印度實行自治,主張印度應與澳大利亞、紐西蘭一樣,充分享有「自治領地位」。和平主義的印度領袖聖雄甘地與他過從甚密。然而,因其觀點,他與幾乎所有保守黨大佬矛盾激烈,其中便有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認為,哈利法克斯擺明了是視印度重於對黨忠誠。英國政府與印度政治領導人的談判破裂,印度各地再次爆發暴力衝突,哈利法克斯本打算推進印度自治,這些事件導致他的計劃受挫,反對聲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