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七章 世俗器物

第十七章 世俗器物

金甲猶凍雪,朱旗塵不翻
見於正式記載,收藏在唐朝官方的武庫中的,有各種類型的帶有葉片的兵器:如由羽儀所持,飾以金銀的長劍,兵士佩帶的短劍以及步兵使用的長劍等。所有這些兵器(還有其他一些)都是單刃的短刀或大刀。這些兵刃也是唐朝勝過當時亞洲各民族的器械。至於唐朝人使用的槍,則有短步兵使用的漆矛,長步兵使用的木柄矛以及由羽林、金吾所持的各種更加華麗的槍

對於唐朝帝國來說,戰爭中使用的器具是至關重要的,正是由於唐朝政府自己想要得到武器,所以反過來,它一直致力於阻止兵器落入其鄰人的手中。雖然轉輸兵器——甚至未經許可私藏兵器、甲胄者——都要處以一年至三年的徒刑,但是在唐朝還是存在大量的私下的武器交易,尤其是西北邊疆與游放民族間的這類交易就更多。唐朝政府規定「私有甲一領、弩三張,流二千里(唐里)」。對於未經允許私造兵器的工匠,更是要罪加一等。另一方面專門由武庫令「掌天下兵仗器械,辨其名數,以備國用」。唐朝的甲仗器具主要是由全國各地自己生產的,而當時最重要的武器出產地則很可能是在長江流域及其相鄰的淮河地區
在正倉院的收藏品中,可以見到用白葛藤編織的箭袋,這種箭袋通常都被染成黑色或紅色,但是目前還不能肯定它就是河北北部的媯州製作的,充作朝廷土貢的箭袋
奚騎黃銅連鎖甲,羅旗香榦金畫葉

風塵久未息,持汝奉明王
我有神劍異人與,暗中往往精靈語。
中國最古老的甲胄可能是用堅韌的野獸皮革製成的,犀牛革與野水牛皮是最受歡迎的材料。其實直到唐代,還仍然在製作這種皮甲,例如鯊魚皮的甲(也是一種古代的甲)就是其中之一。唐朝的兵將甚至要利用木甲、皂絹甲以及白布甲來防護身體,更不用說氈甲和紙甲了。九姓烏古斯突厥曾經向唐朝貢獻過「野馬胯皮甲」。在唐朝的陶制武士俑和護法的身上,通常可以見到一種新式的「硬片盔甲」,這種盔甲是由圓形護胸鎧甲和剪裁得很有特色的甲衣組成的。在西域的畫像中,我們也可以見到同一種類型的盔甲,這種盔甲甚至有可能只是作為一種藝術品,而不是作為實際使用的甲胄被帶到唐朝來的九_九_藏_書

劍與槍

雨拋金鎖甲,雪卧綠沉槍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盔甲


通過正倉院收藏的標本,我們可以對中世紀中國刀劍的華麗程度有所了解。這些劍的劍柄和劍鞘上都密密麻麻地鑲著寶石和其他的貴金屬,有些不僅塗上了漆,而且用油畫畫上了花卉和野獸的圖案:有一件非常貴重的標本,劍柄上裹著鯊魚皮,同時劍柄和劍鞘四周還鑲嵌著寶石以及用金銀製成的渦卷裝飾。在正倉院收藏的這些精美的兵器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唐朝製作的。地處長江三峽附近的四川東部地區,在當時就專門為朝廷生產「文刀」
金屬片盔甲是由古代的皮甲直接發展而來的,而唐朝最典型的盔甲就是鐵片盔甲。據記載,唐朝有一種被稱作「明光甲」的鐵甲,這種甲顯然是因為磨得耀眼的光澤而得名的。「明光甲」是朝鮮半島——或許就是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出產的一種特有的產品,因為在七世紀上半葉,百濟國曾經數次向唐朝長安進貢雕斧和明光甲。在唐太宗與高麗的戰爭期間,曾經繳獲了「明光鎧」數千領。但是對於保護神或者在位的天子,甚至是對於皇室侍衛來說,金甲是一種更適合表現他們的榮耀的鎧甲。高麗國也曾向唐朝貢獻過一領這種金光燦燦的金甲。此外,唐太宗親征遼東之役,「時百濟上金髤鎧,又以玄金為山五文鎧,士被以從。帝與(李)勣會,甲光炫日」。在唐朝的繁榮時代,類似這種華美奢侈的盔甲可能並不是罕見之物。在唐朝的文獻中,我們還可以見到有關銀甲的記載。先天二年(713),玄宗「講武于驪山之下,徵兵二十萬,戈鋌金甲,耀照天地」。杜甫是一位對軍旅生活觀察入微的詩人——似乎戰鼓常在他耳畔震響,長矛總在他眼前閃亮——他曾經用這樣的詩句描寫了一個忠孝之家的勇敢的年輕人:

弓與矢

自八世紀初年起,在中國出現了鎖子甲。鎖子甲最初見於開元六年(718),是康國貢獻的禮物。但是後來也是在八世紀時,吐蕃「人馬俱披鎖子甲,其制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而且遼城之東的高麗國也有鎖子甲,「高麗言前燕時自天而落」。總之,鎖子甲最初是起源於伊朗的。我們可以在敦煌繪畫中見到遠東鎖子甲的唯一的一幅畫像。雖然一般來說鎖子甲都是用鐵製作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金屬材料來製作。杜甫詩云:read•99csw•com
儘管唐朝人在木器、陶器、金屬器以及其他材料的器皿製作方面有精湛的技藝,但是其他地區的珍奇異產還是很自然地在唐朝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備受有錢人的歡迎。例如來自日本的和尚們發現,唐朝人很喜歡送給他們的禮物是「銀飾刀、腰帶、各種毛筆……」由此可以想見,大中七年(853)唐朝人肯定是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日本國王子帶到長安的「寶器」。但是唐朝人歡迎這些外來的器物,有時也並不完全是因為製作這些器物的原材料的珍奇和貴重,例如安南出產的藤器,甚至也是唐朝宮廷需要的貢品
唐朝人使用的鎧甲還有鱗甲。鱗甲是一種將小鐵片一排一排交疊地串在一起的甲胄。至今雲南的納西族還穿鱗甲,這與他們的先祖南詔人是不一樣的——南詔人使用的是皮甲。中世紀時,吐蕃人使用的是皮鱗甲,這種鱗甲通常都被油漆成紅色或黑色。鱗甲在西藏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吐蕃人使用的這種鱗甲很可能與唐朝的鱗甲有關,但是它究竟是與唐朝鱗甲有一個共同的最初的先祖呢,還是僅僅是唐朝鱗甲的一種退化了的後代,對此現在還無法斷定

識者知從東海來,來時一夜經風雨
唐朝使用的箭桿是用竹製作的,它來自長江以南灌木叢生的江西和湖南地區。木箭「以木為笥,唯利射獵;兵箭剛鏃而長,用之射甲;弩箭皮羽而用,用之墜堅也」。位於蒙古邊界附近的一個城鎮還能夠製作游牧民族使用的,箭頭帶著可怕的嘯聲的響箭,並將這種響箭作為土貢送往長安。然而,雖然唐朝人還清楚地記得黑水靺鞨精良的石鏃——自古以來它就是東胡地區的一種備受稱讚的出產,雖然唐朝還流傳著靠近緬甸的密林叢中的蠻人使用著一種能致人死命的毒矢的神奇傳說,但是在唐代,唐朝軍隊使用的箭似乎並沒有遇到強勁的外來對手。
有一則描述正月十五陳列在長安的一株巨型燈樹的史料中稱,這株燈樹「高二十丈,被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宮女千數,衣綺羅,曳錦繡,耀翠珠,施香粉……妙簡長安萬年縣年少婦女千餘人,衣服花釵媚子亦稱是」。據記載,正月十五時,在洛陽的街道上也排列著蠟燭和由最優秀的工匠用繒採制作的「燈樓」,每座燈樓高一百五十尺,上面懸挂著金銀珠寶以及龍、鳳、虎、豹等各種各樣形狀的花燈。另外,唐朝還有一株用銅鑄成的燈樹,僅僅是用來支付製作燈樹工匠的薪金就達四萬貫錢,而沿途拖運,經過諸道使萬民觀瞻,又消耗運費一萬貫。唐朝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有關唐玄宗的故事。據這個故事記載,玄宗問一位道術高深的道士,哪個城市的燈節最壯觀,道士告訴他是揚州。於是,這位道士不可思議地利用法術將玄宗送到了揚州。曾經在開成四年(839)到過揚州的日本和尚圓仁,也在他的遊記中描寫過揚州新春佳節的盛況。揚州的佛寺在春節期間非常忙碌,「寺里燃燈,供養佛,兼奠祭(祖)師影,俗人亦爾。當寺佛殿前建燈樓,砌下、庭中及行廊側皆燃燈油,其燈盞數不遑記知。街里男女不憚深夜,入寺看事。供燈之前隨分舍錢,巡看已迄,更到余寺看禮舍錢。諸寺堂里並諸院皆競燃燈,有來赴者,必舍錢而去」。圓仁還提到了揚州一所寺院里用竹子捆紮,以匙為燈的「匙竹之燈」,「其匙竹之燈,樹構作之,貌如塔也。結絡之樣,極是精妙。其高七八尺」。就在隋帝國被唐朝取代的前夕,隋煬帝寫下了揚州新年時燈火燦爛的盛況留在他心目中的映象,他在詩中是這樣寫的九-九-藏-書
十全十美的寶劍是由陰陽和合而成的靈物,或者可以說,任何一種重要的金屬器具,例如寺鍾,都是由陰陽合成的。而且最理想的是,當金屬加熱時,要由童男、童女來拉風箱。在古代,鑄劍總是要陰陽成雙,使陰陽的精魂與青銅合和交融。這樣鑄出來的劍能龍吟虎嘯,鏘然有聲,還能騰身變化,自行飛升;這種劍還具有放射光芒的性能,它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神龍之精,光華之英。在唐代,威力無比的昆吾青銅劍又叫「寶刀」,這種寶刀具有斷金切玉的能力,它作為所有那些具有奇異魔力、由國王佩帶的刀劍的古代典範而深深銘刻在了人們的頭腦之中,而且它還是那些經常使用一些意味深長的歷史典故的詩歌表現的主題。即便在詩歌中並沒有將其表現的對象明確稱為昆吾劍,但是詩歌中的神劍也具有與昆吾劍類似的神力,就像杜甫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杜甫是一位擅長表現戰爭題材的詩人,他在詩歌中描寫了一把外來的劍——英武的國王將要用它來平息肆虐國內的風塵:

在中世紀時,中國人就已經知道了「大馬士革鋼」,但是我們還無法斷定這種鋼是否輸入了唐朝。根據六世紀的記載,這種鋼產於波斯,但是七世紀時又說它是罽賓的產品。據認為,這種金屬「堅利可切金玉」。中世紀時印度出產的高碳「印度鋼」也具有與大馬士革鋼相同的波形條紋。在中國,將這種金屬稱為「鑌鐵」。「鑌」字很可能來自印度帕拉克里語中的一個類似於「piṇa」的伊朗方言。如果唐朝人得到了大馬士革刀的話,那麼它就有可能是以印度或者是印度化的民族為中介的。九-九-藏-書
漢字「弓」與「龍」「虹」「穹」等字的含義都有密切的關係。或許我們可以肯定,這種語言上的關係引起了它們之間的某種神秘的聯想:弓具有能夠放射出閃電、雨雲的威力。唐朝人使用的弓有許多種類型,其中有桑柘製成的、步兵使用的長弓;也有步兵使用的小弩;還有射程較遠的各種弩;羽儀持的彩飾弓;尤其是用角、筋製作的強勁的「角弓」,是騎兵使用的重要的武器。在古代時,角弓是歷代中原王朝的敵人——草原武士——使用的一種獨特的弓,但是角弓早已適應了中原文明。在唐代,緊靠邊境地區,受到游牧民族影響的陝西和河北北部地區都能夠製作角弓。在正倉院的收藏品中,有一些用櫸木和梓木製成的漂亮的弓,這些弓很可能就是由唐朝人製作的。據我們所知,花剌子模有「大力士才能夠拉開的弓」,東北室韋部落「器有角弓」,但是我們還不能肯定這些弓是否能夠算作是唐朝輸入的外來的物品。
唐朝也輸入其他一些刀劍,南詔國曾經向唐朝獻鐸鞘、浪劍、郁刃,據說「鐸鞘者,狀如殘刃,有孔傍達,出麗水,飾以金,所擊無不洞,夷人尤寶,月以血祭之。郁刃,鑄時以毒藥並冶,取迎耀如星者,凡十年乃成,淬以馬血,以金犀飾鐔首,傷人即死。浪人所鑄,故亦名浪劍。王所佩者,傳七世矣」。八世紀時,黑水靺鞨也數次向唐朝進貢鐵刀,但是在史書中沒有記載這種鐵刀的魔力
李賀也在詩中說: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幡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在七世紀中葉,吐火羅王子曾經給唐朝宮廷帶來了兩株特別有意思的「瑪瑙燈樹」。這種人工樹又稱「火樹」,它是慶祝新年正月十五——即唐朝的所有節日中最燈火輝煌的一個節日——使用的燈飾。正月十五的喜慶活動要持續三天或者更長的時間。每當正月十五到來時,家家都競相掛出漂亮的彩燈,人人都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這種習俗似乎是由古代西域的新年節日逐步發展而來的,在高昌的唐代壁畫中,我們的確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面,畫面上是一棵有七輪樹枝的燈樹,每個樹枝上都掛著一排燈,一位婦人和她的侍女正在看燈。至少在六世紀時,這種慶祝活動就已經傳到了中原地區,而且節日的時間也由新年初移到了正月十五——通常是月圓之夜。在參加正月十五的慶典活動時,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以人造燈火來與皎潔的月色爭輝。在正月十五節日期間,平時嚴厲執行的宵禁也有所放鬆,以便人們能夠整夜地縱情歡娛https://read.99csw.com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各種器皿



聖地的燈!
致此自偏遠,又非珠玉裝。
手執鍍金的燈盞,天哪!我的靈魂,這是來自

——艾倫·坡《致海倫》

燈樹

這首詠頌劍的詩歌,表現了古人關於劍天生具有魔力的一種信仰——正如印度群島的馬迦帕希特刀一樣,劍也被人們賦予了靈魂。具有超凡神力的劍,往往是蠻荒絕域的兵器。據悉,「南蠻」的毒槊可以「中人無血而死」,其實這隻不過是化學藥劑作用的結果,但是這種劍卻因此被神乎其神地說成是「從天雨下」的神器
我見你如一尊塑像凝神佇立,

月影凝流水,春風食夜梅。
在唐朝不僅有依照波斯風格製作的器皿(甚至有些是仿造金屬罐的彩陶製品),也有從西域輸入的盆、罐等器物。在現存的收藏品中,仍然可以見到一些銀壺和其他那些體現了金屬器製作工匠的高超技藝的精美的實物,我們推測,這些器物實際上是為了發展對唐朝的出口貿易而在波斯製作的。安國和康國都曾經向唐朝貢獻「鴕鳥卵杯」。它們應用鴕鳥蛋的歷史,與巴比倫帝國的歷史一樣古老,阿拉伯詩人曾對鴕鳥的美麗大加讚頌:他們將鴕鳥蛋比作美女嬌嫩的肌膚,「美女的肌膚像鴕鳥蛋一樣滑潤、光亮」。大食國還向唐朝進貢過「寶裝玉灑地瓶」。罽賓國貢獻的一管金筆上鐫刻著盧思道寫的《燕行歌》。此外,我們還知道有一個拂林國的瑪瑙小盒,擦拭乾凈以後,盒子表面顯露出了紫色的圖案,上面有拂林國王的名字。在康國獻來的貢物中,還有「寶香爐」和「眼藥瓶子」。新羅王曾經向唐朝貢獻過「細鏤鷹鈴」。在來自新羅國的禮物中,還有在正式場合上使用的旗幟。安國也曾向唐朝皇帝獻「寶床子」。據記載:「唐宣宗朝,日本國王子入貢,善圍棋。帝令待詔顧師言與之對手。王子出日本國如楸玉局,冷暖玉棋子。蓋玉之蒼者如楸玉色,其冷暖者,言冬暖夏涼。」這位日本王子,(似乎)就是在宣宗大中七年(853)向唐朝皇帝獻寶器的日本王子。
看啊,在那明亮的窗龕上,
虎氣必騰趠,龍身寧久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