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部 死去的生者 第三章 墓碑村的殯儀館家族

第一部 死去的生者

第三章 墓碑村的殯儀館家族

這種事情並非特例。人類自出現以來,進行過多次試圖將死人的地盤和活人的地盤分開或融合的嘗試。因時代的不同,死者可能會受到依然在世的親人的厚葬,也可能被視為不祥之物,棄置在郊外或教會。
而史邁利就在蘿拉自殺的一九五〇年,跟傳聞中的外遇對象之一莫妮卡結了婚。雖說莫妮卡不論是智慧還是教養都比不上蘿拉,但她的容貌可比蘿拉美上好幾倍。聽說她是在墓園裡的天主教堂打雜時被史邁利看上的。婚後,莫妮卡馬上生下一對雙胞胎,取名為詹姆斯和傑森。其中傑森深受信仰虔誠的母親的影響,日後成了天主教神父,但從越南戰爭歸來后不久就去世了。因此莫妮卡的兒子只剩詹姆斯一人。雙胞胎兄弟去世后,形單影隻的詹姆斯選擇了在墓園工作。
義大利裔移民忙著為摩天大樓和法院開採大理石的同時,也漸漸習慣了在這片新天地上的生活。然而,其中並不包括改變宗教信仰。他們希望擁有自己的教會。於是,也為了照顧愛爾蘭裔移民,許多羅馬天主教教堂應運而生。最古老的一所還能在墓碑村的微笑墓園裡看到。
「納拉干西的偉大勇士啊,都聽清楚了,這塊土地已經被詛咒了,你最好把它讓給從南方來的白人,帶領族人趕快往北遷移。否則災難將席捲全族,黑色的死者會從墳墓里爬出來,尋找生者並啃咬他們的肉。全族將會滅亡……」
……關於墓碑村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不過依我之見,還是記錄於十八世紀中期、法印戰爭前後的「羅傑·威廉姆斯的鬧劇」這種說法比較可信。
至於莫妮卡的兒子詹姆斯,是跟蘿拉的孩子完全不同的類型。他天生就具有手藝人的氣質,論及屍體的化妝及防腐技巧,可以說他是東部第一。只是他的性格有點古怪偏執,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墓園經營者還有待商榷。
大理石鎮是距離墓碑村最近的市鎮,一天有六趟巴士往返兩地。從巴士車總站一走出來,就能看到廣場對面仿照英國莊園府邸建造的哥特復興式垂直屋頂。這幢外觀為綠色、古色古香的建築原是自稱「鎮詩人」的格拉罕·卡朋特的私人宅邸,如今已成為鎮上唯一的圖書館兼鄉土資料館。
雖說他在倫敦因為拈花惹草而搞砸了祖先的招牌,但現在看來,史邁利似乎也的確遺傳到了祖父開殯儀館的天賦。這個精明的英國人很快就參透了美國殯葬業的經營技巧。除了引入英國特有的屍體防腐處理技術之外,名為「墓地管理維修費」的基本金制度和「生前埋葬合同制度」等想法,他也全都實行了。
與約翰相比,威廉更像是延續了母親蘿拉的血統。他對做生意沒興趣,而是鍾情于藝術。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花了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在演戲上。比起墓園的管理者,他更想繼續追逐成為演員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史邁利首先成立了一家非營利法人殯儀館,成為發起人。接著,他又與當地的土地開發商合作,把將來要作為墓地的土地劃到土地開發商的公司名下。土地開發公司和殯葬法人簽訂契約、提供土地,法人則把那些土地作為墓地販賣。買賣價格的五成作為法人的經營及維護費用,剩下的則全歸發起人所有。如此一來,法人那邊收支平衡,非營利事業的招牌不倒。但實際上,發起人可從幾乎不用錢的土地上獲九_九_藏_書得幾十萬美金的利潤,這仿如變魔法一般的主意,完全是由史邁利想出來的。
就這樣,威廉姆斯沒花一絲氣力,僅以兩桶朗姆酒和一皮袋香料的代價,就把大理石鎮和墓碑村周邊的廣闊土地買了下來。
蘿拉留下的四個孩子里,長女傑西卡嫁給了承包墓園生意的不動產商人之子弗雷迪里克·奧布萊恩;三子史蒂芬離家出走後,客死在日本。因此,現在仍留在墓園的,就剩長子約翰和次子威廉兩人。
史邁利的這個主意後來成為美國殯葬業者的慣用伎倆。作為墓園的土地是不用交稅的,因此只要圈定墓碑村周邊不適合蓋房子,也不適合耕種的廉價土地免稅購入,打造成墓地后再高價出售,就能穩賺不賠——這真是鑽了法律空子的好生意。
秋意正濃的時節,來到大理石鎮和墓碑村遊覽的人們還能夠看到美麗的丘陵和湖泊,以及被紅葉點綴得繽紛多彩的古老街道。遊客們會忍不住感嘆:這就是出現在《冷暖人間》里的典型的新英格蘭風光啊!的確,就「外觀」而言,完全可以如此形容。不過,要是讓喜歡咬文嚼字的社會學學者來介紹的話,他們一定會說——這一帶其實是最不像新英格蘭的區域了。
連在特蘭西瓦尼亞的深山裡都很難見到這樣奇怪的地名了。若想知道地名的由來的話,直接到當地走一趟是最好的辦法。畢竟,這個坐落於新英格蘭西北部的偏遠鄉下、人口只有幾千人的小鎮,是不可能登上美國歷史的舞台的;而除了引發好事者無限遐思的地名,可供考察的資料是少之又少。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總而言之,因為有這麼一段故事,導致史邁利一手創辦的微笑墓園不斷從大理石鎮吸收墓地,一九五〇年起,更是一肩挑起該鎮專屬墓園的責任。史邁利自己原本是英國國教信徒,由於第二任妻子是天主教信徒的關係而改了信仰。不過墓園這邊倒是不分教派,怎樣的葬禮都承辦。算起來,史邁利其實是一位無神論者,反而是美國的理性主義和實用主義更適合他。「要是分得那麼清楚,還怎麼開殯儀館啊?」這是他作為商人的真心話。
托馬斯在世的時候正值維多利亞王朝期間,機緣巧合之下,原本是窮記者的托馬斯加入了剛成立的倫敦墓地公司。這家公司算得上當時墓地開發行業的先驅,托馬斯的這次轉行也正合時宜。因惡劣的環境、傳染病以及貧困等原因,導致當時倫敦的死亡率達到頂峰,又趕上倫敦的墓地擴大政策,他經手的墓地都賣了好價錢。
相比于大理石鎮的蓬勃發展,墓碑村似乎完全被人們所遺忘。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裏又重新登上了地方歷史九-九-藏-書的舞台——還是以和這個陰森的地名相符的方式。
然而,當時這一帶的支配權在阿爾岡昆語族的納拉干西印第安人手中。就算他再怎麼擅長做生意,遇到這些以驍勇善戰著稱的對手,也是做不成買賣的。歷經再三交涉,酋長還是堅持不肯把土地讓給他。於是,威廉姆斯心生一計,他利用納拉干西族迷信傳說的心理,布置了一場騙局。
墓碑村、大理石鎮周邊的第一批殖民者,是一六三四年渡海前來的移民,他們建立了所謂的「馬薩諸塞灣殖民地」。前面也提到過,這批新移民並不像他們的前輩移民那樣,是十分嚴格的清教徒。身為「非分離派」的中產階級,他們一方面懷有建設「山丘村落」的宗教信念,同時也對世俗的「買賣業務」展現出強烈的熱情。
就在墓碑村的成功抵消了曾在倫敦的失敗時,史邁利卻突然對殯儀館的生意完全失去了興趣。如果說他對事業的野心只是出於面對偉大祖父產生的自卑感的話,就不難理解這樣的結果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史邁利就把熱情全放在股票和投資上,墓園的經營則草草應付。於是,史邁利的個人財富在不斷增加,但墓園的規模卻沒能繼續擴大到國家級別。不過至少也沒辜負「州內首屈一指」的盛名就是了。
另外,也不可否認,在史邁利成功的背後,確實有「時運」在幫忙。決定性的證據就是,一九五〇年,大理石鎮的議會上通過了與墓地凍結有關的禁令。條例規定,一九五〇年以後,不準在大理石鎮開發新的墓地。
總之,在大展商業才能的清教徒以印第安人的墓碑石為舞台安排了一場騙局的兩百年後,墓碑村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這裏跟二十世紀大部分的城市不同,或者說正好相反,是生者依附著死者,以這樣一個倒錯的狀態生活的。正如字面意思,「墓碑村」現在是一個到處都是墓碑的村落。
史邁利結了兩次婚,共有六個孩子。第一次結婚是在剛抵達美國的一九四五年,對方是他在船上認識的英國畫家的女兒蘿拉。在短短五年的婚姻生活里,蘿拉為他生下了三男一女,然後就死了。死因是自殺。至於蘿拉自殺的原因,似乎是因為天生具有藝術家氣質、神經脆弱纖細的她無法忍受史邁利一再偷腥的惡習——民眾普遍都相信這個傳聞。

浪蕩子史邁利沒能守住祖先建立的基業,流落到了新英格蘭鄉下。然而,在這片新天地,他選擇從事的行業還是開殯儀館。買下一座遠離墓碑村的老房子並住下來的他,利用遺傳自祖父的智慧,想到可以把這片被遺忘的土地開發成墓地。
現在由巴里科恩家族經營的知名墓園「微笑墓園」所在的丘陵,在當時有一塊巨大的花崗岩。花崗岩的形狀很像印第安聖者的側臉,因此被納拉干西族視為全族英靈集合的「墓碑」,對其十分敬畏。得知這件事之後,威廉姆斯便利用這塊石頭作為道具,搭建了一個華麗的舞台。他指定跟酋長的第七次談判要在「聖者之墓」進行,並安排已經被他收買的翻譯躲在岩石後面,說出這番話:
從上述的故事我們可以得知,墓碑村之所以取「墓碑」為名,應該是跟印第安聖者的「墓碑」有關。
只是,這位風九*九*藏*書流成性的殯儀館老闆一登上橫渡大西洋的船,就立刻後悔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親手關掉的殯儀館,在倫敦可是排得上號的老店。為了讓諸位理解那時的史邁利有多後悔,我們必須先從他的祖父托馬斯·巴里科恩的偉大功績說起。
現在留在微笑墓園的三個孩子,認真說起來,就屬約翰的行事作風最像其父史邁利。

2

頗有生意頭腦的托馬斯從法國請來設計師,為華麗的喪服製作了商品目錄。與此舉相呼應的,是當時由於縫紉機的普及而在積極拓展市場的倫敦時尚界。至今仍使用在黑紗上的「縐紗」材質,正是從那時開始,應喪服的需求而大量生產的。用到的場合相對較少,價格卻很昂貴的喪服或殯葬用品,對於上流社會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門面裝飾,也正因如此,製造和販賣這些服裝用品成為一項頗有賺頭的好生意。就這樣,不管是死人還是活人的錢,都流進了托馬斯的口袋。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第二幕第一場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介紹當時新移民的領袖——羅傑·威廉姆斯了。威廉姆斯一邊養殖牲畜、種植玉米,一邊又製造朗姆酒,還和遠在倫敦的商人做貿易,是一個非常有生意手腕的人。這位羅傑·威廉姆斯看中了現在大理石鎮周邊的土地。除了看中這一帶地勢平緩,很適合放牧之外,對礦物學略有涉獵的威廉姆斯還知道,山裡藏有質量優良的花崗岩。後來,大理石和乳酪畜牧業共同成為此地的經濟命脈,美國東岸大部分住宅的建材幾乎都來自於這片豐富的礦脈——精明的威廉姆斯可不會看走眼。
正因為有這麼一段經歷,使得清教徒佔壓倒性多數的新英格蘭地區中,大理石鎮和墓碑村一帶卻例外地成了羅馬天主教信徒比較多的區域。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男人住在墳墓旁邊。
若讓喜歡講大道理的人來發表意見,比方說那些貧嘴薄舌的社會學學者,肯定會說——這種現象正充分說明了現代人對死亡抱持的態度:明顯地排斥並抗拒死亡。也就是說,在道德良知的廢墟之上,只看重生者對利益和幸福的追求,以及由經濟的快速增長所支配的都市化。在這種主流文化下,死人會被趕出活人的地盤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這座墓碑之村稱王的,就是微笑墓園和殯儀館的所有者:巴里科恩家族。
在這裏的書架角落,有幾本連本鎮居民都很少去翻閱的冷門書籍。其中有一本,是墓碑村的不動產商人兼篤學之士弗蘭克·奧布萊恩自費出版的《墓碑村、大理石鎮及周邊的歷史與民間傳說》。事實上,要了解這奇怪地名的由來,這本書是最方便查閱的資料。
一九四五年,一名英國人混在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歸來的士兵中來到了墓碑村。這個人名叫史邁利·巴里科恩,是一家殯儀館的小老闆。
Tombsville——墓碑村。
這家由托馬斯打下堅實基礎的殯儀館,從此成為巴里科恩家族代代相傳的產業。直到發生前面提到的那件事,才在史邁利這一代斷絕。
大理石鎮因出產優良的大理石和乳酪畜牧業的發展,成為地方經濟的基礎,從而繁榮了起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九九藏書之後,除了這些傳統產業外,還入駐了生產電子零件的工廠,給這座歷史古城帶來了新的風貌。
那時墓碑村及周圍的土地一直是無法使用的荒地,他真正想要的是現在大理石鎮周邊那塊。不過因為他自導自演的「被詛咒的土地」的鬧劇,就算不樂意,他也得好壞一併接收了。
聽到這番話,酋長臉色變得比死人還要蒼白,當場就答應了威廉姆斯的要求。
既然提到了宗教,就讓我們把話題再次轉回墓碑村。
托馬斯之所以能順利積累財富,不單隻因為他運氣好。可以說他看準了英國殯葬業日後的發展趨勢,具備一邊掌控社會形勢,一邊賺錢的才能。
以上就是奧布萊恩所記載的,關於「墓碑村」命名的由來。
「不像」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居民的人種和宗教構成上的特異性。也就是說,這一帶不像新英格蘭的其他區域,盎格魯撒克遜白人占絕對優勢。
史邁利在倫敦繼承了祖父托馬斯·巴里科恩一手創建的殯儀館。不過這位殯儀館老闆不光對死人感興趣,他對活人,尤其是那些漂亮的女人,也非常感興趣。他那「愛美人」的名聲在外。年紀輕輕的他會來到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也是這個壞習慣害的——他跟某位退役上校的老婆傳出緋聞,在倫敦混不下去,只好關掉殯儀館,偷渡來到了美國。

3

這樣一來,以部分人士所謂的「黑心詭計」(筆者倒認為比起那些不付任何代價、強取豪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馬薩諸塞州開發者來說,威廉姆斯的罪算是輕的了)取得土地一事,應該多少也觸犯了本地的神明。自那之後,墓碑村成了一塊被人遺忘的土地。相比之下,大理石鎮卻在一七八四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座大理石採石場,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
奧布萊恩的書中這樣記載道:
面對天主教徒的這般行動,更早入駐的清教徒們反倒十分冷靜。原本這片土地就是由羅傑·威廉姆斯那樣的人開發出來的,因此即便身為清教徒,他們的尺度卻放寬了許多,也沒有過多的抗拒。
如果史邁利就此咽氣的話,墓園應該會由約翰繼承,但這幾個兄弟又不是那麼團結,因此,巴里科恩家族和微笑墓園的前途稱得上多災多難了。

大理石鎮的情況和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例子頗為相似。雖說位於幅員遼闊的美國,但大理石鎮四周都是丘陵,可用土地極其有限。再加上當時小鎮正在打造療養勝地的名頭,積極出售土地,因此,為了活人的利益,只好把死者們排除在外了——持這種觀點的人還挺多的。
舉例來說,在距今不遠的路易十六執政末期的法國,就曾發生把有超過五百年歷史的「聖嬰公墓」整個兒挖開,改作其他用途的事。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三世以阻礙都市發展為由,下令廢止墓地開發,並將之遷至巴黎郊外。還有比這幾個例子更靠近現在、和大理石鎮的情況更類似的,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在舊金山實施的墓地禁令。這條禁令頒布實施的背景,自然是因為舊金山市內供活人使用的土地嚴重不足,而受池魚之殃的是舊金山近郊一個名叫科馬的小鎮。鎮上僅有五十余名活人,死人的人數卻高達驚人的好幾萬,小鎮徹底成了「墓地小鎮」了。
https://read•99csw•com英國火葬協會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八七四年,由維多利亞女王的御用醫生亨利·湯普生主導,在包括因幫《愛麗絲夢遊仙境》繪製插圖而名噪一時的泰尼爾大師等各界知名人士的聯名支持下,該協會誕生了。期間托馬斯也主動幫了許多忙。就當時倫敦市民的情感和信仰而言,要讓他們接受火葬,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協會也是一直拖到一八七九年,才小心翼翼地燒了一匹馬來試探群眾的反應。不過自那之後,火葬便打著衛生殯葬的旗號,開始在英國普及起來——由此看來,托馬斯確實有先見之明。
之前幾乎無償取得了這片土地的精明英國人卻並沒能好好利用它,任其荒廢;兩百年後,從英國渡海而來的男人以同樣便宜的價錢買下了它,但這次,他宛若古代的邁達斯國王,讓荒地變成了黃金。
約翰一開始拒絕繼承殯儀館的家業,而是成為一名醫生,並在波士頓經營著一家醫院。但最終因為經營不善,於一年前返回墓園。即便如此,史邁利仍舊相信約翰遺傳了自己做生意的本事,把墓園的經營權交給了他。然而,「王位」的更迭是不可能如此順利的。對約翰來說,一直看著在這個小鄉村裡作威作福的父親,應該恨得牙痒痒吧?兩人之間經常發生衝突。之後史邁利病倒了,約翰總算能發揮自己在殯葬業上的天分,慢慢地展現出了個人的經營風格,質疑約翰經營能力的聲音也漸漸變小了。他常給人精於算計的感覺,但有時也會像著了魔似的,做出孤注一擲、血本無歸的舉動。
就這樣,他賺到了一筆巨款,開始萌生自己創業的想法。下定決心的托馬斯以售賣墓地賺來的錢為本金,於一八四〇年在倫敦開了一家殯儀館兼殯葬用品公司。
這裏最早的居民來自十九世紀中葉,在紐約生活不下去的愛爾蘭裔移民開始往北遷移,因而初見端倪。不過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一九一〇年至一九二〇年間,西維吉尼亞的義大利裔礦工的大量湧入。當時罷工運動失敗,因此丟了飯碗的煤礦工人,陸續被精明的職業介紹人送往大理石鎮的採石場。這可以說是他們人生中的重大轉折,因為大理石鎮的大理石開採場已經成為東部一帶住宅建材的主要供應源,再加上紐約的「摩天樓時代」正好從這時開始,為了開採出更多石料,勢必需要更多勞動力。

1

之後,史邁利不僅為墓園擴充了設備,還進一步美化整理了歐洲庭園風格的墓地,完成了進一步的發展。微笑墓園的名聲不僅傳遍大理石鎮,甚至整個州內都知曉,來了很多遠道而來的客人。漸漸地,許多墓碑村的居民都依靠著這座大墓園生活,史邁利更是被推上了村長的位置。在美國,殯葬業者的社會地位本來就高出其他國家很多,殯儀館老闆當市長、州長的例子也並非罕見。
這無疑又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殯儀館比普通人以為的要賺錢一倍;至於殯葬用品店,又比殯儀館賺錢多三倍。在當時,這是極為賺錢的買賣。
就這樣,自維多利亞時代開始,開殯儀館就是巴里科恩家族的事業,並代代延承了下去。但是,一旦提到繼承史邁利衣缽的人選,就又是個傷腦筋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