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東方的穩固

第三章 東方的穩固

這是拜占庭遭遇的一大重挫,對阿萊克修斯來說也是一場嚴重災禍。11世紀80年代初,他一直在集中精力應對西部省份所遭受的威脅,還沒有在小亞細亞用過一次兵,他只是把希望寄托在當地兩名舉足輕重的人物身上:蘇萊曼和菲拉雷托斯。可就在幾個星期之內,這項政策就崩潰了,並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此後的阿拉伯作家們用充滿榮耀的詞彙來談論蘇萊曼佔領安條克。一首詩這樣寫道:「你征服了拜占庭的安條克,這座城曾讓亞歷山大舉步維艱/你的坐騎無懼她的防護,讓她臣服/蒼白臉兒的小女子們流失了她們未出生的孩子。」可是,這隻不過是一種詩化的解讀,意在表明安條克現在有了一名信伊斯蘭教的領主。事實上,控制安條克后,蘇萊曼就表明了他的意圖和他的忠誠,他立刻擱置了菲拉雷托斯向當地一名突厥地頭蛇呈納的供奉。有人警告他,和蘇丹對著干非常危險。蘇萊曼卻生氣地回應說,他仍然遵從於巴格達的主人。但他同時也說,在臣服於蘇丹的領土上,毫無疑問他是忠於蘇丹的。這就等於在說,他在尼西亞和安條克這些屬於拜占庭的城市所做的,與他對蘇丹的盡忠並不衝突。根據相同的邏輯,1085年夏,蘇萊曼又從安條克出發前往阿勒頗。一個世紀前,拜占庭人把這座城鎮夷為平地,而如今,蘇萊曼來要求這裏的突厥統治者把城鎮交還給他。這是阿萊克修斯急切想要收復的另一座城鎮。
阿萊克修斯將尼西亞交給蘇萊曼的決定成為一個敏感問題,並非是因為這項政策在短期內就導致了適得其反的結果,而是因為11世紀90年代初,蘇萊曼就去世了,而他的繼承人阿布勒-卡西姆和蘇萊曼完全不同。因此,含糊帶過尼西亞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被突厥人佔領,就成了保護皇帝聲譽的重要舉措。但是,尼西亞失陷的原因就在於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寧本人,這個事實就完全否定了《阿萊克修斯紀》精心斟酌並不斷重複的論斷:小亞細亞的所有地方都是在阿萊克修斯掌權之前丟失的。
其他一些證據也勾勒出了這樣一幅畫面,與拜占庭東部諸行省在阿萊克修斯兵變之時已經土崩瓦解的觀念截然相反。例如,11世紀80年代早期,商業重鎮和小亞細亞南部沿海的海軍基地安塔雷亞(Attaleia)升格為大主教區,這表明該城不僅還在拜占庭手中,而且發展得越加重要了。考古發現揭示出,在阿萊克修斯繼位前後那段時期里,小亞細亞的很多行省和城鎮里設有大量的主教、法官和官員職位,說明突厥人此時對行省管理造成的破壞並不算很廣泛。
可是,形勢的真正惡化並不在尼西亞或小亞細亞西部,而是在更往東的地方——安條克。結果非常糟糕。與尼西亞一樣,安條克是拜占庭東部至為關鍵的城鎮:經濟上非常重要,戰略價值很高,這裏的教會由一名牧首統領,總督則是帝國內層級最高的官員之一,聲望也不容小覷。同樣類似於尼西亞的是,要讓安條克處於值得信賴的地方代理人控制之下,這點非常重要,而且要保證此人不會趁阿萊克修斯集中關注其他地方之際起兵反叛。菲拉雷托斯·布拉卡米奧斯多次在東部邊境的戰鬥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他似乎是合適的人選。但菲拉雷托斯是個行事古怪的棘手人物。一名認識他的拜占庭史學家寫道,他是一名傑出的將領,但難以聽命於他人。
豐厚的贈禮也說服了一些突厥軍事豪強臣服於皇帝並皈依基督教。君士坦丁堡的教士們歡迎他們的皈依,並盛讚阿萊克修斯傳播福音,推廣了真正的信仰。皇帝對這樣的讚美很是消受,但他的行動與其說是出於宗教熱情,還不如說是遵循了經典的外交套路:向突厥頭目們提供帝國的封號和經濟回報,是一種展示與帝國合作好處多多的有效方式,也是收復陷落城鎮和地區的低成本方式。
這種歡快的對1088年基調的評論,實在與1081年安娜·科穆寧娜提供的關於皇帝前景的凄涼判斷形成了再鮮明不過的對比,而當今的評論者們長期以來接受的卻是後者。儘管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需要採取堅決回擊的挑戰,但東部諸省此時的狀況依然是穩定的,並不至於會崩潰。拜占庭人已經牢牢掌控了局勢——完全沒必要向國外、向教皇求助。11世紀80年代末,十字軍東征並無必要。
拜占庭皇帝並不是唯一關注著安條克和尼西亞劇變的人。在巴格達的蘇丹馬利克沙(Malik Shan)也對局勢的發展產生了警惕:像阿布勒-卡西姆和圖圖什這樣的地方豪強的崛起,既威脅到了拜占庭帝國,也威脅著突厥世界的穩定。與其父阿勒卜·阿爾斯蘭一樣,馬利克沙一直很謹慎地維持著對西部邊境的控制,經常親自率軍到不服管束的地區重樹自己的權威,即使這些地方對巴格達而言並不具有直接的戰略重要性,但對於蘇丹個人的權威來說,仍然是至關重要的。突厥人深知,時刻關注這些邊境地區的動向非常重要。就在幾十年前,在奪取哈里發帝國全境之前,他們還只是蝸居在帝國的東部邊緣地帶。
阿萊克修斯從這項盟約中獲益不少。這讓他能騰出手來處理西部由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製造的麻煩。而且這也讓他心裏非常踏實,因為他避免了為野心勃勃的拜占庭貴族提供挑戰自己統治的平台。但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事實證明,蘇萊曼的確是一名非常棒的盟友。
蘇丹獲得安條克可能是他助力遏制阿布勒-卡西姆和收服小亞細亞諸地的報酬。令人感到震驚的是,他在這次遠征中經過各地,都受到了當地基督徒們的歡迎。他們認為,蘇丹的介入是維持當地局勢穩定的必要條件。這會對那裡的突厥領主們形成威懾。比如,蘇丹在高加索一帶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他對待當地基督徒們的恩惠與「父親般的關懷」,打消了人們對巴格達直接君臨此地所帶來後果的疑慮。而馬利克沙一向寬容對待基督教的名聲對此也大有幫助。例如,1074年前後,在他繼承父親之位成為蘇丹后不久,馬利克沙就派了一個使團前往巴格達,詳細詢問了基督教的信條、信仰和實踐活動。此外,在1086—1087年的征戰中,有一位觀察者認為,他似乎只是統治自己的臣民,並沒有君臨于基督徒之上。儘管他進入了埃德薩和梅里特那(Melitene),但並沒有指派新總督,也沒有罷黜代表拜占庭皇帝管理此地的官員。九-九-藏-書
雖則如此,阿萊克修斯在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並不能完全被掩蓋掉,至少對一些消息靈通的西方人不能。編年史家亞琛的阿爾伯特知道尼西亞是阿萊克修斯弄丟的,不過並不知道個中細節,他被引導著相信,是突厥人欺騙了皇帝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奧拉的埃克哈德(Ekkehard of Aura)聽說皇帝把該城交給了突厥人,十分震驚,他指責阿萊克修斯把基督教的這顆明珠交給突厥人,實在是犯下了最令人不恥的罪行。但埃克哈德誤解了當時的形勢,他以為阿萊克修斯是在1097年後把尼西亞交出去的,但事實上阿萊克修斯在1081年就把這座城鎮交給了突厥人。
事實上,有些拜占庭的地方長官還發跡于東部諸行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菲拉雷托斯·布拉卡米奧斯(Philaretos Braakhamios)。他是一名頗有才華的將軍,但因1071年時拒絕支持羅曼努斯四世的繼任者邁克爾七世·杜卡斯,事業受到了打擊。11世紀70年代,帝國內叛亂蜂起,菲拉雷托斯趁機控制了多座城鎮和要塞,攫取了大片領土,變得相當有實力。阿萊克修斯登上帝位后,菲拉雷托斯的勢力仍然在擴展,到11世紀80年代初時,他已控制了重鎮馬拉什和梅里特那,以及西里西亞的大片區域。1083年,他又成為埃德薩的主人。
形勢只會變得越來越糟。君士坦丁堡收到消息:蘇萊曼留下來管控尼西亞的將領阿布勒-卡西姆,對比斯尼亞的城鎮和鄉村發動了一波洗劫。其他突厥人也紛紛抓住機會在小亞細亞爭搶地盤,佔領了之前由蘇萊曼控制的城鎮和要塞。拜占庭在東部的權威已經岌岌可危。
可是就連《阿萊克修斯紀》也會不經意地揭示出1081年時,帝國在小亞細亞的地位仍然是穩固的。新皇準備應對諾曼人對伊庇魯斯的入侵時,盡全力組織了一支規模較大的軍隊。他從帝國各地召回一些軍隊到君士坦丁堡集結,其中就包括撤回在小亞細亞多地的駐軍。阿萊克修斯「意識到,他必須馬上召回東方的所有高級官員(toparkhe),那些作為要塞或城鎮的總督英勇抵抗著突厥人的人」。阿萊克修斯馬上下令,帕普拉格尼亞和卡帕多契亞等行省的地方長官,為確保各自轄區的安全,「要留下足夠的士兵,而其他人則要速速返回君士坦丁堡,儘可能帶來身體強健的招募兵士」。小亞細亞其他地方也有正與突厥人對抗的地方長官,他們也接到了同樣的命令,要分兵回國都,幫助新皇集結起一支大軍抵禦諾曼人的進攻。小亞細亞的人力能夠抽調出來,實際上就說明拜占庭對這個地區的掌控還是比較牢靠的。
於是,1088年1月6日主顯節,當著皇帝及其幕僚們的面,一位高級教士,奧赫里德的提奧菲拉克特(Theophylact of Ohrid)的講話中絲毫沒有提到東部的事情。與仍然遭受著佩切涅格人騷擾之苦的西部諸省形成對比的是,東部不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區。談論了一番草原游牧民族造成的威脅,並評論了一下阿萊克修斯不久前剛與這些游牧民族達成的和約之後,他沒就小亞細亞說幾句話。這位教士稱,阿萊克修斯很幸運,與突厥人尤其是蘇丹保持了相當好的關係。馬利克沙相當尊敬皇帝,每次聽人提及皇帝的名號都會舉杯表示敬意。提奧菲拉克特讚賞地說道,關於皇帝的英勇和榮耀的傳說已經響徹了整個世界。
在比斯尼亞稍微採取了一些行動后,阿萊克修斯在1081年夏天開始與蘇萊曼接觸,並與其達成了協議。蘇萊曼同意,以德拉孔河(Drakon)為界,突厥人不得越界。皇帝為此慷慨地贈送給他大量禮物。事實上蘇萊曼被任命為阿萊克修斯皇帝在小亞細亞西部的代表,不僅要約束自己的手下,還要約束此地區所有的突厥人。此外,阿萊克修斯還得到承諾,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他需要,蘇萊曼就會提供軍事支持。1083年,阿萊克修斯皇帝率部試圖解除諾曼人對拉里薩的圍攻,但發現自己的部隊戰線拉得太長,「他送信(給蘇萊曼),讓他派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率兵前來增援。他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回應:經驗豐富的將領率領7000人前來相助」。此外,11世紀80年代早期其他戰事中與阿萊克修斯的軍隊並肩作戰的突厥友軍,可能也是蘇萊曼派來的。九九藏書
馬利克沙提供的如此重要的幫助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1世紀80年代中期,希臘人的使節源源不斷地把珍貴的禮物送到蘇丹手中。「拜占庭的統治者給他獻上了貢品。」一位阿拉伯作者在蘇丹去世后這樣寫道。他還提到,馬利克沙的名號響徹「從中國邊境到敘利亞邊境、從北部伊斯蘭勢力的邊地到葉門內陸的廣大地區」。這其實勾勒出了明確的利益範圍:小亞細亞是屬於拜占庭的影響力圈,而再往東就要臣服於塞爾柱蘇丹了。
安條克的和平攻佔,與就在幾年後西方騎士們攻城時的行徑形成鮮明的對比。安條克依仗著天險,又有人造工事防護,幾乎是固若金湯。但蘇萊曼並不需要用武力來奪取,他是代表皇帝行事的,所以城中的居民們(大部分是講希臘語的拜占庭人)很願意讓他進城。很明顯,阿萊克修斯既沒有派麾下部隊去應對菲拉雷托斯的背叛,也沒有試圖阻止蘇萊曼前往安條克。而這也是另一個有力的例證,表明這個突厥人和拜占庭帝國之間精誠合作取得了成果。
突厥人是怎樣佔領尼西亞的,我們並不清楚。一般認為,這座城鎮是在尼基弗魯斯·梅里森諾斯未遂的叛亂期間失陷的,這大概和阿萊克修斯1081年起兵推翻前任皇帝處於同一時期。梅里森諾斯出身於小亞細亞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他起而反對君士坦丁堡的時候贏得了廣泛的支持。「各個城鎮的居民都視他為羅馬人的皇帝,並臣服於他,」一位作者在數十年後寫道,「而他將他們置於突厥人的保護下,其結果是,亞細亞、弗里幾亞和加拉太的所有城鎮很快就任突厥人擺布。(梅里森諾斯)隨後率領一支大軍奪取了比斯尼亞的尼西亞,試圖以此為根據地拿下羅馬人的帝國。」看來似乎是梅里森諾斯把尼西亞(以及小亞細亞的眾多其他城市)交到了突厥人手裡,其實梅里森諾斯只是方便利用的替罪羊而已。他此後在阿萊克修斯統治期間將製造大麻煩,並被流放到一座修道院度過餘生。而加在他身上的罪名並不太具有說服力,基本上是由阿萊克修斯的女婿尼基弗魯斯·比倫尼諾斯強加的,天衣無縫得反而讓人懷疑,而且這部史書還是阿萊克修斯的妻子令其撰寫的。
於是,大約在1086年年中,馬利克沙派遣使節給阿萊克修斯帶去一封信,談到小亞細亞當前的問題。蘇丹當年與蘇萊曼訂下的誓約,多年來都未曾被打破,但阿布勒-卡西姆卻沒能繼續遵守:「皇帝陛下,我聽說了您面臨的麻煩。我知曉,自踐祚之始,您屢遭艱困。近來,方理畢拉丁人之挑釁(指諾曼人在1081年—1085年的進攻),又有(佩切涅格人)蠢蠢欲動。再加上埃米爾阿布勒-卡西姆撕毀您與蘇萊曼所締之約,劫掠遠至大馬士革城下……若將阿布勒-卡西姆驅離(他攻佔的)諸地乃您之所願,請將公主送來嫁與我的長子。自此之後,您萬事無阻,有我相助,您成就諸事將易如反掌,不僅限於東部,甚至遠至伊利里亞(Illyrikon)和整個西部。有我派來的軍隊,自此之後,沒人敢反抗您。」馬利克沙還承諾,他將強令突厥人從沿海地區撤離,並全力支持皇帝收復帝國之前失去的領土。安娜·科穆寧娜寫道,皇帝聽到聯姻的提議感到很可笑,他大笑起來,然後嘟囔著說,一定是魔鬼親自把這個主意塞進了馬利克沙的腦子裡。儘管如此,阿萊克修斯也沒有完全置之不理,而是派了一個使團前往巴格達讓聯姻之舉看起來「有點兒希望」。
這些地方長官在各地奮戰著,遠至安納托利亞最東端,甚至在高加索一帶都是如此。曼戴爾(Mandale,一名高加索編年史家稱他是「羅馬士紳」)家的三個兒子,在1080—1081年間佔據了凱撒利亞地區的一些重要據點,他們可能是以帝國的名義這麼做的,而不是為了自己冒險投機。巴西爾·阿波卡佩斯(Basil Apokapes)在阿萊克修斯奪位之前佔據著重鎮埃德薩,而根據他鉛印上的稱號判斷,阿萊克修斯登基后也仍然如此。阿萊克修斯的前任在1078年任命了一名新的美索不達米亞總督,這也暗示著,在君士坦丁堡以東數百英里遠的地方,拜占庭帝國仍然有著需要保護的重要領地。
事實上,很難找到證據證明當時突厥人造成了很大的問題。確實有一些劫掠的匪幫為禍一方,攻擊像凱基科斯這樣疏於防守、抵抗不力的地方。但就連這種劫掠游擊的群體也並不一定就沒有用處:一名貴族曾在阿萊克修斯和艾薩克兵變時期從小亞細亞前往相助,途中遇到一群這樣的突厥人,但他沒有與之交戰,而是說服他們作為雇傭兵與他一道前往。read.99csw.com
對阿萊克修斯來說,這無異於一場災難。菲拉雷托斯可能會承認哈里發和蘇丹的宗主權,這一點已經讓人非常憂心了,而憑藉他對梅里特那、埃德薩和安條克的控制,他還可能攻奪一些重要的城鎮和省份交給突厥人。這就是非常嚴重的危機了。阿萊克修斯迅速做出回應,開始有針對性地採取反擊措施,奪回這名無賴元帥控制的城鎮和地區,確保它們的安全,並交還給當地忠於自己的人。一個叫托羅斯(T'oros)或特奧多爾(Theodore)的人(他的頭銜kouropalates表明,他是皇帝的貼身近臣)控制了埃德薩。他的岳父加布里埃爾控制了梅里特那,並被封為該城的總督。這個地區的城堡、要塞和其他軍事要地也都由忠於皇帝的將領們佔領。
首先,1081年達成的盟約取得了不少成果。突厥人對拜占庭領土的劫掠即刻終止,因為蘇萊曼非常切實地履行了約定。巴格達蘇丹送給皇帝的一封書信揭示出,阿萊克修斯和蘇萊曼達成的盟約的效力至少持續到了1085年年中,可能還更久。這為小亞細亞的穩定提供了基礎,而當時帝國其他地方卻形勢危急。此外,這項約定給皇帝帶來的好處似乎還不僅局限在小亞細亞西部。高加索地區留下的一份編年史指出,在盟約達成后不久,「西里西亞全境」都由「一名埃米爾,即庫特魯姆什之子蘇萊曼」掌控。根據另一位在敘利亞的寫作者留下的記述判斷,蘇萊曼此番的勢力擴張對拜占庭是有利的。「475年(公元1082年),」他寫道,「蘇萊曼離開隆馬耶(Rhomaye,指拜占庭)的領土,佔領了沿海的多座城鎮,其中有安塔拉多斯(Antarados)和塔爾索斯(Tarsos)。」 千萬不要疏忽了其中的暗示:蘇萊曼並沒有進攻拜占庭控制的城鎮,而是收復了陷於突厥人之手的城鎮。換句話說,通過1081年達成的協議,蘇萊曼事實上成了阿萊克修斯的代理人,他以皇帝的代表身份去捍衛小亞細亞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方。
但阿萊克修斯選擇依賴蘇萊曼來保衛安條克。根據一份文獻的記載,1085年,這個突厥人急速行軍到安條克,他選取的是一條能躲避追蹤的「秘密通道」,據說是由拜占庭嚮導們指給他的。到達城下后,他乾脆利落地一舉將它攻下,沒有傷及任何一個人,而且非常和善地對待城中居民。「和平重臨,眾人都毫髮無傷地各回各處去了。」阿拉伯文獻也這樣談及蘇萊曼對安條克的居民們表現出的和善。
蘇丹在對安納托利亞的埃米爾們發出警告之後,接下來就用武力直接來聲明自己對這些處於塞爾柱突厥邊地的領主的權威。阿布勒-卡西姆對拜占庭領土的劫掠曾讓阿萊克修斯頭疼不已,而蘇丹則組織了一場深入小亞細亞腹地的針對尼西亞及其統治者卡西姆的遠征。馬利克沙還親自帶兵作戰,一路行進到高加索山脈一帶,隨後南下進入敘利亞,攻克了阿勒頗。收服安條克之後,蘇丹又下行到地中海沿岸,下馬步入海中,將佩劍三次浸入水中,說道:「瞧,主允我統治自波斯海直至這片海的所有地域。」
阿萊克修斯剛登基的時候,拜占庭帝國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咄咄逼人的鄰人們屢屢入侵造成了威脅,經濟崩潰削弱了國力,政治鬥爭催生出內部的裂痕。但如果透過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來曲折回望的話,就會自然而然地認定,帝國面臨的最嚴重威脅是突厥人在東方氣勢洶洶的擴張。這當然正是安娜·科穆寧娜想要製造的印象。她留下的記述甚至提出,在阿萊克修斯奪權之前,小亞細亞事實上已經落入突厥人之手。可實際上,小亞細亞的局勢在11世紀80年代相對來說還是穩定的。在阿萊克修斯統治期的第一個階段,拜占庭與突厥人之間的關係總體還是穩固、積極向好的。直到11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夕,拜占庭在東方的地位才出現了急劇的惡化。換句話說,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並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11世紀時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關係的破裂,似乎是一個曲折迂迴的政治和軍事過程,而不是兩種相抗衡的文化之間必然發生的衝撞。但是,安娜·科穆寧娜有充分的理由來創造這種衝突對立的印象,而這種印象一直持續了數個世紀之久。
拜占庭皇帝也在1086—1087年採取了軍事行動,以重新確立自己在沒有按蘇丹命令降服的地區的權威。在與阿布勒-卡西姆交戰之後,以尼西亞為基地的劫掠活動停止了,安娜·科穆寧娜說:「劫掠得到了遏制,(阿布勒-卡西姆)倍感壓力,只得求和。」他還派出帝國軍隊前往收復凱基科斯(Kyzikos)和阿波羅尼亞(Apollonias)及其他之前被當地突厥領主們收為己有的小亞細亞西部城鎮。凱基科斯是在阿萊克修斯發動政變前夕陷落的,大約1086年年中得以收復,並由皇帝的親密擁躉之一康斯坦丁·亨伯托波羅斯(Constantine Humbertopoulos)接手管理,直至他受命加入對抗佩切涅格人的新一輪攻勢。
協議的大致內容可以從《阿萊克修斯紀》中零散地拼接出來。安娜說,她父親很幸運地哄好了一名突厥使節,這人於是倒向拜占庭,把小亞細亞的很多城鎮在11世紀80年代中期交還給了皇帝。但這個故事實在不可信。真相似乎是,馬利克沙同意驅散佔領小亞細亞沿海各地的突厥人,並下令將這些地方歸還給拜占庭。比如,在突厥人撤離黑海沿岸的錫諾普(Sinope)時,他們甚至連城中的各種財寶都完好無損地留了下來。其結果就是,整個小亞細亞的城鎮都臣服於拜占庭。這是高層外交的結果,而並不是像安娜·科穆寧娜所說的那樣,是皇帝耍了點兒手腕和伎倆,收買了人心的結果。九-九-藏-書
《阿萊克修斯紀》中的記述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雙方的談判沒有任何結果。然而實際上,商談在11世紀80年代中期達成了一項具體的協議。這一點安娜·科穆寧娜本人在稍後的文字里也提到了。在描述皇帝為與佩切涅格人的一場重要戰役做準備時,安娜提到,前來相助的軍隊中,有來自東方的突厥人,這是蘇丹根據雙方之前達成的一項協議派來的。
至於小亞細亞,阿萊克修斯皇帝擔心的不是突厥人,而是前十年間這個地方浮現的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拜占庭貴族的反叛。東部諸行省是拜占庭國內大多數大地主的家園,自曼齊科爾特戰役以來,始終叛亂不斷。新皇非常擔心在他離開君士坦丁堡出征討伐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期間,這裡會再次發生叛亂。因此,就在掌權后的最初幾個星期里,阿萊克修斯集中關注了東方。據《阿萊克修斯紀》所言,他派遣了一支遠征軍進入比斯尼亞(Bithynia)驅趕突厥人,並親自給出了十分詳細的指導,包括如何悄無聲息地划槳前行,如何保持神秘的突襲效果,如何判斷敵人可能藏在哪塊岩石峭壁后準備伏擊。
統治伊始,阿萊克修斯就費了不少心思拉攏菲拉雷托斯,賜予他眾多頭銜和權力。但皇帝並非唯一這麼做的人,11世紀80年代早期,菲拉雷托斯也開始接受伊斯蘭世界的示好。他有一些位於亞細亞東部的封地,這引起了突厥人的注意,菲拉雷托斯漸漸被他們說服。1084年前後,他背棄了拜占庭和基督教,決定「加入他們,自願接受割禮,遵照他們的習俗。他的兒子強烈反對這種荒謬的決定,但他對這些好的建議棄之不顧」。有人用非常強烈的語句表達了自己的憤怒:「邪惡不忠的首領菲拉雷托斯,他是撒旦的後裔……是可惡的基督反對者的犬牙,惡形惡狀,性同魔鬼……他開始與虔誠的基督徒為戰,因為他之前只是偽裝成基督徒。」
然而,阿萊克修斯皇帝對他的盟友實在寄望太高了。當地的突厥豪強們很快就發現,蘇萊曼的戰線太長了,他的資源不足以支持他新控制的各個地方,更別說再進行新的征服了。1085年年中,就在蘇萊曼控制安條克后沒多久,蘇丹好戰的同父異母兄弟圖圖什(Tutush)進軍該城,迫使蘇萊曼應戰。蘇萊曼到底是在發現自己的軍隊敗局已定時自殺了呢,還是被流箭射中臉部身亡的,這個疑案至今還眾說紛紜。但不管真相如何,安條克現在已經在圖圖什手上了。
《阿萊克修斯紀》里對東方形勢千篇一律的悲觀描述,塑造了現代對阿萊克修斯奪權時期小亞細亞形勢的看法。人們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11世紀80年代時,東部各行省都在被突厥人蹂躪。同樣也是基於安娜·科穆寧娜的描述,人們還形成了另一種廣泛的共識:拜占庭帝國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夕收復了大批失地,這與1092年巴格達蘇丹的去世一道,為帝國提供了絕佳的時機來征戰小亞細亞。可是《阿萊克修斯紀》里的敘述是需要謹慎分析的,因為作者的目的是要強調1081年時帝國的兇險處境,從而凸顯阿萊克修斯的功績,強調是他把拜占庭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而且她還有更隱晦的一層私心:想要為阿萊克修斯皇帝洗清罪責,不必對他登基后(而不是登基前)發生的一系列禍事負責——這些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在安娜講述的歷史中被聰明地掩蓋了起來。
雖然11世紀和12世紀拜占庭國內留下了眾多歷史著述,但除了兩本外,其他不是終於阿萊克修斯奪權,就是起於阿萊克修斯之子兼繼承人約翰二世登基,這就讓掩蓋事實變得更加容易。甚至在阿萊克修斯死後,要就他寫點兒什麼也相當困難,而史學家們大多也沒做嘗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科穆寧家族一直在竭盡全力地維護阿萊克修斯皇帝作為王朝創始人的形象和聲譽。
事實是,在阿萊克修斯掌權后,東方的局勢有了極大的改觀。11世紀80年代前半段,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就已經恢復了穩定。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尤其考慮到阿萊克修斯的統治最開始時是那麼脆弱:1081年,他在進入君士坦丁堡時,對自己手下軍隊究竟忠誠幾何都心存疑慮,而在政變之後沒多久,一些最重要的支持者就已經打算要拋棄他了。他沒讓自己的妻子艾蓮娜(Eirene)與他一道加冕為女皇,這讓她實力強大的家族反應強烈,他們非常憤怒,並對他企圖獨立自為的舉動表示鄙夷。他們惡狠狠的警告很快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一星期後,艾蓮娜加冕為女皇。此外,君士坦丁堡的高層教士們一直在要求他公開道歉並贖罪,因為阿萊克修斯在兵變期間放任手下洗劫了帝都。而且,我們也已經看到,拜占庭帝國的西部邊陲在11世紀80年代早期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諾曼人正在大舉進攻伊庇魯斯,而佩切涅格人的劫掠正在蹂躪著巴爾幹。read.99csw.com
統治伊始,新皇帝阿萊克修斯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身上。而另一方面,拜占庭在小亞細亞面臨的形勢還是比較有彈性的:在曼齊科爾特戰役發生后的十年間,仍有不少地方在頑強抵抗著突厥人,而且一直堅持到了阿萊克修斯登基之後。這些抵抗大多是當地領導人有效組織的結果,而不是出於君士坦丁堡的組織籌劃。比如,小亞細亞北部沿海一帶的特拉比宗就是由城中一家大望族的子嗣特奧多爾·加布拉斯(Theodore Gabras)組織守衛的。由於加布拉斯對鄰近區域的防護非常英勇得力,一百年後的一首追溯征服小亞細亞歷程的突厥歌謠中還銘記了他的事迹和勇氣。與此同時,在11世紀70年代,阿瑪西亞周圍相當大的一片區域都得到了魯塞爾·巴里奧爾的有力守護。他本是一名為帝國服務的諾曼人,後來惱恨于拜占庭帝國沒有給他足夠的支持,加之當地民眾對他一直以來提供的保護感恩戴德,他也就自立為王了。
事實上,關於為什麼把尼西亞交給突厥人,更為合理的原因應該在於蘇萊曼和阿萊克修斯於1081年達成的協議。阿萊克修斯奪權后,立刻委任了一名新地方長官前往基拉克利翁,而下一項重要舉措就是,要委任一位值得信賴且不會威脅到其皇位的人,作為皇帝的代表來統治尼西亞。阿萊克修斯政變后並沒有立刻派遣一個拜占庭人前往該城,這說明他應該已經做了其他的安排來保障其對尼西亞的統治,也就是說,他把它交到蘇萊曼手中。所以,有些文獻把這個突厥人稱為尼西亞總督,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他還是要付出代價。尼西亞是小亞細亞最為重要的城鎮之一。它的地理位置好得讓人嫉妒,而且得到厚重高牆和要塞的防護,它的西面還有一個大湖,不但能進一步提供防護,還能保證其水源供應。這使它成為通往富饒的萊西亞(Lycia)河谷、弗里幾亞,以及西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區,甚至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門戶。同時,它還是君士坦丁堡與拜占庭東方之間所有通信來往的中轉樞紐。
為了確保這個地區的安全,阿萊克修斯把目光投向了一個他之前就打過交道的人。皇帝本人對賦予某個拜占庭貴族太多的兵權心存顧慮,畢竟他自己就是利用類似機會,命令所率帝國軍隊回師帝都而成功奪權的。而阿萊克修斯尋找到的盟友擁有截然不同的背景。蘇萊曼是一位突厥部落首領,他在11世紀70年代率部進入小亞細亞尋找機會和財富。很快他就兩者兼收,受雇於君士坦丁堡,屢次對抗反叛的貴族,並因此獲得了豐厚的獎賞。阿萊克修斯和他的首次合作,是在自己奪權后不久,請他派人鎮壓了巴爾幹西部蓄謀中的一次叛亂。這些突厥外援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勇敢和高效,為鎮壓這次針對皇帝的叛亂起了關鍵作用,甚至還抓住了叛亂的幾名頭目。
雖然阿萊克修斯皇帝對突厥人的依賴堪稱創舉,但這在拜占庭的對外政策中也並不是全無先例。一本討論外交策略的10世紀書卷明確指出,讓鄰人相攻伐,僱用地方割據力量攻擊無法無天的敵人,是確立並維持與國外勢力之間有利均勢狀態的可用之策。阿萊克修斯對蘇萊曼的利用非常大胆,但也算不上具有革命性。
對於阿萊克修斯這樣一個地位還不穩固的新任皇帝來說,重用、依賴一名突厥人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蘇萊曼不是拜占庭精英階層的一員,選擇他成為小亞細亞軍中的關鍵人物儘管並不尋常,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阿萊克修斯對待外來人可比自己的前任心態開放得多。總的來說,拜占庭人對外來人評價不高,不論他們來自何處,都認為他們只是有用的雇傭兵,很粗野,沒有理想,只是為了錢。但阿萊克修斯·科穆寧卻不這麼看。正如他在自己統治期間無數次表現出來的那樣,阿萊克修斯對將敏感的任務交付給在拜占庭生活的外來人,實在是樂意之至。有人甚至寫道,皇帝最喜歡的就是被「被俘虜的野蠻人」簇擁著。這種名聲傳遍了歐洲,甚至在遠至諾曼底的地方也有人做了相關記述。與這些和自己一樣出身行伍來為君士坦丁堡效力的人相處,讓阿萊克修斯覺得很自在。他毫不在意這些人的種族和宗教背景,這可能與他從小和塔提基奧斯(Tatikios)一起長大有關係。塔提基奧斯是他父親俘虜的一名突厥人之子,後來成為他最信賴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