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小亞細亞的崩潰

第四章 小亞細亞的崩潰

就這樣,帝國對小亞細亞的掌控大規模且迅疾地全面崩塌了。佩切涅格人造成的威脅確實起了主要作用,讓某些如阿布勒卡西姆和察卡那樣的突厥首領有機可乘,但造成這種結果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阿萊克修斯之前採取了錯誤的策略。他扶持了當地的某些勢力作為聯盟,但現在,這些盟友卻成了拜占庭面臨的核心問題。此前,阿萊克修斯成功地爭取到了突厥豪強們的結盟,而後盾是與巴格達的蘇丹達成的強有力的互助協議。因為對巴格達的蘇丹來說,有效控制這些處於塞爾柱世界邊緣地帶的埃米爾,也是有利於己的。
一首大約寫作于這個時期的詩作,描繪了一位來自小亞細亞某個省份的女性實在飢餓難耐,不得不去吃蛇肉的情景:「你整吞或分食過蛇肉嗎?你是把它們的頭和尾巴切掉,還是所有部分都吃掉?你是怎麼做到吃了這些充滿毒液的肉卻沒有即刻喪命的呢?」嚴冬、大飢荒和野蠻人災禍共同帶來了如此慘痛的後果。
阿萊克修斯本人也傳播了拜占庭人在突厥人手中遭受暴行的消息。他在送給佛蘭德斯伯爵羅貝爾的一封信中,就以令人沮喪的口吻描述了1090—1091年間小亞細亞的局勢。這份通信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偽造的,數代學者都認為其內容並不可信,理由是拜占庭1081年就已經失去了東部諸行省,他們判斷自那時起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期,東部行省的局勢並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於是,他們普遍認為,信中所聲稱的拜占庭人與突厥人力量對比發生的大逆轉,根本是毫無事實依據的。學者們振振有詞地認定,這封信是偽造的,因為在12世紀初,當阿萊克修斯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一些主要人物關係無可挽回地破裂之後,這封信曾被用來集聚起各方反對拜占庭的力量。
與尼西亞的毫無進展遙相呼應的,是帝國在沿海地區的連遭挫敗。察卡還在不斷引發恐慌情緒。雖然安娜·科穆寧娜的講述曾讓大多數歷史學家都相信,這個突厥人造成的威脅已經在1092年時得到遏制,但事實卻正好相反。11世紀90年代中期,阿萊克修斯震怒於帝國軍隊與察卡對抗不力,從迪拉基翁(Dyrrakhion)召回了自己的大舅子約翰·都卡斯(John Doukas),因為在此前的十多年,他曾在迪拉基翁成功地阻遏了塞族人的侵擾。據推論,約翰被派去對抗察卡的時間應該不會早於1094年。因為其他地方留下的記錄也稱那時察卡不斷被突厥人進攻,商旅行路都無法進行。
察卡的艦隊逐步成了氣候,這也給拜占庭帶來了另一層隱憂。君士坦丁堡在陸地上有堅不可摧的城牆、壕溝和重裝哨塔護衛,但拜占庭人一直對未來可能的海上攻擊憂心忡忡。雖然有一根巨大的海上防衛鏈橫亘在通往金角灣的入口處,讓人多少有點兒寬慰,可它實際上往往不起作用。來自海上的進攻,哪怕只是一小股游擊勢力,也會讓城中居民惶恐不安甚至歇斯底里。這樣的情況在公元9世紀和10世紀都發生過,當時維京和羅斯的游擊武裝突襲了君士坦丁堡的近郊地區,結果造成了普遍的恐慌。至於察卡,人們擔心,這個突厥人或許會與佩切涅格人達成合作,攜手對都城發動進攻。1091年春,有這樣的流言四處散播:佩切涅格游牧民族與察卡之間有所往來,而察卡將協助他們對抗拜占庭帝國。read.99csw•com
11世紀80年代末,除了仍由阿布勒-卡西姆掌權的尼西亞外,拜占庭保持了對東部諸省許多重要地區的控制,尤其是關鍵的沿海地區:肥沃的各個河谷地區以及愛琴海諸島,也就是對帝國的貿易和交通網路異常關鍵的戰略敏感地帶。這一時期,這些地方大都在拜占庭的控制下繁榮發展著,證據是:1088年和1089年萊羅斯島(Leros)和帕特摩斯島(Patmos)等諸島上的僧侶們多次接待了皇帝阿萊克修斯的母親。他們當時正在籌劃一項宏大的建造計劃,希望得到可貴的免稅權。
可是,事情的發展再次不利於阿萊克修斯。尼西亞的突厥人已經亂成一團,一名新的人物也登場了。1094年末或1095年初,乞力赤·阿爾斯蘭(Kilidj Arslan)結束了他在巴格達的囚犯生涯,重獲自由后,他就直接表明有意奪取尼西亞。他剛率軍抵達尼西亞,城中的突厥人「就狂喜躁動起來」,把城市的控制權拱手讓給了他。這其實也不令人感到意外,畢竟他是已逝的蘇萊曼之子,而他能重返本家族的勢力似乎正是由巴爾基雅魯克操縱的。很顯然,巴爾基雅魯克及他的新政權對乞力赤·阿爾斯蘭相當有信心,而1097年夏,乞力赤·阿爾斯蘭就將指揮集結起來的大軍直面穿越小亞細亞而來的十字軍。他被巴爾基雅魯克任命為尼西亞的統治者,雖然這不失為一個精明的選擇,但對阿萊克修斯皇帝來說,這卻剝奪了他重新奪回這座關鍵城市的機會,更在之後引發了東部諸省的瓦解。
1091年春天,阿萊克修斯與馬利克沙的同盟關係還存續併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阿萊克修斯還抱怨說蘇丹為他送來的援兵被察卡分化和爭取過去了。同時,這個地區權力的巨大動蕩也讓馬利克沙感到困擾,於是1092年夏,他派出了一支大規模的遠征軍深入小亞細亞,想要教訓一下阿布勒-卡西姆。帶兵的布贊(Buzan)是他麾下最為忠誠的官員之一。雖然布贊強勢推進到了尼西亞,但在這座城市堅不可摧的防禦面前,他一籌莫展,最後也只能退兵了事。不過,那年秋天,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之間仍然進行著外交來往,雙方在持續探討如何能更好地合作對抗阿布勒-卡西姆以及其他的背叛者。
都城內氣氛壓抑,人心浮動。1091年春,當著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及其隨從們的面,安條克牧首奧克斯特的約翰(John the Oxite)七世回顧了帝國所處的困境,言語中頗多怨言。也不過就在三年前,奧赫里德的提奧菲拉克特的致辭還是積極樂觀的,如今約翰的態度卻截然相反了。牧首說,開俄斯(Khios)島和米蒂利尼(Mitylene)已經失陷,愛琴海諸島已經全部淪陷,而小亞細亞則完全陷入混亂之中,東部已經片土不存。與此同時,佩切涅格人已經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而事實證明,阿萊克修斯的應對方式根本就不奏效。在思索為何威脅會變得如此嚴重時,約翰得出了一個直接而尖銳的結論:上帝已經不再守護拜占庭。軍事上鮮有勝績,嚴峻的困境卻曠日持久,這一切都乃皇帝之過,牧首這樣宣稱。在登上帝位之前,阿萊克修斯一直是一名優秀的將領,但自此之後他卻吃了一場又一場的敗仗。1081年,他奪取帝位,觸怒了上帝,上帝如今借異教徒之手來懲罰拜占庭。想要改變形勢,亟須皇帝悔悟贖罪。這種末世論式的裁決強有力地表明,11世紀90年代初困擾著拜占庭帝國的種種問題是多麼嚴重。
1092年11月,馬利克沙死了,這對阿萊克修斯的東方政策實在是沉重的打擊。就在他死前的幾個月里,馬利克沙發現自己的權力在被削弱,因為巴格達的各方派系開始了爭權奪利。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馬利克沙降了一批高級官員的職位,但這種舉措也只是增加了離心力。反對勢力的核心人物是蘇丹的維齊爾——博學多才的尼扎姆-穆爾克(Nizam al-Mulk)。他權傾朝野,極大地影響了11世紀後半葉塞爾柱帝國的樣貌。但1092年底的時候,他卻被一個叫阿薩辛派的狂熱教派所暗殺。據一位知情人透露,這場暗殺就算不是馬利克沙指使的,他也肯定早就知道。幾個星期後,馬利克沙也因誤食了變質的肉而死,這讓突厥世界陷入混亂之中,誰也不能確定蘇丹的親屬中到底誰會繼位。這場混亂的結果就是長達兩年幾乎無休無止的內戰。
不過,另一點人們卻相當肯定,即考慮到兩人之間關係的密切,11世紀90年代初阿萊克修斯的確有可能寫了一封信給佛蘭德斯伯爵。既然是這樣,那麼,這封流傳下來的信確實是源自君士坦丁堡的一份原始文件——但經過了再詮釋和不必要的添油加醋。確實,這封信採用的辭令和書寫語言毫無疑問是拉丁式的,而其中體現的外交和政治思想也顯然是西方式而不是拜占庭式的。九*九*藏*書
阿布勒-卡西姆返回尼西亞沒多久,災難就發生了。埃米爾與皇帝商討的結果沒有得到城中其他權貴人物的熱烈響應。當博蘇克率領一支更為龐大的軍隊來襲的消息傳開后,阿布勒-卡西姆遭到200名突厥權貴們的圍攻。為了給新任蘇丹留下好印象,他們抓住阿布勒-卡西姆,還用弓絞死了他。
很多學者認為,伊斯蘭世界的這場動蕩給阿萊克修斯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來鞏固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地位。可事實卻恰好相反,馬利克沙的死使阿萊克修斯失去了一位在最困難的時刻可以依仗的珍貴盟友。此外,繼承問題懸而未決,這意味著安納托利亞出現了權力真空,而地方的突厥豪強們很快就會趁機蜂起,這讓阿萊克修斯的處境更加艱難。這些地方霸主充分利用了自己突然擁有的自由和拜占庭的虛弱無力,大肆爭搶地盤,而阿萊克修斯哪怕竭盡全力也只能勉強加以遏制。
阿萊克修斯就在不久前剛得到500名騎士的支援力量,因此,他再向佛蘭德斯伯爵求助也是很有可能的。阿萊克修斯希望能從氣質性格(禁慾、虔誠、實幹)與自己類似的這位伯爵那裡求得更多的幫助。雖然很多人認為信中對東方局勢的絕望描述並不可信,但很多跡象表明,它確實反映了拜占庭帝國當時的悲慘處境。甚至連其中那種悲觀的自述「雖然貴為皇帝,我卻找不到補救之方,也沒有合適的人可商討,只能不斷從佩切涅格人和突厥人面前落荒而逃」也並不荒謬。畢竟當時帝國中最高級的那位教士竟能公開聲稱,上帝拋棄了阿萊克修斯。君士坦丁堡中日益蔓延的四面楚歌的氛圍,與這封信的基調高度切合。
對於拜占庭來說,問題不僅僅在於如何組建一支規模夠大的軍隊前往尼西亞,更在於要如何瓦解其防禦。西方的圍城戰術在11世紀中發展迅猛,相比之下拜占庭的戰術卻落後很多。而另一個疑問是,由誰來率軍攻城呢?考慮到阿萊克修斯在小亞細亞的政策已經失敗,而帝國又在面臨極大的壓力,所以,一旦有誰被派為統領,掌握了龐大的資源,誰就很有可能抓住機會問鼎帝位。
尼科米底亞雖然被收復了,但西部沿海地帶以及愛琴海諸島的形勢卻在惡化。《阿萊克修斯紀》的相關紀年也是不可信的。一位名為聖克里斯托德洛斯(St Christodoulos)的僧侶留下了一系列文獻,揭示出突厥人造成的威脅真實地加劇了。阿萊克修斯的母親安娜·達拉塞娜幫助這名僧侶確保了對愛琴海島嶼科斯(Kos)、萊洛斯(Leros)和利普索斯(Lipsos)上若干地產的所有權和免稅權。聖克里斯托德洛斯野心勃勃地想要在這些地方建起多所修道院。安娜的支持非常有用,皇帝應允了1088年在帕特摩斯島(Patmos)上修建聖約翰修道院的計劃。
阿萊克修斯知道,想要武力奪取這座城鎮幾乎沒什麼指望。別的不談,光是拜占庭軍隊的戰線就已經被布置得過長了。正如奧克斯特的約翰所指出的,帝國十年來幾乎不停頓地與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作戰,軍隊已然疲憊不堪,不少慘劇因此產生。此外,君士坦丁堡以北的局勢仍然很緊張。庫曼草原(Cuman steppe)的遊牧部落很可能馬上就要從多瑙河地區向帝國領土發動攻擊,而塞族人(Serbs)越過西北邊境發動的攻勢也變得越來越讓人頭疼。
雖然尼西亞的總督多年來給拜占庭製造了不少麻煩,但經過深思熟慮,阿萊克修斯還是向他伸出了援手。「他估計,帝國馳援能讓阿布勒-卡西姆倒台,」安娜·科穆寧娜稱,「因為當羅馬帝國的兩個敵人互相爭鬥時,扶助弱者能讓它獲益——這種益處不在於能讓皇帝的權勢增長,而是能驅趕走一方,同時從另一方手中奪取城鎮。尼西亞當時還不歸帝國管轄,但通過這種方式,這座城池將會併入羅馬帝國域內。」雖然博蘇克懾于城池防守之嚴密而選擇撤軍,但尼西亞所獲得的喘息是短暫的。很快,另一則消息便傳到城中:還有一支「來自塞爾柱帝國深處」的大規模遠征軍正在前來。阿布勒-卡西姆意識到,自己被迫投降只是時間問題了。他決定聽聽皇帝給出的關於移交尼西亞的提議。
還有其他勢力也正虎視眈眈地想要趁火打劫,這讓人們進一步加深了對拜占庭在小亞細亞前景的質疑。一位頗具個人魅力的突厥軍事領主達尼什蒙德(Danishmend)從小亞細亞東部發動了令人生畏的攻襲,一直深入到卡帕多契亞,目標指向塞巴斯蒂亞(Sebasteia)和凱撒利亞等主要城鎮。還有察卡(Çaka),他是個野心勃勃的突厥人,以小亞細亞西海岸的士麥那為大本營,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他付錢讓當地的造船商為自己建造了一支艦隊,襲擊了自己新基地周邊的一系列目標,包括愛琴海諸島。其他暫且不談,這些襲擊的後果與丟掉尼科米底亞一樣糟。察卡的艦隊具有遠程攻擊的能力,可以騷擾沿海城鎮和島嶼的船運,而船運對君士坦丁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由於佩切涅格人的威脅,此時首都的供給已經備感壓力,海運受到的干擾更是加重了供給短缺、通貨膨脹和社會動蕩。更嚴重的是,1090年—1091年,人們經歷了記憶中最為嚴酷的冬天,紛飛的大雪讓許多人只能被困家中。read.99csw.com
巴爾基雅魯克對尼西亞的干預讓阿萊克修斯非常苦惱。很明顯,巴爾基雅魯克出兵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向小亞細亞的埃米爾們昭示新任蘇丹的權威,更重要的是奪取尼西亞。率軍前來的是一個非常嗜血的統帥——博蘇克。阿萊克修斯皇帝並不是唯一關注這支大軍動向的人,「(尼西亞的)居民們,其實還包括阿布勒-卡西姆本人都認為他們在這種局勢下毫無希望——尼西亞根本沒法兒抵擋住博蘇克的大軍」。據《阿萊克修斯紀》所載,尼西亞的居民們做了一個大胆的決定,「他們傳送了一份消息給(阿萊克修斯)皇帝請求幫助,並在消息中稱:做他的奴隸也好過向博蘇克投降。(皇帝)毫不猶豫地派出了最好的軍隊前往尼西亞相助,還讓軍隊帶去了王旗和權杖」。
但局勢很快發生了急劇的轉變。我們之前已經看到,1090年時,佩切涅格人對西部諸省的侵擾陡然加重。前些年還只是零星的游擊騷擾,這時卻整個部落都已移民到色雷斯腹地。這種壓力給東部的突厥軍事豪強們提供了絕佳的時機,起而反抗拜占庭帝國。阿布勒-卡西姆也真的這樣做了。大約在1090年年中,他開始著手準備進攻尼科米底亞。這座城鎮坐落在尼西亞以北,離君士坦丁堡只有50英里。
《阿萊克修斯紀》中全面而詳盡地記述了對察卡的征討和對沿海地區的收復,不過其記述散見於各卷。這些記載讓人覺得遠征軍進行了多次戰役並取得了多次勝利。但事實上,針對察卡的總攻只有一次,它開始於1097年夏天,約翰·都卡斯率陸軍主攻,皇帝的另一名近親君士坦丁·達拉森諾斯(Constantine Dalassenos)率艦隊輔助。
阿萊克修斯希望締結一份關於尼西亞的協議,而他採取的手段正是往常應對棘手的鄰人時所常用的:賞賜封號和賜予他們豐厚的年金。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敵人承認,哪怕只是默認皇帝的宗主權,同時這也是一種收買他的方式。因此,在阿布勒-卡西姆返回尼西亞之前,「阿萊克修斯又贈送了更多禮物給這個突厥人,並授予他塞巴斯托斯(sebastos)的封號。拜占庭非常詳細地確認了雙方的協議條款,然後以極高的禮遇送他渡海歸去」。塞巴斯托斯這個封號是帝國中的至高頭銜之一,通常只授予皇族和他們的近臣。這個頭銜的授予再次表明,阿萊克修斯希望能通過這次雙方在都城達成的協議獲得相當多的好處。如果皇帝賭對了,這將幫他收復小亞細亞西部的一處要塞,從而進一步創造在該地區收復失地的可能性;反之,如果沒有成功,阿萊克修斯的名譽也將受到極大損害,因為他將希望完全寄托在一個帝國多年來的敵人身上。
拜占庭對其東部諸省的控制力瓦解得相當迅疾。1097年來到小亞細亞的人們已經很難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們無法掩飾在抵達尼科米底亞時的恐懼之情:「哦,在尼科米底亞附近向海邊延伸的平原上,我們看到了那麼多那麼多逝者腐爛的頭顱和殘餘的骨骼!就在前一年,突厥人消滅了那些根本不會或剛學會用弓箭的人。有感於這樣的慘狀,我們在那兒流下了不少眼淚。」尼科米底亞以東的道路此時已經完全無法通行,這種情況證明了形勢已惡化到何種程度,也揭示了拜占庭的雄心已萎縮到何種程度。之後到達的十字軍不得不派出一支由三千人組成的配有刀斧的先遣隊在前面開路,才一點點清理出一條能通往尼西亞的道路。
考慮到統帥要絕對忠誠,阿萊克修斯最後選擇了自己兒時的夥伴塔提基奧斯。1094年年中,塔提基奧斯抵達尼西亞,他得到的命令是,只要有守軍膽敢出擊,就與之交戰。雖然不久后他就把一支約200人的出擊守軍打得七零八落,但這也是他此次出征的全部成就了。這次戰鬥雖然對士氣有所提振,但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得知一支突厥遠征大軍正在接近尼西亞,塔提基奧斯便匆匆率軍撤退,再也無所作為。這支遠征軍是馬利克沙的兒子巴爾基雅魯克(Barkyaruq)派出的。在馬利克沙死後的王位之爭中,巴爾基雅魯克最終勝出,於1094年2月正式成為新的統治者。
雖然如此,這也並不意味著這份文本是偽造的。我們之前已經看到,11世紀末,君士坦丁堡住著許多西方人,其中有些人與皇帝的關係還很親近。那麼,信中的語氣和觀點很可能表明它出自某位客居帝都的人之手,這種可能性和它出自某位生活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的作者之手一樣大。如果這麼看的話,這封信最讓人震驚的地方或許在於,它所說的一切與根據當時的其他文獻構築起來的小亞細亞新圖景高度吻合。這封給佛蘭德斯的羅貝爾的信也描述了11世紀90年代教堂紛紛遭褻瀆的景象。這與我們從其他文獻中了解到的一樣:「聖所遭褻瀆,遭損毀,種種情狀難以勝數,而更糟的預期還在等著它們。此情此景,誰不憂傷?聽聞此事,誰無同感?誰不會聞之駭然?誰不會禁不住祈禱求助?」信中還描述了突厥人之兇狠殘暴,這也同樣印證了當時的其他文獻記載,只是更加詳細:「貴婦和她們的女兒被剝得精光,一個接一個遭到強|暴,猶如獸類。有些(暴徒)還無恥地當著母親的面,強迫處|女們一邊唱著淫|盪不堪的歌曲,一邊接受強|暴……男人呢,不分年齡和身份地位——無論孩童、青年還是老人,貴族還是農民,更悲慘的是教士和僧侶,甚至包括主教們——都被逼進行雞|奸。有一位主教被迫屈從的消息已經傳遍海外。」
生活在拜占庭帝國境內的西方人以驚恐的心情觀察著小亞細亞局勢的迅速惡化。「突厥人與多方結盟,入侵本應屬君士坦丁堡的帝國領土,」一位來自法國中部的見證者寫道,「他們洗劫了各地的城市、城堡及其殖民地,教堂被夷為平地。被他們抓住的教士和僧侶們,有些遭屠戮,其他人則懷著無法言表的罪惡感棄主而去,拜服於強權。而修女們(哦,真是慘啊)則在他們的獸|欲下遭難。如同飢餓的狼群,他們無情地捕獵,而上帝在公正裁決之後,把某些基督徒交到他們手上聽憑其處置。」https://read.99csw.com
君士坦丁堡經常都會接待異國來的外交使團和高級訪客。10世紀時,一份叫作《典禮之書》的文獻提供了關於接待事宜的準則,其中包括:要根據來訪國的重要性來決定接待的奢華程度。其宗旨在於向他們展示都城的雄偉壯觀,強調帝國文化、政治和精神層面的優越。現在,阿萊克修斯要利用這個來引誘和試探阿布勒-卡西姆了。1094年,這個突厥人受邀來到君士坦丁堡,皇帝專門為這位埃米爾量身定製了一套接待流程,旨在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其體會到與帝國合作的好處。
阿萊克修斯一世竭盡全力想要保住這座城鎮。佛蘭德斯(Flanders)伯爵羅貝爾(Robert)在1089年底結束耶路撒冷朝聖之旅的返鄉途中與阿萊克修斯一世見了一面,他答應派出500名佛蘭德斯騎士來為拜占庭皇帝效勞。這批人馬本來是打算用於對抗佩切涅格人的。但當他們在次年年中來到拜占庭境內時,卻很快被運送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以增援尼科米底亞。事實證明,他們的到來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1091年春,騎士們又被召回來轉去拉維尼歐對抗佩切涅格人。尼科米底亞是小亞細亞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城市之一,這座曾在公元3世紀一度成為羅馬帝國東部都城的城市,隨即落入阿布勒-卡西姆之手。對拜占庭而言,失去尼科米底亞是一場災難,人們開始質疑帝國是否能長久保有東部所有省份。
在隨後的幾年裡,愛琴海或小亞細亞西部沿海的狀況也沒有什麼好轉。安娜·科穆寧娜很看不起察卡,譏諷他是裝腔作勢的小人,穿著御用的便鞋神氣活現地在士麥那招搖。她還暗示收拾掉察卡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事實卻與她的判斷大相徑庭。1094年,在聖克里斯托德洛斯去世后,西奧多·卡斯特里西奧斯(Theodore Kastrisios)被任命為帕特摩斯島聖約翰修道院的託管人。但他卻感到自己別無選擇,只能辭職。他說他之所以要辭職,是因為突厥人對愛琴海東部不斷騷擾,他都沒法兒登上帕特摩斯島,更別說去管理島上的修道院了。
這場謀殺對阿萊克修斯皇帝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阿布勒-卡西姆的兄弟布爾達吉(Buldagi)此時控制了城市。皇帝不死心地再次進行了努力,他直接聯繫到了布爾達吉,直截了當地給出了自己的條件。這一次,雖然新的突厥統治者不用再來君士坦丁堡,沒有騎馬巡遊,沒有頭銜的授予,但他從拜占庭那裡獲得了一樣的交換條件。阿萊克修斯簡單直率地開出了自己的條件——贖買尼西亞。
1094年,局勢變得非常微妙而關鍵。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一次宗教會議上,來自帝國各地的主教們聚集一堂,話題突然轉向了東部教區的主教們。他們很多人來到都城並不是自己願意的,而是突厥人的軍事行動讓他們根本無法返回各自的教區。阿萊克修斯承認帝國東部的問題,但是他也認為西部地區的主教們並沒有這樣的借口繼續留在都城,於是命令他們離開君士坦丁堡回各地履職。人們都同意,安納托利亞的主教們不應該再待在君士坦丁堡了,況且因為他們已經和自己的教區斷了聯繫,帝國還要負擔他們在都城的用度。會上通過了執行遣返西部主教的教令。
但要進攻這座城市並不容易:它是一件防禦技術的傑作,幾乎無懈可擊。正如一名拉丁編年史家所說:「尼西亞的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平原,又離山脈不遠,而且幾乎四面環山……一個又寬又深的湖泊緊臨著城池,一直向西延伸……一座城鎮所能擁有的最佳防禦條件都在它身上體現出來了。在其他幾面,有壕溝環繞著城牆,溝中的水由於泉水和溪流匯入,始終非常充足。」
阿萊克修斯親自監管了準備工作。他要求手下確保都城中的重要景觀都讓阿布勒-卡西姆看到,特別指出了那些具有非凡象徵意義的紀念物,比如那些為贏得過偉大軍事勝利的羅馬皇帝樹立的雕像。阿布勒-卡西姆進行了騎馬巡行,近距離觀看了拜占庭戰車手們的非凡技藝。這時為了讓這個自馬上民族而來的突厥人更加折服,阿萊克修斯還安排了他和自己一起去打獵。他們還去了最有羅馬特色的場所——浴場。總之,阿布勒-卡西姆得到了盛情款待,享受了極高規格的禮遇。
對抗察卡的舉措實在是一團糟。一位當地的總督毫無抵抗就棄城逃走,而皇帝派來保衛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區的援兵則是匆匆拼湊起來的,最後毫無意外地大敗而歸。拜占庭的艦隊不僅遭遇慘敗,而且有好幾艘艦船被察卡俘虜。這些艦船大大便利了他在別處的斬獲。
可是,從11世紀90年代初開始,比起獲得地產所有權和免稅權,活下去已經成為聖克里斯托德洛斯及島上僧眾們的首要關注點。突厥海盜和游匪們的進攻迫使他們立即採取措施加強定居地的防禦。在帕特摩斯、萊洛斯和利普索斯島上,他們建起了小型城堡以保護當地的人們,但局勢很快就明朗了:克里斯托德洛斯完全是在做徒勞的抗爭。因為害怕被突厥人抓走,僧侶們紛紛逃離。到1092年春季,克里斯托德洛斯自己也放棄了,逃亡尤卑亞島,一年後在那裡過世。他在臨死前寫了一份遺囑,其中的附件表明,他是最後一個離開帕特摩斯島的人,「阿格萊納人、海盜和突厥人」無休止的進攻已經讓安穩的生活成為幻想。https://read.99csw•com
小亞細亞局勢已經失控,這類令人沮喪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歐洲。比如,法國各地都聽說了各種有關突厥人在那裡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的故事,而僧侶們則在編年史中記述了大量充滿暴力血腥的場景,如挖人內臟、斬首等等。這類消息是由11世紀90年代初住在或到訪過君士坦丁堡的西方人傳播開來的,比如某個來自坎特伯雷但定居在這座都城的僧侶,或是對君士坦丁堡的壯觀景象萌生敬意、讚歎地描述所見所聞,並記錄下自己與城中居民交談所得的某位旅人。
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潰敗是全面的:內陸淪陷,再加上沿海地區的領土損失,意味著拜占庭已經被切斷了和像安條克這樣的要塞之間的聯繫,無論是從水路還是陸路,安條克牧首奧克斯特的約翰已經有好多年都不能返回自己的駐地了。11世紀90年代初,一座座城池先後落入突厥人之手。敘利亞的邁克爾(Michael the Syrian)在12世紀留下的一份編年史,是極少數集中關注這段時期的文獻。據他記載,塔爾索斯(Tarsos)、莫樸素埃提亞(Mopsuetia)、安娜扎爾波斯(Anazarbos)和西里西亞的其他所有城池都在1094年到1095年前後被奪走。這與西方的騎士們不久之後在穿越亞細亞時發現的情形相吻合。他們到達普拉斯滕西亞(Plastencia)這座「雄偉而富有的城鎮」時,發現它正被突厥人圍困,城中居民們還在苦苦支撐,而它附近的城鎮格克孫(Coxon)還在基督徒的手中。
這場征討的目的非常清楚,即捍衛沿海地區並重申帝國在這一區域的權威。都卡斯接到的命令是毫無商量餘地的:奪回突厥人之前接二連三攻取的沿海島嶼,收復陷落的城鎮和要塞。所有人都清楚,都卡斯的首要目標是士麥那及其令人頭疼的統治者察卡。與安娜·科穆寧娜的記述截然相反的是,1097年,察卡的勢力仍然很強。正如一份拉丁語文獻準確指出的那樣,幾年後,當十字軍戰士們來到這裏時,小亞細亞的所有沿海地帶都處於突厥人的控制之下。尼西亞仍然可望而不可即,收復沿海地區的努力也徒勞無功。11世紀90年代中期,拜占庭帝國所面臨的一切都悲慘又絕望。
從尼科米底亞召回佛蘭德斯軍團,或許並不是這座城鎮落入突厥人之手的全部原因,但肯定也不會對守城有什麼好處。1091年,就在擊敗佩切涅格人後沒多久,拜占庭方面組織了一次重要攻勢,想要收復這座城鎮,並希望將突厥人驅離緊臨都城的那片區域。阿萊克修斯集結了大量兵力,收復了遠至「聖喬治之臂」(the Arm of St George),即上溯至尼科米底亞灣一帶的領土。尼科米底亞本身也最終得以收復,而收復者們立即著手重新修復它的防禦工事,以防日後再次陷落。他們還建起了一座與尼科米底亞城相對而立的要塞,主要為了防護城鎮,但同時,一旦城鎮落入敵手,也可以作為反攻的大本營。此外,修築一道寬闊壕溝的龐大工程也啟動了,以設立更多的防禦障礙來保護尼科米底亞。這表明了拜占庭帝國11世紀70年代一種絕望的心態,以及有限的企圖心:不是要重新收復廣大失地,而是要重點保有帝國手中僅存的地盤。
加強該城的防禦花了整整六個月時間。與此同時,帝國政府勸說那些在阿布勒-卡西姆進攻時逃離的居民從「岩窟和地洞」里出來,重返尼科米底亞。結果逃跑的人們並不願意返城,這表明很多人都認為拜占庭這次的收復應該也不會長久。
對拜占庭帝國而言,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帶及其內陸豐饒河谷區域的喪失,不啻一場大災難。到了要採取點兒措施來扭轉敗局的時候了,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帝國就很有可能永遠失去東部諸省份。阿萊克修斯把關注點放在了尼西亞這座城鎮上,它防護嚴密,扼守著通往內陸以及沿海地區的陸上通道。奪取這座城市將成為帝國恢復東部控制權的關鍵,因此,收復這座城鎮在當時就成了拜占庭皇帝策略中首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