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分 不可能性 第六節 去他的,我們干吧

第二部分 不可能性

第六節 去他的,我們干吧

它承認「提供服務的日期尚不清楚……票價也尚不明確,極有可能開出天價」。這封信附帶一張卡片,聲明持卡人是泛美航空公司「頭號月球飛行俱樂部」的「認證成員」,卡片上的數字表示持卡人在等候名單上的位置。
「我們坐下來談論月球酒店和月球一日游,以及各種令人興奮的事情。」布蘭森說,「最後,我們同意讓維珍幫忙贊助『太空船1號』。保羅和我一致認為,如果成功,我們會見面並討論如何儘力推動這個計劃向前邁進。」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旅行真的要來了,再有幾年就要來了。
伊芙·布蘭森有一段獨立的過往,她是在「二戰」期間長大並度過童年的。她一直為成為舞者而受訓,但隨著戰爭爆發,她覺得自己需要以某種方式做出貢獻。她聽說英國的空軍訓練隊正在尋找滑翔飛行教練,所以她報名參加了。但有幾個棘手的問題:她不知道該如何滑翔;她是女人,找的工作卻只招男人。她毫不猶豫地女扮男裝,並最終被允許飛行。
「接下來,我們發現自己正在以每小時100英里的速度穿過水麵,水開始漫進座艙。」布蘭森當時說,「我們爬了出來,爬到座艙頂部,而座艙卻開始升起,升到大約60英尺的高度時,佩爾跳了下去。」
這封信是這樣開始的:「感謝您信任泛美,我們定能像往常在地球上一樣,開創商業太空旅行的先河。我們將全心全意,不負您的信任。」

幾天後,布蘭森出現在了莫哈韋沙漠,親眼看到了「太空船1號」。這就是他想要的。這是他多年來尋找的太空飛行器。他必須參与其中。
布蘭森將他的公司命名為「維珍」(Virgin),因為他和其他公司創始人都是初涉商界,宛如處|子。他自己從高中輟學了,還有閱讀障礙,無法閱讀電子錶格。但他是一個公關天才,在許多公司工作過。輟學后他首先去了一家雜誌社,之後是郵購公司,接著是唱片店,然後是錄音室。
「足夠強,強到帶你去太空。」他說。
前100名註冊人被稱為「創始人」,必須一次性付清20萬美元預付款,而其他人只需要交百分之十。
布蘭森把太空當作宗教來對待,他就是傳教士,宣揚太空旅行的美德和遊歷星辰所帶來的「改變人生」的效應,即使只能持續很短時間,即使在那個時候,這看起來像是幻想而已。他距離開發一種能夠讓任何人進入太空的飛行器還要好幾年的時間,但不妨礙他馬上炒作。
敘述者問道:「它有多強大?」攝像機把視角切到了火箭內的宇航員——他拉開了自己的面罩,就是布蘭森本人。
那天,他在魯坦家與保羅·艾倫見了面。魯坦這位飛機發明家向布蘭森展示了他收集的餐巾紙和紙屑,他在上面潦草地寫下了自己腦海中閃過的想法。一張寫著他的飛船概念,另一張則寫著他「羽毛」系統的概念——這個系統會將飛機的機翼從機身上分離出來並向上摺疊,從而產生阻力。
駕駛熱氣球穿越大西洋本來是林德斯特蘭德的想法。但布蘭森聽了以後馬上就對這個冒險躍躍欲試了。他年輕、衝動,並且遵循著他人生和事業的一個信條(這個信條甚至成了他的一本書的標題):「去他的,我們干吧。」但他對冒險確實有天生的渴望,對此他的母親居功至偉。這位母親一直教導自己的孩子要自力更生。
貝蒂則是在綽號「嘔吐彗星」的飛機上受訓的。飛機飛出一個拋物線,給乘客營造時長几分鐘的失重感。客艙中的經歷可謂令人驚異——這是飛翔的感覺。
布蘭森的另一位英雄是道格拉斯·巴德,他是一位著名的「二戰」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雖然在戰爭中失去了雙腿,但仍繼續參戰,最終指揮了一個中隊。1941年,他在戰鬥中被迫從他的噴火戰鬥機 中跳傘,並被德國人俘虜。1945年戰後,他被釋放並被當成英雄,並最終因為殘疾人服務而被封為爵士。
1977年,當時布蘭森26歲,維珍唱片公司簽下了性手槍樂隊。這支朋克樂隊因為自己的粗俗行徑被前東家解僱了。布蘭森給樂隊出了《別理那些小痞子》(Never Mind the Bollocks)這張專輯,並把專輯封面貼在了自己的唱片店窗戶上。一名年輕的巡警與諾read.99csw.com丁漢警察局逮捕了布蘭森唱片店的經理,因其使用了「bollocks」一詞,這在英文俗語中是「睾丸」的意思,違反了維多利亞時代不文明廣告法。
2007年年初,維珍在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一篇文章,題為《理查德爵士為太空旅行受訓》,文章詳細描述了布蘭森是如何被綁在離心機上、體驗其模擬的重力環境的。與他同行的是詹姆斯·洛夫洛克,這位科學家兼作家因其對氣候的研究而受到了布蘭森的敬仰。
就在為X大獎進行最終飛行之後,並且距離維珍銀河組建新飛船還有好長一段時間之前,它開始邀請潛在客戶在其網站上註冊。到2006年年初,布蘭森藉著一台電視屏幕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模擬太空飛行器,以說清太空旅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他告訴人們,飛船里的座椅符合人體工程學,而且窗戶數量眾多,而且首次飛行絕對安全——最重要的是,還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布蘭森拜訪了艾倫在倫敦荷蘭公園的家。「我說:『你看,我覺得肯定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想進入太空,如果我們就到此為止了,那這絕對是個天大的浪費。我們將創建一家太空船公司,如果我們能夠掌握迄今為止開發的基礎技術,這絕對會很有幫助。』然後我們為此握了手。奇怪的是,我竟然是唯一一個去見他的人。」
據《紐約時報》報道,截至1969年年初,已有約200人報名。這張名單迅速變得越來越長,航空公司的代理人越來越習慣於處理月球預訂事宜——「請問有多少乘客?」1969年7月19日,在人類首次登月的前一天,泛美的首席執行官納吉布·哈拉比在紐約告知WCBS電視台,自己的公司關注的重點是「如可循環使用助推器、機場般的空間站以及軌道空間站到月面不同點的多次航行等概念」。
但這看似瘋狂的做法背後是有解決之道的。所有這些看似分散的投資背後都有一條明確的主線,體現著冷靜和性感,以及布蘭森「去他的,我們干吧」式的自由自在,讓他踮著腳遊走在聰慧與魯莽之間那條細微的分界線上。所以他並沒有開維珍稅務、維珍齒科、維珍領帶等。這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少年心中的理想主義和性手槍樂隊令人震撼又如火箭般有力的重複旋律之間,是他對美好生活許下的堂·吉訶德式諾言。
布蘭森打電話給他,並給了他一張票。「我的反應是,『哦,我相信他們永遠不會把我送進太空,因為沒幾年我就九十歲了』。」他回憶說。但布蘭森表示年齡不是問題:「我的父親和你一樣年紀,他也會去的。」
「沒有油箱,我們完全失去了控制。」布蘭森在他的回憶錄《失去童貞》(Losing My Virginity)中寫道。
「我們喜歡把自己想象成先驅者,」泛美的一位發言人在1969年告訴《紐約時報》,「太平洋是我們首次跨越的,大西洋和其他的地方也是。波音747也將由我們來做處|女航。因此,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開創月球旅行。這就是我們擬定保留名單的原因。」
到了現在,好幾年過去了,布蘭森的目的成了抵達太空邊界,而非登月了。但他達成此項壯舉的熱情不改,並承諾太空飛行即將到來。「到這一個十年接近尾聲的時候,維珍銀河——現代太空史上最令人興奮的發展——將開始計劃讓幾乎所有人都能以可接受的價格造訪太空邊界。」該公司在其早期的網頁上如此說道。
「他是我童年時代的英雄,」布蘭森回憶說,「他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他、我的姨媽和我的母親都會去開飛機,並且就在家附近的場地上起飛,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中做特技。我想要飛行的渴望和冒險精神全都來自他。」
但所有這些——快艇、熱氣球、滾石樂隊(可能要另說)——都不能與他現在追求的事業相比。這家公司的雄心壯志完全符合布蘭森上天入地的誇張炒作。
所以,只有這一回,他沒有說「去他的,我們干吧」,而是說了「不」——過了好多年,他對此都表示「有一半是後悔的」,「這絕對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網站是紫色調的,文案斷句極有創意,像一首散文詩般向大家展示了太空旅行的體驗。句子不僅描述了一場超凡脫俗、令人亢奮的刺|激旅行,還敘述了太空飛船將如何被綁定到飛在5萬英尺高空的母艦上。
但下一次嘗試就成功了。維珍「大西洋挑戰者2號」打破了紀錄,只花了3天8小時31分鐘就把榮譽帶回了英國。這項九-九-藏-書紀錄在過去一直由美國保持。為了完成這項創舉,布蘭森錯過了他的兒子薩姆的誕生。但他能通過自己造出來的新聞頭條肆意正名。
「不再是夢了!」公司宣布。
巴德與布蘭森的姨媽成為親密的朋友,而布蘭森對他來說就像侄子一樣。孩童時期,布蘭森非常喜歡在巴德帶他去游泳的時候偷走巴德的假肢。這名前飛行員就會用手來跑步追著他。
「你不會相信,但我認為這兒有比『環球飛行者號』更值得激動的東西。」他告訴布蘭森。
「現在,向大家介紹史上最強大的沃爾沃汽車,」解說員說,「沃爾沃XC90 V8。」
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踏上月球表面時,預約名單上的名字已增至2500個。到1971年,當它停止接受預約時,已有超過9萬人報名,包括羅納德·里根 和沃爾特·克朗凱特
無論這是否是公關技巧,泛美的顧客都吃了這一套,紛紛報名參加月球之旅。作為回報,這些未來的太空人收到了由泛美銷售副總裁詹姆斯·蒙哥馬利簽署的一封信函,上面寫著「致親愛的頭號月球飛行員」。
雖然泛美航空於1992年破產,但他們仍舊相信月球旅行不僅是可能的,還是必然的。1985年,一位公司發言人告訴《洛杉磯時報》:「商業登月即將發生。雖然不是在明年,也可能不是未來幾年,但一定會發生。」
然而,接受邀請將花費布蘭森5000萬美元,並要求他在蘇聯接受兩年的培訓。「我正在著力壯大維珍,不確定自己該不該花這麼多時間在那上面。」他說,「我也有點擔心,將這一大筆錢花在太空上會被人覺得是錯誤的。」
「我說,『好。我要去看看你是不是虛張聲勢』,但布蘭森直接給我下了挑戰,『我們明天就出發』。我就稀里糊塗地發現自己上了飛往洛杉磯的飛機。我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站起身就走了。」
直到另一個胖子乘客摔到他身上,壓傷了他的一隻腳趾前,他都覺得這簡直太超乎尋常了。「我也算是在太空里掛了頭彩了。」他說。
但這一殊榮很可能屬於倫敦廣告公司執行官特雷弗·貝蒂,他是神奇胸罩(Wonderbra)「你好,男孩」廣告活動的幕後推手,該廣告在倫敦引發了轟動。作為一個男孩,他也曾是個太空迷。在「太空船1號」的最後飛行前不久,貝蒂給布蘭森打了電話,兩人是偶然認識的。布蘭森問他敢不敢來莫哈韋沙漠看為贏得X大獎做的最後一次飛行。
幾年後,他回憶起,維珍航空利用這個機會佔了整版的報紙廣告,說的是這樣一句話:「拜託,理查德,穿越大西洋有更好的途徑。」
所以,後來當林德斯特蘭德帶著這個瘋狂的、乘坐熱氣球橫渡大海的想法來找布蘭森時,事情就顯得不那麼瘋狂了。跨大西洋的熱氣球之旅會讓巴德和他的母親為他折服,當然前提是他的母親不會太過擔心。她都可以扮成男人並且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受訓成為飛行員,那他也能做到橫跨大西洋這件事。
指控被撤銷了。而英國小報對這次事件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為這支年輕的朋克樂隊及他們的背後推手帶來了大量的宣傳。但這麼一個不雅詞醜聞效果不過如此。沒有什麼比可能致命的狂野創紀錄冒險之旅更受關注,特別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人還是個富商。
一個別出心裁的熱氣球航行就能做到這一點。
但吸引他的可不只是承諾中的刺|激。像這樣的特技表演會為布蘭森和他年輕的航空公司帶來各種宣傳效應,會讓這個他在三年前突發奇想創立的公司嶄露頭角。他們對這個行業對待乘客的方式感到非常不滿,乘客被趕到擁擠的飛機上,服務不周而且時常不能準點。他認為航空服務必須變得更好。
「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數以千計的宇航員實現他們的夢想: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宏偉美麗,看到繁星閃耀,並體會失重帶來的奇妙體驗。」他說,「這一發展還將使世界上每個國家都能擁有宇航員,自此這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
他小心翼翼地操控著燃燒器,試圖將熱氣球降下來,同時望向海面,試圖九-九-藏-書判斷距離。就在座艙擊中水面之前,他給救生衣充了氣,跳了下去。幾分鐘后,一架皇家空軍的直升機在他頭頂上盤旋,準備把他從冰冷的海里拉出來。「熱氣球則像一個巨大的外星飛船一樣在雲層中翱翔,消失在視線之外。」他寫道。他們也救了林德斯特蘭德,他在獲救之前已經在水裡待了兩小時了,凍得渾身發抖。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節目《60分鐘》將他稱為「億萬富翁特技演員」。《紐約時報》稱他為「一個人的宣傳馬戲團」。這些宣傳手段可以見諸他日益壯大的企業帝國的各項產品之中,彙集成一個紛繁複雜的大組合——維珍移動、維珍理財、維珍酒業、維珍鐵路、維珍博彩、維珍圖書、維珍賽車、維珍體育、維珍傳媒、維珍酒店、維珍假日游輪、維珍美國、維珍澳大利亞等。這個企業就像得了多動症一樣,哪裡都要插一腳,野心有多大,病就有多嚴重。
第一次嘗試在災難中結束,維珍大西洋挑戰者號在洶湧的大海中咆哮了三天,迎擊海浪的巨力,「如同被捆綁在一個巨大的氣動鑽刀片上一般」。布蘭森和他的隊伍距離目的地只有60英里時,他們遇上了風暴,在波浪里撞上了一條沉船的殘骸,船員們不得不棄船自保。
這個小事件提醒了人們,重力回歸時,會有危險發生。進入太空之後要走的路遠比布蘭森進入太空所走的路更艱難,也更危險。人們是把命押在他手上了。
雖然布蘭森對火箭或者飛行器進行太空飛行沒有一點相關知識,但他還是註冊了「維珍銀河航空」這個名字,希望有一天能夠創辦一家太空公司。
他對航空公司對乘客的傲慢態度感到憤慨,源自一趟從波多黎各前往英屬維爾京群島的航班被取消,而原因是乘客數量不多。
儘管任務艱巨,布蘭森還是馬上就讓維珍成名已久的公關部門全力造勢,鼓吹太空這個人類最後邊疆的巨大誘惑,以及他如何將之提供給大眾。他稱維珍銀河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商業航天線」,每日付費的遊客將會變成訓練有素的宇航員。他還發誓,維珍銀河將在2007年首次飛向太空並且在第一年肯定會飛3000人次。
另外還有一位遠親,海軍陸戰隊隊長、探險家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船長。他在1912年率領一支遠征隊,希望能成為第一支抵達南極的探險隊。這支隊伍完成了旅程,卻發現挪威探險隊早已捷足先登了。斯科特和其他船員在從南極返航的途中悉數死亡。
與此同時,他們也沒能找到一艘火箭飛船,或者一個能夠建造一艘飛船的人。到了21世紀初,「我幾乎要在這個階段放棄,然後轉向其他事情了」。
宣傳奏效了。人們紛紛開始註冊,就像他們當年申請參加泛美的月球旅行那樣,還為他們的座位預付了20萬美元。布蘭森描述的太空又酷又性感,具有好萊塢式的吸引力,到2006年年初,維珍銀河已經擁有1300萬美元的預付款。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買了票。阿什頓·庫徹、湯姆·漢克斯以及哈里森·福特也是如此。買票的還不僅僅是名人。肯·巴克斯特是一位拉斯維加斯房地產開發商,他在看了新聞節目《60分鐘》對伯克·魯坦的報道之後,馬上著手申請,並宣稱自己是第一個顧客。
當然還有恐懼。他給自己剛組建沒多久的家庭寫了簡短的字條,寫到他愛他們。他孤單地站在座艙頂部,駕駛著失控的熱氣球,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家人了。
洛夫洛克還記得模擬器中那個通知太空船即將從母艦釋放的聲音。接著就開始倒數了,「只感覺到船體一陣亂顫」。緊接著又有聲音提示,火箭即將點火。「然後感覺到火箭點火帶來的巨大動力和聲響,重力這時就出現了。還算有趣。」
布蘭森並不是第一個試圖兜售太空魅力的人。在20世紀60年代,泛美航空開始推廣月球旅行,當時「阿波羅」計劃激起了人們對太空的興趣,泛美想從中賺上一筆。所以,它創建了一個想要登月的乘客名單。
兩人爬到座艙頂上時氣球又開始往上升了,林德斯特蘭德決定丟掉這隻熱氣球。當他準備跳下去時,他向布蘭森大吼著,要他也跳。就在這時,風把氣球抬到了空中,座艙也被拉到了海面上。林德斯特蘭德跳了下去。
布蘭森看著他跳入北愛爾蘭海岸的冰涼海水中,驚恐地意識到太晚了,他錯過了跳下去的時機。氣球又向上升了。他獨自一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整個人都要抓狂了,試圖尋求幫助,卻發現無線電一點反應都沒有read.99csw.com。他試圖打起精神來,想著如何才能擺脫困境。
在他看來,和他一樣買了票的人都是「一群沒有自知之明的蠢蛋」,他用了「herberts」這個詞來形容他們,在倫敦的俚語中是「傻瓜」的意思。「我們就是要離經叛道,我們就是要唱唱反調。認了吧。」
他多年來一直堅持這樣的方式博眼球——為了宣傳他的婚紗店自己打扮成新娘;用熱氣球環球旅行時被困在阿爾及利亞的沙漠里;在乘熱氣球跨越太平洋的一次成功嘗試中墜落在加拿大的北極圈內,而他們本應該在加州南部著陸。
在簽署許可協議后,艾倫高興地把鑰匙交給了布蘭森。布蘭森已經躍躍欲試,想借鑒「太空船1號」的簡單設計,用它打造一個更大的太空船。「太空船1號」只能容納一個人(儘管為了滿足X大獎的要求把載客數增加到了三人),但布蘭森的「太空船2號」將能容納兩名飛行員和六名乘客。這可不是適度的迭代行為。「太空船2號」是一個大胆的前進,尤其是「太空船1號」現在已經疲於驚險刺|激的太空之旅了。但布蘭森並不打算按部就班,或者謙虛謹慎。
「太空船1號」和安薩里X大獎都表明,商業公司能讓人類進入太空。這個難以實現的夢想已經實現,保羅·艾倫就是贊助人。但是艾倫對巨大的風險感到不滿,而且他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出錢去讓人從事死亡率這麼高的事情。他已經親身參与了三次會被載入史冊的飛行。但是,沒人受傷可能對他來說更為重要。
可以說是死裡逃生了。但這個非凡旅程卻有了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結局——實現了布蘭森創紀錄的目標,大幅宣傳的同時也為他的公關機構創造了大量素材。
當你穿過大氣邊緣時,寬大的艙窗外早已是鈷藍色的天空,天色又轉而變得紫紅,然後是靛藍,最後歸於黑色。你抵達了絕高之處,一切真的都發生了,你滿心歡喜,而且能應對自如。你剛開始放鬆沒多久,感官馬上恢復到完全戒備狀態,飛船外的世界已經完全變了。
為慶祝,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也上了布蘭森這艘由快艇和遊艇共同搭起來的船。他們在泰晤士河上振臂歡呼,向群眾揮手致意,獲得了廣告或營銷活動無法想象的公眾關注。
他甚至在2005年2月,沃爾沃在超級碗(Super Bowl) 投放廣告期間宣傳維珍銀河,距離他獲得「太空船1號」才過去幾個月。廣告描繪了火箭發射的場景,還附上一張貼紙,上面寫道:「我的另一輛座駕是沃爾沃XC90 V8。」
但這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事實證明,太空遠比熱氣球、快艇或者飛機複雜。幾年前,他是有機會去太空的。當時的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曾打電話給布蘭森,表示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這機會看起來和過去他宣傳的自己的品牌一樣,能讓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平民。
「我說服了所有被拒的乘客,並讓他們坐滿了我的第一趟航班。」他後來解釋道。
布蘭森寫道:「站在旋渦狀的白雲之中,我感受到了絕望的孤獨感。」
他們在大西洋上空飄了好幾小時,除了一望無際的海,看不到別的東西。但現在他們可以看到迷人的海岸線和鬱鬱蔥蔥的愛爾蘭農村了。他們通過熱氣球穿越海洋,飛行超過3000英里。大約24小時之前,當時36歲的理查德·布蘭森和佩爾·林德斯特蘭德這位擔當飛行員的熱氣球專家及航空工程師,一起從緬因州的甜麵包山附近起飛,然後穿過海洋,進行首次跨大西洋的熱氣球飛行,這將使他們載於史冊。他們現在所要做的只是著陸罷了。
1985年,布蘭森曾試圖以最短的時間用船跨越大西洋。他同意繼續旅程,部分原因是他「很開心能夠宣傳自己的新航空公司。跨越大西洋若成功實現,將能夠在紐約和倫敦兩地達到宣傳效果,這才是我們的目的地」。
開始倒計時、釋放,這安靜的瞬間過後,緊接著就是不可想象卻可控的巨力從飛行器中噴涌而出。你馬上會被后坐力推回椅子上,雖不知所措,但仍會被火箭引擎的轟鳴和令人咋舌的加速度所吸引。當你觀看讀數時,才發現自己竟然以超聲速三倍的2500英里/小時在旅行。
一位高管知道布蘭森一定想抓住這個機會,於是趕緊註冊了「維珍https://read.99csw•com銀河」這個名字——卻發現布蘭森幾年前就已經這麼做了。
那就是「太空船1號」。
當他們再向大海飄時,林德斯特蘭德決定在沙灘上著陸。但風向又起了變化,將熱氣球吹回了水上。當熱氣球向一側傾斜時,他們晃晃蕩盪地著陸了,掉在水裡的氣球像一張巨大的帆,拽著座艙。
火箭引擎已經關掉了,此刻它安安靜靜,不只是覺得靜,而是真的靜。太空的靜默就如方才火箭的喧囂般令人振奮。現在真正讓你的感官尖叫的,是自你出生那天起就如影隨形的重力消失了。無上無下,你感受到的自由是在夢裡都難以想象的。在太空中翻了個優雅的筋斗后,你發現自己飄在一扇巨大的窗上,如果剛剛的零重力沒有讓你驚訝到髮絲直豎的話,接下來的場景絕對會讓你心服口服。你的下方(或者上方?)是你曾在無數圖片中看到的景緻,但親眼看到后你會覺得它更加美麗,更加生動,並且產生強烈而難以定義的情緒。在你眼前的,是一道藍色的弧,漸漸延伸,歸於黑暗之中。它看著熟悉,你卻從沒有看過它的邊界。大氣層看起來難以置信的薄,不禁令人擔憂。你眼前的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全部起源,是你的家。你和與你同行的宇航員們全都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各自陷入沉思,並把眼前的這一幕存到記憶之中。
他打電話給波音,要求租一架飛機,這就是維珍航空的開始。但現在,他年輕的航空公司正在努力與英國航空公司競爭,這個龐然大物試圖壓制布蘭森這位年輕而勇敢的新貴。布蘭森回憶說:「我們要想出宣傳航空公司的新奇方式,讓維珍航空揚名。」

這是一家太空公司,名叫維珍銀河。
比如維珍的「環球飛行者號」,這是一款時尚的單座飛機,專為布蘭森的另一項冒險而設計:打破環球飛行速度的紀錄。它由魯坦的縮尺複合體公司在莫哈韋沙漠中建造。當布蘭森的一個代表去檢查它時,他偶然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他知道他的老闆會立即想知道。
1987年7月3日是一個有霧的日子。有22層樓高的熱氣球和其上的維珍標誌從雲層中浮現,徘徊在一片田園景緻上空,整個場面看起來竟有種超現實之感。起風時,這隻熱氣球的飛行路徑看起來更古怪了,在這陣彷彿是懲罰報復的狂風中打起了轉。熱氣球並沒有輕柔地著陸,而是整個座艙墜落在一間古樸村舍旁的一塊地上,在地面拖拽得極其嚴重,油箱都破裂了。然後,熱氣球突然再次升起,差點颳倒了這間村舍和旁邊的電線。
然而,她的第一次飛行幾乎以墜毀結束。在成功降落的時候,「我從滑翔機中走出來,渾身發抖,迎面走來一群面目難識的軍官和學員,穿過飛行跑道來向我道賀」,她在回憶錄《母親的話》(Mum's the Word)中寫道。
他花費了數年的時間與太空界的人交談,挑選了工程師智囊。「看看我是否能找到任何能夠建造宇宙飛船的人。」他後來回憶說。
在布萊恩·比尼成功飛行之後,貝蒂發誓要成為第一個從維珍銀河買票的人。如果他能這麼做的話,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這麼做。貝蒂留著一頭及肩的鬈髮,言行舉止都像一個蒼白的英國男人,完全和宇航員不沾邊。但他就是喜歡。
林德斯特蘭德拉動了能讓氣囊脫離座艙的桿,但什麼都沒發生。他又試了一次,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他當時迫不及待地想去英屬維爾京群島,因為那兒有一位「美麗的女士」在等他。於是他租了一架飛機,找了一塊黑板,在上面寫道「維珍航空公司,發往英屬維爾京群島,單程39美元」。
在維珍航空二十一歲生日的慶祝活動中,他尷尬地摟著衣著暴露的帕米拉·安德森,好讓她的乳|房在她暴露的紅色連衣裙中若隱若現,這樣就能似是而非地博得記者的鏡頭。為了發布維珍可樂,他駕駛一輛坦克穿過紐約時代廣場的可口可樂罐牆。當他最終將滾石樂隊簽到維珍唱片旗下、完成終生夢想時,他說最令人難忘的部分是「簽約的第二天喝了個爛醉」。
魯坦和艾倫的思想極其超前,布蘭森對太空的熱情也空前高漲。
看著林德斯特蘭德跳了下去,布蘭森變得孤身一人,而此時熱氣球開始重新升入水面上空的雲層之中。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他爬到座艙頂部,背上有一個降落傘,他想著跳下去,但似乎太莽撞了。他已經有一個巨型降落傘了,那就是他的熱氣球。他並未接受過太多操縱熱氣球的訓練,但確實花足時間去了解如何把它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