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宋 南宋政治

南宋政治

開禧二年(1206)身任平章軍國事的韓侂胄在沒有作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發動北伐戰爭,江陵府(今湖北荊州)副都統制皇甫斌敗於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統制王大節攻蔡州(今河南汝南)不克,全軍大潰。池州(今屬安徽)副都統制郭倬與主管侍衛馬軍行司公事李汝翼敗於宿州(今屬安徽)。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都統制李爽敗於壽州(今安徽鳳台)。唯有勇將畢再遇屢獲勝捷,亦無補敗局。金軍乘勝分路南下,攻破光化軍(今湖北光化西北)、棗陽軍(今湖北棗陽)、信陽軍(今河南信陽)、隨州(今屬湖北),又渡過淮河,攻陷安豐軍(今安徽壽縣)、濠州(今安徽鳳陽)、滁州(今屬安徽)、真州(今江蘇儀征)等地。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變,向金稱臣,進獻誓表和四川圖志,割讓關外西和州(今甘肅西和)、成州(今甘肅成縣)、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階州(今甘肅隴南武都區)四郡。金冊封吳曦為蜀國王。吳曦的這種降敵行徑,受到四川官員和將領的強烈抵制,四川宣撫副使司隨軍轉運使安丙與監興州合江倉楊巨源、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等人互相聯絡,闖入偽宮,誅殺吳曦,平定了這次叛亂。隨後,李好義等出兵克複關外四州,擊破金軍。新任四川宣撫副使安丙不許乘勝北伐,卻製造內部紛爭,派人殺害楊巨源,吳曦原部將王喜指使黨羽劉昌國毒死李好義。
紹興七年,宋廷罷免畏敵怯戰的淮西軍主將劉光世,但由於處置失策,副都統制酈瓊裹脅大部分淮西軍叛變、投降偽齊,一時朝野震驚。宰相張浚引咎辭職。趙構遂取消岳飛的北伐計劃。金完顏昌等人得勢,廢除劉豫的偽齊政權,向趙構誘降。紹興八年三月,趙構任用秦檜為相,決意求和。趙構和秦檜進行極其屈辱的乞和活動,招致廣大人民和很多士大夫的強烈反對,群情激憤。李綱、張浚、韓世忠、岳飛等人紛紛反對「議和」,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奏,要求斬秦檜之流,以謝天下。趙構罷免主張抗戰的官員,放逐胡銓,起用主和派,控制輿論,接受稱臣納貢的和議條件,派秦檜代表自己跪受金朝詔書。金朝將陝西、河南歸還宋朝。

慶元黨禁 開禧北伐

人民的起義和反抗

宋政權南遷 南宋初抗金鬥爭

金軍從開封撤退之前,冊立了原北宋宰相張邦昌為楚帝,企圖建立一個完全聽命于女真貴族的傀儡政權,統治黃河以南地區。金軍撤退後,宋廷舊臣不再擁戴張邦昌,張邦昌只好避位。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元年(1127),是為宋高宗。
山東抗金的紅襖軍,在宋寧宗末年,已發生分化,李全和楊妙真夫婦不再反抗女真統治者,只是發展個人實力,企圖并吞紅襖軍的其他各支部伍,打算佔據揚州,然後渡江奪取南宋「行在」臨安府。后因兵敗,又投降蒙古。另一首領彭義斌則堅持抗金,並與蒙古軍進行鬥爭。他曾向南宋當局建議收拾李全,南北互相配合,克複中原,而只圖苟安一隅的宋廷卻置之不理。最後,彭義斌在贊皇縣(今屬河北)五馬山與蒙古軍激戰,壯烈犧牲。李全叛變后,佔據楚州,隨後又進攻揚州,淮東安撫副使趙范和提點刑獄趙葵兄弟率宋軍迎戰,紹定四年(1231),李全戰敗被殺。
面對蒙古強大的軍事壓力,南宋國政卻愈益腐敗。宋理宗沉溺於聲色,寵信閻貴妃和宦官董宋臣、盧允昇。丞相董槐主張對外戚、執法官和皇城司士卒嚴加約束,遭到外戚等的怨恨。侍御史丁大全與董宋臣、盧允昇相勾結,彈劾董槐,並派兵劫持董槐出朝。兩年後,丁大全竊據相位。開慶元年(1259),丁大全因隱匿軍情不報,被彈劾罷官。宋理宗賈妃之弟賈似道以前線統兵大臣的身份,于軍中拜右相。景定元年(1260),賈似道進而排擠左相吳潛出朝,獨擅朝政。景定五年,宋理宗死去,宋度宗趙禥即位。度宗更加昏庸荒淫。尊奉賈似道為「師臣」,又加以平章軍國重事的頭銜。宋度宗和賈似道過著極端糜爛的生活,不理政務,卻又不準其他丞相和執政大臣問政,一切朝政,全由賈似道門客廖瑩中和堂吏翁應龍辦理。文天祥、李芾等正直的士大夫,都受到排斥或迫害。賈似道嫉功害能,潼川府路安撫使劉整等武將叛變降敵,南宋疆土日蹙,民窮財匱,而軍隊卻又不斷擴充,賈似道為了籌措軍糧,解決財政的困窘,在景定四年頒布「公田法」。規定凡占田二百畝以上的官戶和民戶,一律由政府抽買三分之一,事實上,強買不限於大戶逾限之田,小戶的田地也在強買之列,官府一般只支付會子、官告和度牒。會子在貶值之餘,大抵都成廢紙。官府買到公田后,設公田莊,按規定,公田地租比原先私人地租減五分之一,由於官吏和庄官從中作弊,不少公田地租卻高於原來私人地租。公田法實施於浙西,在民間造成極大禍害。宋廷后又取消庄官,改為召富戶承佃公田,形成官府、佃主和租戶三級租佃關係。各種繁重的賦役,給民間造成極大的騷擾和痛苦,南宋已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紹興末到隆興初的抗金鬥爭

金海陵王完顏亮親率大軍渡淮,宋淮西大將王權不戰而遁,統制姚興以寡敵眾,力戰陣亡,劉錡軍也戰敗退回鎮江。金軍企圖由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渡江,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虞允文憑藉南方的水軍優勢,督率宋軍,迎擊于採石江中,金軍渡江失敗,移軍揚州。這時,金世宗完顏雍已在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另立政權,宣布廢黜金海陵王。金海陵王強令所部再次渡江,於是揚州金軍發生內訌,金海陵王被殺,金軍北撤。成閔率宋軍尾隨,卻不敢交鋒,使金軍主力全師而返。
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擁立宋度宗的兩個幼子趙昰和趙昺,在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廣南東路一帶繼續抗元,圖謀恢復。宋端宗趙昰于福州即位,改元景炎(1276),因元軍進逼,由張世傑、陸秀夫護衛,逃往海中,病死於硇洲(今廣東雷州灣硇洲島)。文天祥在贛州戰敗,轉戰到海豐北的五坡嶺被俘。張世傑和陸秀夫擁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1278),退至南海中崖山(今廣東江門南海中),作為最後據點。祥興二年,元朝水軍向崖山發起猛攻,宋軍失敗,陸秀夫抱幼帝趙昺投海而死,張世傑率部乘船突圍后,遭遇大風,溺死海中,南宋滅亡。文天祥被押解元朝大都(今北京),拒絕元世祖忽必烈的親自勸降,英勇就義。
金朝不許南宋隨便罷免首相,以保證秦檜相位的穩固。大將張俊追隨秦檜,參与降金和殺害岳飛,得以獨掌樞密院。宋、金和議后,秦檜又指使御史彈劾,迫使張俊去位。從此秦檜便獨攬大政十多年。趙構寵用的醫官王繼先和宦官張去為也很有權勢,與秦檜狼狽為奸,互相勾結。岳飛部將牛皋對宋金和議表示不滿,人民抗金武裝首領出身的邵隆反對割地,被先後毒死。不僅很多抗戰派被貶逐流放,就是秦檜的黨羽,只要稍不合意,也動輒貶逐流放。趙構和秦檜採用高壓手段鉗制抗金輿論,任命秦檜兒子秦熺主編官史日曆,恣意篡改史實,並嚴禁私史,大興文字https://read.99csw.com獄,實行特務統治。特務機關皇城司的邏卒布滿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發現稍有不滿言論者,即處以毒刑。趙構和秦檜還大力提倡點綴「昇平」,凡進獻歌頌他們降金行徑的文字者,即予陞官。在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礎上,投降派紛紛營造豪華的宮殿和大宅,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官場貪賄成風,各地官員賄賂秦檜的禮品不可勝數,其家財富為宋朝左藏庫的數倍。
紹定六年,史彌遠病死,宋理宗親政。當年北方形勢發生急劇變化,蒙古軍包圍金朝都城南京開封,金哀宗出逃蔡州。蒙古約宋朝出兵夾擊,滅金后河南地歸還宋朝。七月,宋將孟珙出兵,殲滅金將武仙重兵,與蒙古軍聯合包圍蔡州,端平元年(1234)正月,宋軍與蒙古軍攻破蔡州,金朝滅亡。
投降派的黑暗統治

投降派的黑暗統治 人民的反抗

宋孝宗時的政治概況

蒙哥即汗位后,開始集中兵力,進攻南宋。寶祐六年(1258),蒙哥大舉侵宋,他親率主力入四川,命忽必烈率軍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區),兀良合台自雲南入交阯,北上攻打潭州(今湖南長沙),蒙哥軍在四川節節推進,擊破宋軍的頑強阻擊,兵臨合州釣魚山城下。開慶元年(1259),宋將王堅率軍民死守釣魚城,重創蒙古軍,蒙哥戰死於軍中,蒙古軍被迫撤圍退兵。忽必烈軍猛攻鄂州不克。兀良合台兵臨潭州,向士璧率軍民頑強抵抗,兀良合台遂撤兵北上。賈似道督師救援,卻私自暗中求和,願意向蒙古稱臣納貢,雙方划長江為界。忽必烈已知蒙哥汗死訊,急欲北返,爭奪皇位,遂答應賈似道的議和條件而撤兵。賈似道在事後隱瞞求和真相,謊報鄂州大捷,並貶斥和殺害印應飛、向士璧、曹世雄等有功人員,將王堅調離四川,使之抑鬱而死。
廣大的自耕農、半自耕農和佃農,是賦稅的直接或間接承擔者,官戶、寺院和鄉村上戶雖然擁有大部分田產,卻千方百計逃避賦稅。南宋政府為了保證賦稅收入的穩定,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以核實各地的田產。宋高宗時,在南宋的大部統治區實行經界法,丈量田地,劃分田畝等級,重定稅額。自南宋中期至後期,也在某些地區實行經界法,或令各地實行手實法和推排法。但由於官員和地主通同作弊,這些清查田產的措施,往往不能起到查核隱產、均平賦稅、減輕下戶負擔的作用。
南宋地租的主要形式,仍舊是實物分成租和定額租。定額租依田地肥瘠不等,達每畝一至兩石。正額地租之外,地主對佃客還有各種名目的剝削,如強迫佃客代納賦稅,收租時還附加耗米,大斗收租,強迫送禮等類。不少地主還用「剗佃」的辦法,驅逐舊佃客,以提高地租額。高利貸也是一種重要的剝削方式,地主通過放債,強奪佃客的房屋、農具、種子和口糧,甚至強迫佃客妻女做奴婢。官府為地主督租,也成為南宋時較常見的現象。很多繳納不起地租的佃客,慘遭官府的拘捕和監禁,甚至死於非命。
南宋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的現象達到十分驚人的地步。由於很多農民喪失土地,以致在南宋戶口統計中出現了大批的「無產稅戶」。南宋初年,長江下游的很多圩田,無不被豪家所霸佔。著名的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永豐圩,收租達三萬石,數十年間,總是輾轉于皇室、大將、權臣手中。在歸屬秦檜時的某年,大水沖壞圩岸,秦檜竟強迫四個州的民夫,為自己修築。永豐圩成為一方的民間大害。大將張俊霸佔的田地橫跨不少州縣,在解除兵權家居后,歲收租米六十萬斛。秦檜死後,號稱家道式微,至宋孝宗時,其子孫仍能收租十萬斛。淮東土豪張拐腿家,歲收租谷七十萬斛。南宋中期,宋廷沒收權臣韓侂胄及其黨羽們的田地,每年可得租米七十二萬二千七百余斛,還有錢一百三十一萬五千余貫。南宋後期,出現了年入租米百萬斛的豪富,這是前所未有的記錄。南宋官田在墾田總額中的比例不大,但往往被官員和豪強地主占佃,而不納租課,故官府常出賣官田。
趙構和黃潛善、汪伯彥對北方人民的抗金鬥爭,實際上採取敵視態度。他們將「行在」遷往揚州,以求苟安享樂。只有留守開封的宗澤,把那些歸附在他的旗幟下的各地農民起義軍加以組合,並和黃河以北的忠義民兵取得密切聯繫,整頓防禦,以加強作戰實力。建炎元年冬和二年春,宗澤率軍擊退金軍的大舉進攻。但是,他收復失地的計劃一直得不到趙構的批准,幾次籲請趙構返回東京,也未被採納,積憤成疾,與世長辭。接任東京留守的杜充,一反宗澤所為。北方人民抗金武裝也遭受挫折,先後為金軍擊破。
南宋失蜀道天險后,蒙古軍經常出沒成都平原,進行殺掠破壞,宋朝被迫將四川的首府自成都府遷往重慶府,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築府城。淳祐二年(1242),余玠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他採納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議,大規模因山築壘,將各州治所移入山城,特別是將合州治所遷入釣魚山城(今重慶合川東),建成強固的軍事要塞。余玠還在成都平原興置屯田,積貯糧食,教練軍旅,屢次擊退蒙古軍的侵擾。余玠守蜀十年,未能實現恢復全蜀的宿願,最後因遭受丞相謝方叔等人的讒誣,服毒自殺。宋理宗、謝方叔委任余晦接替余玠,四川形勢惡化。在荊襄戰場,淳祐十一年,京湖安撫制置使李曾伯部署將士,收復了襄陽府和樊城,並重新修築城防。
宋孝宗時階級矛盾仍然相當尖銳,小規模農民起義時常爆發,在宋孝宗即位之初,廣南西路爆發王宣和鍾玉起義,李雲起義。乾道元年,因官府向各地農戶強制配賣乳香,郴州宜章縣弓手李金組織群眾,發動起義,攻破郴州(今湖南郴州)和桂陽軍(今湖南桂陽),並南下廣南東路,圍攻連州(今屬廣東)、英州(今廣東英德)等地,宋朝從荊襄前線抽調精兵到湖南鎮壓,李金被俘,起義失敗。淳熙二年,荊湖北路的茶農、茶販在賴文政領導下舉行起義,起義軍轉入荊湖南路,又進入江南西路,多次擊敗官軍,並南下廣南東路。江西提刑辛棄疾結集大批民兵配合官軍,扼殺了起義。六年,南宋政府用「和糴」名義向民間大量搜刮糧米,在郴州又爆發陳峒領導的起義。起義軍攻克連州、道州(今湖南道縣)、桂陽軍所屬諸縣。廣南西路境內也爆發了李接起義,起義者張貼榜文,宣布十年之內不收賦稅,各地人民紛紛參加起義,稱李接為「李王」,罵官軍是賊。起義群眾陸續攻下容州(今廣西容縣)、雷州(今廣東海康)、高州(今廣東高州東北)、化州(今屬廣東)、貴州(治今廣西貴港)、郁林州(今廣西玉林)等地。所到之處,開發倉廩,賑施貧乏。十一年,汀州(今福建長汀)又爆發姜大老起義,這些起義都遭到官軍的殘酷鎮壓。
端平二年,蒙古皇子闊端和曲出分路進攻四川與襄漢。宋將曹友聞在大安軍陽平關(今陝西寧強西北)擊退蒙古軍。曲出軍攻破棗陽軍和郢州(今湖北鍾祥),而未能奪取襄陽府。三年,蒙古軍再攻四川,曹友聞在陽平關戰死,蒙古軍長驅入川,除川東的夔州路外,絕大部分州縣失陷,read.99csw.com人民慘遭屠掠。闊端雖旋即撤軍,而南宋仍不能控制川北的蜀道天險,處於無險可守的狀態。宋襄陽府的南軍(原南宋正規軍)與北軍(新募的中原兵)發生衝突,北軍縱火焚毀府庫,投降蒙古,南軍亦在撤離時大肆搶掠,蒙古軍進而佔領襄陽。
宰相趙汝愚倡導理學,引薦朱熹,朱熹亦為趙汝愚謀划,企圖阻止韓侂胄參与朝政,韓侂胄設法貶逐趙汝愚、朱熹一派。慶元二年(1196),宋廷宣布程朱理學為「偽學」,毀禁理學家的「語錄」之類書籍,科舉考試稍涉義理之學者一律不取。三年,將趙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定為「逆黨」,開列「偽學逆黨」黨籍,共計五十九人。名列黨籍者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凡與他們有關係的人員,也都不許擔任官職,不許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慶元黨禁。黨禁持續時間不長,至嘉泰二年(1202),即宣布弛禁,不僅已死的趙汝愚和朱熹得到「追復」,其他諸人也相繼復官。
四川宣撫使吳璘率軍出川,攻佔陝西秦(今甘肅天水)、隴(今陝西隴縣)、鞏(今甘肅隴西)、蘭(今甘肅蘭州)等州大片失地。金州都統制王彥收復商(今陝西商洛商州區)、虢(今河南靈寶)等州,連戰克捷。興元都統制姚仲在原州(今甘肅鎮原)戰敗。金將徒單合喜得到增援,率軍爭奪陝西,與吳璘軍在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交戰,勝負未分,宋廷迫令吳璘班師,遭到金軍追擊,宋軍大敗,原來已收復的地區,又被金軍奪去。
南宋比較普遍地以大斗、大斛、斗面、斛面、加耗、呈樣、預借、重催等手段加重百姓兩稅負擔,大斗和大斛使納稅額增加幾成至一倍,斗面和斛面是將量器內的糧食平面堆高,所謂「斛面坡陀斗面高」,有的地區甚至超過正稅額。加耗米有的甚至為正稅四倍。呈樣又稱樣米,是官員以檢查糧食質量為借口而進行的勒索。預藉由預收兩三年的稅額發展到六七年的稅額。重催是繳納兩稅後,官府不予承認,而重疊催稅。北宋時的和買絹帛,到南宋初不僅完全成為官府不支分文的正式賦稅,而且在東南地區,又與夏稅紬絹綿等,以高價折錢輸納,稱為折帛錢。南宋的和糴糧草也與北宋相似,實際上官府少給或不給價錢,特別到南宋晚期,農民的和糴負擔愈加沉重。
嘉定十七年,宋寧宗病死。宋寧宗原先立宗室子趙竑為皇子,史彌遠得知趙竑痛恨他專權禍國,乃擁立另一宗室子趙昀即帝位(宋理宗),廢趙竑為濟王,出居湖州(今屬浙江)。后因湖州人潘壬、潘丙擁立趙竑為帝,史彌遠派兵捕殺,又逼令趙竑自縊。宋理宗和史彌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宋理宗即位后的最初九年,事實上只是權相史彌遠的傀儡,朝政昏暗如故。

朱熹像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生於建州尤溪(今屬福建)。朱熹繼承了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的學說,又獨立發揮,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後人稱為程朱理學。
紹興十一年春,金軍攻打淮西。在柘皋鎮(今安徽巢湖北)被楊沂中、劉錡、王德等軍擊敗,宋軍收復廬州。金軍回兵攻下濠州(今安徽鳳陽),又分別打敗韓世忠、張俊、楊沂中等援軍,岳飛的援軍趕來,金軍退回淮北。九月,吳璘等軍隨後攻取秦州(今甘肅天水)、隴州(今陝西隴縣)等地,並在剡家灣等戰役中屢獲勝捷。儘管如此,也未能改變宋廷妥協苟安的決策。
宋高宗趙構即位之初,起用當時深孚眾望的抗戰派李綱為相。這時河北、河東地區都有忠義民兵抗擊入侵的金軍。李綱要把這些力量加以組織、領導和使用,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便推薦宗澤任東京留守,張所任河北西路招撫使,王𤫉為河東經制使,傅亮任經制副使,並提出改革軍制、整頓軍紀、募兵買馬等一系列建策,部署收復河東和河北失地。但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卻只想用割讓土地和繳納歲幣的辦法,以求金人不再進軍,決不敢作以武力進行抵抗的打算,因而對李綱的謀划百般阻撓和破壞。李綱任相僅七十五天,即被罷免,張所等抗戰派也相繼被罷免。上書言事、力主抗金的太學生陳東和進士歐陽澈也被殺害。
元朝丞相伯顏統率大軍沿漢水和長江東下,水陸並進,擊破南宋部署在長江、漢水一帶的大量舟師,鄂州都統製程鵬飛等獻城投降。黃州、蘄州(今湖北蘄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六安軍、安慶府、池州等地宋守臣相繼降元。德祐元年(1275),賈似道抽調諸路精兵十三萬集結蕪湖,又派使者前往求和,情願稱臣納幣,伯顏不許。兩軍遂于魯港、丁家洲一帶(今安徽銅陵附近)開戰,在元軍攻擊之下,宋全軍潰敗,賈似道自魯港乘小船逃到揚州。元軍乘勢縱擊,進陷建康府。由於宋軍水陸主力的瓦解,賈似道被革職貶斥遠方,宋廷下詔各地起兵「勤王」。賈似道在流放途中被押解官殺死。江南西路安撫使文天祥、郢州守將張世傑等起兵救援臨安府。張世傑受命指揮都督府各軍,克複浙西各郡,在鎮江府附近的焦山,集結大批水軍,元軍以火箭攻擊,破南宋水軍,進逼臨安府。宋理宗謝后、宋度宗全后不顧文天祥、張世傑等人的反對,于德祐二年帶宋恭帝出降。但守淮東的李庭芝和姜才,守潭州(今湖南長沙)的李芾,守重慶府的張珏,守靜江府(今廣西桂林)的馬塈等,都堅持抗戰,不屈而死。
紹興四年五月至七月,岳飛出師反擊偽齊,連克郢州(今湖北鍾祥)、隨州(今湖北隨州)和襄陽府(今湖北襄陽),並於襄陽府附近擊敗偽齊悍將李成的反撲。岳飛派遣部將王貴和張憲進兵鄧州(今河南鄧州),擊敗金、齊聯軍幾萬人,又攻佔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陽軍(今河南信陽)。屯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岳飛按照預定計劃勝利地收復襄陽六郡,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
嘉定元年(1208),史彌遠任丞相,開始長期專擅朝政。韓侂胄擅權於前,史彌遠專政於後,統治階級更加奢侈腐朽:結黨營私,賄賂公行,很多通過行賄而得的州縣官員,都爭相搜刮民脂民膏。在開禧用兵之後,因巨額的軍費和賠款,南宋又出現財政危機,並長期持續,年年加重。史彌遠等人乞靈于濫發紙幣。宋孝宗時,曾規定東南會子每界發行一千萬貫。到宋寧宗慶元時,改為每界發行三千萬貫。第十一界發行額為三千六百三十二萬余貫,第十二界為四千七百五十八萬余貫,第十三界為五千五百四十八萬貫。宋廷還規定不再以金、銀、銅錢等兌換東南會子,而在東南會子兌界之際,以舊會子兩貫折換新會子一貫,造成了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生憔悴的局面。
紹興二十五年,秦檜病危,企圖由秦熺繼承相位。趙構對秦檜的專權業已十分猜忌,乘機命秦檜祖孫三代退閑。秦檜死後,朝野紛紛揭露秦檜一夥的罪惡,趙構貶黜一批秦檜親黨,也為一些受打擊的官員平反,卻仍然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湯思九_九_藏_書退等人掌政,並下詔聲明前此與金議和皆「斷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以維持屈辱的宋金紹興和議。
宋金議和后,金朝很快遭受新興蒙古族的軍事攻擊,遷都南京開封(今河南開封),苟延殘喘。嘉定七年,宋朝因真德秀的提議,停止向金朝輸納歲幣。十年,金宣宗決定分兵南侵,企圖擴充疆土,補償對蒙古戰爭的損失。從此,宋金戰爭又綿延了十多年。在四川戰場,金軍攻陷皂郊堡(今甘肅天水西南)后,宋利州統制王逸率領官軍和忠義民兵收復,繼攻秦州。沔州(今陝西略陽)都統制劉昌祖下令退師,並解散抗金忠義民兵,招致宋軍大潰敗。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都統制吳政奮勇抗擊,打敗金軍,而戰死於黃牛堡(今陝西寶雞西南)。新任沔州都統制張威于大安軍(今陝西寧強大安鎮)殲滅金軍精銳,金軍退遁。安丙再任四川宣撫使,聯合西夏夾攻金軍,夏兵攻鞏州(今甘肅隴西)不下,退兵。安丙部署各軍分路北伐,也師出無功。在京湖戰場,制置使趙方督率扈再興、孟宗政等力拒金兵,金軍屢攻棗陽軍(今湖北棗陽)、樊城等地,都以失敗告終。宋軍反攻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屬河南),亦不能下。在山東和兩淮戰場,金朝統治下的山東地區爆發楊安兒、楊妙真、李全等領導的起義,以紅襖作標誌,稱紅襖軍,佔據山東絕大部分地區。李全等各支起義軍配合宋軍,擊破金軍對兩淮地區的大舉進犯。由於宋朝軍民的堅決抵抗,金宣宗南侵計劃宣告破產。金哀宗即位,決定改變戰略,結束侵宋戰爭,宣布「更不南伐」,並派使臣到宋「通好」。
忽必烈北返,奪取汗位,在1271年改國號大元。此前,忽必烈已接受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將軍事主攻方向轉移至襄陽府和樊城,並編練了強大的水軍,從而確定了消滅南宋的戰略部署。咸淳四年(1268),蒙古軍開始包圍襄樊,宋軍屢次救援,都被擊敗。八年,民兵領袖張順和張貴率壯士三千人,乘輕舟順流轉戰,突破重圍,直抵襄陽城中,而張順和張貴先後戰死。九年,元軍切斷襄陽府和樊城的浮橋聯絡,攻破樊城。守將范天順和牛富英勇犧牲,襄陽守將呂文煥降元。襄、樊失陷后,南宋朝野震驚,而賈似道仍專持國柄,拒絕一切救亡建策。十年,宋度宗病死,賈似道擁立全后的幼子趙㬎即位,是為宋恭帝。
南宋滅亡
紹興三十二年,趙構傳位予宋孝宗趙眘。孝宗銳意抗金,他剛即位,便宣布給岳飛父子昭雪,召回抗戰派張浚、胡銓等人,同時驅逐朝中的秦檜黨人。隆興元年(1163),張浚出任樞密使,都督江淮軍馬,派大將李顯忠和邵宏淵出師北上,連破靈璧縣(今屬安徽)和虹縣(今安徽泗縣),進據宿州州治符離縣(今安徽宿州)。金將紇石烈志寧指揮大軍反攻,邵宏淵坐觀李顯忠與金軍激戰,李顯忠失利,宋軍各部相繼棄城潰逃,損失慘重。符離戰敗后,主和派官員紛紛攻擊張浚,抗戰派、參知政事辛次膺辭官。宋孝宗被迫遣使與金軍議和,並重新任用秦檜餘黨湯思退為相。隆興二年,湯思退使用陰謀手段,排擠張浚出朝,撤銷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泗州(今江蘇盱眙)等處的戍守,並暗通消息,請金朝出動重兵脅迫議和。金軍遂再次渡淮南侵,魏勝率義軍在淮陰縣(今江蘇淮安淮陰區)勇敢抗擊,鎮江府都統制劉寶在楚州(今江蘇淮安楚州區)拒不救援,魏勝戰死。金軍攻陷楚州、濠州(今安徽鳳陽)、滁州(今安徽滁州)等地。宋孝宗廢黜湯思退,被迫與金朝簽訂和約。南宋皇帝不再對金帝稱臣,改稱侄,為侄叔關係,每年繳納銀絹各二十萬兩、匹,雙方各守舊疆,這就是「隆興和議」。
當年十一月,以趙構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和金朝議定屈辱的和約,其主要條款是:南宋稱臣于金,並且要「世世子孫,謹守臣節」;宋金兩國,東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中間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州)、商州(今陝西商洛商州區)和秦州之大半皆屬金朝;南宋每年向金朝輸納銀三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這就是所謂的「紹興和議」。
完顏宗弼在金朝政治鬥爭中得勢,殺完顏昌等人,于紹興十年撕毀和約,分兵四路,大舉南侵,迅速奪取陝西、河南之地,進逼兩淮。趙構被迫命令各軍抵抗。新任東京副留守劉錡率領王彥舊部八字軍進駐順昌府(今安徽阜陽),以少擊眾,大敗完顏宗弼的金軍主力。完顏宗弼退守汴京,宋軍分路出擊。韓世忠軍奪據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等地。陝西吳璘、楊政、郭浩等軍屢敗金兵,后因田晟在涇州(今甘肅涇川北)戰敗,宋軍退守川口要隘。金軍也因傷亡較多,退守鳳翔府,不再出戰。岳飛早先已制定了「連接河朔」的戰略方針,積極與北方忠義民兵保持密切聯繫。他派梁興、趙雲、董榮等人深入黃河以北地區,組織游擊軍,廣泛出擊,襲擾金軍,親率主力北上,連克蔡州(今河南汝南)、潁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鄭州(今屬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等地,宋將張俊擁兵自重,玩敵怯戰,到達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后,旋即退師,使岳飛處於孤軍深入、兵力分散的境地。金帥完顏宗弼乘機大舉反撲。郾城之戰,岳飛軍以少擊眾,迎頭痛擊,大敗金朝主力騎兵。接著,王貴、岳雲等又在潁昌大敗金兵,形勢對宋朝極為有利。岳飛上書趙構,要求各路宋軍乘勝進軍,收復失地。黃河以北的廣大人民也聞風響應,不少州縣已為忠義軍所攻佔。趙構和秦檜卻急令各路大軍停止進擊,撤回原來駐地,岳飛被迫班師,金朝重占河南之地。韓世忠、劉錡等軍也紛紛從前線撤回。剛開到前線的楊沂中軍也在宿州潰敗。
經過抗金將士四五年的艱苦奮戰,南宋的統治才得以穩定下來。紹興六年,宰相兼都督張浚部署韓世忠進攻淮陽軍(今江蘇邳州西),不克。岳飛率軍連破鎮汝軍、虢州(今河南盧氏)、商州(今陝西商洛商州區)和順州(今河南嵩縣西南),兵臨蔡州(今河南汝南)。偽齊向金朝求援,遭到回絕,不惜孤注一擲,分兵進犯兩淮。偽齊軍在藕塘(今安徽定遠東南)等地分別遭到楊沂中等軍攔擊,大敗而逃。岳飛軍又在唐、鄧等州擊破金與偽齊聯軍的分路進攻,再次兵臨蔡州,打退了敵人的追兵。

《中興四將圖》(局部)
南宋劉松年繪。描繪了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左一)、張俊(左三)、韓世忠(左四)和劉光世(右一)。
女真貴族的燒殺擄掠,在北方強制推行奴隸制等行徑,激起北方人民的武裝反抗。河東地區的人民用紅巾作標誌,組織武裝,到處襲擊金軍。澤州(今山西晉城)和潞州(今山西長治)一帶的忠義民軍,曾猛攻金軍大寨,金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幾乎被俘。女真貴族痛恨紅巾軍,逐捕最急,每每妄殺平民以泄憤,而紅巾軍卻愈益壯大。河北慶源府(今河read•99csw.com北趙縣)五馬山(在今河北贊皇)上,有官員趙邦傑和馬擴領導一支抗金隊伍,他們擁立自稱信王趙榛的人作號召,人數達十萬以上,各地的許多抗金武裝聞風響應。河北西路招撫司都統制王彥,率軍渡河,攻佔了新鄉縣城,后被金軍打敗,王彥率部轉移到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他的部屬都在面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表示與金軍鬥爭到底的決心,這支軍隊從此便以「八字軍」著稱。兩河忠義民兵紛紛接受王彥的領導,隊伍擴大到十萬以上,屢次打敗金軍。此外,如幽燕地區的劉立芸、楊浩和智和禪師、劉里忙等人也分別組織抗金隊伍。張榮領導的梁山泊水軍,陝西邵興(后改名邵隆)和邵翼組織的義兵,也都各自為戰,奮勇抗金。
宋孝宗雖圖治心切,然而在某些方面受制於太上皇趙構,又不得不依賴於腐敗的軍事官僚機構,難以有多大的建樹。宋孝宗鑒於秦檜專權的教訓,躬親政務,設法限制和貶抑宰相事權,重用親信曾覿、龍大淵、張說、王抃和宦官甘昇,卻導致這班人的招權納賄。各地官府的橫徵暴斂有增無減,豪紳官僚對土地兼并和掠奪的狀況也並無改變。
當時規模最大的,是洞庭湖濱的鐘相、楊么起義。鼎州(今湖南常德)人鐘相在北宋末宣傳「等貴賤,均貧富」的思想,組織民眾,建炎四年(1130)發動起義,攻佔了洞庭湖周圍的十九縣。鐘相建立大楚政權,自稱楚王,立年號天載,設置將相官屬。起義軍鎮壓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等人,奪取他們的財物。鐘相被匪徒孔彥舟殺害后,楊么繼續領導鬥爭,並宣布一律免除稅賦差科,不受官司法令束縛。起義軍實行陸耕水戰,憑藉水軍優勢,發揮車船威力,屢次痛擊官軍。紹興五年(1135),宋廷派遣岳飛率兵鎮壓。岳飛採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策略,最後瓦解和消滅了這支起義軍。紹興和議后,投降派的黑暗統治進一步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抗。從紹興十三年起,福建路出現管天下、伍黑龍、滿山紅等多支起義隊伍,攻打漳、泉、汀(今福建長汀)、建(今福建建甌)等州,屢次擊敗宋軍,紹興十六年被福建安撫使薛弼鎮壓下去。紹興十九年,汀、漳、泉州的何白旗的起義軍曾發展到江南西路和廣南東路境內,次年,起義失敗。紹興十四年,宣州涇縣(今屬安徽)摩尼教徒在俞一領導下舉行起義,遭到秦檜之兄、知宣州秦梓的血腥鎮壓。甚至偏僻的海南島也發生陳集成起義,反抗貪官的暴斂。臨安府還發生了軍校施全行刺秦檜的著名事件,施全被捕殺。
苛捐雜稅的加重
「隆興和議」后,宋孝宗並不甘心向金朝屈服,他進行整軍和理財,準備再次北伐。乾道五年(1169),起用抗戰派大臣虞允文為右相兼樞密使,虞允文推薦范成大出使金朝,提出索取北宋皇帝陵寢所在地和更定接受金朝國書禮儀的要求,但遭到金朝的拒絕。宋孝宗還按照虞允文的建議,大力簡汰各支屯駐大軍的老弱殘兵,加強訓練,多次親自閱兵,取得一定成效。侍衛馬軍司的軍隊移屯建康府(今江蘇南京)。虞允文再任四川宣撫使,積極選練兵士,增加軍儲,添置馬匹,聯絡北方抗金武裝,計劃由四川和東南同時出兵,在河南會師。淳熙元年(1174),虞允文病故,北伐計劃遂告中輟。宋孝宗設置左藏封樁庫,逐年儲備,主要作為戰備軍需,至淳熙十年,中央和地方庫存錢幣達四千七百多萬貫,其中左藏封樁庫達三千多萬貫,是宋神宗以後的又一次高額儲備記錄。
宋寧宗時,爆發了多次起義反抗事件。廣州大奚山島人民依靠煮鹽捕魚為生,官府借口搜捕私鹽,派人上島騷擾,慶元三年(1197),島民一千多人奮起反抗,兵鋒直指廣州城下。官軍進行鎮壓,全島一萬人口,皆遭屠戮。嘉定元年,郴州(今屬湖南)黑風峒瑤族首領羅世傳和漢族舉人李元礪領導武裝反抗,縱橫于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和廣南西路,發展到幾萬人,屢敗官軍,但兩人先後接受招安,又發生內訌,終於被統治者各個擊破。十二年,因官吏剋扣軍俸,四川爆發軍士張福、莫簡領導的「紅巾隊」起義,攻破不少州府,直逼成都,后遭優勢的官軍包圍,紅巾隊失敗,莫簡自殺,張福被害。此外,武官羅日願因痛恨史彌遠的降金政策,秘密結約宮廷內外下級官兵、臨安府府學生等,企圖發動政變,殺掉史彌遠等投降派官員。因被告密,羅日願等人遭捕殺。

《去國帖》
南宋辛棄疾書。這是現在僅見的辛棄疾墨跡,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他的文才武略都很傑出,但詞名更盛,因以詞人稱著於世。
南宋軍民抗蒙
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因倦于政事,傳位給四十多歲的兒子宋光宗趙惇,自己當太上皇。宋光宗患有精神病,並受制於李皇后,與太上皇的關係日益緊張。紹熙五年(1194)宋孝宗病死後,連葬禮也無法進行,朝中騷動。宗室趙汝愚和外戚韓侂胄等共同策劃,取得宋高宗吳皇后的贊同,迫令宋光宗退位,當太上皇。立其次子趙擴為皇帝,是為宋寧宗。宋寧宗即位后韓侂胄和趙汝愚兩派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南宋後期抗元鬥爭 南宋滅亡

宋理宗在位期間,農民反抗鬥爭依然相當激烈。紹定二年(1229),汀州(今福建長汀)爆發了晏夢彪領導的農民起義,贛州爆發陳三搶和張魔王起義,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廣南東路農民紛紛「截髮刺字」,起而響應。這支起義軍被鎮壓以後,另一領袖小張魔王仍堅持鬥爭。
在金軍南侵過程中,從前線敗退下來的宋朝潰兵、游寇,如李成、孔彥舟、曹成等各領叛亂武裝數萬人,流竄各地,到處殺掠,殘害百姓。加之金兵的屠戮,官府和地主的加強壓榨,廣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故不斷爆發地區性的武裝起義。在信州貴溪、弋陽一帶(今屬江西),王宗石利用摩尼教,發動起義,信州和饒州的貧苦農民紛紛加入,起義軍迅速發展成幾萬人的隊伍。宋廷派劉光世軍前往鎮壓,王宗石等二十多名領袖戰敗被俘,二十萬無辜平民慘遭屠殺。福建路范汝為、葉鐵等人領導農民起義,攻佔建州(今福建建甌),前後堅持三年。起義軍勒令地主「計其歲入之數」交納租稅,否則,便剝奪其種糧、牛畜,而驅逐出境。趙構派韓世忠以優勢兵力圍攻建州,城破后,范汝為投火自盡。起義軍余部在范忠領導下,又繼續戰鬥了近一年,最後失敗。其他如婺州(今浙江金華)有和尚居正領導的起義,虔州(今江西贛州)有陳顒、羅閑十等幾百支起義隊伍,約十多萬人,互相聯絡,共同反對官軍,后被岳飛鎮壓下去。南安軍(今江西大余)有吳忠、宋破壇、劉洞天等起義軍,荊湖南路有鄧裝、胡元奭等起義軍,李冬至在郴州宜章(今屬湖南)起義,殺入廣東路,號稱「平天大read.99csw.com王」。這是宋朝小規模農民起義很頻繁的時期。
韓侂胄因軍事失利,向金朝議和。這時金軍實際上已無力繼續作戰,主力撤回淮河以北,只留下一軍在濠州待和。宋朝使臣到金營,金朝提出斬韓侂胄等人,作為和議條件。韓侂胄見議和不成,決定再次整兵出戰。朝中主和派禮部侍郎史彌遠與楊皇后及后兄楊次山等勾結,指使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秘密殺死韓侂胄。嘉定元年(1208),主和派完全遵照金朝的要求,與金重訂和約,改金宋叔侄之國為伯侄之國,歲幣由銀絹各二十萬兩、匹增至各三十萬兩、匹,宋朝另付犒軍銀三百萬兩。
宋理宗趙昀親政之初,尚希望有所作為,任用一批被史彌遠排斥的知名之士,企圖利用金朝滅亡之機,佔據黃河以南地區。端平元年(1234),趙葵、全子才等率軍進駐原北宋三京,即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三城已被蒙古兵擄掠一空,宋軍乏食。蒙古兵反攻洛陽,宋軍潰敗。蒙古遂對南宋發動進攻。
南宋新增的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特別是一些地區性的賦稅,不可勝數。北宋末創設的經制錢,加上南宋初創始的總制錢,合稱經總制錢。其下有很多煩瑣苛細的稅目。在宋寧宗前期,銅、鐵錢年收總額近兩千萬貫,成為宋廷一筆重要的財政來源。月樁錢是為供應軍事開支,而勒令各州縣政府按月解送的一種橫斂。州縣無所從出,巧立名目,向民間榨取。如在江南西路,則有曲引錢,白納醋錢,賣紙錢,戶長甲帖錢,保正牌限錢,折納牛皮、牛筋、牛角錢,訴訟贏者有歡喜錢,輸者有罰錢等苛繁稅目。宋寧宗時,東南各路月樁錢仍達三百九十多萬貫。版帳錢也是南宋初創設的重賦,以供應軍費為名,由各州縣搜刮無名目的雜斂拼湊成數。其中以兩浙路的稅額最重,如常熟縣(今屬江蘇)的版帳錢達九十二萬八千多貫。
嘉熙元年(1237)、二年,杜杲先後在安豐軍(今安徽壽縣)和廬州(今安徽合肥)大破進犯的蒙古軍。蒙古宗王口溫不花領兵進攻黃州(今湖北黃岡),宋將孟珙帶兵奮戰,擊退蒙古軍。接著孟珙與蒙古軍大戰三次,收複信陽軍,攻打襄樊,后又攻下光化軍、蔡州等地。孟珙以江陵府為軍事大本營,大興屯田,訓練軍隊,經理荊襄,策應四川,屢破蒙古軍。時值蒙古大軍進行第二次西征,未能全力攻宋,戰局暫時穩定下來。
駐守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區)、荊南府(今湖北荊州)和襄陽府(今湖北襄陽)一帶的宋軍,與義軍互相配合,擊退中路金軍的進犯,並先後克複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由於後援不繼,統制趙樽等奉命班師,蔡州復被金軍攻陷。
紹興四年九月,金、齊聯軍自泗州(今江蘇盱眙)和楚州(今江蘇淮安)兩地渡淮,大舉南侵。十月,金軍一支前鋒在揚州大儀鎮(今江蘇揚州西北)遭遇韓世忠軍伏擊。金與偽齊聯軍進攻廬州城(今安徽合肥),岳飛奉命領軍救援,在廬州城下又破敵軍。
建炎二年秋至三年春,金軍又發動攻勢,前鋒直指揚州,趙構倉皇逃往江南。抵達杭州不久,苗傅和劉正彥發動政變,逼迫趙構退位。呂頤浩和張浚聯絡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起兵「勤王」,政變宣告失敗。東京留守杜充放棄開封,率軍退往江南的建康府(今江蘇南京)。當年冬,金將完顏宗弼率大軍渡江,佔領建康府,杜充投降,趙構又自杭州出奔,漂泊于海上。金軍追至明州(今浙江寧波),沿途遭受南宋軍民的不斷襲擊,遂于建炎四年春在大肆擄掠后北撤。韓世忠在黃天盪一帶攔截金軍,相持四十天之後,金軍以火攻破韓世忠軍,才得回到建康。岳飛率部克複了建康府,金軍退至長江以北。紹興元年(1131),張榮的梁山泊水軍在泰州(今屬江蘇)縮頭湖擊敗金將完顏昌,俘獲完顏昌之婿蒲察鶻拔魯。金軍又被迫放棄淮東。

嘉定時的政治概況 宋與蒙古聯合滅金

腐敗的統治
金朝在建炎四年九月冊立劉豫為「大齊皇帝」,建立傀儡政權,與南宋對峙,並集結重兵,攻打川陝。同月,宋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命都統制劉錫率五路軍馬,與金完顏宗輔(訛里朵)、完顏宗弼、完顏婁室所部在富平(今屬陝西)舉行大規模會戰,宋軍潰敗,陝西五路大部喪失。都統吳玠率軍扼守大散關附近的和尚原(今陝西寶雞附近),屏蔽西川。紹興元年十月,完顏宗弼大軍猛攻和尚原,吳玠率軍頑強抵禦,重創金軍,完顏宗弼身中兩箭,金軍遭受自滅遼破宋以來的首次慘敗。三年正月,金軍攻下金州(今陝西安康)。吳玠領兵至饒風關(今陝西石泉西)抵敵,戰敗。四年二月至三月,吳玠軍又在仙人關(今甘肅徽縣南),再次大破完顏宗弼的重兵。金軍退守鳳翔,暫時不敢窺伺四川。
趙構和秦檜採用陰謀手段,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柄,並且設置冤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力主抗金的岳飛和戰將張憲、岳雲,迫令抗戰派韓世忠等人退閑。
北宋賦稅的繁重,本已超過前代,而南宋又超過北宋。南宋初,浩大的軍費開支成為增稅的借口。宋高宗以愛養生靈作標榜,實現屈辱的和議后,人民的負擔依然節節上升,直到南宋晚期,一直保持著有增無減的勢頭。南宋統治者一方面加重舊稅稅額,另一方面又新增許多苛捐雜稅。
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后,策劃滅宋,佔據江南。趙構被迫部署戰備,起用宿將劉錡等人,組建江州(今江西九江)、荊南府(今湖北荊州)等御前諸軍。紹興三十一年(1161),完顏亮部署大軍,分道攻宋,這時,金朝後方的廣大人民都群起反抗。在濟南府一帶有耿京、辛棄疾等人領導的起義軍,在膠東有開趙等人領導的起義軍,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有王友直領導的起義軍。在宋金接壤地區,如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的魏勝,泗州(今江蘇盱眙)的夏俊和張政,潁州(今安徽阜陽)的孟俊,陳州(今河南淮陽)的陳亨祖,鄧州(今屬河南)的李雄,都克複州府,歸附宋朝。宋將李寶率水軍北上,先後與魏勝和開趙等軍取得聯繫,一舉殲滅了停泊在膠西縣陳家島(或作唐島,今山東青島附近)一帶,準備自海上進攻臨安府的金朝艦隊,使金海陵王南侵計劃受到嚴重打擊。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使用火藥兵器的著名海戰。
土地兼并的加劇

南宋行在會子庫版拓本
此為行在(臨安)會子務所印發的會子版。會子,即南宋時期發行的可與銅錢兌換的紙幣。北宋末年,民間有私營寄附便錢會子,性質類似匯票。紹興末年,知臨安府錢端禮禁止私營便錢會子,奏准發行官營會子。紹興三十年(1160),改為由戶部發行。次年,建行在會子務,設六個分支機構,將會子推行於東南各路,規定準許民間以會子代銅錢納稅。乾道四年(1168)改為按界發行,三年一界,每界一千萬貫,兩界相沓而行。界滿以舊換新。嘉泰以後,發行量逐漸失控,會子貶值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