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 清朝的思想文化

清朝的思想文化

《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清雍正六年(1728)銅活字本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例最完善的一部類書。原名《古今圖書彙編》。初由誠郡王(胤祉)命其門客陳夢雷纂集,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成書。雍正時,又命蔣廷錫等重新編校,刪去胤祉、陳夢雷等人姓名,改為此名。全書一萬卷,目錄四十卷,約一億六千萬字。該書綜合了清代所能見到的有關古籍中的資料,按類編排,分為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編;每一編之下又分成若干典,共三十二典;典下再分部,共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都按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的順序,把中國幾千年的史料和有關人物,用簡單的條目統貫起來。所輯錄的古籍,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入,很少改動。引證詳註出處,便於查對原書。

清前期的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


《哨鹿圖》
清代宮廷中的義大利畫家郎世寧繪。此圖描繪了乾隆帝到木蘭圍場打獵的情景。
工廠企業的興辦,資產階級的形成,列強瓜分的危機,戊戌變法的推行,以及西學的傳播,都促成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出現。特別在科舉考試廢止以後,讀書應試、入仕做官的傳統途徑被堵塞,知識分子或進學堂攻讀,或到外國留學,受西學熏陶的知識分子迅速增加。光緒三十四年(1908),全國學堂達四萬七千所,各類學生一百三十萬人;留學生的人數也很多,例如這一年赴日本的留學生有八千人,次年增至二萬三千人。早期的近代知識分子是從封建士子轉化而來,但又和舊士子不同。近代知識分子是在國家危亡的形勢下產生的,他們大都關心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要求獨立富強,富於責任心和政治敏感性,熱心變革,以天下為己任,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他們又接受外國科學、文化的影響,活躍、開放、勤奮。儘管他們初步接觸西學,水平不很高,但他們如饑似渴地向西方學習,堅信能夠找到救國的真理。科舉仕途被切斷以後,近代知識分子有了更為寬廣的出路:有的參加政治運動成為革命派或立憲派;有的致力教育事業,學習科技工程、醫學,辦工廠、開礦山,從而成為教育家、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近代知識分子是政治運動的先鋒,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橋樑。但他們又和封建的傳統儒學有血緣關係,頭腦中的新思想和舊思想並存。他們和勞動群眾缺乏聯繫,實踐能力差,政治上不夠成熟,在形勢發生急劇變化時容易悲觀消極,或者跟不上時代而落後。
在文學藝術方面,黃遵憲等倡「詩界革命」,反對陳腐的「同光詩體」,在詩歌的內容、題材、技巧上均有所創新。隨著形勢的演變,以後又出現了宣傳反清的愛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梁啟超提倡小說,把它作為揭露黑暗、改造社會的手段。清末的譴責小說風行一時,出現了李伯元、吳趼人、劉鶚、曾樸等作家。還有林紓、曾樸等致力於翻譯外國小說,許多世界名作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
清初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狀況尚不能使思想界得到充分發展。當清朝重建起封建政治體制,加強了對思想的控制,後繼的思想家們也不得不隨之轉向。如閻若璩、胡渭繼承了清初務實的學風,博學多識,不尚空談,而研究方法則趨細密,只在詮釋古籍、辨別真偽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績。閻若璩考證《古文尚書》為偽書,胡渭考證《河圖洛書》為晚出,廓清了封建學術界長期的迷信盲從,但在清朝的高壓政策下,他們埋頭古籍,變得謹小慎微,失去了前輩思想家那種干預現實、評議朝政、臧否人物的戰鬥精神。
另一受西方影響較大的是地圖測繪學。康熙、乾隆時,國家統一,版圖鞏固,始繪製全國和各地的地圖,派人到各處實地測量。外國傳教士雷孝思、杜德美和中九_九_藏_書國學者何國宗、明安圖等參加了這項工作,採用西方經緯度定位和梯形投影的方法,所制地圖居當時世界水平的前列。
自然科學最早受到重視,是由於洋務運動中造船、制械、設廠、開礦的需要。江南製造局、北京同文館、上海廣學會翻譯了一大批自然科學作品。數學、天文、地質、地理、醫學、機械以及聲、光、化、電等科技書籍的出版,蔚為風氣。當時出現了最早一批科技人才,如數學家李善蘭、華蘅芳,化學家徐壽,工程師詹天佑等。20世紀初的留學生中也有不少攻讀科學、技術、醫學的。儘管科學剛剛傳入,中國的水平遠遠落後于外國,但畢竟衝破了封建社會傳統的知識結構,注入了嶄新的內容。
除了傳統的儒學以外,很多外國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帶來了西方的科學文化,包括數學、天文、曆法、物理、醫藥、地圖繪製、武器製造、繪畫、建築,等等,編寫了一些書籍。康熙帝本人還學習過西方科學,但清廷未用力提倡,知識界沉溺在儒家經典中,不了解西方科學的內容和價值。
農業方面,清代有《授時通考》《廣群芳譜》《補農書》等著作,詳細論述了各種作物的栽種和農業生產技術。
明清之際,激烈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深刻地影響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清初出現了一批具有較強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家,如詩人屈大均、陳恭尹、顧炎武、歸庄、錢澄之、杜濬。他們的篇章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堅強的鬥爭意志,抒發亡國之痛,詩風激昂。另外一些著名詩人,如錢謙益,詩作凝練工穩,主張自寫胸臆;吳偉業,風格典雅華麗,哀婉沉鬱,多以明清間的史事作題材。稍後則有王士禛標舉「神韻」之說,其詩清新流暢,多年雄踞詩壇。他的反對者趙執信,詩作勁拔峭刻。詞人則有豪放蒼勁的陳其年,婉約清麗的納蘭性德,聲律工整的朱彝尊。散文家有侯方域、魏禧、汪琬等,文筆生動流暢,善於敘事記人。清初的戲曲界,有洪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堪稱雙璧。前者寫兵荒馬亂中封建帝妃的愛情故事和生離死別,後者寫南明的興亡歷史和名士才女的悲歡離合,都深沉地寄託了亡國的哀痛。這兩部劇作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醫藥學方面,有名醫徐大椿、喻昌、柯琴等,對古代醫學典籍的註釋作出了貢獻。葉天士、吳瑭等開創了溫病學派,治療各種熱性病症,頗有效驗。王清任、王維德在外科領域進行探索,對人體臟腑的結構、部位以及癰疽病毒有一定的研究。
清朝中葉興起的一個經學流派。因漢代稱當時通行的隸書為今文,稱秦代焚書以前用六國所用的篆書為古文。儒家整理的經書用隸書抄錄的稱今文經,用篆書抄錄的稱古文經。以後,在經今、古文長期傳播的過程中,不僅是字體不同,對經書的解釋等也有差異。形成研究儒家經傳的對立的兩大流派。古文學派逐漸居於壟斷地位,今文學派逐漸被湮沒。清代復興今文經學,利用《春秋》公羊學以闡發其政治主張,故又稱公羊學派。首倡于乾隆年間的庄存與,奠基於嘉慶、道光之際的劉逢祿。戊戌變法失敗后,清今文經學也隨之迅速衰敗下去。

蔡元培像
蔡元培(1868~1940),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戊戌維新運動中,蔡元培同情維新派。他認為維新派失敗是因為沒有培養革新人才,從此走上興辦教育之路。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他曾站在維護新文化運動的立場上,使北大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
黃宗羲、唐甄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方面走在最前列。他們所著《明夷待訪錄》《潛書》,論證了專制君權的起源和實質,揭露了歷代專制帝王的昏淫殘暴,並希望通過學校議政,加強法治或實行地方分權來限制君主的專制權力。這雖然是難以實現的幻想,但他們的言論,如電掣雷鳴,震撼了窒息已久的思想界。顧炎武提倡務實致用,「多學而識,行必有果」,並注重調查研究,廣求證據,開闢了新的治學途徑。顏元講求「實學」,強調「躬行踐履」,主張講求功利,匡時濟民。他們的思想和實踐有力地影響了後世的學風。王夫之發展了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哲學傳統,批判了「道在器先」「https://read.99csw.com道本器末」的唯心論,精闢地指出:「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謂之道之器」,也就是說離開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就無所謂規律、理念。他又指出自然界和社會是「生生不息、變化日新」的發展過程,初步用辯證的觀點去觀察世界,研究事物,把中國的唯物主義思想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他還解釋天理和人慾的關係,說「私慾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了人們的合理慾望。方以智也是一位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並和哲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清初思想家在歷史學、地理學方面也作出了貢獻。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學術思想史。在他的影響下,繼者踵接,如萬斯同、全祖望、邵晉涵及稍後的章學誠,形成了以研究歷史著稱的浙東學派。顧炎武作《天下郡國利病書》,論列山川形勢、城邑關津、古今變易,開地理研究之先河。以後胡渭、閻若璩、顧祖禹、齊召南均曾致力於歷史地理的研究。
由於清廷文化政策的嚴格控制,知識分子既不滿於作為官方哲學的理學,又不敢評論政事、研究實際,只得把智慧和精力專註于整理、註釋古籍。乾隆時,漢學興起。這一學派以儒家經典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考其真偽,正其訛誤,辨其音讀字義,校勘異同。他們做了許多踏實的基本工作,消除了古代典籍在長期流傳中產生的錯漏、誤解和故意的篡改。在治學的態度、方法上,強調博學多聞,尊重客觀事實,力戒主觀武斷,運用歸納法,重視證據,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宋明理學讀書但觀大意,隨意發揮,游談無根,注重內心修省的弊病。
清初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活躍、最繁榮的時期之一,出現了以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等為代表的許多傑出學者。他們經歷了明末農民大起義和清兵入關的變亂時代,身受亡國破家之難,認識到明王朝的腐敗和封建理學的虛偽空疏,以犀利的筆鋒、奔放的熱情,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宣揚經世務實的思想,治學嚴謹,勇於創新,闡發了深刻而新穎的政治觀點、哲學觀點,開創了與宋明理學相對立的新思潮、新學風。
清朝為了鞏固思想統治,籠絡知識界,大力尊孔崇儒,給孔子加上「大成至聖先師」的尊號。儒家思想是理政、治學、處世、待人的標準,程朱理學又被視為孔子的真傳、儒學的正統,因此朱熹備受尊重,四書及五經中的一部分均以朱熹的註釋為準。清朝的統治安定以後,大規模編纂書籍,最著名的有《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和《四庫全書》(七萬九千余卷)。《四庫全書》收集歷代經、史、子、集各類書籍三千四百余種,其中有很多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已經失傳的書籍,包羅宏大,豐富浩瀚,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之總匯。但在編纂過程中,清政府對全國圖書作了一次大檢查,大批書籍被認為對清朝統治不利,歸入悖逆、違礙之列,遭到銷毀或篡改。
漢學家具有比較踏實的科學態度,發展了客觀而精密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們的研究領域狹小,局限在儒家經典的範圍內,不接觸現實,不研究自然科學、生產技術,也不敢談論政治和社會問題。研究的方法陷於孤立、靜止,缺少從事物的相互聯繫和運動中去考察,注意微觀研究,忽視宏觀研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雖然對古代典籍爬梳考證,做出了成績,卻不能提供新鮮理論和有系統的思想體系,也不易接受、消化西方剛傳來的科學技術。到了鴉片戰爭前夕,一個新的學派開始興起,這就是清今文經學。其代表人物有庄存與、劉逢祿、宋翔鳳,下及龔自珍、魏源。主要研究對象雖仍是儒家經典,但主張通經致用,留心實務,議論政事,強調變革,形成了區別於漢學的新學風。

容閎像
容閎(1828~1912),中國第一個留學生,近代改良主義者、教育家。字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今屬珠海)人。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1872年夏,組織了第一批幼童赴美,開啟中國留學史大幕。
科學技術
清今文經學
清朝對文化思想的控制十分嚴厲,發生了許多次文字獄,懲治極重,株連極廣。康熙時有庄廷鑨《明史》案,雍正時有呂留良、曾read.99csw.com靜案。乾隆時,文字獄更多,獲罪的人大多是下層知識分子。他們或腹有牢騷,愛發議論,或僻居鄉村,不知忌諱;或亂上條陳,干祿倖進;或吟詩作文,用字不慎。這些都招來了殺身破家之禍。這些案件多是捕風捉影,望文生義,濫殺無辜,以確立封建專制統治的淫|威。哪裡發生了重大的文字獄,地方官也要受處分。因此官吏們稍見文字違礙,即捕人抄家,羅織罪狀,株連寧多勿少,處理寧嚴勿寬。文人士子,惴惴自危,不敢議論當代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也不敢編寫歷史、研究現實,只得埋首故紙堆中,消磨智慧和志氣,使知識界思想麻木,萬馬齊喑。文字獄造成了嚴重的恐怖氣氛,對社會的影響是十分有害的。
清代文學成就最大的是小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借妖狐鬼魅,寫世態人情,故事曲折,形象生動,文筆優美,寓意深遠,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筆鋒犀利,諷刺深刻,揭露了科舉制的弊端和知識界卑劣醜惡的陰暗面,反映了封建末期的政治腐敗和文化、道德的淪喪。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最優秀的古典小說,它圍繞著貴族家庭中愛情悲劇的主題,展示了寬廣的、豐富多彩的歷史生活的畫卷,塑造了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歌頌了個性解放與堅貞的愛情,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的綱常倫理,預示了封建社會走向沒落和必然滅亡的命運。
清代的繪畫也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流派林立,名家輩出,色彩繽紛,富於創新。清初四僧,即弘仁、髡殘、石濤、八大山人,筆意高遠,畫風蒼勁,很有革新精神。畫壇正宗,推「四王惲吳」,即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吳歷。他們師法黃公望、董其昌,發展了傳統的文人畫,或工整明麗,或高曠秀逸,或深厚沉雄,各極其致。清中葉,有「揚州八怪」汪士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鱓、鄭燮、李方膺、羅聘,師法自然,風致高逸,隨意揮灑,不拘成格,極富情趣。還有西方來中國的畫家郎世寧,供奉內廷,在西洋畫法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國畫的特色,創作了許多描寫戰功、朝會和人物的畫幅。

清初的學術思想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發生、發展

清代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並開始接觸西方科學技術,但遠遠落後於世界上的先進國家。
學術研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宋明理學和乾嘉漢學都已走到了路的盡頭,一批既有舊學根基又受西方影響的學者,如康有為、嚴復、梁啟超、章太炎(即章炳麟)、蔡元培、王國維等脫穎而出。他們研究哲學和政治、歷史、文學,開始引進西方資產階級的理論和方法,在總結和批判傳統學術,開拓新的研究途徑方面作出了貢獻,在他們的推動下,進化論,天賦人權思想,平等、共和學說,真、善、美觀念,不脛而走,為沉悶、靜止的知識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清代中期,著名詩人有沈德潛、袁枚、翁方綱等。沈德潛主張「格調說」,認為作詩應平和雅正,怨而不怒,其詩多歌頌昇平之作。翁方綱主張「肌理說」,以學問入詩。袁枚主張「性靈說」,重視個人的感受,強調性情和靈感的作用,開新鮮獨創的詩風。文章則有方苞、劉大櫆、姚鼐的桐城派,倡導古文義法,主張文以載道,要求文章的內容有益於世道人倫,又發展了作文的技巧,講究氣勢、條理、修辭、音節等等。桐城派的古文對後世影響甚大。
建築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宮殿、園林、寺廟、宅宇、城垣的建築,盛極一時。或雄偉莊嚴,或富麗典雅,彩繪藻飾,光彩照人,庭院草木,錯落有致。著名匠師梁九、雷發達均有高超的設計和施工技藝。外國傳教士蔣友仁、王致誠等帶來了西方的建築技術,設計了圓明園內西洋樓、大水法等建築群。

英法聯軍焚燒后的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諧奇趣左翼八角亭
在曆法方面,清初廢棄了沿用已久、誤差漸大的傳統的《大統歷》,改用利瑪竇、湯若望等編著的《時憲歷》,吸取了西方的天文理論和計算方法。這是中國最早跨入近代科學的一個領域。當時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王錫闡、梅文鼎等頗能中西兼采、潛心天算,作出一定的成績。以後西學的輸入中斷,乾隆時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許多已經失傳的古代算書,於是古算學的研究一度發展。
清代,官方和學術界read•99csw.com都不重視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故這方面的成就不大,和同時代的西方國家相比,落後甚遠。明末清初有不少外國傳教士傳來了西方的科學,雖有某些影響,但並未得到重視,沒有傳播推廣。清中葉,由於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原因,外國傳教士中止來華,從此,和外部世界的聯繫更加阻隔。清代科學技術的落後是中國貧困積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有清一代,在某些傳統的科學技術領域中比前也有所進展。

近代知識分子的出現和新學的傳播

漢學中有兩大派別:⑴以惠棟為代表的吳派,尊信和固守漢代儒者的說經。他們認為,漢人離古不遠,遺說尚存,要弄清古代聖賢的經典,必須遵循漢儒的註疏詮釋。惠棟專精《周易》,對漢人的遺說搜輯研究甚勤,而較少發揮自己的見解。所以這一學派被統稱為「漢學」,以與專治理學的「宋學」相區別。其他學者有沈彤、余蕭客、江聲、王鳴盛、錢大昕,他們都是蘇州附近人,故稱「吳派」。吳派的宗旨被認為「凡古必真,凡漢皆好」。其中錢大昕的學術成就較高,能稍稍擺脫墨守古訓的痼疾。⑵以戴震為代表的皖派,治學宗旨和研究態度與吳派相似,不同的是戴震等有自己的見解和是非標準,並不專崇漢儒。戴震學問淵博,識斷精審,擅長音韻訓詁、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數學等。他還和其他漢學家不同,寫了許多「義理」文章,闡述唯物主義思想,發揮人性論和理欲說,正面與「宋學」對抗。他認為,「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要求,應該在理智的指導下,合理地得到滿足,這就是「善」;反對理學家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慾」。指出程朱理學把老百姓的「饑寒愁怨」「常情隱曲」都說成是萬惡的「人慾」,因而抹煞了群眾正當的生存要求,是殘忍而虛偽的說教。又指出,理學家所說的「天理」,並不是真理,而不過是主觀偏見,是強者欺凌和壓迫群眾的口實。他沉痛地喊出了「后儒以理殺人」的呼聲。戴震的弟子與後輩多安徽和揚州附近人,有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洪榜、汪中、焦循、凌廷堪、阮元等,各在自己的專門領域中作出了貢獻。乾嘉之際,漢學大盛,治經、考史、文字、聲韻、天文、歷算、地理、金石以及目錄、校勘、輯佚、辨偽、版本等學蔚起,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清前期的文化政策

文學藝術

《桃花扇·眠香》
選自清代堅白道人所繪《清彩繪本桃花扇》。描繪了李香君、侯方域成親時的場景。
清代的思想文化,豐富絢麗,流派眾多,人才輩出,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清初,一度產生幼弱的民主啟蒙思想,但由於生產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清朝的思想高壓政策,進步思想未能得到正常發展,思想文化界仍不能衝出儒家的樊籠。

漢學的興起

清初思想家對現實持激烈的批判態度,他們大多數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同時對清朝奉為官方哲學的程朱理學,口誅筆伐,指責理學家是「奴君子」「優孟衣冠」「亡國之學」「禍烈于蛇龍猛獸」。他們健筆凌雲,激揚風氣,盡情鞭撻封建末世的諸多弊端,提出新穎的見解,使當時的思想界十分活躍。
隨著新經濟、新階級的出現以及國外科學、文化的傳入,中國的知識界也發生急劇的變化。鴉片戰爭時,個別有識之士如林則徐、魏源開始睜眼看世界。魏源針對中國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發展的弱點,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了解外情,仿造外國的槍炮軍艦。此後,知識分子中要求學習外國、進行改革的思潮日益高漲。戊戌變法以前,早期的改良主義思想家有薛福成、馬建忠、王韜、容閎、鄭觀應、何啟等人。他們有的遊歷外國,有的居住香港、上海,較多接觸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他們不僅主張仿造或購買外國的堅船利炮,提倡開工廠、興礦業、築鐵路、設學校、譯書籍,並且主張在政治、經濟制度方面作某些改革。他們提出「重商」,宣稱「商」是富國強兵的關鍵。他們所說的「商」,包括以對外貿易為中心的整個工商業,即是要求發展本國經濟,保護民族工商業,促進出口,堵塞對外貿易的巨大漏卮。他們又認為中國的落後和貧窮是由於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政治關係不正常,專制君主政府和不當權的紳商以及人民大眾之間矛盾尖銳,九_九_藏_書隔閡太深,希望在不觸動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上,放鬆控制,重視輿論,緩和上下矛盾,讓中下層的紳商分享權力。早期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著書立說,提出許多改革措施,向統治者進言獻策,是向西方學習的先驅。但他們寄希望于封建當權派的自動改革,缺乏推行改革的力量和實際手段。

文字獄

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明文字獄始見於洪武七年(1374)。時蘇州知府魏觀將新府衙建於張士誠宮殿舊址,高啟作《上樑文》中又有「龍蟠虎踞」四字,因此觸犯明太祖朱元璋忌諱而被殺。明初文字獄貫穿洪武一朝,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推行文化專制統治所採取的極端手段,併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效法。清代文字獄,一般以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鑨《明史》案為起始,在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間,文字獄多達上百起,且愈演愈烈。清代前期文字獄的冤濫,極大地桎梏了學術思想的發展,助長了阿諛奉承、誣告陷害之風,是歷史發展中的濁流。到乾隆末葉文字獄趨於平息。

理學

宋元明清時期以討論理氣、心性等問題為中心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二程、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範疇的學說,即程朱理學。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有:本體論問題,即世界萬物的本原問題;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係問題;認識論問題,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看,主要有以下派別:張載為代表的氣一元論哲學;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理一元論哲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一元論哲學;邵雍為代表的象數學。與理學有聯繫的,還有北宋時的王安石,他的學說被稱為「新學」。

在器械方面,也引進了西方的製造技術。傳教士曾為清廷造過不少大炮。康熙時,戴梓發明了連珠銃、衝天炮,頗具威力。但中葉以後,國家承平,只強調刀矛騎射,不重視火器的改進。中國不乏聰明才智之士,能製造各種精巧的器具、機械,如眼鏡、望遠鏡、溫度計、鍾錶、水車,但這種研究和製作,被視為奇技淫巧,得不到提倡和推廣。

顏元像
顏元(1635~1704),清初哲學家。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直隸博野(今屬河北)人。他反對理學,認為「理氣俱是天道」,理與氣是道不能分離的兩個方面。
中日甲午戰爭后,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使改良主義的思潮進一步高漲。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維新運動,其主要代表有康有為、嚴復、譚嗣同、梁啟超等。康有為除多次上書要求變法外,並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他利用「今文經學」,議論時政,抨擊受歷代統治者尊崇的古文經典,反對墨守成規;又以孔子「托古改制」為變法尋找根據。他寫的《大同書》(原名《人類公理》)則為未來社會描繪了美好的藍圖。嚴復除寫作一批政論文章反對封建政治和文化,曾翻譯了《天演論》《法意》《原富》《群學肄言》等,系統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社會學說。特別是《天演論》一書,發揮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嚴復在翻譯過程中加進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大聲疾呼如不變法圖強,必將遭到弱肉強食的命運而亡國滅種,這對知識界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譚嗣同是維新派中最激進者,他在《仁學》中猛烈抨擊封建的綱常倫理,指出「君為臣綱」最黑暗而無人理,號召衝決綱常名教的網羅,矛頭直指清朝專制主義的統治。梁啟超以清新犀利的筆鋒寫《變法通議》,闡述變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號召向西方學習,並主張伸民權,設議院。這些思想家和他們的著述、譯作,在社會上發生很大的影響,形成一個解放思想的啟蒙運動。
隨著近代知識分子的增長,西方的思想迅速傳播,在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形成西學和中學、新學和舊學的尖銳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