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靜與動 引言

第六章 靜與動

引言

其實,如果說老子真的有什麼「辯證法」的話,他的「辯證法」也不是黑格爾式的「辯證法」。就拿「靜」與「動」這一對矛盾來說吧,老子有他自己獨到而又精彩的見解。我們從教科書上學到的黑格爾「辯證法」通常是這樣講「動」與「靜」的:萬事萬物中「靜」只是相對的、暫時的,而「動」則是絕對的、永恆的,任何事物都是通過矛盾運動而發生變化,矛盾雙方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而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風平浪靜,只有無休無止的動蕩和鬥爭在等著我們。老子對此卻有決然相反的看法read.99csw.com,《老子》16章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他說自己從萬物的生長發展中發現了這一特點:它們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各自又回歸到了原先的起點,這一過程叫作「返本歸根」,而「返本歸根」的「本」或「根」就是「靜」。世界上的「有」(萬事萬物)生於「無」(道),「動」來於「靜」,「靜」是紛紜事物的本源與本性,所以他說「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回歸本根就是回到了「靜」,回九*九*藏*書到了「靜」也就是回歸了本性。回歸「靜」的本性是萬事萬物不變的法則(「常」),能認識這一法則便是「明」。我們不妨用一粒小麥作比方,它通過發芽、生長、成熟、歸倉,又回到原來小麥「靜」的形態。萬物都默默地守著自己的本性,靜靜地吸取大地的雨露精華,安享著各自天然的壽命,「靜」是主宰和根本,「動」則是現象或表現,所以,「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老子》26章),「清靜為天下正」(45章)。
立身處世當然要守母以存子或守本以舍末,因此我們read•99csw.com應該「致虛極,守靜篤」(16章),力戒精神的動蕩浮躁,永遠保持心境的虛靜恬淡,這樣才能做到「以靜制動」「寧靜致遠」。
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以西方人慣有的傲慢,用極端輕蔑的語調把孔子狠狠奚落了一番,他說「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裏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我們根據他的原著可https://read.99csw.com以斷言: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19—120頁)。這裏順便說一下,西塞羅只是希臘哲學的複述者,雖是個一流的雄辯家,卻是個三流的哲學家。連三流的西塞羅也比不上,在黑格爾眼中孔子簡直就不入流了。黑格爾對老子好像還能稍假辭色,認為老子的哲學儘管「仍是停在初級的階段」,但多少還能把握一點「純粹抽象的本質」(《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29頁)。
九_九_藏_書底是黑格爾對還是老子對呢?我認為用不著什麼哲學修養就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如果老是躁動不安,不僅會一事無成,甚至還可能難享天年;一個國家如果老是動蕩不寧,政局長期不能安定,成天在鼓噪著運動鬥爭,就會迅速走向滅亡。是以「靜」來休養生息,還是以「動」來顛簸折騰,誰對誰錯、誰好誰壞不是明擺著的嗎?
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的學者也總想給老子和黑格爾「牽線搭橋」,生搬硬套地說老子思想富於黑格爾意義上的「辯證法」,好像這樣一來就抬高老子的地位,這樣一來我們老祖宗臉上似乎就有光彩。真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