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進與退 1、為什麼說「上善若水」?

第七章 進與退

1、為什麼說「上善若水」?

水一身而兼有七善,還從未受到別人的嫉妒和刁難,這是因為它從不憑藉優勢爬在別人的頭上,從不利用方便佔據萬物的「上游」,不與萬物相爭又怎會招來萬物的怨恨?
水可以說是「上善」的化身。
水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人們都厭惡的卑下之所,它柔弱、趨下、不爭,最接近於我們所說的「道」。像水一樣處世的人才最為完美,才能臻於人們所常言的「上善」。
然而,「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每國的國王只能有一個,各國首相僅限於一人,各項運動項目中冠軍金牌只有一塊,詩壇桂冠也不可能同時戴在幾個人頭上,可在現實生活中又人人都想獲得權勢和榮譽,用曹操的話來說,天下不知多少人想「稱帝」,多少人想「稱王」,不知多少人想奪冠軍,多少人想當「皇后」。為了龍袍加身,為了權傾朝野,為了稱雄體壇https://read•99csw.com,為了……千百年來人類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喜劇。神話傳說中就有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而觸不周之山」的故事,觸折了「天柱」,弄斷了「地維」,以致「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爭權奪利反而更不「文明」。且不說春秋無義戰,且不說劉項相爭,且不說王莽篡漢,單是現代史上的軍閥混戰,就不知使多少人變成刀下鬼、階下囚。爭奪皇權就要颳起血雨腥風,爭奪兵權便會屍橫遍野,爭奪話語權同樣要攪得烏煙瘴氣。到頭來,爭奪皇權的大多飲恨而亡,爭奪兵權的大多血灑疆場,爭當冠軍的大多鎩羽而歸,爭奪話語權的大多仍然讓別人發號施令,而那些「壯志已成大業」的勝利者,情況也並不更加美妙,「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九*九*藏*書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這句名言,肯定會讓那些志得意滿者聽了心灰意冷。
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佔先」「在上」「居前」,無處不受到人們的讚美和艷羡,而「落後」「掉隊」和「在下」,總是遭到大家的鄙棄和白眼。社會從來都是將掌聲、鮮花和崇敬獻給那些「沖在前頭」和「居於上頭」的人,至於那些「處於下層」或「落在後面」的倒霉鬼,則只能飽受社會的蔑視和唾棄,最多也不過是受到少數人的憐憫與同情。
(參見原第8章)
水的確和人不同,它沒有想到要與別人「爭上游」,也沒有想去占別人的「上風」,而是一心朝低處流,始終往下方滴。人與水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最後自然就落得兩種決然相read.99csw.com反的下場:拚命「爭上游」的往往被卷進了漩渦,竭力想「佔上風」的常常被摔得粉碎,而往下滴的最終滴穿了石頭,朝低處流的終於匯成了咆哮的黃河,匯成了漭漭的長江,匯成了壯觀的湖泊,匯成了浩瀚的海洋。這倒是應驗了「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民諺。
在常人眼中,「往低處流」是「犯傻」,「往高處走」才聰明。可是「聰明」人最後幹了傻事,「犯傻」的水結果卻比人聰明。自命「聰明」的人類好像該問問這是「為什麼」了。
誰不希望聽到掌聲?誰不想得到鮮花?誰願意遭人唾棄?誰樂意被人憐憫?難怪誰都有其人生的優越感目標,每個人都想「超越」別人。在從政的人中,胸懷「霸氣」者想當萬民之主,有經綸之才者想拜相封侯,膽大強橫者想獨霸一方,甚至連落草為寇者也想「佔山為王」。男歌唱演員希望成為https://read.99csw.com歌壇「歌王」,女電影明星希望成為影壇「皇后」,體操運動員希望成為「體操王子」,詩人當然也希望摘下詩壇桂冠。「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這是昔日皇帝的野心。「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是當今領袖的壯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這是從前文人的人生追求。「要麼成為大公司的總管,要麼站在學術界的前沿。」——這是眼下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這是古代婦女對自己「居」社會「上頭」丈夫的自豪。「我先生是全國首富。」「我先生是公司總裁。」——這是如今女性對成功丈夫的誇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這是近代外國偉人的名言。「不想當世界冠九九藏書軍的運動員,就不是最佳選手。」——這是現代普通教練對運動員的激勵。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概算得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了。我們隨時都能聽到「力爭上遊」的吶喊,隨時都能見到「沖在前頭」的宣傳,更隨時感受到「爭當先進」的壓力。
做人要像水那樣避高趨下,順其自然而無所違逆;心境要像水那樣清明淵深,永遠保持其恬淡虛靜;對人要像水那樣利澤萬物,博施廣潤而不求回報;說話要像水那樣嚴守信用,逢圓便迴旋,遇方就轉折,遭堵必停蓄,開決又流動;為政要像水那樣清污滌垢,剷除一切渣滓敗類,還社會以安寧,還民風以淳樸;處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裝在圓器中就成為圓,注入方盒中又變成方,隨物賦形而不滯於一;行動要像水那樣不失時機,一入冬就結冰,一開春便融化。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孰得孰失?孰愚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