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進與退 6、高者應就低

第七章 進與退

6、高者應就低

在這種情況下,大國能主動對小國謙下,就可以贏得小國的尊敬和歸附;小國能對大國謙下,就可以取得大國的保護和包容。一個是以謙下讓小國歸附,一個是以謙下讓大國包容,大國不過是想團聚小國,小國不過是想見容於大國,兩者要想達到各自的目的都非得處之以謙下不可。
周室衰微以後天下諸侯爭霸不休,在不長的時期內出現了三十多次弒君篡位、五十多個小國相繼滅亡的慘劇,先後爭奪霸主地位的有齊、read.99csw.com晉、宋、楚、秦等國。
大國應像居於下流的江河,處於天下雌柔的位置,成為天下眾望所歸的地方。強大的國家要想成為各國的盟主,絕不能憑藉武力以大吞小、以強凌弱,而應以謙下為懷,以寬容得眾。
在爭霸的過程中,各國之間常發生殘酷的兼并戰爭,今天韓、魏、趙三家分晉,明日趙國攻打魏國,後日便韓國滅掉鄭國,過不了幾天是田氏代齊,很快又是魏取秦之西河,接著秦read•99csw.com又敗魏于石門,到戰國中期形成秦、楚、魏鼎峙的格局,到孟子、莊子的時代天下忙於合縱連橫——或是諸侯六國合縱以抗秦,或是諸侯各國連橫以事秦,人們都「以攻伐為賢」(《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攻伐征戰、殺戮流血、破壞混亂成了春秋戰國的社會常態。在血腥攻戰、殺戮破壞的世道里,下層老百姓最遭殃受害,經濟文化也停滯不前,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在既沒有人人遵循的價值https://read•99csw•com準則,也沒有各諸侯國不敢不聽命的政治強權的時候,如何來重建人際秩序,如何來恢復社會穩定?
春秋時晉國大夫智伯既高大魁梧又強毅果敢,既善御精射又能言善辯,他經常以此欺侮其他大夫,並無故強佔他人的封邑,最後晉國的韓、魏、趙三氏聯合起來消滅了他,並且「盡滅智氏之族」。
謙下是實現自己願望的法寶,人類如此,動物亦然。雌雄相爭的時候,雌性動物常以虛靜、柔弱、謙下勝過逞強九_九_藏_書、好勝和狂傲的雄性動物;兩軍相持的時候,常常也是驕兵慘敗;兩國相爭的時候,同樣也是驕橫之國先亡。當然在大國與小國相處時,大國尤其應該有謙下的氣度和胸懷。
「大者宜為下,高者應就低」,是「大道」謙下、柔弱、不爭這一特徵在國際與人際關係中的體現,因而它不僅是國與國相處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每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違背了這一原則就會落得和智伯同樣的下場。
(參見原第61章)九-九-藏-書
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的「智伯」還少嗎?「高高在上」便不能得眾,「恃強凌弱」更是自取滅亡。
在列國爭強的格局之下,小國固然不得不依附於大國,成為混戰中大國的附庸和棋子,但大國也不得不拉攏小國入盟,小國在敵對的大國之間可以影響各大國的勢力消長,改變各大國的強弱對比,大國兩強相爭時小國入盟哪一方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重要力量,因而大國與小國之間都離不開對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