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仕與隱 1、當官:為人還是為己?

第八章 仕與隱

1、當官:為人還是為己?

天地化育萬物卻不佔有萬物,萬物蒙其澤但不知其澤所來。同樣,君主和領導者領導人民卻不能壓榨人民,讓人民受其惠卻不要人民感其恩。為人民竭盡全力而毫無保留,替社會謀其利但不據為己有,普施廣濟而不求回報,這才是每個出仕者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前面章節中我們曾說到:人應效法地,地應效法天,天應效法道,而道則自然而然。人的一言一行既然應以天地為楷模,那麼我們就要像天道那樣至公無私。常言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就是因為它們的存在不為一己私利,天不因其私利而覆蓋,地不因其私利而承載九*九*藏*書,日月不因其私利而燭照,四時不因其私利而運行,正是由於天地、日月、四時沒有自己的私心,天地之間的萬類萬物才得以化育生長。
有些人出仕的動機原本就不純潔,他們走上仕途不僅不想利物愛民,反而絞盡腦汁如何蠹民利己、害物自肥。眼前平坦的正道不走,偏要走那些歪門邪道。許多統治者一上台就大興土木,把宮殿修得巍峨壯麗,把行宮建得金碧輝煌,將天下珍寶劫掠殆盡,將全國美女選入後宮,穿上錦繡華貴的衣著,靨飽各地美味佳肴,佩帶鋒利的寶劍,坐著豪華的高車。統治者役民力、奪農時,使得田地成片九_九_藏_書成片地荒蕪,他們興土木、廢農商,使得公私倉庫全都空虛,全國各地市場一片蕭條。老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上無片瓦擋風雨,下無寸土謀生存。
這樣巧取豪奪、縱慾荒淫的統治者,事實上已不是一國的君主,而是名副其實的強盜頭子。
人們常常將道家與隱君子連在一起,以為一為道家則必定隱居不仕,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道家只是強調有能而不矜其能,有功而不居其功,絕沒有要人們有能力卻藏之不用,更沒有反對人們因資而立功。至於是出仕還是隱居則應根據各人的志向和個性而定,直木不宜做車輪,曲木當然也不適於做屋九_九_藏_書樑。由於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追求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身處朝廷如魚得水,有的人一入官場便如拘如囚。陶淵明入仕有「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之嘆,李白應詔入京有「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之歌。陶李二人都被後世目為受道家影響很深的詩人,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二人並無高下之分,出仕與歸隱本來就沒有雅俗之別。嵇康認為,堯舜稱帝於世,許由岩棲終身,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接輿行吟於田畝之中,可以說都實現了各自的志向。每個人人生道路的選擇固有不同,而要達到的人生目的卻完全一樣:讓萬物各遂其性,讓人https://read•99csw.com們各得其所。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中也說:「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于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只要根據自己的本性以盡自己的本分,不管是出仕還是歸隱都會「傲然稱情」。
既然是強盜頭子就不會有好下場,越是掠奪貪婪,越是荒淫腐敗,他們的滅亡就越快,他們的結局就越慘,不信,你們看看殷紂王,看看周幽王,看看隋煬帝,再看看陳後主!
陰陽之和並非為了某一類人物的成長,甘露時雨並非滋潤某一種植物,作為萬民之主或單位之長怎麼能只為自己一人呢?《呂氏春秋·貴公》中記載說:古時楚國一位老兄遺失了一把弓卻不尋找,他九_九_藏_書解釋自己不尋找的原因說:「是楚人丟失了它,又是楚人拾到了它,又何必再去尋找呢?」孔子聽說后評論道:「去掉前面那個『楚』字好了,是人失之又是人拾之,又何必『楚人』呢?」老子聽到孔子的言論后說道:「去掉『人』字就更好了,人失之而天下得之,又何必非得『人』拾到才行呢?」呂不韋在文中讚歎說:「與那位失了弓的楚人和儒家聖人孔子相比,老子才真正稱得上『至公無私』。」
(參見原第53章)
出仕還是歸隱可根據自己的稟性和志向進行選擇,但一旦選擇出仕以後就應該公而無私,就必須利物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