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 戰與和 8、戰火起於貪慾

第十章 戰與和

8、戰火起於貪慾

(參見原第46章)
窮兵黷武無一不是由於統治者的貪婪與荒淫。李白就曾對「青海橫行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的戰事大加撻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酌有懷》),李頎也對「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的國君極度鄙夷(李頎《古從軍行》)。
假如國家君主昏庸而政治黑暗,對內就會壓榨、暴虐自己的人民,對外也將侵略、攻打其鄰邦;對內暴虐則百業凋敝,對外侵略則戰事頻仍;百業凋敝牲畜就急遽減少,戰事頻仍則士卒喪命很多;牲畜少,戰馬自然就緊缺,士卒死傷太多,軍隊的戰鬥力就read.99csw•com會低下;戰馬缺就不得不讓快生小駒的母馬也用來打仗,士卒少連國內的兒童也得上戰場去當炮灰。
在一個君主英明而政治清明的社會裡,國家對外不結怨于鄰邦,對內施德澤於民眾。外不結怨于鄰邦則與他國相待以禮,內施德澤於民則待民以仁;待他國以禮便不會燃起戰火,待民以仁則君主不至於驕淫。既然外無戰事而內禁驕淫,君主就用不著馬匹四處征伐,也用不著馬匹運輸寶玩珍奇,臣民也用不著馬來馳騁疆場、衝鋒陷陣,上下一心於農業耕種和國家建設,因而在這樣的社會裡,人們必定會用馬來種田。
戰禍正起於貪慾佔九-九-藏-書有,和平則來於恬淡知足。
羅素認為,對於統治者來說,在他人身上濫施淫|威是一種快樂,依靠他人勞動而生活也是一種快樂,征服者比被征服者無疑更多地享有這兩種快樂。
成書于西漢時的《鹽鐵論·未通》中有這樣一則記載:「聽說從前沒有徵伐胡與越的時候,賦役輕而百姓足,入藏新糧而食用陳谷,衣服暖和又輕便,糧帛充裕,牛馬成群。農夫用馬耕地載貨,人民不知征戰騎射。後來師旅徵調頻繁,戰馬奇缺以母馬入陣,因而駒犢生於戰場,六畜不育於家中,五穀不殖於田野,百姓吃不上糟糠。」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災禍沒有過於不九*九*藏*書知足的了,罪過沒有過於貪得無厭的了。不幸的是,統治者常常就不知滿足,昏君更往往貪得無厭,因而不義的戰火就燒個沒完。為了滿足國王征服的野心,就是送上千百萬人的性命也要奪得一寸土地;為了滿足國王奢侈的生活,無數男兒的鮮血只換回了幾顆葡萄;為了國王的榮耀和尊嚴,不惜讓大地上血流成河,不惜讓荒野白骨成堆……統治者為了顯示他的威嚴和強大,總想使別人怕他而不是愛他,總想使鄰邦臣服他而不是親善他,總是想讓天下財富個人獨佔而不願與人分享,總想讓別人屈服而不是讓人信服,所以他們總是抑制不住燃起戰火的衝動。
古代斯巴達與read•99csw•com特洛伊為爭奪美女海倫而大興干戈,顯然不是由於兩國國王缺妻少妾;古代中外統治者不斷發動開邊戰爭,很少是因為這些國家土地逼仄;希特勒進攻法國和蘇聯,當然也不是他缺吃少穿。
那麼,統治者為什麼總是不顧國家前途和人民生死一次又一次地輕啟戰端呢?挑起戰爭的內驅力就是貪慾。
戰爭往往使國家陷入災難,使人民白白犧牲,除了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能激起人民的參戰熱情外,大家厭惡和抗拒一切窮兵黷武的不義之戰。
杜甫的《兵車行》就是對不義戰爭的控訴:「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read.99csw.com;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唐天寶十四年(755)唐玄宗發兵遠征南詔,「去者無全生,十人九人死。岱馬卧陽山,燕兵哭瀘水。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劉灣《雲南曲》)。仗打敗了就是士卒送命,仗打勝了卻是將軍居功,這就是劉灣在《出塞曲》中所說的「死是徵人死,功是將軍功」。張蠙的《吊萬人冢》也說出了徵人的心裡話:「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
戰爭是兩個集團或敵國之間的武力衝突,敵對雙方都想將對方斬盡殺絕以達到各自的目的,而這些目的不外乎對權力的慾望和對財富的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