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版後記

初版後記

古代文學研究的真正突破應當表現為:對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品、重要的文學現象、著名的文學流派和社團,提供了比過去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刻的理解,並作出了更周詳的闡釋,更縝密的論述。從偉大的作家身上不僅能見出我們民族文學藝術的承傳,而且還可看到我們民族審美趣味的新變;他們不僅創造了永恆的藝術典範,而且表現了某一歷史時期精神生活的主流,更體現了我們民族在那一歷史時期對生命體驗的深度。因此,對偉大作家進行研究的學術意義不言自明,而這種研究的學術難度更無須多說。越是偉大的作家前人研究的成果越多,後來的研究者也就越難有所突破。對大作家進行個案研究,往往要翻許多史料,看許多文集,才可能對他們的某一方面有點新的感悟和認識,這有點像漁人在整個大海里撒網,到頭來可能只在一個海角里撈取一條魚。這不僅需要深厚的功力、學術的敏感,還得有堅韌的毅力和極大的耐心。顯然,這四種因素我一樣也不具備,這兩年寫陶淵明不僅使我吃盡了苦頭,而且深感自己勞而少功,通讀全稿更使我清醒地意識到,我從事這種研究的結果好像那些不善經營的企業家,做的是高投入低產出的賠本生意。也許,我再也沒有勇氣來繼續陶淵明研究了,一方面是由於我明白自己缺乏相應的胸襟和才氣,不可能真正體悟大作家的博大與崇高,一方面是由於我缺乏耐心和毅力,不可能一輩子只與一個偉人打交道,更何況我們這個文化積淀深厚的古老民族,學術的風景點又太多太誘人。
華中師大西一村寓所
我讀研究生期間學的是read•99csw.com唐宋文學,自西南師大畢業回華師母校工作后,便被安排從事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文學的教學。這時魏晉向我敞開了一片新的天地,阮籍、陶淵明等人的詩歌,王粲、陸機等人的辭賦,曹丕委婉親切的書信,潘岳纏綿哀怨的誄文,還有王弼、嵇康那罕見的思辨奇才,以及許多魏晉士人那雋妙機智的談吐,無一不讓人著迷。三年前我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世說新語選注》的前言中說:「由於生活中常常囊中羞澀,撈錢成了我們人生的唯一目的,柴米油鹽耗盡了我們大部分精力,如今我們的精神越來越荒蕪淺薄,只一味渴望那種俗氣的幸福,只一味尋求那種粗野的刺|激,多虧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魏晉士人的音容笑貌言談應對,讓我們能見識見識什麼叫超然脫俗,什麼叫高潔優雅,什麼叫瀟洒飄逸。」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魏晉的文獻典籍,想對魏晉文化有一點真正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我決定先選魏晉文化中的一個側面或一個代表人物作個案剖析,然後再從整體上把握魏晉的精神現象。王弼、嵇康、阮籍、陶淵明我都很感興趣,而最後選定闡釋陶淵明則與我個人當時的存在境遇有關。前些年母親體弱多病,小孩入托、上學,弟弟又在讀書,物價一天便漲一次,而工資兩年才加一回。母親住院我不得不四處借錢,日常生計也總是入不敷出,我經常被逼得焦頭爛額。那時武漢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大批「孔雀東南飛」,我的家人也一個勁地鼓動我南下廣東。我並不是甘於淡泊喜歡清貧,也不是不知道錢是種好東西,只是我深知自己為人木訥內向,即使去了廣https://read•99csw•com東家境也不會有多大的改善,票子滿天飛還是飛不到我口袋裡來。在武漢窮還能找到窮朋友,到廣東要是窮了又沒有窮陪伴,那境況豈不是更慘?幾經權衡,我決定還是待在武漢華師「從吾所好」。這時,安貧守拙的陶淵明便使我感到更加親切。
對陶淵明感到親切並不等於對陶淵明有深刻的理解。僅從我寫作的心態就可以看出,我遠沒有達到與陶淵明這位偉大詩人展開深層次對話的精神境界。陶淵明當年吟詩作文只為了「自娛」(《五柳先生傳》),而我闡釋陶淵明的過程雖然充滿了樂趣,但我寫這些文章主要不是為了自己精神的怡樂。不忘世俗名利便寫不出好的詩歌,不能超然于得失又豈能搞出真的學問?目前國內有些老一輩學者不計個人的名利得失,將自己的主要精力甚至全部學術生命獻給陶淵明研究,並且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我對他們這種學術態度一直心懷敬意。
戴建業
我對母親更是有愧於心。先父是在腐敗黑暗的舊社會裡成長起來的小知識分子,在「史無前例」的時期受盡了非人的折磨。開始是我家中被洗劫一空,接著便是他個人被反覆批鬥。三五成群的人經常來我家「調查材料」,「調查材料」者也許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人,也許是根本沒有把我父親當人,他們動不動就無端地作踐他。我父親為人急躁剛烈,在人世受到如此欺侮和羞辱,他竟然沒有想到自殺或沒有真的自殺,這無疑主要應歸功於我的母親。雖然父親帶給她的只有貧窮屈辱和擔驚受怕,雖然父親一輩子倒霉透頂一事無成,但她與父親始終相依相九-九-藏-書伴,在任何時候都無尤無怨。父親在外面越是受打擊和侮辱,母親越是對他表示尊重和理解,使身心交困的父親有勇氣面對生活的不公和人生的不幸,滿懷希望地等待著東方的黎明,而不忍心拋下我們母子撒手人寰。母親對我們兄弟倆更是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在「形勢大好不是小好」的日子里,她把僅有的大米留給我和弟弟吃,自己長期以紅苕和青菜充饑,把僅有的新布給我們兄弟做衣服,她自己身上總是補丁摞補丁。我們的健康就是她的快樂,我們的成長就是她的幸福。不管在社會上受到什麼樣的欺凌嘲弄,回到家裡我們總能享受到許多同伴享受不到的母愛和溫暖,記得小時候我與弟弟儘管衣著破舊,但仍比大多數同伴穿得整潔得體。粉碎「四人幫」后我們兄弟相繼考上了大學,母親又一個人勞動供我們讀書。如今,她為了不給已在國內教書和仍在海外讀書的兩個兒子增添負擔,借口不習慣城市住房的狹窄和環境的喧囂,仍回到那個偏僻落後的山村,仍在那棟破舊老屋裡乾著力所能及的勞動,仍過著僅免於饑寒的儉樸生活。身為人子,愧對母親!我們兄弟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多虧了我們的母親,是母親使我們在被人歧視的歲月里能比較體面地做人,是母親使我們在困境中仍熱愛生活,是母親使我們在那種令人失望的時候仍對未來心存希望。我至今之所以在貪婪、自私、虛偽、世故這些方面還沒有達到我們這個時代應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恐怕還是由於母親的巨大影響,是這位樸實善良的女性在那個晦暗的日子里向我亮出了人性的美麗與光輝,使我即使在今天這種人人搖頭扼腕的世風之下,仍然不能接受「他人即地獄」「人對人是狼九-九-藏-書」這一類陰森森的命題。一想起母親,我就不敢不打起精神掙扎奮鬥,我本想在此書的扉頁上題詞「獻給母親」,可是與她一生所受的磨難和飽嘗的辛酸相比,這本薄冊子還不配作為獻給她的禮物。假如我真的把自己寫的這些半通半不通的文字獻給了她,讓滿頭銀絲滿臉皺紋的老母,明明白白地知道了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原來是個毫無出息的大笨蛋,那真不知她老人家該有多傷心。
如果沒有華師出版社編審陳昌恆先生兩年前主動向我約稿,如果沒有他這兩年來不斷地指點、鼓勵和催促,我的陶淵明研究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對他這種熱情關懷我深表感激。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常與范軍兄一起討論,並採納了他的許多建設性意見;湯江浩學弟通讀了全稿,正誤多處;程繼松、董中鋒兄在寫作和出版過程中提供了許多幫助。這些真摯的友情使我感到溫暖。此外,還得感謝研究生陳桂華、寧薇、王芳先後為書稿所做的細心校對。我所在教研室幾位老教授一直關心著本書的寫作。丁成泉老師抱病為我審讀了部分重要章節,還密密麻麻地寫了幾頁評語,不僅對我勉勵有加,而且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甚至一一校正了列印稿中的錯別字。一年前我與李廣柏老師住房相鄰,學有疑難隨時向他請教,向這位學者問學使我受益良多。出版社聘請兩位老教授曾祖蔭老師和陳竹老師為拙稿二審和三審,他們的審讀使我避免了許多錯誤,至於他們對書稿的過高評價,我認為這既是老師對我的一種錯愛、一種關懷,也是對我的一種激勵、一種期待。我校博導、出版社總編王先霈老師最近幾次叮囑我要精細,謹遵師命,付梓前我又將書稿「精細」地九*九*藏*書修改了一遍。不過,以我這樣粗浮的個性再精細也精細不到哪裡去,隨著拙稿將變成鉛字訂成書冊,我越來越擔心會有負師長們的厚望,我的心裏越來越惴惴不安。
1997年10月24日
能用一兩年時間完成二三十萬字的書稿,真要感謝我的妻子何小平女士。她雖然一直反對我做這種鑽故紙堆的學問,但一直又在為我默默地做出犧牲。書稿殺青之日她便對我說:「寫完這本書就告一段落,以後別再寫什麼書了。」她的話中可能同時兼有對我健康的重視和對我專業的輕視。這不能怪她,寫論文論著所得的那點可憐稿費,遠遠抵不了我為此付出的心血和她為此付出的辛勞,對此我常常也感到困惑無奈。魯迅先生認為做學問的基本條件,除了社會環境的太平安定以外,學者本人至少還得有「數年糧食,一屋圖書」。今天的讀書人很少不為一日三餐操心,買書對於讀書人來說已成了一種「高消費」。如果做學問不能保證一家人的基本生存,那麼,不僅不做學問的妻子有理由藐視學問,就是做學問的學者也可能失去對學問的虔誠。我不能給妻子以安慰,甚至無法聊以自|慰,幸好,她雖然把我所讀的那些線裝書和我本人一併視為落後於時代的「古董」,但看到我早晚彎腰弓背地伏在書桌上,這兩年她主動包攬了大部分繁重瑣屑的家務,使我能集中精力思考和寫作。望著她疲憊的身影和滿臉的倦容,我的確十分難過和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