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施老先生的慨嘆

施老先生的慨嘆

文體變遷是整個社會文化運動的一部分,過程緩慢或急速,理智或偏激,「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政府取向的影響。政府里發布新聞的部門如中國的新華社、香港的政府新聞處,幾乎天天都在製造文體的「範本」,全國全城人人耳濡目染,口頭模仿,筆下照抄,新聞單位對語文的建樹和摧毀,真的是「有一定的貢獻」、「有相當的影響」。可惜世事殊難盡如人意:新聞不能讀,文學無人讀。(「九*九*藏*書The difference between journalism and literature is that journalism is unreadable and literature is not read.」)
施老先生中西文化都熟悉,思想很開明,只是看不慣一些官僚詞彙。他說,孔老二的《春秋》是玩文字的始作俑者九九藏書,叫做「春秋筆法」,後來整部《二十四史》都在耍文字花樣。相傳有個閨女被污辱后自盡,訟師得了罪犯賄賂,在驗屍報告上加「陰有血」三字。那是因為《沉冤錄》上說:「處|女無奸陰有血」,既有了這三個字,可見罪犯是強|奸未遂,閨女羞憤自盡,罪行輕多了。施老先生說,古有春秋筆法,今有官僚詞彙;詞彙而官僚,目的是不作肯定,不負責任。施蟄老看不慣的官僚詞彙很多:「比九-九-藏-書較好的」、「有一定的貢獻」、「基本上是正確的」、「可能有些問題」、「有相當的影響」、「原則上是可以同意的」等等,甚至有文章說李白、杜甫是唐代「比較偉大的詩人」!四川道孚縣發生了強烈地震,新華社報道說:「縣城房屋已基本倒塌」。施老氣壞了:「基本倒塌」是算什麼程度的倒塌?全部倒塌了嗎?還是大部分倒塌?還是每一座房子都有些倒塌?
陳子善先生從上海寄來一九_九_藏_書部他與徐如麒編選的《施蟄存七十年文選》,全書九百多頁,收集了施老先生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紀錄了這位當代文壇大家的寫作歷程。施老先生說他一生開了四扇窗戶:東窗是文學創作,南窗是古典文學研究,西窗是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北窗是碑版整理。施蟄老那一代的文人大半是多面手,既有淵博的知識,也有盪氣的熱腸,數十年安貧樂道,實在可敬。他說,文人手頭常常拮据,總愛到舊書店去找九_九_藏_書些廉價的書;他對舊社會竟不留戀,只懷念舊書店。有一天,他到城隍廟裡橋上一箇舊書攤,一走上橋就碰到寫《晚清小說史》的阿英。阿英一見到他就說:「來得正好,借我一塊錢。」說是挑了一大堆書,老闆討價五元,還他三元不賣,大概非四元不可了,他口袋裡只有三元。施老先生於是借他一元五角,一元湊足書價,五角做車錢,又幫著阿英紮兩捆書,幫他提一捆到電車站去。看到那樣溫馨的情景,不禁掩卷莞爾。